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9日,農業農村部發布《依法應按獸藥管理的水產養殖用物質類型清單的公告(徵求意見稿)》,公告中規定,從今年開始將集中開展整治水產養殖用獸藥,加強對生產、經營和使用假劣水產養殖用獸藥行為的打擊力度,重點查處以所謂「非藥品」、「動保產品」等名義逃避獸藥監管的違法違規行為。
2020年4月29日,農業農村部對外發布2020年第3號部令,正式公布了《獸藥生產質量管理規範(2020年修訂)》(下稱「新版獸藥GMP」)全文,確定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5月6日,農業農村部發布293號公告確定具體實施安排,要求所有獸藥生產企業均應在2022年6月1日前達到新版獸藥GMP要求。
近期一系列政令的推出,使得國內水產動保企業一片譁然。在這之前,行業還在熱議,監管如何完善,標準何時出臺,如今,這一天終於來了。
眾所周知,國內的水產動保企業歷經了幾十年的發展,才終於形成如今上百億的行業規模。而今,在新規以及資訊時代變化下,中國水產動保行業也面臨著新的痛點。
一是規範經營。隨著國家對獸藥及水產動保產品監管政策的出臺,規範,是企業唯一能夠做出的選擇。要麼花費巨資改進和籌建符合新版獸藥GMP要求的生產車間(企業)或者飼料添加劑生產車間(企業),要麼可能會選擇保留一些核心的產品生產線,甚至是面臨退市的壓力。但是仍有大部分微生態、調水和改底類生產企業仍在游離,無處安身。
二是銷售渠道變化。資訊時代的變化以及養殖群體的迭代更新,對水產動保傳統銷售渠道發出了新的挑戰,電銷網銷的逐年盛行,給企業銷售渠道和傳統經銷門店增加了極大壓力,出路在哪?
三是企業減負增效。做動保,是求「大而全」還是「小而精」,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定位,但不論是哪種定位,似乎都避不開大宗肥水產品的產銷,業內俗稱「大路貨」。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場和客戶需求,另一方面是產品生產門檻低、倉儲壓力大、自主生產利潤低的困擾,大宗肥水產品逐漸成為一些企業食之無味,棄之不能的雞肋產品。是否有替代方案?
在新型挑戰下,企業要如何求存?如何規範生產?如何降本增效?行業需要思考。
作為行業的知名媒體,當代水產、騰氏水產商務網也在時刻關注。時值2020第四屆中國水產動保高峰論壇暨動保配方師技術研討會舉辦前夕,本著解決行業痛點問題的初心,我們寄望能與大家共同探討行業的下一步走向,並提出解決這些痛點問題的設想。
1、關於規範,目前我國針對水產養殖投入品管理的相關法律有《獸藥管理條例》和《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企業除了籌建或者升級新GMP車間以外,大部分的水產動保企業應該往哪走?不少人的選擇是飼料添加劑。但無論是升級新版獸藥GMP,還是納入飼料添加劑板塊,企業都需要解決生產車間的規範問題。針對這一板塊,這幾年已經有人在行動,為企業規範生產以及相關許可證認證提供服務,全印檢測就是其中的一家。
2、銷售渠道的改變產生的網銷、電銷等新興銷售渠道,這無疑是資訊時代發展下的產物,抗拒沒有出路。企業和傳統經銷需要做的是如何結合自身,去協調線上、線下兩種不同渠道的併線經營。對新興銷售渠道,行業正從詬病到接受的過程走來,APP、企業商城、微信小程序……不少企業已經在探索線上、線下結合經營的路上,哪條路子最合適自己,企業需要時間,行業也需要思考。
3、至於大宗肥水產品的營養問題,我們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能否參考植保肥料標準,由一些大型企業牽頭,制定一個肥水產品行業內控標準,解決各種肥水產品的原料安全、科學配比、生產工藝等問題,通過工藝改造提高生產效率,從而打造一款適合水產行業肥水性價比最優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