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秦始皇本記》記載了一個小故事,秦二世的丞相趙高想要叛亂,又恐怕大臣們反對,就想出一個試探大臣的方法。有一天,趙高不知道從哪裡找到一頭鹿,把它獻給秦二世,並且對秦二世說:「這是馬。」秦二世哈哈大笑,說:「丞相,是你傻了,還是欺侮我傻呀,這明明是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說罷,二世又向左右看看,兩旁的大臣有的低頭不語,有的順著趙高說:「是馬是馬就是馬。」也有人直言仗義說是鹿。趙高暗搓搓把那些說是鹿的人全都記下來,沒過多久就找了藉口挨個收拾了。從那以後,大臣們再沒有不怕趙高的了。這就是家喻戶曉的「指鹿為馬」的故事。
中國是一個鹿類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大約有十幾種鹿,而這些鹿中比較像馬的有三種——麋鹿、馬鹿、白唇鹿,其中馬鹿分布在北方和西南山林之中,白唇鹿分布在青藏高原,只有麋鹿生活在中原地區。根據分布地推測,趙高獻給秦二世的鹿最有可能的是應該是麋鹿。
圖片來源:http://www.chinadaily.com.cn/秦代的政治中心陝西一帶就曾經有大量的麋鹿化石、遺蹟出土。陝西也是野生麋鹿分布的最西端。《漢書·揚雄傳》也有記載「明年,上將大誇胡人以多禽獸,秋,命右扶風發民入南山,西自褒斜,東至弘農,南驅漢中,張羅罔羆罘,捕熊羆、豪豬、虎豹、狐菟、麋鹿,載以檻車,輸長楊射熊館。」褒斜、弘農、漢中這幾個地方都在陝西省境內。
另外,麋鹿俗稱「四不像」,其中一項就是「臉似馬非馬」。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趙高送給秦二世的就是麋鹿。
我們經常講,麋鹿是一種中國特有的鹿科動物,那麼它自古就只生活在現在的中國版圖之內嗎?
從發現的化石可以知道,雙叉種、晉南種和藍田種的麋鹿確實只分布在中國的河北、山西、陝西等地區。達氏麋鹿的分布範圍就要大很多,不僅在中國的廣東、湖南、湖北、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河南、河北、上海、天津、北京、遼寧等地區都發現過其角化石和骨骼化石,而且在日本、朝鮮也曾經出土過麋鹿的化石。
在中國,有據可考的古麋鹿自然分布範圍西達陝西的渭河流域,北達東北大平原,向南端到海南島,東可達中國東部沿海平原和島嶼(包括中國臺灣)。
因此,從麋鹿的起源及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的記載來看,至少在近千年以來,只在中國境內發現了有麋鹿生活。所以說「麋鹿是中國特有動物」。
麋鹿的文化源遠流長,在周朝時,有些貴族就在花園中圈養麋鹿。《孟子·梁惠王章句下》中有「文王之囿,方七十裡」之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中又有這樣的一段話:「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因為寓意祥瑞,鹿被認為是一種瑞獸,麋鹿也成為一種皇權等級的象徵。
在麋鹿一度繁盛的長江中下遊地區,稻米是最早的農作物之一,而麋鹿與原始稻作農業有非常密切的關係。麋鹿喜歡溼地,蹄子寬大,適宜在泥濘的沼澤中行走。原始的稻田是利用麋鹿踩踏過的沼澤地來播種,因為麋鹿吃剩的葉子、草根等都被踩到了泥裡,很適宜稻子生長,民間稱之為「麋田」。後來,隨著開墾田地面積加大,驅趕麋鹿踩踏已經不現實,但人們顯然從麋鹿那裡得到啟發,改為利用水牛踩踏,也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這就是農業發展史中一個為大家忽略的蹄耕現象。
麋鹿苑 圖片來源:http://www.jqtrip.com.cn麋鹿從更新世開始發展,到全新世中期發展達到全盛,但是從距今3000年前的商周以後,隨著氣溫逐漸變冷,溼地明顯減少,人類活動的增加以及捕獵工具的進步,造成麋鹿種群迅速衰落,野生麋鹿在自然環境中開始走向滅絕。「滅絕意味著永遠,瀕危則還有時間」,幸運的是,清代末年,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裡還生活著當時世界上最後一群麋鹿,它們又給我們開啟了麋鹿的另外一段傳奇故事……
作者:侯朝煒 (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科普部 科普活動主管)
專家審校:何長歡
責任編輯:鄭鈺
編輯:付琦
封片圖片來源:https://www.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