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下田勞作的村民遇到紅色螞蟻要小心了。近日,洪瀨鎮東林村田間出現一大群奇特的螞蟻,個頭約5毫米,通體紅色。別看它個小,只要被咬上一口,傷口便會又癢又痛,甚至紅腫化膿,不少下田的村民紛紛中招,成為村民們談之色變的怪物。
昨日,市農海局植保植檢站工作人員表示,紅色螞蟻疑為「紅火蟻」,今日他們將進行招投標,購買6噸防治紅火蟻的藥品,並於本周內發放到各鄉鎮,由鄉鎮組織隊伍施藥。
【村民】被紅色螞蟻叮咬不少人雙腳起包
上周,東林村40多歲的村民素梅在田裡勞作時,見田埂處有一較高的「土包」,她往上一坐,準備休息一會。沒想到,還沒來得及喝口水,她的臀部和腰部頓覺一陣疼痛。往後一看,身後的衣服上爬滿了紅色的螞蟻。迅速將螞蟻拍掉後,素梅發現自己身上已經長滿了紅色小點。
「這螞蟻太厲害了,被咬以後,皮膚又癢又痛,不久後就會長出紅色小點,兩三天都消不下去。」目睹這一切的同村人王大媽說,半個月前開始,很多村民下田時都中招了,她自己也被咬得滿腳是包。
昨日,記者在東林村陳塘自然村的田間走了一圈,不少村民紛紛撩起褲腿,講述被紅色螞蟻咬傷的經歷。「半月前我下田收花生時被咬了一次,這兩天收秧苗又被咬傷2次,腳上長了不下10個包。」村民老黃指著腳上一處紅腫說。
「別看這些螞蟻小,不少村民被咬後,還會紅腫化膿,得去診所打點滴才能消腫。」王大媽說。
【現場】田埂蟻穴隨處可見村民勞作全副武裝
2日,記者在陳塘自然村的一處田埂上,見到了一個高約10釐米、直徑約20-30釐米的蟻穴,蟻穴附近密密麻麻地聚集了紅色螞蟻。螞蟻頭部呈紅褐色,尾部是黑色,個體長2.5毫米-5毫米。
「小心,一踩到它就會被咬。」王大媽指著腳下一條寬約1釐米的「蟻道」提醒道,自己也往後退了幾步。
「這螞蟻一般不主動攻擊人,不過,人要是靠近的話,便會『中招』。」王大媽說。
在王大媽的帶領下,記者在另一田埂同樣發現了一個差不多大小的蟻穴。「像這樣的蟻穴,田裡隨處可見,下田的村民得格外小心,生怕被咬。」
「以前很少有螞蟻咬人,被咬以後,也沒這麼嚴重。」王大媽回憶說,這麼大規模的咬人螞蟻是今年才出現的。「現在村民下田幹活都不敢赤腳,不僅穿上長筒靴、戴手套來防護,還要一步三跺腳,唯恐中招」。
記者現場看到,確實有不少在田裡勞作的村民都穿雨靴和戴手套。
據不少村民介紹,他們曾試過在蟻穴上噴灑殺蟲劑或農藥,但並不見效,一群螞蟻死了還是會出現另外一群。
【部門】或為紅火蟻作祟村民不要觸摸踩踏昨日,記者來到市農海局植保植檢站,將現場所拍圖片、村民被咬後的症狀反映給工作人員。
「出現在洪瀨東林村農田裡的螞蟻,與紅火蟻相似度極高。」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紅火蟻蟻體呈橘紅色至棕褐色,蟻穴常築在草叢、田埂、堤壩、道路綠化帶、垃圾堆、果園和園藝場等場所,受到幹擾時攻擊性很強,其尾刺排放的毒液可引起人體過敏反應。
據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南安市已投入3噸藥品對全市紅火蟻進行防控,但各個鄉鎮滅蟻效果不一。「目前藥品已全部用完,4日我們將進行招投標,購買6噸藥品對紅火蟻進行再一次防控,藥品將於本周內發放到各鄉鎮,再由鄉鎮組織隊伍施藥。」
如果被紅火蟻叮咬,應如何處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紅火蟻發生區勞作,村民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不要隨意坐在田埂上,一旦發現蟻巢,不要輕易觸動或踩踏,更不要用手去摸,防止被咬傷,應及時施撒「紅蟻淨」等滅蟻藥物。
「可以穿長筒雨靴,在鞋子的最上方,塗上一層萬金油或風油精,這樣紅火蟻便不敢靠近,手上也可帶上方便耕作的手套。」工作人員說,如果不慎被紅火蟻叮咬,先用清水或者肥皂水清洗傷口,並塗抹清涼油或皮康霜,若被咬後出現過敏反應、發熱、頭暈等,應立即到附近的衛生院就診。
工作人員提醒,被紅火蟻叮咬後,若出現膿包,不要將膿包弄破,以防二次感染。(記者 林梅治 王君 朱晨輝 實習生 陳玉玲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