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為馬的趙高,曾手握大權猖獗一時,卻永遠都沒有辦法登上帝位

2021-01-19 走遍了大江大河

指鹿為馬這個故事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吧,而他的主要人物是趙高,趙高是一個卑鄙陰險的小人,同時他也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蛋,是歷史上十大奸臣之一。所以至今為止,趙高的身上仍然背負著千古罵名。

指鹿為馬"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原文如下:

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秦始皇死後,繼位的二世皇帝嬴胡亥暗弱而年幼,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便把政事交給丞相趙高。趙高想渾水摸魚,發動叛亂,但又害怕朝堂裡各位大臣公開反對,於是想試探一下自己的權力到底有多大,想知道朝中大臣到底還有誰不聽從自己的。於是就用一隻鹿來做試探。

有一天趙高向胡亥獻了一隻梅花鹿,然後對胡亥說這是匹千裡馬,胡亥當然不信就反駁說:"這明明是一隻梅花鹿,你怎麼能說是一匹千裡馬呢?"趙高就笑著說:"陛下,這就是一匹千裡馬,你要是不相信,問問這些大臣。"於是胡亥就問大臣們,這到底是馬還是鹿,結果大臣們大多數都說是馬,極少數說是鹿的,通過這一件指鹿為馬的事情後,胡亥和所有大臣都知道了趙高才是秦國真正的皇帝,從此趙高徹底地把持了秦國的政權。

之後趙高在朝廷更加猖狂了,隨意處決任何人。後來他又變得非常的殘暴和貪財,到處魚肉百姓,搶奪他們的銀子,讓百姓們民不聊生。之後胡亥也知道了趙高的一些事情而且對他感到非常不滿意。

但是胡亥知道這件事情的嚴重性之後已經很晚了,因為在那時到處都是戰爭,而且秦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並且這時的胡亥已經沒有任何的哥哥姐姐。根據歷史記載胡亥坐上了皇帝的位置,便將自己的哥哥姐姐都給處決了,非常的沒有人性。

此時的大秦已被折騰得窮途末路,起義不斷,胡亥最後也被逼自殺於望夷宮。就在趙高準備登基之時,現實給了他重重一擊。文武百官要麼反對,要麼低頭不語,趙高只好將玉璽傳給了王室成員子嬰。但是趙高卻沒有活到最後,因為子嬰對趙高非常不滿意,同時也了解自己只是一個形式的上的皇帝,沒有一點實權,所以就連同一些人將趙高給解決了。

雖然趙高得到了至高的權利,但是他並沒有得到人心,沒有人是支持他的,最後的他雖手握重拳,但是卻孤立無援,最後被新帝聯合功臣將他扳倒了。可見權勢雖重要,但更重要的卻是人心,這也是趙高從不曾擁有的。

相關焦點

  • 趙高「指鹿為馬」或有因 曾記有千金馬長相似鹿
    趙高「指鹿為馬」或有因 曾記有千金馬長相似鹿   這個故事,我們都很熟的。  秦將章邯在關東和六國義軍打得不可開交,鹹陽的趙高卻興致勃勃清除異己。有一天,他牽來一頭鹿,拉到二世面前,問:「陛下,您看這匹馬咋樣,夠剽悍吧?」  二世揉了揉眼睛:「不會吧,師父,我咋覺得像頭鹿。」  「鹿?」趙高說,「扯,咱們打賭,叫大家作證。」
  • 指鹿為馬的趙高是不是太監?只因這兩個詞,誤會了幾千年
    很多人知道趙高是因為「指鹿為馬」這個成語,也是作為一名權奸能混到的最高境界,明目張胆顛倒黑白而無人敢駁。很多文學作品影視劇中趙高的形象幾乎就是一副宦官模樣,長相陰險狡詐,沒有鬍鬚,如果要給中國最有名的奸臣們排個座次,趙高應該穩坐前幾把交椅。
  • 太監門的祖師爺,指鹿為馬的趙高只用了幾年就毀掉了秦人數代心血
    趙高和胡亥兩個人對對方的所想都心知肚明,但是也都不便明說,因為說實話,篡位這種事並不是完全靠努力就能實現的,多少野心家,準備了幾十年叛亂奪權,最後還是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而就現在扶蘇的情況來看,要奪得他的太子之位實為不易。
  • 說文解字:學習成語「指鹿為馬」的思考與啟發
    說文解字:學習成語"指鹿為馬"的思考與啟發 文/成長新視點 我們中國的文字裡面,有一個特殊的群體,那就是成語,很多的成語都是由一個歷史故事演變而來。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指鹿為馬這個成語,帶來的思考和啟發。
  • 為什麼會出現指鹿為馬這樣荒唐的事?
    為您講解「指鹿為馬」的前前後後。趙高使出了「指鹿為馬」這一招:一是因為趙高本人行事狠辣;二是因為當時的情況危急。一,趙高的信條:不能五鼎食就當五鼎烹。1,自古大奸大惡之人,盡皆是膽識過人之輩。為了富貴,趙高是不怕死的。為了取富貴,趙高膽大包天,可以拿自己和別人的命去賭。
  • 成語故事|鹿的頭上都有角嗎?—《指鹿為馬》
    這是花生寶貝陪孩子入睡的第 70 個故事△ 點擊上方聽今天的成語故事——《指鹿為馬》,往下拉有百科知識分享呦!可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願意聽他擺布,有多少人敢反對他,他一點都不知道。於是,趙高想了一個辦法,用來試一試那些大臣。 一天,上朝的時候,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皇帝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裡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
  • 他給後人留下了一句成語:指鹿為馬
    他給後人留下了一個成語:指鹿為馬!他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他叫趙高,一個胸懷大志,嘗試登頂九五至尊的位子!卻在最後一步失敗了的人!歷史,躲不開這個人,儘管他的名聲差的一塌糊塗,可是,他卻是一個勵志的偶像!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現在,我們來揣摩一下,趙高登頂至尊的心路歷程!
  • 中國成語故事 指鹿為馬
    成語故事指鹿為馬的典故,出自於《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死後,繼位的二世皇帝嬴胡亥暗弱而年幼,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便把政事交給丞相趙高。趙高想渾水摸魚,發動叛亂,但又害怕朝堂裡各位大臣公開反對,於是就用一隻鹿來做試探。
  • 殺秦二世又手握大秦重權的趙高,是怎麼死在剛登基五天的子嬰手裡
    他作妖歸他作妖,但王室被血洗一空卻是趙高想看到的。趙高其人,身世什麼的也是亂七八糟,值得說的是,他可是史書上記載的唯一一個能跟秦儈「媲美」的奸佞禍國之人。漢朝有學者曾經說過:「昔趙高無過人之志,而居萬人之位,是以傾覆秦國而禍殃其宗,盡失其瑟。」
  • 子嬰是怎麼殺死已經掌握整個局面的趙高的?
    子嬰是怎麼殺死已經掌握整個局面的趙高的?文/有內涵的阿澤 圖/網絡趙高剛開始和李斯發動沙丘政變,逼死扶蘇,毒殺蒙恬,幫助胡亥登上帝位。但由於戰事的接連失敗,趙高受到胡亥的質疑,趙高便動了殺死胡亥的心思。為了測試朝臣的對自己的忠誠度,他在朝堂上弄了一出「指鹿為馬」,事後凡是認為是「鹿」的大臣全部被殺了,認為是「馬」都是依附於趙高,重用。這是趙高為殺死秦二世胡亥所做的政治準備,自以為聰明的趙高以為藉此清除了朝臣中的異己,事實上,大多數大臣保持沉默。
  • 趙高在朝堂上指鹿為馬,大臣們都看明白了,胡亥看明白沒有
    「指鹿為馬」可不是一天就能做得到的,那簡直就是一個系統工程。第一階段,趙高給胡亥當老師。這個老師是秦始皇給胡亥安排的。一般來說,學生都比較相信老師的話。而趙高這個老師,還是專門教胡亥法律的。秦朝的法律,一向以嚴酷苛峻著稱。
  • 俄羅斯的分裂分子曾猖獗一時
    事實上,類似在拉薩發生的暴力犯罪事件,世界上任何一個法制國家都不能容忍。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都有權依法處置,以維護社會穩定,維護法律秩序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俄羅斯的分裂分子曾猖獗一時  「目的可以證明手段的正確。」心懷俄羅斯復興夢的普京,對意在分裂國家的極端分子實施了不惜一切代價的打擊。
  • 仲泊遊隨筆畫典:《史記》典故裡的人之指鹿為馬
    問文公:為什麼還沒有交手就退兵,文公說:以前我見楚王的時候說過,如楚晉萬一發生戰爭,我退避三舍,我是守諾言的。不日晉、楚交戰,文公了解到楚軍右翼,是被迫來參戰的部隊,膽怯又紀律渙散,便決定讓胥臣率軍從這裡發動進攻。胥臣所率駕車的戰馬,都蒙上虎皮。向前衝擊,嚇得楚國右軍驚慌逃跑。楚國軍隊被打的大敗,晉文公成為霸主。從而成就「取威定霸」的功績。
  • 成語故事-指鹿為馬
    zhǐ        lù       wéi       mǎ    成語解釋成語指鹿為馬近義詞識龜成鱉,指皂為白,張冠李戴反義詞循名責實,是非分明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 成語指鹿為馬的由來
    規定群臣和百姓見到皇帝都要稱萬歲,希望自己長命百歲。可惜秦始皇49歲就去世了,而他希望千秋萬世的秦朝也僅僅存在了15年,二世而亡。他的繼任者,也不是他精心培育的太子扶蘇,變成了昏庸無道只知道享樂的第18子胡亥,成語指鹿為馬就是因他而來。趙高把李斯陷害至死以後,自己以一個宦官的身份擔任了秦國的丞相。但是朝堂之上有多少自己人,他摸不清楚。
  • 指鹿為馬
    有一天,趙高不知道從哪裡找到一頭鹿,把它獻給秦二世,並且對秦二世說:「這是馬。」秦二世哈哈大笑,說:「丞相,是你傻了,還是欺侮我傻呀,這明明是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說罷,二世又向左右看看,兩旁的大臣有的低頭不語,有的順著趙高說:「是馬是馬就是馬。」也有人直言仗義說是鹿。趙高暗搓搓把那些說是鹿的人全都記下來,沒過多久就找了藉口挨個收拾了。從那以後,大臣們再沒有不怕趙高的了。
  • 古書錄事一則:秦王子嬰遇秦始皇託夢,警告自己剷除趙高
    他在位唯一的成績大概就是剷除了趙高。而關於這一點,在《拾遺記》中還有一段有意思的記載:子嬰除掉趙高,是受到秦始皇託夢警示。子嬰即位趙高是秦朝時期的一個權臣,他與秦二世胡亥關係好,等到秦始皇去世之後,說服李斯一起扶植胡亥為皇帝。然後趙高憑藉這一層關係,讓胡亥加重苛法、斷絕諫路,逐漸將朝政控制到自己的手裡。為了自己的權勢,趙高除掉了李斯;使用"指鹿為馬"的伎倆來排除異己。
  • 今日成語-指鹿為馬
    【成語】指鹿為馬 【拼音】zhǐ lù wéi mǎ 【英語】point at a deer, call 【成語故事】 秦二世時,趙高做了丞相,在朝廷裡為所欲為,陰謀篡奪皇位。趙高怕眾人不服,於是決定先來個下馬威。
  • 大臣對著「鹿」說這是馬,眾臣認可,沒有認可之人不久後無故身亡
    圖片:和珅與紀曉嵐劇照一、秦二世宰相趙高:指鹿為馬可恨的人總有相似之處,不過,也有很大的差異。如果說李林甫是奸詐,那麼趙高就是奸詐的升級版。至於那些沒有把鹿當成駿馬的官員,不久後便遭到了他的迫害。所謂指鹿為馬,指的正是趙高這種顛倒是非的小人。圖片:指鹿為馬劇照二、武周時期酷吏來俊臣:請君入甕唐朝期間有兩個性格迥異的小吏,一個名叫周興,另一個則叫來俊臣。這兩人同為小吏,平時也沒有什麼交集。
  • 明代倭寇曾猖獗一時,可為啥到了清朝就消失了?
    並且清代時期的日本政局趨於穩定,江戶幕府頒布鎖國令,日本人出不來,倭寇也就徹底絕跡了其實倭寇早在元代就有,元末也曾有過一段時間的鎖國行為,並且當時的日本處於南北朝,政局也比較混亂,於是就誕生了許多海盜來華搶劫,中國人稱之為倭寇。明初時期倭寇就很嚴重了,從山東到越南都有倭寇搶劫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