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莫多巨蜥也稱科莫多龍,它捕獵的方式很有趣,遭遇大型獵物後有機會就衝上去咬一口,然後等獵物中毒而死,一般情況而言,這個時間可能會長達2-3天!
科莫多巨蜥在這個過程中一直會緩緩地跟在後面,直到獵物毒發身亡,然後再大快朵頤!
科莫多巨蜥咬傷獵物,是細菌繁殖而死還是毒發身亡?
現存的科莫多巨蜥大約有6000多頭,僅僅分布於印尼的四個島(科莫多島、林卡島、莫堂島和弗洛雷斯島)。
科莫多巨蜥的體型很大,平均可達2-3米,體重100千克以上,最大的甚至到3.13米,體重超過160千克!看上去很笨重,平時走路也搖搖擺擺,有些王者風範,但口流涎水讓它的形象大打折扣,不過跑起來卻不弱,最高速度能在20千米/小時以上!
遭遇的很多獵物都架不住它突然發難,然後被死死咬住,如果獵物不大,當場就吃了,如果獵物很大,那麼科莫多巨蜥就會跟在身後,慢慢的等它中毒而死!
細菌還是毒液?
BBC的紀錄片中曾經介紹是細菌,有兩種可能,一種科莫多巨蜥口腔中的,科莫多巨蜥弧菌口腔菌群會導致獵物通過傷口感染,繼而引起敗血症,最終身亡,另一種科學家猜測是當地熱帶水坑中的致命細菌,因為科莫多巨蜥咬傷的部位大都在腹部或者腳部,喝水或者過水坑時必定會感染細菌,最終效果就是幾天後細菌大量繁殖,獵物身亡!
研究表明,被科莫多巨蜥殺死的水牛情況有些複雜,科學家最後認定細菌致死和科摩多巨蜥之間只有時間先後原因,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因此這個細菌致死論被否定!
2009年澳洲墨爾本大學毒液專家布萊恩佛萊博士(Bryan Fry)在PNAS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認為巨蜥口中的毒液是重要原因,科莫多巨蜥口腔中有數條毒腺,分泌的凝血障礙類毒液!
科莫多巨蜥的毒腺
很像一類蛇毒!被咬傷後毒液進入獵物體內,會導致血液無法凝固,血管擴張,進而肌肉麻痺、意識喪失、休克,迅速失血過多致死。
毒液中檢測到的毒素類型以及作用機理
但論文同時表示,細菌也在死亡過程中有潛在的作用,細菌和毒液是一種「聯合攻擊」武器,在對付獵物的作用上,兩者都有獨特的作用機制!
假如人被咬一口,立刻送醫,還有救嗎?
布萊恩佛萊博士研究顯示,這種毒液是一種蛋白質混合物,和蛇毒一樣複雜!質譜儀顯示,其中有35%的2000個轉錄本編碼其他毒毒素的已知毒素類型。分子複雜性和表達水平與蛇毒的記錄相當,編碼的毒素類型與質譜顯示的蛋白質分子量一致。
布萊恩佛萊博士鑑定出的毒素類別為AVIT、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蛋白(CRISP)、激肽釋放酶、鈉尿肽和III型磷脂酶A2蛋白,科莫多氏弧菌中分離出來的異構體確認會導致凝血障礙、低血壓、出血和休克誘導毒素的生化特性。
壞消息是布萊恩佛萊博士沒有說明如何治療,更壞的消息是只要0.4 mg / kg的劑量足以誘發低血壓休克,一般80千克的人只需要32毫克即可發生低血壓休克,但科莫多巨蜥的毒腺中總共有6克毒液,最易讓200人休克!不過一般只有1.2克能在咬傷獵物時使用,即使如此,也能搞定40人!
不過和蛇的毒牙相比,科莫多龍造成的傷口巨大,當然傷口大有個好處,容易清洗,只要立即用大量清水清洗,然後按毒蛇咬傷後的物理處理,馬上送醫,應該不會有生命危險,而動物死亡主要是因為無法處理傷口,一直流血,低血壓和細菌感染,綜合因素之下導致的死亡。
科莫多巨蜥的孤雌生殖
科莫多巨蜥有一種超級神奇的技能,就是孤雌生殖,一隻雌性科莫多巨蜥即可生殖,它的性染色體是W和Z,雌性組合是WZ,雄性則是ZZ,孤雌生殖時科摩多巨蜥的孤雌生殖中會讓一個配子代替精子受精,產生的配合是WW和ZZ,但只有ZZ染色體組合才能著床!
孤雌生殖繁殖出來的是雄性,然後「自產自銷」,一隻科莫多巨蜥即可繁衍出一大群,但一般情況下科莫多巨蜥並不會選擇孤雌生殖,只有在長期無雄性的條件下才會出現這種情況,第一個案例是英格蘭的切斯特動物園的一隻科莫多巨蜥,在沒有雄性的情況下突然產下了11個蛋,院方十分好奇,將其放入了孵化器,結果孵出了7個!
DNA顯示確實是該巨蜥,倫敦動物園的科莫多巨蜥則在2005年產下了22個蛋,其中四個正常孵出,至此科學家才發現,這個物種不需要「男人」也能繁殖後代!自然界那麼多物種中大約有七十個物種可以做到如此。
孤雌生殖並不是演化優勢,因為缺乏基因多樣性,但這是在極端條件下繁殖的一種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