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沃利訥海戰:一個名不經傳的海盜,對抗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勝利

2021-01-10 說史君說文史

大航海時代是西方歷史,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中最值得驕傲的時代之一。

十五世紀末到十六世紀初,西班牙在地理大發現中佔儘先機,大發橫財,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歐洲霸主,而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還身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一職,統治著德意志地區的大片領土。此時的西班牙殖民地遍布非洲、北美、南美、印度以及太平洋上的島嶼,卡洛斯一世曾經驕傲地說道:

"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可見西班牙帝國的如日中天與不可一世。

(西班牙帝國極盛時期的疆域)

與此同時,距離西班牙不遠的英國在都鐸王朝國王亨利八世的銳意改革之下擺脫了羅馬天主教廷的幹涉,成立了自己的國教,奮起直追,國力大大增強。到了亨利八世的女兒,大名鼎鼎的伊莉莎白一世女王在位時,英國的國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英國海盜事業蓬勃發展,成群結隊的海盜開始在大西洋上肆無忌憚的劫掠來往歐洲與美洲之間的船隊。這其中,遭到海盜侵襲最為嚴重的,無疑是在美洲擁有大量殖民地的西班牙帝國。

為了報復來自英國的海盜襲擾,也為了壓制日益崛起的潛在競爭對手,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響應教皇的號召,對英國宣戰,派出了一支歐洲歷史上規模空前的"無敵艦隊"遠徵英國。可沒人能想到,這一場實力差異懸殊的戰鬥卻有著不同尋常的結局,而改變戰役走向的,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海盜。

(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

海盜出身的爵士

在多如牛毛的英國海盜中,最負盛名的還要數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德雷克出身貧寒,他的父親是普利茅斯港附近的一個自耕農,之後為了躲避宗教迫害,德雷克又舉家遷到了普利茅斯居住。從小生活在海邊的德雷克與大海結下了不解之緣,年僅十歲時,他就在一艘船上擔任見習水手,往返與法國和荷蘭之間。

(德雷克)

十七歲那年,表現出色的德雷克成為了一艘小帆船的船長,這是他獨立邁向大海的第一步。1568年,德雷克和表哥霍金斯帶領五艘販奴船前往墨西哥途中突遇風暴,請求進入西屬加勒比群島的港口中進行維修,沒想到的是,西班牙人虛與委蛇,突然對英國人發動了攻擊,只有德雷克和霍金斯兩人得以逃出。這件事使得德雷克恨透了西班牙人,迫切的想要向西班牙復仇。

1571年,德雷克得到了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私掠許可,開始率領自己的船隊在大西洋上對西班牙人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掠奪,使得西班牙船隊損失慘重。

1577年,德雷克沿著麥哲倫航線,先到了南美洲東岸,然後繞過南美洲最南岸進入太平洋,發現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德雷克海峽,最後回到英國,完成了環球航行,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親自完成環球航行的航海家。在這次探險途中,德雷克一路掠奪了南美的西班牙殖民地,搶劫了大量沿途的西班牙商船,還襲擊了西班牙在歐洲的港口,滿載而歸。

作為德雷克的資助人,伊莉莎白一世分到了十六萬三千英鎊,相當於當時英國政府一年的財政支出,在此次探險中獲得的一顆最大的寶石,至今還鑲嵌在英國女王的王冠上。激動的伊莉莎白親自登上德雷克的戰艦,將其冊封為爵士。

(位於南美洲最南端與捨得蘭群島之間的德雷克海峽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峽)

小試牛刀

1587年,伊莉莎白女王處死了篤信天主教,親西班牙的蘇格蘭女王瑪麗,成為了英西兩國戰爭的導火索。1588年5月28日,腓力二世派出自己親手打造的,讓整個歐洲望塵莫及的無敵艦隊,由西多尼亞公爵擔任主帥,海軍上將胡安·裡卡多擔任副官。

無敵艦隊在西方歷史上是盛況空前的,這支龐大的船隊包括20艘蓋倫帆船,44艘武裝商船,23艘圓船,22艘差船,13艘輕帆船,4艘中船和4艘長船共計134艘戰艦,人員總計有三萬多人,陸軍約一萬九千人,從裡斯本起航,浩浩蕩蕩向英倫三島殺去。

腓力二世親自下達作戰計劃:無敵艦隊橫穿英吉利海峽到達多佛海俠,和位於西屬荷蘭,與帕爾馬公爵率領的兩萬七千陸軍會師,護送陸軍從肯特郡登陸,向倫敦進軍。

(無敵艦隊進軍路線)

聽聞無敵艦隊來襲,伊莉莎白一世命令海軍大臣查爾斯·霍華德(也是私掠船出身)擔任主帥,德雷克擔任副帥,集結起105艘戰艦迎擊西班牙人。伊莉莎白一世將英格蘭的命運與未來全都壓在了兩個大海盜的身上。

7月29日,無敵艦隊到達了英國普利茅斯港以西64公裡的地方,傳說此時,德雷克正在普利茅斯和水手們一起打保齡球,面對無敵艦隊大軍壓境,德雷克坐懷不亂,告訴水手們:"等我們打完這局球,再去教訓西班牙人",頗有一番大將風度。這時無敵艦隊的副將尼卡多建議西多尼亞公爵先發制人,攻擊普利茅斯港,將英國的艦隊摧毀在自家的港口之中。但是這位沒有任何海戰經驗,甚至從來沒有出過海的主帥沒有採納副手的意見,白白浪費了一次大好時機。

西多尼亞的行事作風極其保守,必須嚴格執行腓力二世的命令,橫穿英吉利海峽。從表面上看,西班牙的作戰計劃完美無缺,但是卻忽略了一個致命的細節:會師的時間和地點。腓力二世想當然的認為,只有西多尼亞和帕爾馬保持通信,僅能夠成功會師。問題是在當時的通訊條件下,很難做到準確準時的傳達信息。

(無敵艦隊的戰艦)

西多尼亞公爵給帕爾馬寫了數封傳遞軍情的密信,結果全部石沉大海,這樣一來,西多尼亞只能盲目的遵照國王的計劃向東航行。7月30日,普利茅斯港天氣轉好,霍華德和德雷克率領海軍出港,但這個時候他們沒有想要直接抵抗無敵艦隊,而是去防守英格蘭南海岸的重要海港,防止被西班牙強佔登陸。

可是剛剛出海不久,一名瞭望哨就遠遠的望見了無敵艦隊,整個艦隊進入了緊張的備戰狀態。7月31日早晨,無敵艦隊也發現了英國艦隊,西多尼亞馬上命令旗艦升起西班牙皇家旗幟,密集排列成新月陣,總寬度超過了三公裡,準備作戰。

西班牙的軍艦都是巨型樓艦,裝備威力巨大的加農炮,滿載士兵。但是他們的作戰方式卻非常落後,還在採用羅馬時期的戰法,仰仗強大的防禦力緩慢靠近敵艦,然後勾住對方,派出士兵登上敵艦,靠白刃戰打敗士兵和水手,奪取敵艦。

而英軍的戰法則要先進的多,德雷克的海戰理念是完全通過戰艦解決戰鬥,所以英軍戰艦要小得多,但是機動力卻很強。英國有105艘軍艦,只有9000名士兵,但是這些人全都是水手,沒有配備陸軍。

(英軍戰艦)

一開戰,英國艦隊就利用航速優勢一直和西班牙保持著安全距離,用大炮遠距離攻擊敵艦。西班牙人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打法,一時沒有什麼好的對策,兩個小時之後,無敵艦隊只得無奈的撤離普利茅斯港。

到了晚上,正在巡邏的德雷克發現黑暗的海面上有一艘受損的西班牙軍艦,這是白天戰鬥中被重創的羅薩裡奧號。羅薩裡奧號是無敵艦隊存放軍餉的戰艦,海盜出身的德雷克不可能放過這樣的機會,德雷克馬上向羅薩裡奧發動了進攻,一場戰鬥下來,德雷克得到了五萬枚金幣,搬走了戰艦上的火藥和十二噸炮彈,這對於後勤乏力的英軍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不僅如此,德雷克還專門跑到羅薩裡奧的炮艙,認真研究了西班牙人的大炮,明白了雙方火力的差異。西班牙的大炮設計較為落後,射速只有英國大炮的五分之一,而且射程也短得多,這些意外的收穫對後來的戰鬥有著很大的幫助。

8月1日,無敵艦隊順著英吉利海峽繼續東進,英軍休整之後馬上奮起直追。此時無敵艦隊正在駛向英國南部最好的深水港韋茅斯,如果讓西班牙人發現此處防禦空虛,那麼後果不堪設想。幸虧英國人的船有著速度的優勢,就在無敵艦隊接近韋茅斯西南的波特蘭海角時,英軍追上了無敵艦隊。

8月2日凌晨,無敵艦隊背靠波特蘭角,與追擊而來的英國艦隊對峙。上午8點,英軍主動出擊,將領馬丁率領一支六隻船組成的小艦隊脫離英國艦隊,繞到了西班牙艦隊的後方。西班牙人馬上派出了一支更大規模的艦隊對馬丁進行阻擊。波特蘭角是英吉利海峽最兇險的海角,在潮汐現象在海角外側形成了一條浪濤洶湧的水道。對情況了如指掌的馬丁恰好將艦隊開進了水道和海岸之間的安全水域,在此等候無敵艦隊的到來。

(今天的波特蘭海角)

西班牙人不知道這裡的水域情況,一衝鋒馬上就陷入了巨浪滔天的水道之中,無法控制航向。這個時候德雷克趁機率軍進攻無敵艦隊,用西班牙人自己的火藥和炮彈轟擊無敵艦隊,激戰五個小時之後,終於把西班牙人趕出了波特蘭海角,韋茅斯港保住了。

8月3日,捷報被送到了倫敦,霍華德向財政大臣提出補給彈藥的要求,但此時的英國財政已經無力支持國防,不僅如此,新一輪的危機又出現了。

大戰爆發

無敵艦隊雖然在波特蘭海角失利,但是經驗豐富的副將尼卡多馬上鎖定了一個適合做據點的地方——懷特島。懷特島和英國本土之間只隔了一條非常狹窄的索倫特海峽,如果西班牙人佔領懷特島,無敵艦隊進駐索倫特海峽,無異於一把利劍插入了英國的門戶。英軍雖然兩次驅逐了無敵艦隊的來犯,但只是使用火炮逼退了敵軍,沒有給西班牙人帶來實質性的損失。

(狹窄的索倫特海峽)

英軍本來就彈藥不足,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只得退回到接舷戰的戰鬥方法,這對於人數不足的英軍來說,無異於自取滅亡。這樣一來,德雷克就必須想辦法消滅西班牙的有生力量。要想製造有效的打擊,英國軍艦就必須更靠近敵人,但這樣一來又增加被西班牙人接舷登陸的風險。

就在此時,好運眷顧了英國人,德雷克的艦隊在懷特島附近又發現了一艘落單的西班牙戰艦,德雷克利用這艘戰艦,開始對英軍進行實戰訓練,成功找到了一個能夠讓火炮充分發揮作用的最小安全距離。

另一方面,長期沒有與西屬荷蘭取得聯繫使得西多尼亞的內心變得越發焦灼不安,他終於被迫同意了尼卡多的意見,主動出擊,奪取懷特島。

8月4日清晨,雙方在懷特島拉開了陣勢。霍華德再次率軍主動出擊,全軍按照德雷克的實驗結果,大大接近了無敵艦隊勇猛進攻。可是開戰後沒多久,突變的海風把所有戰船吹響懷特島東部的淺灘區。尼卡多對於這場戰鬥勢在必得,準備抓住這次機會,取得突破性進展,況且整個英吉利海峽再也找不到比懷特島更好的錨地,在和帕爾馬取得聯繫之前,西班牙人絕不可能放棄這個陣地。

(無敵艦隊司令西多尼亞公爵)

裡卡多決定,雖然被吹入了淺灘區,但是還可以將英國船引誘擱淺,或者利用西班牙艦隊強大的防護力將英國人逼進索倫特海峽,將他們圍殲。但是裡卡多還沒有來得及施展對策時,西多尼亞命令全軍撤退的軍令已經先一步下達了。撤出懷特島之後,裡卡多心灰意冷,只能在航海日誌裡記錄下自己的想法。

西班牙軍隊既然失去了在英吉利海峽內尋找錨地的希望,只能把目光投向英吉利海峽的南岸。南岸距離帕爾馬公爵最近的港口是敦刻爾克,但是敦刻爾克的海港無法完全容納規模巨大的無敵艦隊,於是公爵決定將艦隊開往加萊港。

懷特島海戰中因為無敵艦隊撤退的太快,英軍依然沒能對敵人做出有效的打擊。8月5日,伊莉莎白女王收到捷報,得知西班牙軍隊已被迫開向加萊之後頓時覺得,都鐸王朝的末日到了。在女王看來,西班牙人到達加萊等於同帕爾馬公爵會師了,這樣一來登陸英國就只是時間問題,所以這次女王覺得親自插手軍事,命令一批火槍手增援英國艦隊。

(伊莉莎白一世)

女王的決定讓霍華德和德雷克大跌眼鏡,火槍在海戰中能夠發揮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無異於前來幫倒忙。但是面對西班牙馬上要兩軍會師的情況,當務之急是馬上發動一次進攻,對無敵艦隊進行實質性的打擊。

8月6日,無敵艦隊123艘戰艦抵達加萊港,英國艦隊尾隨其後,密切關注著敵人的動向,在加萊以西海域集結。西多尼亞公爵終於鬆了一口氣,因為加萊是一個天主教城市,對西班牙艦隊非常友好,提供了補給和水源;另一方面,帕爾馬公爵近在咫尺,眼看就能完成國王的第一步計劃。

一直沒有確切消息的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直到8月7日才收到了一封來自帕爾馬公爵兩個月以前發出的信件,信中告知腓力二世,西屬荷蘭沒有足夠的時間備戰。巧的是正在同一天,遠在加萊的西多尼亞也收到了自己苦苦等待的回信,帕爾馬公爵在信中說,自己最快也需要在一個星期之後做好戰鬥準備,這對於早已疲憊不堪的無敵艦隊來說,絕對是一個壞消息。

(距離英國本土很近的加萊港)

8月8日,英國人雖然成功的攔截了所有西多尼亞公爵派出的信使,但是完全不知道帕爾馬的動向。所以英軍派出了一此襲擾,希望能在決戰之前取得一些優勢。德雷克從艦隊中挑出8艘最舊的船,撤走了所有有用的物資,填滿了易燃物,船身塗上焦油,精選最優秀的船員完成這次任務。

火船趁著凌晨漲潮時間出發,靜悄悄的衝向了正在熟睡中的無敵艦隊。到了預定位置船員立即點火,隨後登上了救生艇。驚慌失措的西多尼亞趕緊下令全員起錨避讓,雖然火船無人駕駛,不難躲開,但是一百多艘船突然起錨,沒有統一的指揮,造成了巨大的混亂,逃向了外海,進入了敦刻爾克西北方的格拉沃利訥海域。

很多西班牙船隻在起航時倉促砍斷了錨鏈,導致很多船隻無法下錨停泊。這樣一來,英軍可以趁機各個突破。德雷克下定決心,此戰必須一鼓作氣摧毀無敵艦隊。在清晨時,德雷克第一個帶隊殺向西班牙艦隊,瘋狂的衝到了距離西班牙艦隊只有一百米左右的距離。

西班牙人看到英艦近在眼前,馬上準備衝上去和敵人接舷,這時候德雷克突然轉向,將側舷對準敵人,火力全開。英艦大炮射速是西班牙人的五倍,在數量和射程上也有著優勢,對西班牙戰艦造成了巨大的傷害。西班牙戰艦不但艦體受損嚴重,炮彈擊飛的風裡木屑對於船員來說也是致命的。那些在狹窄船艙中的炮手們完全沒有躲避的空間,無法擺脫粉身碎骨的命運。

英國艦隊緊跟德雷克,全部橫置船身,在海洋之上形成了一道恐怖的火力線,西班牙炮手操作者笨重的西班牙大炮,卻發現外面煙塵漫天,無法鎖定敵人的位置。這個時候,只有滿載陸軍的西班牙蓋倫戰船高高的屹立在滾滾濃煙之中,清晰可見,成為了不折不扣的活靶子。

(格拉沃利訥海戰)

這樣一來,雙方的交火變成了一邊倒的大屠殺,西班牙船上最忙碌的不是士兵,而變成了軍醫,斷臂殘肢到處都是。

戰鬥持續了八個小時,到了下午五點左右,佔據絕對優勢的英軍終於因為彈藥短缺被迫停止了進攻。全線崩潰的西班牙人趕緊抓住一線生機,拼命向北逃去。據後來歷史學家統計,格拉沃利訥戰役西班牙人傷亡人數至少是六千人以上。

尾聲

第二天,8月9日,捷報被送到了伊莉莎白女王的面前。在西班牙人北逃的路上,風向發生了變化,副司令裡卡多憑著自己多年的航海經驗,提議逆風回到英吉利海峽,到西屬荷蘭與帕爾馬匯合,重整旗鼓準備第二次入侵。此時的西多尼亞極力反對,不敢再做冒險之舉,他下令艦隊順風向北,到蘇格蘭北部繞一個圈再返回西班牙。

但是對於西班牙人來說,回家的路也並不輕鬆。無敵艦隊在路上遇到了風暴,至少有四十艘戰艦沉沒,一萬二千人失蹤。最終,只有六十五艘戰艦回到了西班牙,悲憤交加的裡卡多在他重新踏上西班牙海岸的第三天就去世了。

戰爭結束後,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發表演講,向全國宣告,勝利就在眼前,英格蘭不可戰勝。

德雷克在地理上的發現和對海戰的改進對人類文明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而他的的睿智和勇敢在大海戰中發揮的淋漓盡致,幾百年來激勵著所有愛冒險和有開拓精神的人奮發直前。

相關焦點

  • 強大的西班牙無敵艦隊為何會慘敗給弱小的英格蘭海軍
    16世紀的西班牙是無可爭議的歐洲霸主,西班牙海軍縱橫大西洋無敵手。1588年西班牙派強大的無敵艦隊遠徵英格蘭,本以為可以輕而易舉的徵服英國,沒想到無敵艦隊卻慘敗給弱小的英格蘭海軍,差點全軍覆沒。那麼無敵艦隊是如何慘敗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間諜,間諜:英國戰勝西班牙無敵艦隊的秘密武器
    間諜的情報收集英國戰勝無敵艦隊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通過間諜進行周到的情報收集(智能戰)。伊莉莎白女王動員身邊的親信和海盜們,對西班牙的情報進行了周到的收集。駐紮在地中海沿岸各國港灣城市的間諜裡,隸屬於霍金斯手下的海盜和被稱為冒險商人從事貿易業的海盜集團,佔了多數。沃爾辛厄姆平時和大海盜們加深往來,特別是和霍金斯關係密切。沃爾辛厄姆通過海盜方面的間諜,得到有關西班牙無敵艦隊動向的詳細匯報,基本上正確地把握了西班牙派遣無敵艦隊的時機。如上所述,派遣間諜數目明顯居多的是法國。
  • 無敵艦隊的悲哀,耗資巨大但完全沒有發揮用處,甚至拖垮了西班牙
    同時期奧斯曼帝國的橫行也引起了腓力二世的注意,在蘇萊曼大帝去世後,腓力二世選擇主動出擊奧斯曼艦隊,並在勒班託海戰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地中海成為了西班牙的後花園。 勝利的天平最終傾向了英國這一邊,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並沒有重視遠程火力,他們想以老套的接舷戰來對付英國艦隊,結果讓英國人佔盡了優勢。
  • 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滅,嚴格講起來,其實和運氣有很大關係
    今天的主題會切換到大航海時代,我打算跟大家聊一聊,16世紀末在英吉利海峽發生的格瑞福蘭海戰,也就是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之謎。01西班牙的崛起雖然西班牙無敵艦隊聽起來很帥,但如果把歐洲歷史放大到中世紀來看,西班牙對整個歐洲的影響並不是最大。
  • 英國人怎麼打敗的西班牙無敵艦隊?說不上打敗,只是一場宗教戰爭
    但這次西班牙則要「國讎家恨」一起報,勢要把英國這個新教國家連鍋端。為此,國王腓力二世打造了一支龐大的艦隊,從裡斯本出發前往尼德蘭,在尼德蘭接上西班牙陸軍,然後強渡英吉利海峽。只要西班牙陸軍能夠成功登陸,英國就是怎麼打怎麼死。而腓力二世組建的這支龐大艦隊,就是無敵艦隊。
  • 西班牙無敵艦隊:無敵艦隊潰敗 (1588年8月8日至12日)
    因此把若干記錄加以綜合分析,也許可以想像得到格拉貝裏海域的戰鬥情況:在德雷克指揮的主力艦隊的圍攻下,「聖馬丁」號等6艘西班牙加裡昂船,為避開比自己強大得多的敵人,乘西南風退出海峽,向北海撤退。錫多尼最擔心四散奔逃的無敵艦隊戰船,駛近淺灘和暗礁星羅棋布、危機四伏的佛蘭德海岸,便命令位於下風的「聖胡安」號以及附近的戰船集結在旗艦周圍。
  • 【轉載——歷史與地理】1588年無敵艦隊的覆滅對西班牙影響到底有...
    擊敗無敵艦隊對於英國是大事件,它保證了當時仍有一半人信仰天主教的英格蘭的新教化進程不被中斷。但對於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損失影響卻並不大,在16年後,當戰爭終於結束時,西班牙的世界霸主地位並沒有受到撼動。
  • 海戰場景在這款Steam遊戲中真實體現
    海戰場景在這款Steam遊戲中真實體現 2020-05-10 05:13  遊戲熱門排行榜
  • 淺析西班牙「黃金時代」戰爭的宗教形式
    這一次他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聯合一個統一的基督教世界共同對付土耳其,同時還要防止法國的進犯。所以,查理非常熱衷於新教與天主教之間的和解,1545年在與法國的作戰中,查理取得了勝利, 此時的土耳其在東方正與波斯作戰,一時還不會向西。1546年騰出手的查理開始解決宗教分裂問題,對德意志諸侯的戰爭爆發。 儘管戰爭初期查理取得了一些勝利,但隨著戰事的發展,局面對查理越發不利。
  • 地中海中世紀最後一場大海戰——勒班陀海戰
    奧斯曼海軍艦隊 勒班陀海戰是歐洲基督教國家的聯合海軍與奧斯曼帝國海軍在希臘勒班陀近海展開的一場規模龐大的海上戰爭, 戰役由西班牙王國、威尼斯共和國、教皇國、薩伏依公園、熱那亞共和國及馬爾他騎士團組成的神聖同盟的艦隊, 在戰鬥中擊敗了奧斯曼海軍,奧斯曼海軍至此失去了海上霸權的地位
  • 百萬英雄這道題的背後,竟然掩藏著加勒比海盜船長的原型
    近來火熱的百萬英雄中曾經有這麼一題:世界上最寬的海峽是哪一個?其答案是德雷克海峽,它位於南美洲南端與南設得蘭群島之間,1577年由海盜船長法蘭西斯·德雷克無意中發現。其實就連加勒比海盜的劇本,也沒能表現這位船長的傳奇經歷的萬分之一。
  • 中世紀海戰馬爾他海戰,及斯路斯戰役
    在馬爾他戰役中,阿拉貢軍隊損失了約300人,而安茹軍隊有3500~4000人陣亡或被俘虜,兩位艦隊司令中有一位已陣亡。這場勝利的因素有:阿拉貢指揮官的指揮技巧固然功不可沒,但如果沒有阿拉貢造船技術的重要改進,他的戰略戰術是無法得到實現的,與安茹的艦船相比,阿拉貢的戰船造得更高,還建有高大的舷牆,士兵可以躲在牆後面避開敵人的炮火。
  • 血與金的無敵戰艦
    由於在風帆時代英國是絕對霸主,因此國內對這一時期艦船的了解基本停留在對英國「勝利」號等傑出戰艦上,但在風帆時代除了英國還有很多國家也曾經擁有過較強的海軍力量。本書介紹的是該時期西班牙皇家海軍的著名艦艇,試圖通過詳細全面地介紹西班牙在風帆時代建造過的大型艦隻,並考證其參數和詳細經歷,從而為軍事和模型愛好者提供一本很好的參考資料。
  • 《加勒比海盜》中九大海盜的歷史原型2——地中海海盜王巴巴羅薩
    之後奧魯奇·雷斯的海盜集團開始瘋狂擴張,其大哥伊沙克和三弟赫茲爾都趕來投奔。整個十六世紀初期,阿拉伯帝國的勢力在歐洲迅速沒落,西班牙開始去穆斯林運動,許多穆斯林被迫離開西班牙,是奧魯奇·雷斯的艦隊免費裝載她們去北非。這些受到他恩惠的穆斯林當時就尊稱他為BABA ORU CCEDI,這是「巴巴羅薩」之名的源起。
  • 他被稱為是羅馬時代的戰神,常用動物來獲取勝利,靠毒蛇打贏海戰
    公元前184年,比提尼亞和帕加馬兩國在地中海東部進行了一場海戰。當時正在東方避難的漢尼撥站在比提尼亞國王普魯西阿斯一邊,反對羅馬的盟友帕加馬國王優美尼斯。
  • 馬來海戰中,英國海軍為何被日本海軍按在地上摩擦
    文/寂寞的紅酒1941年12月,在馬來亞附近海域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海戰,這就是著名的馬來海戰。馬來海戰中,英國海軍敗給了日本海軍,而且輸得一塌糊塗。大英帝國因為這場海戰飽受詬病,英國海軍也被貼上了無能的標籤。實際上,這場海戰本身就是一場實力不對稱的戰役,英國海軍被擊敗並不奇怪。
  • 當年的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艦隊輸在什麼地方呢?
    甲午海戰是鐵甲艦時代,爆發的規模最大的一場海戰,這場海戰中,被認為實力更強的北洋海軍卻慘敗在日本艦隊手下。 同樣,奧地利海軍以艦首應敵,取得勝利,一定程度上是因為軍艦的艦首方向迎彈面積較小,在火炮精度不足、射速不夠快的年代裡,艦首迎敵比舷側迎敵更加安全,一度成為教科書式的作戰理論。於是包括北洋海軍在內的世界各國海軍,比如英國、德國海軍等,都開始發展以艦首迎敵為主、以重甲軍艦和大口徑火炮為主的新型鐵甲軍艦。
  • 李碩|拿破崙時代海戰的兵器、戰術與戰略
    除了炮彈不能爆炸,風帆動力也是原因之一,如果艦隊乘著順風攻入敵海港,一旦戰事不利,很難逆風撤出。這又對海戰帶來一個影響,就是海軍弱勢一方,往往會依託要塞保護、躲在港內不敢出海;而海軍強勢一方也不敢強攻敵要塞海港。
  • 明朝傳奇海盜有多牛 挑戰海洋霸主西班牙 還在菲律賓建立國家
    海盜 在明朝時期的海盜裡,曾經出了一個牛人,此人縱橫四海,最強盛時,曾經組建了一支四萬餘人,戰艦三百餘艘的強大海上力量,被明政府視為大患,被多次圍剿,但都未能成功。
  • 戰列艦的終結,馬來海戰——英國皇家海軍Z艦隊覆滅記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作為一個正在沒落的帝國,仍舊極力的想要證明自己是一個大國。隨著日本在東南亞的擴張,英國決心威懾日本,使其不敢亂來,為此英國集結了一支艦隊派往了東南亞。然而英國人並不知道,這支艦隊將面臨何等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