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去哪兒浪?當然是哪兒涼快去哪兒浪,哪兒好玩去哪兒浪。7月15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重慶市巴南區獲悉,首屆巴南區雙河口鎮羊鹿山採梨節暨消費扶貧愛心購活動7月17日舉行,巴南區雙河口鎮邀你與家人朋友一道上羊鹿山來採梨消夏,近千畝高山脆冠梨等你來採摘。
羊鹿山黃翠梨採摘時間將持續20天左右,節日期間,舉行的釆梨、摘西瓜、品鹿肉火鍋、梅花鹿苑打卡等活動,……總有一項活動適合你。
據介紹,首屆巴南·羊鹿山採梨節以「綠水青山秀 梨香羊鹿山 」為主題,主要通過以採梨節的活動形式反映雙河口鎮黨委「圍繞脫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的工作成效,把夯實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將黨組織作用發揮轉化為助推脫貧攻堅的源泉動力,大力發展水果種植、黑豬代養、果酒釀造、休閒旅遊等產業,實現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雙促雙贏」。
近千畝雙河口塘灣梨等你來採摘
"塘灣村是我鎮的市級貧困村,據2011年統計年報顯示,農民人均年收入僅有2483元。"據雙河口鎮黨委書記石升偉介紹,為破解「空殼村」發展難題,開拓出一條扶貧致富的新路,2015年底塘灣村村委會變財政投入的扶貧幫扶資金為股金,集體「三資」為股本,創辦紅股農業公司,引導當地350戶農戶入股參與,其中建卡貧困戶19戶,積極發展以梨為主體,其他水果輔之的特色種植模式。在區第一扶貧集團大力支持下,鎮村積極協調落實,圍繞水果產業全面優化道路、管道、環境等配套內容,逐步擴大水果種植規模,最終在塘灣村成功打造「968畝扶貧特色水果產業示範基地」,成為扶貧事業上一幅亮麗的風景畫。
"水果基地要把產量和質量提上去就離不開高質量的管護。"據石升偉介紹,經過多方考察,塘灣村與西南大學達成「產學研」合作,向管護專家引智借力、發揮區鎮產業指導員作用,積極培育「土專家」,累計實地種植技術培訓60餘次,800餘人次。有效加大資金投入,分片落實水肥一體化管理項目,陸續發展300畝「奶油西瓜」、南瓜等林下果蔬種植項目,全面推進塘灣村特色扶貧產業發展。2019年,120畝羊鹿山黃翠梨試投產,並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識產品,推出梨子酒等特色產品,全年實現集體經濟收入35萬元,48戶入股農戶實現分紅。其餘水果將於今後兩年內分批實現全面投產,預估年產值可達150萬元。
據石升偉介紹,今年塘灣梨規模化量產的第一年,通過多年來不斷的土壤改良、果樹基因改良、園區精心管護,塘灣梨長勢喜人,個大皮薄、又甜又脆,碩果纍纍掛滿枝頭。"這次舉辦首屆·巴南羊鹿山採梨節,既是一次體現雙河口鎮多年來堅持不懈抓黨建促扶貧攻堅取得成效的成果展示,同時也想借這樣一種活動形式把我們塘灣梨推廣出去,擴大塘灣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廣大市民朋友知道還有這麼好的扶貧農產品,進而擴大扶貧效益。"石升偉稱,本次採梨節最佳採摘時間為7月17—8月中旬左右,歡迎大家攜親朋好友前來採摘體驗。
遊羊鹿山覽奇探秘
"雙河口鎮,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建於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據石升偉介紹,雙河口鎮海拔最高892米,境內喀斯特地貌明顯,境內有琵琶洞、靈芝洞、石牛安等地下溶洞群,有紫杉等多種珍貴林木和藥材。
羊鹿山,有重慶市洞體最大,景觀形態與內容最豐富的溶洞之一的琵琶洞,據考證該洞仍處於生長期。相傳曾有仙女下凡手持琵琶隱居其中,洞體分為上、中、下三層,洞內景觀豐富,有鐘乳石、石筍、石柱、石瀑布、石旗、石花、熊掌、邊石壩、角石、天鍋、溶石溝等,千姿百態,似人似物,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洞內有各具特色、形態各異的鐘乳石形成一個龐大的地下洞穴系統,洞體最高處達到了30多米。
洞內由八大景點組成,曰第一仙樂洞府、第二巴國壯歌、第三神女傳奇、第四巴山夜雨、第五琵琶仙境、第六天國浩嘆、第七大浪淘沙、第八山城疊翠,加上山門(洞口),合為9大部分。山上森林茂盛、繁密,尤多奇樹珍禽,富有天然奇趣,森林覆蓋率高達46%以上,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如同一個天然大氧吧。山頂有適宜茶樹生長的山地黃壤,古人在此栽種茶樹,有保存完好的貢茶遺址、古城牆及數百年古茶樹,牌匾上書「鹹豐十四年重修」字樣,故得「大茶園山」美名。
梅花鹿苑打卡體驗別樣鄉村風味
據了解,2011年,總投資16.8億、佔地9.6平方公裡的「羊鹿山常青國際養生園」項目正式啟動,到目前已經是集高端生態養生養老養心、鄉村旅遊和現代效益農業為一體的綜合性度假基地,2019年提檔升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羊鹿山景區已全面建成「三黑一花」( 黑雞、黑山羊、黑豬、梅花鹿)養殖基地,正在建設的房車基地是巴南區唯一、重慶市8個獲得國家批准建設的房車基地之一。自駕車營地二期工程深水湖、開心農場蔬菜基地、櫻桃園等鄉村振興示範項目建設也於去年相繼完工,總計約51處大小景點令來過的遊客都是流連忘返。每年舉辦的鄉村印象「年豬節」、「燒烤季」、羊鹿山「油菜花」及「印象紅高粱」文化旅遊節,讓整個雙河口變得更加熱鬧紛呈,截至今年初已累計接待遊客86.5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