永春縣位於福建省閩西凹陷區和閩東南沿海區的交界處,就造成了氣候溫和,冬天不會太冷,夏天不會太熱,寒流和颱風也不太影響得到永春,屬於適合植物的生長,以及釀造陳醋,也為永春美食創造了舒適的誕生床。
永春蘆柑
大家可能都只知道永春蘆柑,可是現在永春工業化了,很多人其實都不太種蘆柑了。所以實際上用三明坂面街面的蘆柑來冒充永春蘆柑的情況非常多,街面蘆柑品質還是比永春蘆柑要差上一點,個頭略微不如永春蘆柑,酸味也要多一些。不過,來到永春以後,還是很有機會吃到正宗的永春蘆柑的啦!
永春老醋
中國四大名醋,山西老陳醋,永春醋,鎮江醋,保寧醋。泉州大部分地區使用的都是永春醋。永春老醋以優質糯米、紅粬、芝麻等原料,用獨特配方、精工發酵、陳釀多年而成。永春醋不同於白醋,因為加入多種原料陳釀,所以顏色看著是褐色的,甚至黑不溜秋的。
關於醋的衍生美食,永春醋豬腳也是非常好消化。儘管醋豬腳看起來非常的油膩,吃到嘴裡卻是只剩下淡淡的酸味和豬腳的香氣。醋和油脂中和,既化解了油脂的肥厚感,又減輕了醋的酸爽的感受,一舉兩得。網上看到有人陳述如何炮製永春醋豬腳,我只想說,都沒表達一定要用到永春醋,怎麼能算永春醋豬腳?!
永春佛手
我說的是佛手茶葉噢!永春三大特產,蘆柑,醋,佛手。永春的佛手茶葉似乎名氣不如蘆柑遠銷海內外,不如醋名揚中國,卻別有一番風味。佛手是康熙年間傳入永春,屬於烏龍茶的古老品種之一(安溪鐵觀音也是烏龍茶)。
永春金柑蜜餞
金柑有大的和小的之分。《永春州志》裡都有記載大金柑和小金柑,足以見永春人吃金柑的歷史悠久。金柑帶有特殊的芳香烴,很多人愛之,亦有很多人厭之。但金柑蜜餞卻淡化了金柑的酸澀味道,保留了金柑的特殊美味。在金柑的選擇中,應該屬於小金柑比較特殊。在從前,永春野生小金柑生長在山裡,但凡嘴癢了,小金柑都是不或缺的零食。現在很少人會專門去山上找小金柑了,只有去永春的超市裡買金柑蜜餞來吃。不過就算如此,別處的超市也是很難見到金柑蜜餞的。
永春人真是蜜汁喜愛它。因為有各種各樣的金柑製品。

別無他話,非常甜!另外,饅頭裡面也加了金柑的小碎末。

今天電腦不好,支持不了美圖了,大家將就著看。說起來永春的饅頭也非常的有特點,永遠和小籠包一樣大,而且鹼面加的比較多。東平鎮賣的手工小饅頭要更好吃一點,現在很多永春縣城賣的都是批量加工的,嚼勁差了一點。吃的時候蘸永春醋豬腳的油湯食用,堪稱地道永春人!
榜舍龜
看見這個龜,我還以為是因為在閩南話裡「龜」是「粿」的意思。所以我又問了一下,閩南話裡「龜」讀作什麼?得到的答覆是「菇」。看來人家就是要取「龜」這個名字啊!榜舍龜是一種糯米製作的米粿,餡料是豆沙芝麻等。形如烏龜。在永春,人情往來,尤其是生日祝壽的時候,各家都要帶上榜舍龜,有的還要畫上烏龜的圖案,代表長壽吉祥的意思。
至於為什麼叫榜舍,是因為永春五裡街,有一個叫孫榜的人製作了這種美食。孫榜因為怕得罪官府子弟葉紹本,一直讓葉紹本賒欠。後來倒也常常混在一起。雖然葉紹本不學無術,但是後來考中了進士。之後帶了大量銀錢來還債,孫榜卻不收,說早就免了。自此永春縣人知道孫榜有了好靠山,「當尊為舍人」了,卻依然兢兢業業做糯米龜。就愈發敬重孫榜,從此榜舍龜店也開始門庭若市了。
永春白粬
白粬又叫「白銀元」,永春方言裡叫「把龜」(音),買小半袋也就五塊錢。這個白白粉粉的白粬,外形也是很有食慾了。但是一嘗就.........初入口有點酸酸的,仔細體會一下,還是能感受到酒的味道。實際上這東西可不是開袋即食的喲!而是要先泡一泡,然後衝開水,還要加上白糖等料!這也算是南方版本的乾糧了!
永春咯攤
以前五裡街有個窮人,大過年的人家都在煮著好料(一般指的葷菜,大魚大肉),他沒啥煮的竟放了幾塊石頭。鄰居就好奇地問他,他就假說自己在煮好吃的豬蹄,由於石頭會在鍋裡發出「ko ko ko」的聲音,就像真的在燉豬蹄一樣,所以咯攤由此而來。其實咯攤就是火鍋啦,各種豬內臟的火鍋。在飯店裡吃過一次,實在是排不上名號,不過名稱比較好玩一些。
歐米雙(面線糊)
這個是泉州特產。粉幹加上檳榔芋熬煮而成。鴻安村有個飯莊,好像是叫鴻安飯店?(這名字還真是簡樸)就在省道邊上,面線糊特別好吃,芋頭也很黏糊。是屬於當地人都會去的飯莊,經常要預定位置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