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島海域發現38種怪異外來深海物種

2020-12-05 科學網

 

由丹麥自然歷史博物館生物學家彼德·穆勒所領導的一項科考研究最近在格陵蘭島附近海域發現了38種怪異的外來深海物種。這些物種都是首次在格陵蘭島附近海域發現。科學家們認為,這是全球氣候變暖和深海捕魚的結果。

 圖片來源:Julius Nielsen, Greenland Institute of Natural Resources

 

本圖中這條被稱為「長頭夢想家」的琵琶魚是直到最近才在格陵蘭島附近海域發現的奇怪物種,它看起來就好像是來自科幻電影中的外星動物,長相相當恐怖。事實上,這種魚並不像它看起來那樣恐怖,它其實只有17釐米長。

 

據位於哥本哈根的丹麥自然歷史博物館生物學家彼德·穆勒介紹,這種魚是此次在格陵蘭島附近海域首次發現的38個外來物種之一。在這38種格陵蘭島新物種中,有10種在科學上也是首次發現。所有38個新物種都是在自1992年開始的一項科考研究中發現的。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海水溫度也在不斷上升,因此格陵蘭島海域也吸引了許多新奇的魚類。穆勒所領導的研究小組將最新研究成果於2月份發表於《動物分類學》》(Zootaxa)雜誌上。研究論文認為,不斷增加的深海捕魚也是造成格陵蘭島海域出現新鮮魚類面孔的原因之一。

 

2. 貓鯊

圖片來源:Greenland Institute of Natural Resources

 

此次科考研究最近還在格陵蘭島附近海域首次發現了數種鯊魚物種,如冰島貓鯊物種。本圖中的這條魚也屬於冰島貓鯊的一種。這種小型鯊魚在其他海域大約800至1410米的深度也曾被捕獲過,它們以其他小型魚類、海洋蠕蟲以及甲殼類動物為食,如龍蝦和螃蟹等。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深海物種,比如這種貓鯊,之所以能夠於近期在格陵蘭島附近被發現,主要是歸功於深海捕魚。在此次所發現的38個格陵蘭島新物種中,有5種生活在相對較淺的海洋環境中。科學家認為,它們也是被不斷變暖的海水吸引到新的棲息環境的。

 

3. 雌性大西洋足球魚

圖片提供:Peter Rask Møller, 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Denmark

 

自1992年起,在格陵蘭島附近海域的深海捕魚經常能夠拖上來一些怪異的魚類,如本圖中的大西洋足球魚,這是琵琶魚的一種,它們通過擺動頭部的肉質「誘餌」來捕食。這種深海琵琶魚有一個奇怪的特性。體形較小的雄性緊緊粘附於體形較大的雌性身上,好像寄生蟲一樣。雄性其實就是精液捐獻者,它們依靠雌性提供營養,直到雌性的卵子受精。

 

4. 葡萄牙角鯊魚

葡萄牙角鯊魚(圖片提供:Henrik Carl, 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Denmark)

 

圖中這條葡萄牙角鯊魚是自2007年在格陵蘭島附近海域中發現的四條此類物種標本之一。這種深海物種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研究人員介紹說,此前在格陵蘭島附近海域從未發現過這個物種。在研究論文中,葡萄牙角鯊魚被列為最意外的重要發現之一。葡萄牙角鯊魚通常生活於西大西洋較南部海域。商業捕魚也只是偶爾能夠捕獲到這種葡萄牙角鯊魚,捕獲它們後主要是利用它們的肝油來生產化妝品。

 

5. 鼠尾魚

圖片提供:Peter Rask Møller, 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Denmark

 

圖中這條鼠尾魚於1998年首次發現於格陵蘭島附近海域,它看起來表現出目瞪口呆的表情。在此次科考研究中所報告的格陵蘭海域新的深海物種中,大多數都是沒有商業價值的。但是,研究小組負責人穆勒認為,一些淺水物種和溫水物種的流入,已經推動了當地漁業經濟。對於格陵蘭島來說,海水變暖並不完全是壞事。

 

6. 雙餌琵琶魚

 

圖片提供:Henrik Carl and Peter Rask Møller, 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Denmark

 

此次在格陵蘭島附近海域首次發現的琵琶魚物種中,還包括了圖中的這種雙餌琵琶魚。2009年,這隻雙餌琵琶魚捕獲於1428米深的深海中。典型的琵琶魚通常有一條長長的突出物,它們可以通過擺動這種突出種來誘捕其他魚類。當獵物足夠靠近時,琵琶魚可以將它們一口吞下。研究小組認為,「儘管越來越多的漁民在1500米深的海下取得很大成果。但是,對於格陵蘭的深海,至今未有全面的研究。」

 

7. 安康魚

圖片提供:Henrik Carl, 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Denmark

 

看到圖中這條魚,你或許一點食慾都沒有。但是,它卻被海鮮愛好者稱為「安康魚」。據穆勒的研究稱,這個新來的物種被證明是味道非常鮮美的。儘管安康魚在格陵蘭島海域非常罕見,但是它們很明顯已經開始適應了當地的海水溫度。穆勒介紹說,安康魚非常昂貴、非常受歡迎,因此相對其他新發現的魚類物種來說,安康魚將是擁有更大潛在商業價值的物種。

 

8. 叉齒魚(Chiasmodon harteli)

圖片提供:Henrik Carl, 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Denmark

 

Chiasmodon harteli是叉齒魚的一種。這種魚能夠吞下比它們自身大得多的獵物。它也是此次在格陵蘭島附近海域首次發現的外來物種之一。Chiasmodon harteli是一種深海魚類。研究團隊認為,「在叉齒魚所生活的深海環境中,可以得出這樣一個合理的假想,那就是今天所捕獲的任何未知的魚類物種事實上也是該區域的新物種。」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格陵蘭島海域發現38種怪異外來深海物種(組圖)
    北京時間4月22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由丹麥自然歷史博物館生物學家彼德-穆勒所領導的一項科考研究最近在格陵蘭島附近海域發現了38種怪異的外來深海物種。這些物種都是首次在格陵蘭島附近海域發現。科學家們認為,這是全球氣候變暖和深海捕魚的結果。
  • 印尼深海發現奇異新物種 四足琵琶魚海底悠閒漫步
    在這項為期3周的科考探測中,科學家們還發現了圖中這種怪異的動物。它似乎來自科幻電影。科學家們證實,這次科考探測項目發現了40餘種新物種,包括圖中這種罕見的蟹類動物。 北京時間8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個科學研究小組近期利用聲吶繪圖系統和遠程遙控器械等尖端技術對印度尼西亞北部海域進行了為期3周的深海科考探測。在科考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們拍攝了大量震撼人心的精彩照片。照片顯示,該海域海底生活著許多奇異的深海動物,如「四足」琵琶魚等。 在一張照片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長相怪異的魚類。
  • 科學家在深海裡發現的8種神秘而又怪異的生物
    每年,科學家們發現約18000種人類以前不知道的物種,各種各樣令人奇怪的生物,它們無一例外的都擁有著許多讓人類感到不可思議,甚至著迷的特徵。在所有的科學發現當中,深海生物的發覺尤為不易,而科學家們也的確發現了一些非常神秘的生物。而今天,安迪就將為你介紹,科學家在深海裡發現的8種神秘而又怪異的生物。
  • 三亞海域驚現巴西龜 警方提醒勿放生外來物種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三亞海域驚現巴西龜&nbsp&nbsp&nbsp&nbsp7月30日,海南三亞海警局執法艇在轄區海域進行巡邏時,在一錨泊船附近發現有多隻「海龜」在不斷掙扎,海警人員立刻判斷在這片海域發現「海龜」不是一種正常現象
  • 四眼怪魚深海中被發現 360度視覺長相怪異(圖)
    提要:四眼怪魚深海中被發現 360度視覺長相怪異(圖) 德國蒂賓根大學解剖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在紐西蘭附近塔斯曼海域水下1000米處發現一種四眼怪魚,這種魚名為玻璃頭桶眼魚,它的四隻眼睛可為其提供360度視覺。發現它的科學家們認為,這種魚進化出額外的眼睛,可以幫助它們從各個角度發現獵物、掠食者以及潛在配偶。
  • 深海山脈發現神奇物種:黑色魔鬼魚刺尖帶毒(圖)
    據英國媒體報導,深海是地球上最大的可持續生態系統和最大的生物圈,同時也是人類研究最少的領域。目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科學家們正在海底山脈進行生物多樣性調查。以下是科學家們發現的新奇海底物種。1. 「黑色魔鬼魚」:琵琶魚
  • 深海山脈發現神奇新物種:琵琶魚刺尖帶毒(組圖)
    據英國媒體報導,深海是地球上最大的可持續生態系統和最大的生物圈,同時也是人類研究最少的領域。目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科學家們正在海底山脈進行生物多樣性調查。以下是科學家們發現的新奇海底物種。「黑色魔鬼魚」:琵琶魚在海面下1000米,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黑色魔鬼魚」:琵琶魚。琵琶魚學名Melanocetus johnsoni,又稱「電光魚」,是一種生活在海洋裡的形狀怪異的魚類。體長一般為45釐米,最長可達2米。體色從褐綠色到灰黑色,各不相同,體表還具有雜色斑點。琵琶魚身體扁平,頭很大,背鰭和胸鰭發達,還有一條馬鞭一樣的長尾。
  • 大西洋發現12支新物種隱藏在深海之中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通過五年間對大西洋深海進行全面勘測研究,發現了12種新物種。他們表示,由於此前海底環境未被深入勘測,一些海苔蘚、軟體動物和珊瑚物種一直沒被發現。研究人員警告稱,這些新發現的海洋生物可能已受到氣候變化的威脅,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使海洋逐漸酸化,尤其導致珊瑚骨骼被腐蝕。
  • 深海山脈發現神奇新物種:琵琶魚刺尖帶毒
    以下是科學家們發現的新奇海底物種。 1. 「黑色魔鬼魚」:琵琶魚 在海面下1000米,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黑色魔鬼魚」:琵琶魚。琵琶魚學名Melanocetus johnsoni,又稱「電光魚」,是一種生活在海洋裡的形狀怪異的魚類。體長一般為45釐米,最長可達2米。
  • 1米長蜥蜴誤闖民居,長相怪異,經確認系外來物種
    民警到場後,在嚴女士的指引下找到了這隻蜥蜴,只見它趴在村民家的樓頂,長約1米,背部有刺狀物,喉部像扇子一樣,外形十分怪異,與平時常見的蜥蜴非常不同。嚴女士說,早上聽到家房頂有異響,前去察看發現這隻大蜥蜴。由於這隻蜥蜴長相怪異,村民們都不敢接近,於是報警求助。
  • 深海中異常美麗而獨特的十大水母物種
    NOAA(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最近的深海探索發現了這一異常獨特的水母,這種水母屬於Crossota水母。這種獨特而美麗的水母完全讓引發了我們對於它們的好奇。(騰訊科學 過客/編譯)這種水母生存於中太平洋海域和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在西非的大西洋海域也能發現它們的身影。它們的體型相當龐大,能夠長到直徑1.5到1.9英尺。
  • 遼寧目前發現外來入侵物種已達107種
    遼寧目前發現外來入侵物種已達107種 瀋陽海關集中銷毀禁止攜帶、郵寄進境動植物及其產品154批 作者:經淼 2018-11-12 10:28     遼寧目前發現外來入侵物種107種  據統計,我國確定入侵的外來有害生物已達544種,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入侵物種,有50餘種已經入侵中國,我國已成為遭受外來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每年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元,水葫蘆、美國白蛾、巴西龜、美國牛蛙等外來生物入侵案例大家耳熟能詳。
  • 紐西蘭怪異魚類:鼬魚眼睛進化到近乎消失(組圖)
    北京時間7月26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紐西蘭國家水利氣象研究院科學家近日在紐西蘭東部海域通過拖網捕撈作業實施科考過程中,發現了數種長相怪異的新種魚類,其中包括松馳鯨魚、雙色鱧魚、鼬魚、鼠尾魚等。1. 鼬魚鼬魚這是鼬魚的一種,但具體種屬仍未確定,它被捕獲於2400米深的水下。
  • 江蘇地區已發現91種外來入侵物種 植物佔大多數
    江蘇地區已發現91種外來入侵物種 植物佔大多數   全國:美洲入侵物種最多  記者了解到,當時調查共查明外來入侵物種283種,包括微生物19種,水生植物18種,陸生植物170種,水生無脊椎動物25種,陸生無脊椎動物33種,兩棲爬行類3種,魚類10種,哺乳類5種;其中一半以上是陸生植物,隨後是陸生無脊椎動物、水生無脊椎動物和微生物,外來入侵水生植物位居第五。
  • 江蘇已發現226種外來入侵物種,植物「侵略」嚴重
    現代快報訊(記者 盧河燕)美味的小龍蝦、嬌小可愛的牽牛花、五彩斑斕的巴西龜……這些可都是危險的外來入侵物種。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 《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生態環境部近期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深海的3種詭異物種,它能變化成各種形態,它有4000雙複眼!
    深海的3種詭異物種,它能變化成各種形態,它有4000雙複眼!廣闊而又蔚藍的海洋,是很多人的嚮往,在海底不僅有著豐富的生物種類,同時還有非常豐富的礦藏物質,對於人類來說我們對大海的了解也不過5%而已,探索到的海洋生物也不過1%而已,那麼在海底到底存在著什麼?
  • 浙江舟山海域首次發現瀕危物種花鰻鱺
    浙江舟山海域首次發現瀕危物種花鰻鱺2013-03-28 15:1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舟山晚報        瀏覽量: 1845 次 我要評論 平時生長在江河、湖泊內的魚,近日出現在朱家尖一張張鰻苗的網裡。這條舟山漁民從未見過的魚,經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專家鑑定,系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花鰻鱺。
  • 【常識】對於外來物種入侵常考知識點
    外來物種是指那些出現在其過去或現在的自然分布範圍及擴散潛力以外的物種、亞種或以下的分類單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繼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體。外來物種的「外來」是以生態系統來定義的。 外來入侵物種具有生態適應能力強,繁殖能力強,傳播能力強等特點;被入侵生態系統具有足夠的可利用資源,缺乏自然控制機制,人類進入的頻率高等特點。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48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020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引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