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總在40到60公裡每小時的速度行駛對車有傷害嗎?看完收穫很大!
汽車頻繁在40-60公裡速度區間行駛,不會對車輛產生任何負面影響。下面我們結合實際情況,從非技術角度分析一下。
現如今的交通狀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車輛在市區走,速度能過40公裡就不錯了,40-60的區間算是較快的,比如在我們這邊,一旦到了接近市中心的路段,基本上靠龜速爬行,很多個路口因為車道少你想超車都難,速度在20公裡左右屬於正常現象,而大多數車輛都是每天重複這種操作。
我們注意觀察行車電腦提供的平均速度,很多車型都是在二三十公裡左右,這就說明大部分都是低速行駛狀態,我開過三輛車,前兩個都是這種狀態,大環境決定了,沒辦法,但無論是第一輛別克凱越還是後來的蝶舞,車況都非常好,發動機積碳是難免的,但是自己定期清洗節氣門等,也沒有感覺對行駛產生什麼不利影響。
就目前汽車技術來看,速度已經不再是影響汽車使用情況好壞的因素了,哪怕是再低的速度,車輛也不會有什麼異樣。汽車在製造之處就已經在各種惡劣環境下長時間測試過,這其中就包括長時間低速行駛的狀態,而且這對於汽車來說根本不算什麼,是任何汽車承受能力之內的不值一提的考驗。
真正影響汽車使用狀況的,是駕駛習慣,比如暴力駕駛,是使用的油液等品質高低,是平時是否注意堅持周期性保養維護等因素才會影響汽車狀況。
汽車如果經常在時速40一60公裡的限速行駛,會不會對汽車本身造成傷害?那麼就要看你購買的是什麼排量車型,汽車發動機排量大,低速行駛肯定對車造成一定程度上影響。如果汽車長期在市區範圍內行駛,限速是在40一60公裡每小時行駛,我以為應該購買日系車型,因為日本是彈丸島國,汽車在其本土行駛中都是低速爬行,簡稱菜車,所以日系造車理念都是從這方面考慮,在市區長期低速行駛對車輛本身不會造成傷害的。
只要你上路行駛,車子就在磨損,算不算傷害?慢有慢的傷害,快有快的傷害,不能哪個更厲害。
對於眾口一詞的『積碳多』,我這個實踐派真的不屑一顧。題主的意思就是指向積碳。按照某些人的認知,怠速易形成積碳,傷車,真要是這樣,那廠家早就設計成轉速2000的怠速了,是不。
上路40-60的速度,轉速一般就在2000左右。那些認為傷車的,天天在擁堵路段跑10-30的,是不是一年就開壞了?正常開車速度一般就是60左右,感覺傷車了,就必須強迫跑80麼。
所以說,什麼怠速積碳多,慢速傷車的,純粹杞人憂天。買車不是養寵物,總不能愛之切就抱到床上蓋被子吧。以前的3萬元的松花江,國產機器,保養一次才50元,用六萬公裡才大修。現在的五菱宏光,4萬元,保養一次才100,十萬公裡機器沒問題。我相信『傷車論』者的車不是這麼低級的車,那麼你有什麼理由不自信用它20萬公裡呢。
事實是,車到處理時,機器好極了,白給下家保養了。就像某些人,原廠輪胎用五年了捨不得換新,前後左右調來調去,第六年換新了,第七年卻賣車了,白白便宜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