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陝西歷史上首次以這種規格、規模、形式行走。這一走,走出了態度,走出了理念,走出了思路,走出了方法,更走出了陝西高質量發展的精氣神
■ 「看大不看小、看高不看低、看新不看舊、看實不看虛。」觀摩活動前,省委這樣給本次活動定調。這是一次項目建設的「集中拉練」,也是各市區間的「擂臺比武」,更是一次互相切磋的「教學相長」
■ 若想看清一個區域的差距和短板,就得把視野放寬、格局放大,找準坐標系,找到參照物,跳出陝西看陝西,從全國乃至全球的角度看陝西
■ 我們必須堅持將新發展理念作為「紅綠燈」「指揮棒」貫穿到幹項目、搞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
■ 拿著舊地圖,找不到新大陸。招商引資大水漫灌,只重數量不重質量,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 「以項目論英雄」「以畝產論英雄」,而不是「以GDP論英雄」,可謂抓住了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這讓「攤大餅」「大呼隆」式的發展無以為繼,也將高耗能、高汙染的項目拒之門外
■ 找對了路子,轉角就是機遇。老有老的擰勁兒,少有 少的蓬勃;大有大的氣派,小有小的精彩
■ 要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這一歷史重任,關鍵是做好自我的開放。要眼睛看得見新事物,耳朵聽得進新主意,頭腦裝得進新東西,心胸容得下新意見
■ 「馬走日,相走田」。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是保證。高效能治理關鍵在領導幹部。要突出「勤、快、嚴、實、精、細」
■ 高質量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絕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必須攥起拳頭加油幹
19天跨度。
5000公裡裡程。
49個重點項目。
3場高規格交流座談會。
省級領導帶領各市區、相關廳局、中央和省級媒體主要負責人,組成一支特別的隊伍。
從陝西的北部走向陝西的南端。
一路觀摩,一路討論。
一路分析,一路總結。
這是陝西歷史上首次以這種規格、規模、形式行走。
這一走,走出了態度,走出了理念,走出了思路,走出了方法,更走出了陝西高質量發展的精氣神。
靖邊煤油氣資源綜合利用一期啟動項目填平補齊工程(11月4日無人機拍攝)。 資料照片 劉強攝
(一)
這是一個意味深長的細節。
11月3日啟動的全省2020年重點項目觀摩活動,與《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公開發布是同一天。
時間的偶然背後蘊含著邏輯的必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十四五」規劃與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全面系統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國家發展的藍圖如何落到陝西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腳本?如何譜寫陝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明確方位,才能找準方向;把握大勢,才能贏得未來。
陝西以一場特別方式的行動,統一全省幹部群眾的思想認識,校準前行的方向,勾畫未來發展的願景。
這一行動就是陝西省2020年重點項目觀摩活動:看項目、找差距、比質量、促發展。這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貫通落實「五項要求」「五個紮實」的具體行動,也是我省凝心聚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必將對未來陝西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這是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的需要——
進入新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成為鮮明主題、高品質生活成為主要發展目標。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復興大業構成嚴峻考驗。
從陝西看,經濟發展經歷著深刻的階段性變化,發展的基本面長期向好,正處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但也面臨諸多前進中的困難。我們需要更有針對性地破解當前面臨的挑戰和制約,抓緊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培育強勁持續的發展新動能,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重點項目觀摩活動,是我省立足新發展階段謀劃項目的新舉措,充分體現了陝西加快高質量發展的信心、決心。
這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需要——
當前,我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高質量發展任務十分艱巨。我們必須堅持將新發展理念作為「紅綠燈」「指揮棒」貫穿到幹項目、搞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瞄準「十四五」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方向,立足自身優勢和產業基礎,結合補齊短板弱項,科學謀劃項目。
重點項目觀摩活動,就是引導各地以「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為要求來謀劃項目、建設項目,以高質量的項目建設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
這是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需要——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中央面向「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對陝西而言,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是自我小循環,也不是封閉單循環,而是要高水平推進開放。在謀劃項目上,要抓住內需潛力不斷釋放這個機遇,把自身作為循環鏈條中的一環,立足區位條件積極擴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市場,增強全球範圍內資源要素配置能力,把更多要素吸引到高質量項目建設上。
觀摩活動以高質量項目看實績,以高質量項目比高下,以高質量項目論英雄,充分體現了陝西聚焦新發展格局加強系統謀劃,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精準導向」。
以微觀調研把握宏觀大勢,用系統思維觀照省情,在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這場觀摩活動中,陝西「十四五」規劃有了更加精準、更加堅實的基礎。
(二)
看項目,看什麼?
就是看一個個實實在在的產業項目。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尤其是製造業,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陝西提出的要求,也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重要內容。抓產業項目是推動可持續發展、加快創新驅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富民強省的關鍵。這也正是此次重點項目觀摩活動聚焦產業項目的原因所在。
看項目,怎麼看?
「看大不看小、看高不看低、看新不看舊、看實不看虛。」觀摩活動前,省委這樣給本次活動定調。
這是一次項目建設的「集中拉練」,也是各市區間的「擂臺比武」,更是一次互相切磋的「教學相長」。
看大不看小——就是項目規模要大、塊頭要大、市場要大。大項目能夠帶動產業大發展,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但是,項目大小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是與當地資源稟賦和發展環境密切相關的。廣袤的陝北擁有豐富的能源資源,足以承載世界級能源化工項目;秀美的陝南九山半水半分田,是秦嶺衛士,還承擔著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的重大責任,「螺螄殼裡做道場」是其項目謀劃、運營的常態。從這一層面說,陝北千億級的能源化工項目是大項目,陝南十億級的中醫藥項目也是大項目。
看高不看低——就是項目創新性強、科技含量高、帶動就業能力強。「以項目論英雄」「以畝產論英雄」,而不是「以GDP論英雄」,可謂抓住了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這讓「攤大餅」「大呼隆」式的發展無以為繼,也將高耗能、高汙染的項目拒之門外。資源再多,也有用盡的時候。如何引導有限資源向高質量項目配置,這不僅是關中、陝南重點考慮的問題,也是土地等資源相對富足的陝北需要未雨綢繆的大問題。
看新不看舊——就是要看新項目和原有項目的新進展,而不是拿別人以前幹的活當我們現在的成績。新時代的新項目,必須帶有高質量「基因」;升級換擋的老項目,必須注入高質量「因子」。
看實不看虛——就是少一些展板,多一些現場。看項目不能僅停留在文件上、圖紙上、視頻中,而是要看建成投產的或者新開工的以及在建的項目。為了看得更實,此次觀摩活動增加了一個新鮮的形式——行進式匯報的環節,項目所在地政府負責人坐在電視轉播車上,隨時介紹項目及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四看四不看」,觀摩的是項目,碰撞的是人心。市與市,縣與縣,廳局與市縣,企業與政府……什麼是大、什麼是高、什麼是新、什麼是實,每一個在場者的感受逐步同頻共振。這同頻共振,是思想認識統一的結果,更是相互對比找差距的過程。
(三)
11月4日21時,榆林人民大廈會議室,全省重點項目觀摩活動陝北片區座談會正在熱烈舉行。
「經濟總量、重大項目、民營經濟等方面與榆林還有較大差距。深入反思,在主觀上識變應變求變辦法不多,反映出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風的差距。」發言現場,與會市委書記、市長逐一開誠布公、直面問題。
重點項目觀摩活動中,「找差距、補短板」成了觀摩團成員討論的高頻詞彙。
欠發達地區如何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如何以重大項目為抓手,破題高質量發展困局?
如何解放思想,補齊開放不足短板?
這些時常掛在嘴邊,出現在文件上的「老」問題,一旦要在現實中接受考驗,就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一路行來,大家更加清晰地看到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更加明確了區域發展的短板和不足。內心的渴望與現狀強烈的對比,讓大家在持續的頭腦風暴中對經濟高質量發展認識得更深刻、更全面,一種等不及、慢不得的緊迫感油然而生。
學習、對標、反思、謀變。
當前,陝西正處在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滾石上山,不進則退。這分找差距、補短板的清醒認知彌足珍貴。
補短板,短板是什麼?
當前,陝西經濟發展面臨的短板很多,但要抓住要害,突出重點。
首要是補齊思想認識上的短板。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若想看清一個區域的差距和短板,就得把視野放寬、格局放大,找準坐標系,找到參照物,跳出陝西看陝西,從全國乃至全球的角度看陝西。
在全國發展的大棋局中,和其他省市相比,陝西高質量發展的差距在哪裡?
全省地均生產總值不足西部一個臨近省份的一半,與東南沿海地區相比差距更大;
項目不平衡、協同創新不夠、投資強度和效益不高;
對外開放水平不高,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不強,區位優勢沒有充分轉化為發展優勢;
……
對比的背後,是一個西部欠發達省份著力攻克「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三大關口必須直面的發展問題。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
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2月來陝考察時提出的「五個紮實」要求中,第一個就是「紮實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要求「實現有質量、有效益、沒水分、可持續的增長」。今年4月,總書記再次來陝考察,對陝西提出了「五項要求」,其中居於首位的,還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學習領會好、貫徹落實好總書記兩次來陝重要講話精神,必須扭住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動搖,全面落實「五項要求」。這既是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行動,也是陝西追趕超越的必由之路。
只有突破「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局限,深化開放合作,做好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才能體悟總書記「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深刻內涵,才能領會到省委、省政府組織此次重點項目觀摩的良苦用心,才能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乘勢而上,順勢而為。
(四)
其次是補齊工作作風上的短板。
重大項目觀摩活動猶如一面多稜鏡,從多個微觀角度,讓各級領導幹部真正看到了工作作風上的不足。
在招商引資、重大項目建設中,一些地方往往有這麼一種觀念:自己要資源沒資源,要土地沒土地,要人才沒人才,不是不願意發展,而是受客觀條件所限。
對此,省委主要領導一語切中肯綮,這種認識要不得。
以榆林為例,榆林確實有資源、有土地、有資金、有容量,但更要看到,重點項目的背後,是榆林有眼光、有境界、有擔當、有衝勁、有韌勁、有招法。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積極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一門心思推動轉型發展;既立足自身發展,又勇立潮頭,敢於同周邊能源大市賽跑,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扛任務;領導幹部朝著問題走,盯著難點堵點幹,設立駐項目工作組,幹部搬著板凳扎在板房裡,立行立改立辦……榆林這些好的思想觀念、精神境界、能力作風、工作方法,正是需要學習借鑑的。
在高質量發展的當下,如果還按之前的老「套路」,跳不出條條框框,習慣於「等靠要」,滿足於小進即滿、小富即安;如果跳不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習慣於自己跟自己比,有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面對一點問題就畏首畏尾;如果抱著「多幹多錯、少幹少錯、不幹無錯」的心態,只當發號施令、光說不練的「甩手掌柜」,那麼最終只會被時代所拋棄。
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正視差距的勇氣和奮勇追趕的精氣神。
有差距,不避諱,實打實,直奔問題去。各地在推介自己優勢的同時,也在靜心聆聽兄弟市區的長處,用心琢磨如何補齊自身短板,放大競爭優勢。
要有敢為人先、先行先試的改革魄力,勇於嘗試、永不言敗的創新精神,不畏艱難、善作善成的實幹作風,在矛盾面前不繞道、挑戰面前不畏懼,在對標先進中思索,在尋找差距中審視自己,選準符合實際的發展路子,我們才可以後來居上、後發先至。
(五)
第三是補齊工作能力上的短板。
進入冬季,很多市民出門前都有「兩看」,一看空氣汙染指數,二看道路擁堵情況。久驅不散的霧霾,讓人心焦的交通,逼仄的生存空間,這些「城市病」,成了當下人們不能言說的痛。
高質量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如果對新發展理念理解得有偏差、不到位,發展成果不能由人民共享,發展模式、發展路徑沒選對,最終會背離高質量發展的初衷。
拿著舊地圖,找不到新大陸。招商引資大水漫灌,只重數量不重質量,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無論是立足實際情況、特色資源稟賦謀項目,還是招商引資選項目,都要以推進高質量發展為前提,都得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式,採取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淘汰過剩落後產能,為優質產能釋放騰出環境容量和生產要素。
多樣的地域特徵,決定了陝西經濟發展的多樣性。關中、陝北、陝南,不同的資源稟賦,如果用好了,就會區域互補,形成1+1+1>3的效果;如果用不好,不立足於自身地域特色精準施策,不在改革創新上動腦筋,則會一盤散沙,形不成聚力,就和高質量發展背道而馳。當前,三大區域聯動發展不夠,大平臺有,通道卻不足。
找對了路子,轉角就是機遇。老有老的擰勁兒,少有少的蓬勃;大有大的氣派,小有小的精彩。
高質量發展,要靠高質量的營商環境來保障。
環境不好,「孔雀就會東南飛」,外面企業不會來,省內企業還會惦記走。嘴上說著要做「店小二」,關上門卻當起「官老爺」;牆上貼著「簡政放權」,門前卻讓創業者在「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這「三重門」中暈了頭、寒了心。
找差距、補短板,不僅要搞好公共服務、政策支持、政務服務等軟環境,還要在保障基礎設施、產業配套、資源配置等硬環境上下功夫。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六)
路子對、方向準,首要是統一思想、形成共識。
沒有共識,就是沒有主旋律的合唱團。思想統一到哪裡?要統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來,統一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新時代追趕超越上來,統一到謀劃「十四五」規劃上來。
在這個歷史交匯的節點,我省組織這次重點項目觀摩活動效果超出預期。大家清晰地認識到,陝西不是沒有優勢,而是沒能更好地把自身獨特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區位條件轉化為發展勝勢。
通過觀摩,一個清晰的邏輯在領導幹部們心中生根——追趕超越絕不是「以GDP論英雄」的追趕超越,是內在素質、內涵式發展的追趕超越。新時代的追趕超越最終要靠經濟高質量發展來實現。
走得好、走得快,必須要找準路徑、真抓實幹。
要創新——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就是圍繞現有產業鏈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搞創新;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就是把已有的創新鏈成果變成有效支撐發展的產業,圍繞創新資源開展招商引資,形成產業鏈和創新鏈的良性互動。
在西安,技術創新不是一個個點,而是一條條鏈。從半導體材料、設計、製造到封測,西安擁有百餘家半導體器件與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形成集成電路產業鏈。汽車產業、航空航天、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一個個產業鏈縱橫交錯、聚力延伸。
在今後的發展中,要強鏈補鏈延鏈,實現產業鏈現代化、創新鏈高端化,構建具有陝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我們還必須要發揮好我省科教優勢,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搭建好創新平臺,推進企業創新、人才創業、政府創優。
要協調——
沒有發展的整體協調,就難以實現經濟質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謀劃項目、發展項目,要立足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找準找實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無中生有、有中生優」「各出各的優勢牌、各拿各的特色菜」。
要推進區域協調。陝北民歌高亢嘹亮,情真意切;關中秦腔字正腔圓,擲地有聲;陝南民歌委婉向上,回味綿長。
明晰三大區域定位,不是讓其搞分割式發展,而是要發揮優勢,推進協同,實現共贏。協同,要敢於「舍」敢於「放」,一「舍」一「放」,以「點」帶「面」,以「面」促「點」,最終換來區域協調發展,整體實力提高。銅川的「陝西製造、銅川配套」,鹹陽的「西安研發、鹹陽轉化」,寶雞的工具機服務西安加工製造,楊凌的農業科技推動渭南農業升級,西鹹新區則通過區位優勢、政策優勢協同西安、鹹陽成就科技和產業合力。
高質量的區域發展也需要一二三產協調發展,總的要優一產、強二產、擴三產,各產業內部也要協調,在延長產業鏈條上下功夫。
關中要以產業協同為重點加強創新,打造先進位造業基地和高技術產業聚集區;陝北要以煤油氣鏈條延伸和轉化為主線,推進綜合能源發展,加快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設;陝南要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發展生態產業,積極發展加工貿易。
要綠色——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是一場深刻變革。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永遠牢記秦嶺北麓西安境內違建別墅問題這個大教訓,深刻認識「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堅定走集約發展、節約發展之路。
鞋子合腳才跑得快。從商洛的招商巧打「老鄉」牌,到安康的正大製藥給自己「開藥方」,再到漢中深挖資源稟賦讓「秦巴無閒草」,陝南三市熔鑄與關中、陝北相同的高質量發展之魂,探尋的是符合自身特點的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綠色不僅僅體現在產業方向的選擇上,更要體現在產業項目謀劃、建設、運行的全過程。要以「畝均效益」為導向進行資源要素配置,要節能、節水、節地、節材,要切實加快資源利用方式轉變,努力減少投入,提高單位產出。
要開放——
要把改革開放作為新時代追趕超越的關鍵一招,以改革促進開放,用開放倒逼改革,為高質量發展持續增動能、添活力。
開放的市場,就是經濟的磁場。陝西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涵養開放胸襟,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採取有力措施促進各類要素在陝西充分湧流,不斷暢通內外經濟循環,奮力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
要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這一歷史重任,關鍵是做好自我的開放。要眼睛看得見新事物,耳朵聽得進新主意,頭腦裝得進新東西,心胸容得下新意見。
要共享——
共享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的,體現黨的性質和宗旨。只有共享發展才能更好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才能更好調動人民群眾推動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這就要求我們謀劃重大產業項目時,要充分考慮推進脫貧攻堅、提升民生福祉,創建高品質生活,讓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
(七)
高質量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絕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必須攥起拳頭加油幹。
「馬走日,相走田」。
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是保證。高效能治理關鍵在領導幹部。只有肯吃苦、肯下力,快幹實幹苦幹,才能以真誠、優質服務推進項目建設,以務實的作風促進高質量發展。
要突出「勤」。就是要只爭朝夕,撲下身子幹,甩開膀子幹,持之以恆幹;
要突出「快」。大項目、好項目都是謀劃出來的,都是爭取而來的,領導幹部要一馬當先帶頭抓;
要突出「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僅得其下」。抓項目要高標準,嚴要求,嚴格督導,嚴格問效,不能松松垮垮,幹好幹壞一個樣;
要突出「實」。要力戒虛功、務求實效,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擺花架子,更不能搞脫離實際、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
要突出「精」。要精準謀劃,精準施策,精準招商,精準落地;
要突出「細」。要把細之又細貫穿始終,從項目策劃、論證、實施、運行、管理等各個環節都要落細落小,堅決摒棄只想當「甩手掌柜」的想法。
(八)
下一個五年我們如何奮進?
高質量發展我們如何前行?
等不起、慢不得,抓項目要夙夜在公;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項目謀劃要盡職盡責;頂上去,扛下來,項目落實要攻堅克難;要大抓項目,要大抓招商,要大抓環境,要大抓堵點,攻城拔寨真抓實幹……陝西的高質量發展之勢猶如樹木生長,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每個過程令人期許,讓人振奮。
牢記諄諄囑託,落實「五項要求」,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方向已經指明,動力已經澎湃,信心已經爆棚——
3800萬陝西兒女血脈中湧動的是赳赳老秦的氣概,骨子裡根植的是赳赳老秦的擰勁兒。秦人憋著一口氣低調務實,秦人擰著一股勁埋頭苦幹!陝西正以新時代追趕超越的新氣象新作為,凝心聚力,幹出高質量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