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次發現中國特有物種崇安地蜥 斷尾求生是絕活

2020-12-03 華夏經緯

科考隊員拍到的斷尾崇安地蜥

  10月4日上午,44歲的高級工程師雷祖培陪同浙江省植物學會、浙江大學、浙江農林大學、省亞林所等單位專家對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例行野生動植物考察,他們自帶乾糧,正在尋覓看看有什麼珍稀動植物。

  雷祖培是泰順烏巖嶺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保護處處長,他發現了中國特有珍稀物種——崇安地蜥。

  人工拍到斷尾崇安地蜥

  中午12點左右,在烏巖嶺保護區的一條上山林間小道邊,科考專家們邊啃麵包邊休息。

  突然,眼尖的雷祖培無意中發現,7-8米開外的巖石上,有一條從來沒見過的奇特蜥蜴。

  奇特之處在於,雖然它體長12釐米左右,但顏色非常特別,通體是翠綠色,只有肚子是白的,其背部鱗片呈顆粒狀。

  出於職業敏感,雷祖培覺得這是一隻與眾不同的蜥蜴,他提醒邊上人快拍照留存。

  「發現時它已經斷了尾巴,但爬行仍然非常敏捷,幾分鐘就消失在樹叢裡了。」雷祖培說,當時還不能確定是什麼蜥蜴。

  長假一過完,科考隊員們馬上將拍攝到的奇特蜥蜴送到浙江省自然博物館,請權威專家鑑定。

  直到10月17日,經過專家研究辨認,確定其為中國特有瀕危物種——崇安地蜥。

  在浙江歷史上是首次發現

  崇安地蜥為蜥蜴科地蜥,屬小型爬行動物,特點是外觀奇特,通體綠色,藥用價值很高。

  1926年4-9月,美國動物專家C.H.Pope在福建省崇安首次發現它,並於1928年正式向世界公布了其發現成果,故取名為崇安地蜥。

  此後76年間,這種翠綠色地蜥悄無蹤影了,世界上再也沒有該物種的採集報告。而C.H.Pope所採獲的5條珍貴標本目前均存於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直至2002年,國內學者在安徽黃山的一座峽谷內發現了6條這種神奇的地蜥,這是中國學者首次發現崇安地蜥的存在。

  2008年,廣東丹霞山和江西陽際峰也相繼發現其存在。

  省林業廳相關部門表示,《浙江動物志》從未記載過崇安地蜥的存在,所以可斷定它在浙江歷史上是首次被發現,以後將納入浙江省新物種分布記錄。

  崇安地蜥已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由於崇安地蜥物種只在中國南方特有,世界上其他地區沒有分布,故其珍貴程度不亞於國寶大熊貓。

  斷尾求生是崇安地蜥絕活

  崇安地蜥由於極其稀少,目前學術界對其各種研究資料掌握並不多。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斷尾求生是崇安地蜥的逃生絕活,一遇到危險或受到攻擊,它會以自動斷尾巴方式迷惑對方,乘機跑掉;另外其尾巴可以反覆自動地生長。

  至於它怎麼來到浙江泰順烏巖嶺?

  林業專家分析,說它是從福建或江西大老遠地爬過來,那樣不現實;肯定是躲在深山一直無人知曉,崇安地蜥喜歡生活在溝谷附近的茂密灌木草叢之間,膚色與環境融為一體,行動非常迅速,平時很難被外界發現。

  另外,這種小型爬行動物一般對生態環境要求高,烏巖嶺生態環境條件符合了其要求,從已發現崇安地蜥的福建崇安、安徽黃山、廣東丹霞山和江西陽際峰4個地理位置來看,烏巖嶺這裡地理位置和地理條件十分相似。(雷祖培 陳文龍 蔣虹)

來源:都市快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廣東丹霞山發現中國特有物種崇安地蜥(組圖)
    丹霞山驚現中國特有物種——崇安地蜥    中國近80年來僅三次發現該物種,為世界極度瀕危動物  本專題文/圖(除署名外)  記者卜瑜 通訊員郭世明、朱家強  世界地質公園——韶關丹霞山發現世界極度瀕危動物崇安地蜥!
  • 一副小青龍的模樣,這種草蜥尾巴是身體好幾倍長,斷尾求生可惜?
    在蜥蜴動物世界中,很多種類的蜥蜴都有一種求生技能——斷尾求生,最為出名的就是壁虎的斷尾求生,這是犧牲局部,保全整體的求生方式。只是有一種蜥蜴,尾巴是身體好幾倍長,斷尾求生有些可惜,這草蜥就是——梭德氏草蜥。
  • 【動物絕活】史前動物上演「斷尾求生」絕技
    REISZAncient Animal Could Take Itself Apart to Escape Predators這具化石是已知爬行動物中最古老的斷尾求生實例。就今天而言,該技能仍是很多動物的絕活。
  • 日本發現會「斷尾求生」的蝸牛
    研究人員發現,生活在日本衝繩縣八重山列島的一種蝸牛為躲避被蛇捕食,也會丟掉身體上相當於尾巴的部分,藏到殼中。日本學術振興會海外特聘研究員細將貴讓這種生活在衝繩縣石垣島和西表島的蝸牛與其天敵——巖崎鈍頭蛇一起生活,然後調查蝸牛的存活率。結果發現約有60%的蝸牛躲過了捕食,其中約45%在被蛇咬到的時候,會故意將尾巴的一部分丟掉,然後躲到殼中逃生,捨棄掉的部分還會再生。
  • (視頻)浙江首次出口觀賞動物鬃獅蜥、白玉蝸牛
    8月6日,50隻鬃獅蜥幼體、50隻白玉蝸牛、7000隻巴西龜經杭州海關所屬嘉興海關關員現場檢疫合格,順利出口科威特。其中鬃獅蜥幼體、白玉蝸牛活體不僅是嘉興地區首次出口,也是浙江省內首次出口。經確認,此次出口的活體動物不屬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進出口野生動植物種商品名錄》、CITES附錄(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公約)中的物種。海關關員檢查了出口商提供的養殖記錄,確認這些動物均是在嘉興地區經過人工繁殖得來,非野生。
  • 石龍子,有斷尾逃生的絕活,斷尾處的截口是啥樣子的,你見過嗎
    那天,蹲守著地裡拍攝著上一壟地的小蟲兒,忽然感覺到邊上的草葉叢裡有動靜,眼角一喵,原來是只中華石龍子(我們叫它為四腳蛇)。相距的很近,百微鏡頭下,可以很輕鬆的拍攝到它的特寫。知道石龍子在遇險的時候會斷尾逃生,也記得在小的時候在捉石龍子的時候,有見過一回一小段斷落的尾巴在地上抖動著。可真正看著這石龍子斷尾後的截口的模樣,也只是在這回的不期而遇中,頭一回看見,還拍著了張片子。
  • 湖北恩施首次發現珍稀「峨眉髭蟾」,為中國特有物種
    李先生在利川建南河裡,意外發現一隻非常特別的蟾蜍。「我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看見通體紅色的蟾蜍,十分罕見。」李先生透露,當時他們一共有三人,都覺得奇怪,於是用手機拍攝了幾張照片。李先生介紹,具體發現地點位於建南鎮張果老巖下面,小地名叫大沙壩溝,他們拍完照片後,這隻蟾蜍就在草叢中跑不見了。
  • 今天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 浙江的稀有生物過得怎麼樣
    增加的物種有黃鼬、黃腹鼬、果子狸(花面狸)、豬尾鼠、灰胸秧雞、勺嘴鷸、藍喉蜂虎、震旦鴉雀、黃胸鵐、大鳳頭燕鷗、粉紅燕鷗、褐翅燕鷗、畫眉、無斑雨蛙、中國雨蛙、華南雨蛙、三港雨蛙、斑腿泛樹蛙、崇安湍蛙、沼水蛙、大綠臭蛙、黑斑肥螈、秉志肥螈、中國瘰螈、東方蠑螈、安吉小鯢、義烏小鯢、天目臭蛙、天台粗皮蛙、棘胸蛙、小棘蛙、九龍棘蛙、黃緣閉殼龜、白頭蝰、角原矛頭蝮、寧波滑蜥、崇安草晰(崇安地蜥)、
  • 廣州白雲山首次發現香港後稜蛇 是我國特有物種(圖)
    廣州首次發現環境優劣指示生物香港後稜蛇蹤跡  個頭很小,與人為善(無毒),卻喜歡對環境「挑三揀四」的中國特有蛇種——被稱為環境優劣指示生物的香港後稜蛇首次在廣州發現!18日,記者從廣東省昆蟲研究所獲悉這一重磅信息。
  • 浙江三門一村民自家田地發現兩隻「鱷魚」 系鬃獅蜥
    圖為:浙江三門一村民自家田地發現兩隻「鱷魚」 黎小雨 攝中新網台州6月5日電 (見習記者 範宇斌 通訊員 黎小雨)5日記者獲悉,浙江省三門縣亭旁鎮一村民王女士近日在自家田裡幹農活時,突然發現兩隻長得很像鱷魚的「怪物」,嚇得她丟掉鋤頭就往派出所跑。
  • 國內有一種長鬍子的蟾蜍,嘴唇上有多條角質刺,中國特有珍稀蛙類
    在青蛙種類中,蟾蜍也屬於蛙類中一種,現在已知的蟾蜍科有300多種蟾蜍,分布在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等地區,而在國內有一種體態奇特的蟾蜍,被稱為是「長鬍子的蟾蜍」——崇安髭蟾,是因為其雄崇安髭蟾的嘴唇緣每側各有5-8枚角質刺。
  • 陝西發現4隻稀缺生物,研究員:它是中國特有物種
    陝西發現4隻稀缺生物,研究員:它是中國特有物種 在我國,有很多特有的物種,比方說大熊貓、金絲猴、揚子鱷、朱䴉,以及我們今天文章中的主角——華北豹。在1862年,一名動物學家在日本發現了一張豹皮,它看起來好像是金錢豹,不過花紋卻有著細微的差別,當時這名動物學家以為這是日本特有的物種,將它取名為「japonensis」,後來才知道,原來日本根本就沒有豹子,之所以會有這張豹皮,是從中國帶去日本的。
  • 【城市物種日曆】3月20日 北草蜥
    作者:rickychan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爬行動物
  • 浙江舟山海域首次發現瀕危物種花鰻鱺
    浙江舟山海域首次發現瀕危物種花鰻鱺2013-03-28 15:1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舟山晚報        瀏覽量: 1845 次 我要評論 平時生長在江河、湖泊內的魚,近日出現在朱家尖一張張鰻苗的網裡。這條舟山漁民從未見過的魚,經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專家鑑定,系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花鰻鱺。
  • 「斷尾求生」靠市場
    在適者生存的自然界,小小的壁虎擁有一項強大的本領——斷尾求生。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壁虎自斷其尾,以求生存。幾天後,壁虎會神奇地長出一條再生尾,重新充滿活力。    斷尾求生,靠的是自然界神奇力量和生存法則,也給了產能過剩的河北以深刻啟示: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甩掉產能過剩的「尾巴」,也必須更多依靠市場的力量,遵循市場的規律。
  • 貪官像壁虎一樣「斷尾求生」行不通
    然而,在他事業發達的時候,骨子裡的私慾卻急劇膨脹,而且隨著權力的加大,也在一天一天地變化…… 法庭上,檢察機關指控,姜惠強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收受或索取他人財物,合計價值31.7萬元。此案最吸引眼球的是他的「斷尾求生」,即:得知系統內有人被檢察機關查處,對他來說簡直是一個晴天霹靂。「我會不會也像他們一樣被抓?」心虛的他輾轉反側,倍感壓力。
  • 「壁虎斷尾求生」的啟示
    壁虎斷尾求生,海參拋出內膽保命,火蜥蜴截斷四肢再長新肢,他們都有一個神奇的共性:具備神奇的再生能力,身體失去的部分可以完好如初地重新再長出來。但是,如果人失去一條腿或者遭受嚴重中風,這種損傷則是永久性的。醫學家們希望改變這種狀況。他們希望能在上萬種中國傳統古方中,找到使人體具備自我修復的能力。
  • 蜥蜴斷尾求生?其實存活機率下降30%
    其中,蜥蜴類「斷尾求生」的能力被很多人所熟知。不過,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斷尾同樣對蜥蜴存在生命威脅。臺灣師範大學林思民教授所率領的研究團隊發現,蜥蜴斷尾後的存活機率會下降30%,它們的生命會在新的尾巴長出來之前一直遭受威脅。研究團隊發現,斷尾的蜥蜴,它們下個月的存活率會比尾巴完整的個體低了一大截。
  • 臺灣嘉義縣遭外來物種「沙氏變色蜥」入侵(圖)
    沙氏變色蜥  中國臺灣網1月17日消息據臺媒報導,臺灣嘉義縣水上鄉三界埔、中埔鄉地區,發現遭外來物種「沙氏變色蜥」入侵越發嚴重,局部密度極高,已影響原棲地生物生態;臺灣師範大學、宜蘭大學近日將合作試圖全面移除。
  • 「家底」又厚一分 我市發現14種浙江新物種
    目前,市生態環境局生物多樣性調查隊累計完成野外調查面積7400多平方公裡,採集植物、大型真菌和昆蟲等標本2200餘份,拍攝物種照片30000餘張,發現高等植物2000餘種、陸生脊椎動物近300種、魚類60餘種、昆蟲2000餘種和大型真菌近20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