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徐刈:會費「逆生長」,原因為哪般?
自去年中央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不少地方紛紛做出「改進會風、削減文山」的表態,但記者查閱後卻發現,一些部門2014年的會議費預算不單沒有下降,反而「逆勢上揚」,增長了4倍多。(10月28日新華網)
自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全國已壓縮會議58.6萬個,下降24.6%。理論上會議經費預算應該是有了很大的節儉才對,但是事實上是會議費預算不降反增,這就讓人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了。
早在2012年中央政治局就提出「要精簡會議活動,切實改進會風,不開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會,提高會議實效,開短會、講短話,力戒空話、套話」。2013年9月,財政局又會同其他幾個部門修訂了《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其中對會議費管理作出了一系列的規定,同時嚴格把控預算審批,嚴格報銷審核,增加會議費透明度。國家這樣三令五申的要求「改進會風、控制預算」,為什麼還出現會議費不降反增的違背常理的情況?原因是什麼?
首先一點是當今會議是少了,但是會場布置和會議接待上的花頭卻多了。當今社會,什麼都是快節奏發展,時間就是金錢,小會大開、短會長開就是在浪費時間。鄧小平說過:「我們開會,作報告,作決議,以及做任何工作,都只是為了解決問題。」開會屬不得已之例外,不能視為常規,花費在會議上的時間過多,解決問題的時間就被擠佔了。明確了目標,經驗交流了,部署好任務,工作也分工好了,接下來就是認真貫徹落實。只要不落數差的完成工作,就是最好的貫徹執行了會議精神。減少會議次數、減少會議時間、減少會議人數、減少會議開銷、減少會議路程,能夠「同類合併」的會議合著開,無關緊要的會儘量不要開、必須召開的會議精簡著開,別讓身心禁錮在會議室裡。
而且相關單位也是這麼做的,但是在開會時會場的布置,會議過程中的接待等一些花頭卻是越來越多。比如:多會合併時,有的會議要開幾天甚至是上一周。這期間的住宿費,交通費等也是多不勝數。由此可見,會議名義上是減少了很多,雖然多會變少會是做到了,但是短會也就變成了長會。
再者就是會議經費開銷不明晰。一個內部人事幹部會議,3天揮霍304萬元、人均2.4萬元;一場學術研討會,45名與會人員研討一天,4天遊玩……這樣的會議浪費是奢靡之風、享樂主義的代名詞,對會議費管理不嚴格,是造成會風奢靡腐敗的最直接原因。物價上漲的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其增長的速度遠不足以達到4倍的數目。
要捕殺這些驅蟲四處遊走的足角,厲行節約、改進會風,所以筆者建議,針對會議數量減少,支出增加的現象,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曬出會議費的「明細清單」,實現陽光政治;二是制定一個各類會議的支出標準,摧毀中飽私囊的油頭;三是開展會議績效評估,遏制開會不作為;四是精簡經費開支,推行可循壞會議物品。
在陽光下開簡會,讓所有遊走在灰色地帶的悠閒斂收之徒顯露無疑。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