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永恆與春天,春之城。其實用「香」城形容更加貼切。
這是一座藏著韻味的悠悠古城,不只是閩南文化的一枝獨秀更是甜香美食的聚集地。外來之客所到之處皆為食府,多少美食還待大家發掘共享。今天小編就帶大家領略幾種永春美食。
做好準備了嗎?上車吧!
石鼓白鴨湯
覺得雞湯太過油膩的話,永春的這道石鼓白鴨湯就是個很好的選擇。鴨湯相對來說在口感上更加清和一些。鴨肉吃起來香滑細嫩、肥而不膩、並且湯濃味美。這份地道的永春美食俘獲了不少食客的味蕾,永春人民的熱情恰似這熱滾滾的鴨湯。永春的石鼓白鴨湯早已聞名遐邇,不僅僅是永春在廈門等地也都有吃石鼓白鴨湯的習慣。
沒吃過的人也會因為它經過長時間熬煮而散發出來的香味而停住腳步,而吃過它的人則會因為回味它的口感在舌尖上的舞蹈而流連忘返。與平常的高湯一樣,石鼓白鴨湯也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加入了多種的中藥熬製,味道鮮美且蛋白質高。是大補之選哦!
地點推薦:永春石鼓橋頭天元飯店
蓬壺肉羹湯
肉羹湯在閩南地區並不少見,但是小編要重點表揚永春的這道蓬壺肉羹湯,在選材上選擇了具有當地特色的材料,加入了一般肉羹湯都有的香菇、胡蘿蔔等食材作原料喝起來讓人如沐春風。清甜的骨頭湯底給人一種悄悄被滋補的感覺,畢竟骨頭湯對於人體的骨骼生長是很有幫助的。其中的地瓜粉還能夠補水,清熱降火呢!來到永春可千萬不要錯過這道特色小吃哦。
肉羹湯
地點推薦:永春桃城鎮城南街門牌189號
榜舍龜
在街上看到賣這個的還以為是黃色的餈粑,長相的確沒有什麼特別的,看起來再普通不過了。名字更是有點小怪,原來它是因為形狀似龜所以才取這個名字。但是這圓圓小小的小吃卻是永春有名的美食,來到永春沒吃過這個的話就說不過去了。
不僅如此,它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而且堪與泉州豆沙餅,石獅塘頭甜果相媲美,在閩南一帶及東南亞華僑中享有盛譽。很早以前閩南一帶就有個習俗,家中有年齡大的老人做生日時,都要制這種榜舍龜,以祈延年益壽。
地點推薦:永春蓬壺
苦菜大腸湯
到了永春,強烈推薦的就是這道苦菜大腸湯,因為風味獨特,具有清涼降火、消炎解毒的功效,被稱為「民間第一湯」。苦菜大腸湯在德化和永春地區那可是家喻戶曉的菜名,尤其夏季,燥熱難耐,來一碗苦菜大腸湯真是莫大的享受。苦菜偏寒,大腸有潤腸補虛的效果,搭配起來去火開胃,確為保健湯品。
苦菜大腸湯不僅講究營養好吃,還要色香味俱全,尤其是苦菜,放早了煮得過久,苦菜容易變黃,影響品相和口感,若是放晚了,吃起來則難以下咽。關鍵要講究時效。苦菜湯苦盡甘來的感覺,讓人更加懷念過去的歲月,更加珍惜如今的生活。
地點推薦:永春縣苦菜壟
永春蘆柑
沒有去過永春但對於永春蘆柑你一定有所耳聞,永春蘆柑的個頭一般都比較碩大端正,看起來規規矩矩的像個正經的橙黃色薄臉皮的丫頭。不僅如此,永春的蘆柑還具有著果肉汁多的特點,一口一瓣甜到心酥。永春蘆柑在國內外都是相當有名的。
地點推薦:永春縣
橘紅糕
這個甜點是永春的特色之一,用簡單的糯米白砂糖和金桔製成,口感甜香而有彈性。吉紅糕俗稱「新娘糖」。吉紅,顧名思義,就是祝願有情人終成眷屬,愛情永固,白頭偕老。這代表愛情的甜品也成為人們喝茶時的小點。
地點推薦:永春縣達埔鎮
永春白粬
永春白粬是當地一種解暑消夏的好食品,與永春榜舍龜、永春橘紅糕、永春金橘等小吃齊名。白粬做工講究,從選料到製作都來不得半點馬虎,否則做出來的白粬就無法達到質地潔白、入口柔韌的效果。
白粬的煮法也是有講究的:把白粬用涼水浸透,鍋裡的水開之後,再放下白粬,蓋上蓋。一會兒,白粬浮上來之後,也就熟了。愛吃甜的可放上白糖,當然也可做成鹹的,做法一樣。煮熟後的白粬,透明晶亮,入口異常的滑嫩鬆軟。
地點推薦:五裡街儒林辜氏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