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雞估計大家都聽說過,我們常說「烏雞白鳳」,因為我們常見的一種烏雞叫烏骨雞,雖然它皮和骨頭是黑色的,但它羽毛是白色的。但有一種雞跟烏骨雞並不一樣,它是真·烏漆麻黑雞,黑得十分徹底。
這個360度黑得毫無死角的烏雞品種叫「西馬尼烏雞」(Ayam Cemani),產自印尼爪哇島的西馬尼村。除了它的血液是正常的暗紅色,它可以說是黑得很表裡如一了。神奇的是,它們下的蛋卻並不是黑色的,而是普通的雞蛋顏色。然而,從普通米黃色蛋殼裡破殼而出的,卻是通身烏黑的小烏雞。
西馬尼烏雞「黑化」的原因,要追溯到幾百年前它們的祖先身上了。因為祖先的基因突變,它們體內出現了纖維色素增生的現象,這才導致了它們全身烏黑。如果在強陽光下仔細觀看,它的毛色甚至會出現黑得發綠的錯覺。
雖然說印尼是西馬尼烏雞的老家,但這種雞在當地也並不是很常見。據飼養者描述,他從小就從大人那裡聽說過有一種全身烏黑的雞,但從未見過真容,直到長大後才第一次見。見到它的第一眼這位小夥就被它一黑到底的外表給震驚了,於是他開始了養殖西馬尼烏雞的職業生涯。
都說物以稀為貴,這麼罕見的品種想想也不會便宜到哪裡去。它在美國曾一度售價2500美元一隻,這相當於人民幣1.7萬元一隻!這種烏雞坐擁如此昂貴的身價,以為會鮮有人問津?想錯了,畢竟好奇心強的人還是不少,除了一些農場裡大規模的飼養,國外有好些網友就買過西馬尼烏雞回去當寵物養著,平時喜歡和烏雞來張自拍。
其實在動物界,像西馬尼烏雞這樣看上去像剛從煤礦裡出來似的動物,其實還有不少,但它們多是以特殊個體存在,比如下面這隻默默路過的黑色帝企鵝。與西馬尼烏雞不同,其實這是「黑化症」的表現,背後的原因也是基因突變。這隻黑色帝企鵝是BBC紀錄片《王朝》拍攝團隊在南極捕捉到的另類,在一群「白肚子」皇帝企鵝中,它的「黑肚子」異常顯眼,而這都是因為「黑化症」的影響。
BBC進而解釋,雖然拍攝時期看來它健康狀況良好,但全身黑色可能會讓它更容易被獵物盯上。還有這只在一群粉白色火烈鳥隊伍中穿梭的黑色火烈鳥,也是一個「黑化症」特例。
專家解釋,這隻罕見的火烈鳥,是基因導致的體內黑色素過多,才讓火烈鳥看上去像是剛從煤礦裡出來一樣。這也不是人們第一次發現黑色火烈鳥,2014年,有人在以色列也拍到了一隻類似的黑色火烈鳥。
同樣「黑化」了的還有黑色美洲豹,曾經科學家還誤以為它們是另外一個品種,後來才發現它也是美洲豹,只不過是得了黑化症。
在所有黑色動物中,最著名的最酷的可能就是黑色美洲豹了,黑化症導致患病的美洲豹黑色素沉著,形成複雜而獨特的玫瑰花結形斑紋,也被稱為「幽靈斑紋」,雖然黑色美洲豹沒有常見美洲豹那樣的保護花紋顏色,但相對於白化來說,黑化對動物的影響更小一些,而且黑色的皮毛更有利於保持體溫,有些生活在陰暗叢林中的黑豹,也更有利於隱蔽以及獵殺動物。
大自然送的限量版夜行衣,想不炫酷都難!在大自然中,因為同樣的情況意外穿上「夜行衣」的動物們,還不少呢。下面左邊這隻黑色松鼠,也是一隻不幸得了黑化症的灰松鼠,其實仔細觀察,我們還是能發現它黑毛下面灰色的皮膚。
海豹也存在相似情況,一隻普通的海豹長這樣,黑化了的海豹,像被石油染過一樣,看起來很可憐。
還有黑化了的蜥蜴……
像剛剛烤完一樣,對不起,吃貨留下了口水。黑化梅花鹿,這是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拍攝到一隻罕見的小鹿,它的全身呈現黑色。
黑狐,黑狐是紅狐的黑化物種,黑狐可以呈現許多皮毛變化:一些個體是完全黑色,僅保留著白色尾端;一些個體可能是藍灰色。野生黑狐不會與同伴生育繁殖出相同的皮毛顏色,但可以生育出普通的紅色毛髮狐狸。
黑化斑馬,這是納米比亞託沙國家公園兩隻患有罕見黑化症的平原斑馬。它媽媽生它時墨水用多了,看來這是個書香家庭,一肚子墨水。
黑化烏龜,這是一隻紅足黑化烏龜。真是沒有黑的,只有更黑!
總的來說,這些因基因突變而「黑化」了的動物,都算特立獨行的存在,只不過從外表上來看,總覺得大自然對它們黑得有點狠……比如得了黑化症的兔子,就成了兔子家族的「害群之馬」,很容易讓整個家族淪為鷹的捕殺目標。由於這種體色,它們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鷹的眼睛。不過,正因為是低概率的自然變異個體,我們更加應該保護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