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九源古陶瓷博物館收藏著一件馬家窯文化中馬廠類型的「卍」紋彩陶罐,全身有七個「卍」紋。馬廠類型文化因首先發現於青海民和縣馬廠塬而得名,廣泛分布在甘肅西部和青海河湟地區,距今約4000年。
忻州九源古陶瓷博物館藏品
柳灣出土的彩陶器中,以馬廠類型最豐富、珍貴,其數量之眾,造型之美和花紋之繁縟,為其他古文化之冠。出土的陶罐彩繪花紋形式多樣,比較常見的有:平行條紋、波折紋、旋渦紋、葫蘆形紋、四圓圈紋、六圓圈紋等。一些彩陶符號也別具一格。
柳灣彩陶博物館藏品
在眾多出土的文物中,繪有萬字紋符號的柳灣彩陶一共有26件,這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卐」字紋符號。它打破了傳統學術界認為的,萬字紋是公元四世紀自印度傳入中國的觀點。
柳灣博物館藏品
萬字紋有順時針和逆時針兩個方向,後來,逆時針的「卍」字成為多種宗教的一個吉祥符號。而幾千年後到了公元20世紀30年代,順時針的 「卐」字,則被德國納粹選用,成了邪惡的標誌。
那麼,柳灣彩陶上最原始的萬字紋又究竟要告訴我們什麼呢?
對於這個神秘的符號,在世界各遠古文化遺留物中,都曾大量發現過,它是一個具有世界意義的文化現象。太陽崇拜遍及了人類歷史的各個角落。的確,萬字紋非常像太陽圖案的簡化和變形形式。神秘的萬字紋,確實給我們留下了太多想像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