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五源河首次發現瀕危野生動物花鰻鱺
本報7月21日訊(記者龍易強)今天上午,在海口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例行的生態監測項目中,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花鰻鱺的現身讓參與監測的專家和志願者激動不已,這也是在海口五源河魚類生態監測中的首次發現。
-
山東青島陽一村民兩年前花一千五買回五條白鱔魚 或是瀕危物種
山東青島陽一村民兩年前花一千五買回五條白鱔魚 或是瀕危物種2013-06-05 14:2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青島晚報 瀏覽量: 6296 次 我要評論        城陽區上馬街道村民苟先生兩年前從本地漁民手裡花1500元買來
-
「花鰻鱺被獵殺」事件追蹤:凌晚湖旁就是花鰻鱺養殖場
11月29日,記者前往武鳴區鑼圩鎮群興村凌晚湖(即網傳的靈婉湖)進行實地勘察,發現凌晚湖旁200米處就是一家花鰻鱺養殖場。當天,記者還採訪了廣西水產科學研究院的工程師施軍,施軍分析:根據野生花鰻鱺的生活習性、內陸水系分布等情況判斷,此次被獵殺的花鰻鱺應是從附近養殖場逃逸出來的養殖花鰻鱺。
-
山雞、舟山黃牛、舟山眼鏡蛇……認識嗎?他們都是舟山的寶
上世紀70年代,舟山黃牛尚有2000頭左右,現在,隨著農村機械化耕作普及,原先主要用來耕作的舟山黃牛逐漸在田野上消失。2011年,全舟山已不到50頭,其中可作為純舟山黃牛牛種研究的約30頭。有關畜牧專家認為,從目前舟山黃牛稀有度來看,完全可在數量上媲美國寶大熊貓。為拯救瀕危物種舟山黃牛,政府有關部門和民間人士積極行動。
-
浙江舟山夜排檔售瀕危動物雙髻鯊 官方稱可食用
浙江舟山夜排檔售瀕危動物雙髻鯊 官方稱可食用 圖為:浙江舟山沈家門港銷售的雙髻鯊 網友「攝影家謝墨」 攝圖為:浙江舟山沈家門港銷售的雙髻鯊 網友「攝影家謝墨」 攝 中新網舟山6月19日電(見習記者 王譯萱)各類瀕危動物本應受到合理保護。
-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2021-01-04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山嘴現「霸王鰻」續:花鰻鱺入住野生動物園
[詳細] 本報11月15日A10版《金山嘴驚現一米「霸王鰻」》有後續,經專家鑑定,這條鰻魚是花鰻鱺,即俗稱的鱸鰻,目前已被送往上海野生動物園「安家」。
-
格陵蘭島海域發現38種怪異外來深海物種
這些物種都是首次在格陵蘭島附近海域發現。科學家們認為,這是全球氣候變暖和深海捕魚的結果。 據位於哥本哈根的丹麥自然歷史博物館生物學家彼德·穆勒介紹,這種魚是此次在格陵蘭島附近海域首次發現的38個外來物種之一。在這38種格陵蘭島新物種中,有10種在科學上也是首次發現。所有38個新物種都是在自1992年開始的一項科考研究中發現的。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海水溫度也在不斷上升,因此格陵蘭島海域也吸引了許多新奇的魚類。
-
浙江舟山口岸首次截獲隱翅蟲
人民網舟山2月20日電 記者從浙江舟山檢驗檢疫局獲悉,近日,該局在六橫島對一艘入境外輪的食品倉進行查驗時,截獲一批有害生物,經現場實驗室初檢及該局動植檢實驗室復檢後,確認為隱翅蟲和檢疫性害蟲鷹嘴豆象,其中隱翅蟲是舟山口岸首次截獲。
-
柳州市一河魚館老闆非法經營花鰻鱺魚館被罰1萬元
2011年05月27日 08:25 來源: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 作者:黃顯巧 曹正興 編輯:鄧達 廣西新聞網柳州訊(記者黃顯巧 通訊員曹正興)因非法經營國家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花鰻鱺,昨日,柳州市河東大橋東頭的某河魚館老闆劉某被罰款
-
浙江首次發現中國特有物種崇安地蜥 斷尾求生是絕活
雷祖培是泰順烏巖嶺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保護處處長,他發現了中國特有珍稀物種——崇安地蜥。 人工拍到斷尾崇安地蜥 中午12點左右,在烏巖嶺保護區的一條上山林間小道邊,科考專家們邊啃麵包邊休息。 突然,眼尖的雷祖培無意中發現,7-8米開外的巖石上,有一條從來沒見過的奇特蜥蜴。
-
格陵蘭島海域發現38種怪異外來深海物種(組圖)
北京時間4月22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由丹麥自然歷史博物館生物學家彼德-穆勒所領導的一項科考研究最近在格陵蘭島附近海域發現了38種怪異的外來深海物種。這些物種都是首次在格陵蘭島附近海域發現。科學家們認為,這是全球氣候變暖和深海捕魚的結果。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你見過幾種?
10月4日還是世界動物日,小布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浙江的重點珍稀瀕危動物,咱也漲漲見識()浙江有29個重點珍稀瀕危物種(類),其中植物17種(類)、動物12種(類),自《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2017—2020年)》實施以來,種群數量得到擴大,物種瀕危程度得到有效緩解,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拯救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
-
花鰻鱺的生命遷徙|洄遊|捕食|淡水_網易訂閱
陳奮所提到的花鰻鱺,屬於國家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它是鰻鱺類中體型較大的一種,外形與碩大的鱔魚有幾分相似,因此也被稱為「鱔王」。此外,還有人稱它為「什刀」(黎語發音)或「花鰻」。 「最大的花鰻鱺能長到2米多長,發育時間在十年左右。」
-
原來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花鰻鱺
7月18日,普陀區六橫鎮峧頭社區峧頭村村民劉雲君在河裡放網時
-
中國海軍第三批護航編隊「舟山」艦首次靠港休整
8月14日,中國海軍第三批護航編隊「舟山」號飛彈護衛艦駛入阿曼的塞拉萊港開始休整。這是自7月16日從浙江舟山啟航以來,中國海軍第三批護航編隊首次靠港休整。新華社記者 郭剛 攝 新華社阿曼塞拉萊港8月16日電(記者 郭剛)14日11時(北京時間15時)許,中國海軍第三批護航編隊「舟山」號飛彈護衛艦駛入阿曼蘇丹國塞拉萊港。這是自7月16日從浙江舟山起航以來,中國海軍第三批護航編隊首次靠港補給休整。 當日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塞拉萊港上空飄著雨絲,整個港口被薄霧籠罩,眾多進出口商船正有條不紊地在港口航行。
-
浙江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瀕危白頭鶴(圖)
點擊查看更多新聞圖片「愛情鳥」翩然現餘姚全球不到一萬隻的白頭鶴來餘姚海塗邊越冬了專家說,這是浙江首次發現白頭鶴昨天,經過浙江野鳥協會專家的辨認,這隻「怪鳥」確認是白頭鶴亞成體。同時拍到的,還有兩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卷羽鵜鶘,在東亞僅存30隻左右。浙江野鳥協會負責人說,白頭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球易危鳥類,在浙江,這還是首次露面。之前,浙江有記錄的鳥類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東方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白鶴和白尾海雕等11種。
-
河南省首次發現世界瀕危物種黃腹鼬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一個專門報告指出:「經反覆核查,專家團隊確定這是首次發現並提供的黃腹鼬在河南省自然分布的影像憑證。」 2015年以來,國有濟源愚公林場與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通過紅外相機對陸生大中型動物獸類聯合開展了監測研究。
-
我省首次發現世界瀕危物種黃腹鼬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對黃腹鼬的研究有一個專門報告,報告中指出:「經反覆核查,專家團隊確定這是首次發現並提供的黃腹鼬在河南省自然分布的影像憑證。」黃腹鼬為哺乳綱,是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主要分布於在我國秦嶺
-
河南省首次發現世界瀕危物種黃腹鼬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對黃腹鼬的研究有一個專門報告,報告中指出:「經反覆核查,專家團隊確定這是首次發現並提供的黃腹鼬在河南省自然分布的影像憑證。」黃腹鼬為哺乳綱,是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