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羊鹿山數百畝「脫貧梨」熟了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進入7月,巴南雙河口鎮羊鹿山上數百畝梨子陸續成熟。新華網發(巴南區雙河口鎮供圖)

羊鹿山上個大圓潤、皮薄肉脆、清香甘甜的黃翠梨掛滿枝頭。新華網發(巴南區雙河口鎮供圖)

羊鹿山梅花鹿苑養殖基地,有300餘只梅花鹿。新華網發(巴南區雙河口鎮供圖)

  新華網重慶7月15日電(劉磊)進入7月,巴南雙河口鎮羊鹿山上數百畝梨子陸續成熟。7月17日,首屆巴南區雙河口鎮羊鹿山採梨節將在雙河口鎮塘灣村扶貧水果產業基地開幕,羊鹿山黃翠梨(黃冠梨和翠冠梨)採摘時間將持續20天左右。除摘梨子外,還可以來羊鹿山赴一場逛溶洞、逗梅花鹿的鄉村之旅。

  雙河口鎮塘灣村是剛脫貧摘帽不久的市級貧困村。3年前,塘灣村還是一個「空殼村」。到了2019年,村裡的集體經濟純收入已超過15萬元。

  短短兩三年,塘灣村如何摘掉了「窮帽子」?

  靠的是包括黃翠梨在內的現代農業產業。

  為破解「空殼村」發展難題,開拓出一條扶貧致富的新路,2015年底,塘灣村村委會變財政投入的扶貧幫扶資金為股金,集體「三資」為股本,創辦紅股農業公司,引導當地350戶農戶入股參與,其中建卡貧困戶19戶,積極發展以梨為主體,其他水果輔之的特色種植模式。同時,圍繞水果產業全面優化道路、管道、環境等配套內容,逐步擴大水果種植規模,最終在塘灣村成功打造「968畝扶貧特色水果產業示範基地」。

  水果基地要把產量和質量提上去就離不開高質量的管護。為此,當地與西南大學達成校地合作協議,形成外聘技術專家、區級技術指導及培育村社「土專家」相結合的技術服務支撐體系。

  2019年,塘灣村120畝黃翠梨試投產,並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識產品,推出梨子酒等特色產品,全年實現集體經濟收入35萬元,48戶入股農戶實現分紅。其餘水果將於今後兩年內分批實現全面投產,預估年產值可達150萬元。

  今年是羊鹿山黃翠梨開始規模化量產的第1年。眼下羊鹿山上個大圓潤、皮薄肉脆、清香甘甜的黃翠梨掛滿枝頭。

  不只是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憑藉獨特的自然環境,雙河口鎮海搭上了鄉村旅遊的東風。

  雙河口鎮作為主城近郊踏青賞花的好去處,距離主城核心區僅有40分鐘車程,海拔最高892米,境內喀斯特地貌明顯,境內有琵琶洞、靈芝洞、石牛安等地下溶洞群,有紫杉等多種珍貴林木和藥材。羊鹿山,有重慶市洞體最大,景觀形態與內容最豐富的溶洞之一的琵琶洞,據考證該洞仍處於生長期。山上森林茂盛、繁密,尤多奇樹珍禽,富有天然奇趣,森林覆蓋率高達46%以上,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如同一個天然大氧吧。

  近年來,雙河口鎮積極打造「羊鹿山常青國際養生園」項目,到今天已經是集高端生態養生養老養心、鄉村旅遊和現代效益農業為一體的綜合性度假基地,並於2019年提檔升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其中梅花鹿苑更是成為廣大網友爭相打卡的網紅景點,300多隻梅花鹿可與遊客親切互動,每逢節假日總能看到父母帶著孩子來到這裡體驗親子活動的樂趣,因此被網友稱作重慶版「奈良」。同時,羊鹿山景區還有生動有趣、深受小朋友喜愛的恐龍園,貢茶園老君寨等多個功能園區。正在建設的房車基地是巴南區唯一、重慶市8個獲得國家批准建設的房車基地之一。每年舉辦的鄉村印象「年豬節」、「燒烤季」、羊鹿山「油菜花」及「印象紅高粱」文化旅遊節,讓整個雙河口變得更加熱鬧紛呈,截至今年初已累計接待遊客86.5萬餘人。

  「今年雙河口鎮決定舉辦『首屆巴南區雙河口鎮羊鹿山採梨節』和消費扶貧愛心購活動,旨在擴大本土節會活動的影響力,提升雙河口鎮知名度,深度開展農旅、文旅融合,助力農民脫貧致富、增收穩定,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在雙河口落地落實。」雙河口鎮相關負責人表示。

  他介紹,本次採梨節最佳採摘時間為7月17—8月中旬左右,歡迎市民前來採摘梨子,體驗鄉村旅遊樂趣。

相關焦點

  • 促農文旅融合 首屆巴南·羊鹿山採梨節將開幕
    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重慶新聞7月15日電(鍾旖 江瑜)15日,記者從巴南區雙河口鎮羊鹿山採梨節暨消費扶貧愛心購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以「綠水青山秀 梨香羊鹿山」為主題的巴南·羊鹿山採梨節將於7月17日在雙河口鎮塘灣村扶貧水果產業基地開幕。此舉旨在深度開展農旅、文旅融合,助力農民脫貧致富、增收穩定,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
  • 首屆巴南區雙河口鎮羊鹿山採梨節7月17日舉行:釆梨、摘西瓜、品...
    據介紹,首屆巴南·羊鹿山採梨節以「綠水青山秀   梨香羊鹿山 」為主題,主要通過以採梨節的活動形式反映雙河口鎮黨委「圍繞脫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的工作成效,把夯實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將黨組織作用發揮轉化為助推脫貧攻堅的源泉動力,大力發展水果種植、黑豬代養、果酒釀造、休閒旅遊等產業,實現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雙促雙贏」。
  • 國慶假期就來重慶巴南的羊鹿山嘗嘗美食,再找找和你同名的那隻鹿
    以前來過豐盛多次都不知道還有這麼個景區,看來我是孤陋寡聞了,據介紹:羊鹿山群山疊翠、峰林秀美,擁有重慶主城最大的喀斯特地貌琵琶洞、西南地區最大的梅花鹿繁育基地、晚唐古蹟老君砦、
  • 靖州:高山裡金秋梨助力「甜蜜」脫貧
    這是吃客們對排牙山金秋梨給出的最高評價。隨著夏日悄然地褪去,排牙山林場(湖南省靖州森林公園)金秋梨迎來了最旺的採摘期。金燦燦的金秋梨掛滿枝頭,種植戶們眉開眼笑,金秋梨不僅是排牙山一道風景線,更是當地老百姓「甜蜜」脫貧的「搖錢樹」。
  • 扶貧印記|羊鹿山上的「脫貧梨」有點「甜」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8月7日17時30分訊(記者 李燊)烈日當空,吃上一口清香甘甜的梨,真是清涼又開胃。而對於巴南區雙河口鎮塘灣村的建卡貧困戶李宗港來說,羊鹿山上的「脫貧梨」則更是讓他的生活由苦變甜。李宗港在摘黃翠梨。
  •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走出脫貧路
    生活在山,出路也在山。近年來,大井鎮圍繞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脫貧目標,堅持問題導向,念好「山字經」,做活「菜文章」,著力破解脫貧攻堅中的熱點難點,使貧困群眾實現穩步脫貧增收。供圖  依託牛欄江氣候、水源優勢,大井鎮著力打造「萬畝蔬菜之鄉」,穩定發展2萬畝冬早蔬菜,戶均達到1.46畝,其中,貧困戶戶均不少於2畝,成為脫貧重要抓手。  「這裡有108畝大棚蔬菜,9月初種下,現在已經進入採收期。」穿過一道山隘,來到一片寬闊的平地,一排排白色的大棚格外搶眼。湊近一看,裡面種著豌豆。
  • 新野縣王集鎮:「獨臂羊司令」徐德法的脫貧路
    徐德法每天和羊一起生活,羊幾乎就是他唯一的朋友。無聊時,他和他的羊聊天,慢慢地,他掌握了羊的習性,比如能從羊的叫聲聽出它們的健康狀況,羊脫毛比較多時,他便知道該給它們除蝨子了。羊的每個動作和習慣都深深印在了他的心裡。「我離脫貧還遠嗎?」 徐德法自問了這樣一個問題。近年來,看著鄰居一個個脫貧致富,讓年近半百的徐德法正「心動」了。
  • 脫貧故事|貧困戶彭紅剛:當「羊爸」發「羊財」
    第二年,營裡村調研得知「市場上對羊肉、羊奶的需求量大」,便結合村裡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以及彭紅剛的個人意願,為他定製了「依山養羊」的脫貧計劃。「我們村子靠著山,這一帶綠草豐茂,水源也不錯。村上既然鼓勵我養羊,我就要把這當事業幹,幹好!」彭紅剛說。
  • 「我回來看看梨」——「金秋梨之父」黃淵基副教授到大崇鄉調研
    懷化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哲)五一勞動節來臨之前,湖南省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原安江農校)82歲高齡的黃淵基副教授與洪江市農業農村局經作站、病蟲害防治站負責人來到洪江市大崇鄉查看金秋梨的種植和產業發展情況。黃淵基老教授站在巖腳村的金秋梨基地裡深情地感嘆,「現在它也算是有了一定的名氣和市場,我就希望它的未來可以越來越好。」金秋梨是大崇鄉地理標誌產品,因其果肉潔白、口感脆爽、甜度高、耐貯藏,素有中國「南方梨王」的美稱,袁隆平院士稱讚其為「梨之極品」。
  • 認領一畝茶園,脫貧一個茶農
    原標題:認領一畝茶園,脫貧一個茶農 4月21日,在丹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丹寨萬達小鎮聯合丹寨山水傳承茶旅文化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新型扶貧項目——丹寨扶貧茶園結對認領活動正式啟動。 此項活動中,參與者可每年出資4900元在丹寨認領一畝茶園(或490元認領一壟),幫助一個茶農實現脫貧。
  • 近20家開發商雲集,均價13000元/㎡的巴南鹿角可不可以買?
    1提起巴南鹿角,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畢竟在以前是個山卡卡,是個默默無名的地方。如果是光從地理位置來看的話,鹿角的區位也還可以,北靠茶園新區,南邊是巴南界石組團,西邊是銅鑼山,東邊是樵坪山、明月山。到哪裡都比較快還是,唯獨不通北碚和沙坪垻。
  • 西瓜熟了貧困戶笑了 廬江金牛3000畝西瓜邀您來採摘
    該名負責人介紹,此舉旨在進一步加大對金牛西瓜的宣傳力度,提高金牛西瓜的品牌知名度,搭建消費扶貧展銷平臺,助力脫貧攻堅。據悉,瓜果採摘嘉年華是廬江縣重點打造農旅節慶的品牌活動,包含柯坦採茶節、金牛西瓜節、礬山藍莓節、同大葡萄節、石頭瓜蔞節等系列特色節慶。活動旨在充分整合縣域瓜果採摘資源,促進農旅融合和推動鄉村旅遊新發展。
  • 【輿知】臺灣梨山建設管理局始末
    為抗議此一宣示,臺中縣長黃仲生曾以剪刀將臺中縣地圖攔腰剪斷,凸顯因為中央拒修中橫斷路的政策,使依賴中橫的臺中縣和平鄉梨山、平等兩村,已與臺中縣本體割裂分離了。只是,縣太爺可能有所不知:三十年前中橫還是車水馬龍之時,由梨山、平等兩村組成的梨山地區,就一度脫離臺中縣的管轄,自成一個新縣——梨山建設管理局。
  • 鹿?牛?羊?驢?溫州救了一頭四不像
    專家說:「鬣羚也叫明鬃羊,屬牛科,它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頭像羊不是羊、尾像驢不是驢,人們據此將其與馴鹿、駝鹿和麋鹿一起稱為『四不像』。記者 徐慧興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羊的身材牛的頭,看似四不像,這到底是個什麼動物?11月26日,溫州泰順司前畲族鎮附近一片山裡面,消防隊員救出一隻被困的野生動物。消防員陶文革說,生平第一次見到這樣長相奇特的動物。陶文革是司前畲族鎮森林義務消防隊的負責人,接到求助電話後,他立即召集6個隊員,帶上救援工具,趕到芭焦壪水庫邊。
  • 山羊為什麼叫「山」羊,看完覺得不可思議:真是從山上長出來的?
    人類馴養了狗,就有了打獵的幫手;馴服了雞有雞蛋的補充,就有了穩定的蛋白質營養來源;馴服了馬之後就能夠去到更遠處,徵服遼闊的世界;馴服了牛,才有了小農家庭三十畝田一頭牛的耕織生活。而山羊為什麼叫「山」羊?難道是它們身上背著一座山嗎?其實,山羊之所以叫山羊的原因,很簡單,看完這組圖片就知道原因了。
  • 「脫貧攻堅·村村道」威寧坪子村:產業發展助農增收
    山高坡陡、土地貧瘠、水源缺乏,傳統產業發展投入高、效益低,以種植玉米、土豆為主的農戶只能守著土地過著艱苦的生活。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坪子村立足補齊產業發展短板,注入產業發展活力,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在支部的引領下,坪子村以黨支部牽頭,成立「村社一體」合作社,吸納貧困戶加入合作社,抱團發展。
  • 河南方城:「前荒」不荒梨飄香 一村一品登金榜
    這真是:「前荒」不荒梨飄香,昔日窮村變樂園,一個產業興一村,一品香梨香九州,榮登金榜作示範,鄉村振興把路引。 「前荒」,顧名思義是「荒涼、貧窮「的代名詞。前荒村有678戶2510口人,3400畝耕地,轄前荒、將軍廟、胡小莊3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曾幾何時,也是個出名的窮村。 「窮無根,富有苗」。
  • 蘇州這個村,是度假勝地,三大特產產值5000萬,翠冠梨最大一斤重
    樹山生態村在蘇州高新區,就在大陽山國家森林公園北麓,這裡有三寶,茶葉,翠梨,楊梅。整個樹山生態村,有1822人,農田1050多畝,山地4700多畝。圖中是蘇州樹山生態村。樹山生態村,西邊是太湖,東邊是京杭大運河,20年前就已經被江蘇省評為省綜合治理安全文明村。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裡洞鎮裡江村種植460畝紅心番石榴,助力脫貧...
    裡洞鎮裡江村位於旅遊度假區天露山腳下常年晝夜溫差大空氣新鮮、水源純淨是發展水果種植的溫床2018年,裡江村通過引進新興縣果芝林種植合作社,利用高明區50萬元的扶貧專項資金,在村中合作開發110畝土地種植臺灣紅心番石榴,成為當地一大特色農業產業。
  • 「羊鹿戀」,跨越物種的愛情?
    【綿羊長毛和梅花鹿純子的「羊鹿戀」,讓你相信愛情了嗎?  羊之所以為「羊」,鹿之所以為「鹿」,是因為存在種間生殖隔離,阻止了不同物種間的基因交流,使得各物種內有相對穩定的性狀一代一代遺傳下去。在自然界,防止同異種個體雜交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浪費了精力、浪費了配子,卻產生不了後代,自然界中有「經濟頭腦」的動物是不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的。大自然產出了許多障礙來阻止異種雜交,最簡單有效的就是地理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