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他是怎麼發現這個公式的?

2020-11-28 騰訊網

光速不變原理

在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數篇具有開創性的論文,其中就包括光電效應,布朗運動,狹義相對論以及狹義相對論的補充篇:質能等價。(質能方程E=mc^2其實就是在質能等價這篇論文當中的)

也就是說,質能等價理論其實是狹義相對論當中的一部分。那狹義相對論到底包含了哪些內容呢?

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那就是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當中先是統一了「時間」和「空間」。他認為應該將兩者並稱為時空;其次,他統一了「能量」和「質量」,這也就是質能等價的內容,他認為能量和質量其實是一回事。那質能方程其實是利用了狹義相對論中的理論推導而來的。

那具體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呢?我們來簡單說道一下。

質能方程

我們其實也可以來思考一下,為什麼愛因斯坦沒有把狹義相對論和質能等價同時發表,而是分開發表。目前有一種說法就是,愛因斯坦在提出狹義相對論之後,才發現了質能等價關係的,然後又補了這麼一篇。因此,我們想要搞懂質能方程其實首先就得搞懂狹義相對論到底說了什麼?

對於稍微了解物理學的人來說,想到狹義相對論一般都會想到「時間膨脹」、「尺縮效應」、「同時性的相對性」等等這些詞彙。但是這些其實是結果,而不是過程。那狹義相對論到底說了什麼呢?

這要從「運動」說起,大多數人從小受到的物理學方面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和牛頓力學相關的。就拿一個最簡單的運動學問題來說。下圖中,一個小車以10m/s的速度從左向右行駛,小車上有個人,以5m/s的速度沿著小車的方向行走,請問這個時候,地面上有個人,他看到的小人的速度是多少?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了,一般人脫口而出的答案就是10+5=15m/s。這其實是牛頓力學的世界觀下的結果。但是,如果我們再加一點條件,如果此時小人不走,但是手裡有個手電筒,手電筒的光沿著車的方向照射出去,那請問,這時候的光的速度應該是多少?

按照上面的方法,其實我們可以得出的結果是:光速+10m/s。

這一切看起來都沒有什麼問題,而且牛頓力學也確實解決了宏觀低速下的運動學問題。但是,後來,有個叫做麥克斯韋的科學家,他提出了一套理論,其中這套理論可以得到光速的表達式:光速c=1/ε0μ0。其中ε0和μ0都是一個常速,也就是說,麥克斯韋的理論所展示的是光速是個固定值。而麥克斯韋的理論其實是一個堪比牛頓力學的理論,也不太可能錯了。因此,科學家一直在試圖尋找調和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理論的方法。但是,都以失敗而告終。

於是,這時候愛因斯坦橫空出世,他基本上也算是個和事佬,牛頓力學中的「伽利略變換」以及麥克斯韋理論中的「光速不變原理」都被他拿來過來綜合一下,利用這兩條最基本的假設推出了狹義相對論的整套框架。具體的推導其實就是初中數學的難度,這裡不贅述,但我們要知道的是他得到了一個洛倫茲因子。(之所以叫做洛倫茲因子是因為這個推導過程最早是由一個叫做洛倫茲的科學家首先得到的,只是這位科學家沒有體會其中的物理學含義。)

有了洛倫茲因子之後,我們就可以得到很多結論,比如說,空間中物體運動速度的表達時:

尺縮效應,時間膨脹其實都是這麼推導出來的,甚至包括物體運動時的動量和質量。

而愛因斯坦其實在利用狹義相對論推導運動狀態下物體的質量時,就得到了E=mc^2的結果,其實推導過程並不難,這裡也就不大段追溯了,這個過程稍微涉及到一點微積分的知識,以及動能定理就能求得。

質能方程的物理含義

質能方程的推導其實並不難,難的其實是如何理解它。實際上,在市面上的科普書中,對於這個理論都有很大的誤區,我們一般常用的方法是「質量轉化為能量」,尤其是在原子彈相關的科普當中。

但實際上,如果你仔細去翻一下大學物理教材或者相對論相關的教材,你就會發現,為了避免很多人都有類似的誤區,這部分的內容如今已經被重點闢謠。

質能方程其實想表達的是,質量和能量其實是一回事,是一個東西的兩面,質量裡有能量,能量裡有質量。

我們舉個和錢有關的例子,假設你有一筆錢,它的總價值是固定的,但這時候,你可以選擇把這筆錢換成人民幣,也可以考慮換成美元,當然你可以是一部分是人民幣,一部分是美元。而這裡的人民幣就好比是能量,美元就好比是質量,匯率就好比是c^2。

所以,質量和能量的等價關係是E=mc^2,而不是轉換關係式。

相關焦點

  • 我們該如何理解愛因斯坦質能方程
    即使你們面對愛因斯坦,也保持懷疑態度,是好的。最好能發現疑點,以發問的形式告訴大家。一生很短,我們億萬人的時間加起來,也不是很長。但我們不是和時間賽跑,我們每個人都是和自己賽跑,和光速賽跑。上面的兩個圖,就是愛氏一生研究的成果。我們後背的驕傲,人類的智慧象徵!
  • 根據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C2的思考
    這個公式是通過EK=mc2-m0c2,意思是當物體高速運動時它的質量m會比靜止質量m0大,而此時物體的動能Ek就是△mc2從而擴展到E=MC2舉氫彈為例子:氫彈的原理是核聚變,就是在高溫高壓情況下,4個氫原子聚變成1一個氦原子。
  • 偉大的廣義相對論場方程,卻讓愛因斯坦說犯了一生中最大的錯誤
    當你抬頭望向滿天星空時,你是否問過自己,宇宙是否有邊際,宇宙的外面是什麼,宇宙是怎麼運動的。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疑問,更別說那些求知若渴的科學家了。青年愛因斯坦愛因斯坦親自解了這個方程,然而用相對論革新了整個物理大廈基礎的他對永恆不變的宇宙有著不一樣的痴迷,為了使自己的方程得到永恆不變宇宙的結果
  • 科普: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場方程的導出
    廣義相對論是愛因斯坦最偉大的成就,當然也是近代大尺度物理學/宇宙學最偉大的成就。而愛因斯坦場方程則是廣義相對論的最凝練的核心數學表達式,愛因斯坦場方程對很對人來說是非常神聖和神秘的。今天,我們準備寫一篇簡單的科普文章介紹一下愛因斯坦場方程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 光本質、質能方程、光速極限與不變的密碼破譯,原子奧秘昭然若揭
    雖然,光速不變是愛因斯坦的一個假設,這個假設就是他設定的公理,也就是說,只有光速不變成立,那麼由此推導的結論才正確,反過來,如果推論能經受驗證、應用正確、不能證偽,說明假設應當成立。愛因斯坦由光速不變原理推導了兩個最重要的理論,第一是相對論,第二是質能方程,近百年來物理學界對相對論的認可,到質能方程的驗證和應用,說明光速不變是正確的。
  • 淺談對質能公式E=mC2的一點異見
    愛因斯坦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沒有之一,他對人類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愛因斯坦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就是發現了原子中蘊含著巨大的能量,並由此推導出質能轉化公式E=mC2。但是質量與能量真的能實現相互轉化嗎?
  • 愛因斯坦晚年寫下了這個公式,他想表達什麼?
    導讀:愛因斯坦一生取得了無數科學成就,其中一些甚至改變了人類世界科技的走向,以至於許多人認為愛因斯坦是人類有史以來最聰明的人!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科學巨匠,在晚年卻寫下了「6-3=6」的荒謬等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五個公式,看看你認識幾個
    小編今天帶大家來認識回顧(重新學習)一下那些我們曾經圍繞在我們身邊的公式,小時候記得我們還有一本複習總攻略——公式大全。今天說的這些都被評為世界五大公式,歡迎來看看有哪些是認識你這個人的(捂臉的表情)。
  • 為什麼有些貢獻的物理學家名字變成了單位,而愛因斯坦沒有!
    說起物理,人們一定會想到愛因斯坦,更有人所,愛因斯坦的智商高達180以上,尤其是愛因斯坦的一個個理論著作,都被一一的實現,可以說愛因斯坦是19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但是你們視乎有沒有發現,愛因斯坦如此的豐功偉績,為什麼沒有用愛因斯坦的名字做單位,好讓後人懷念呢?
  • 愛因斯坦的成功公式:A=X+Y+Z
    這個小男孩的出生給這個家庭帶來歡喜,同時也帶來了一絲憂鬱,因為他長得和一般孩子不一樣。小男孩的腦袋特別大,後腦勺不但大還有稜角。小男孩長到兩歲的 時候還不會說話,一直到四歲時會說話,但仍然少言寡語。這個小男孩上學後, 學校的老師和同學也不喜歡他,因為他不但長得不好看,還比同齡小孩顯得笨一些,老師有時甚至生氣地罵他是個傻子。
  • 狄拉克方程:「反物質」的先知,量子力學與狹義相對論的調停者
    在現代物理學裡,狄拉克方程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存在,因為它開闢了一個新的領域,叫相對論性量子力學,是量子力學與狹義相對論的第一次融合,狄拉克方程還預言了反物質的存在,促進了粒子物理、高能物理的發展,並且為電磁理論發展到量子電動力學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還為建立量子場論奠定了基礎。可以說是物理學中無法忽視的一個公式。
  • 牛頓、愛因斯坦錯過的「黑洞」理論,卻被他在戰壕裡計算出來了!
    逃逸速度的計算依據正是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這個定律事實上給出了逃逸速度與恆星質量之間的精確關係,正是因為科學家知道了逃逸速度的存在,才能製造出太空飛行器,從而飛出地球。但牛頓因為時代的限制,但是的數學計算方法還不完善,最終沒能夠對他的引力方程進一步深入延伸至大質量恆星的歸宿問題上,從而錯失了最早發現黑洞理論的機會。
  • 如何從質量的物理定義導出相對論質能方程?
    我們現在仍然有很多人在反對相對論,有人居然認為相對論除了質能方程是正確的,其他結論是錯誤的。其實,在狹義相對論中,由時空相對性加光速不變可以導出相對論時間膨脹、長度縮短,再導出相對論速度疊加公式。 利用相對論速度疊加公式再加上動量守恆定律,可以導出相對論質速關係。
  • 薛丁格方程是真實的嗎?因為數學公式有效不等同體現了現實
    美國科技作家、史蒂文斯理工學院科學寫作中心主任、約翰·霍根(John Horgan)著有包括《科學的終結》、《戰爭的終結》、《身心問題》等著作,他的《科學的終結》著作也被翻譯為中文。霍根也是《科學美國人》的專欄作家,最近他在該雜誌上刊出一篇最新文章,題為:「薛丁格方程是真實的嗎?」,副標題是:「僅僅因為數學公式有效並不意味著它反映了現實」。
  • 愛因斯坦到底比牛頓偉大在哪些方面?
    我們都知道愛因斯坦和牛頓都是物理學的大咖級別人物,從時間上看牛頓在先愛因斯坦在後,但是從名氣上來看,似乎愛因斯坦更佔據上風,那麼愛因斯坦究竟比牛頓再哪些方面技高一籌,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也就是說牛頓的定律雖然大部分時候非常適用,但是面對光這種特殊事物時,無法解釋為啥總是光速不變,這根源於人類對時間和空間的認知上有了幾千年未發現的錯覺。而愛因斯坦則重新審視了下我們對時間和空間的認識,發現時間和空間竟然具有相對性。
  • 為什麼愛因斯坦會列出「6-3=6」這樣的公式呢?
    如果問你6-3等於多少,相信很多的朋友會瞬間回答出答案是「3」,當然,這麼簡單的算法,叫一個小學生做都能秒答,然而在下面這張照片中,你可以看見一代偉人愛因斯坦在黑板上寫下「6-3=6」,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最美的公式:你也能懂的麥克斯韋方程組
    2004年,英國的科學期刊《物理世界》舉辦了一個活動:讓讀者選出科學史上最偉大的公式。結果,麥克斯韋方程組力壓質能方程、歐拉公式、牛頓第二定律、勾股定理、薛丁格方程等」方程界「的巨擘,高居榜首。麥克斯韋方程組以一種近乎完美的方式統一了電和磁,並預言光就是一種電磁波,這是物理學家在統一之路上的巨大進步。
  • 書林折枝|解讀人類最美的23個公式
    (樊宣)人類最美的23個公式人類發明數學公式,來描繪浩瀚宇宙和人生百態。世界的繁華秀麗,映襯出符號公式的簡潔之美。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和楊振寧的規範場,摸索出宇宙終極遊戲的規則;費馬大定理和歐拉恆等式,揭示出宇宙變化背後的數學世界;從凱利公式到貝葉斯定理,逐漸完全預測人類行為;蝴蝶效應的洛倫茲方程組和三體問題,則告訴我們數學的界限。
  • 當年愛因斯坦寫下公式「6-3=6」,大家都以為他算錯了,原來發現新秘密
    愛因斯坦作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物理學家,他創立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至今還被很多人所研究著,他為人類探索世界和宇宙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愛因斯坦可以說是天才的代名詞,不過就是這樣一個天才,他卻留下了一道百思不得其解的等式「6-3=6」,凡事上過小學的人都知道,這肯定是不對的,但是如果這是愛因斯坦提出來的,那我們就要仔細斟酌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