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高質量發展三問:
怎麼看 怎麼辦 怎麼幹
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記者 朱怡
「銳意創新、埋頭苦幹,守望相助、團結奮鬥,紮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發言,著眼發展大勢,突出問題導向,對能源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極具現實針對性和指導性。
從黨的十九大到2018年全國兩會,讓黨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一系列政策規劃部署繪就了高質量發展的 「施工圖」。從兩會傳遞的系列信息看,推動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圖景愈發清晰。如何答好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問卷」,能源工作怎麼看?怎麼辦?怎麼幹?從梅地亞中心記者會到代表委員駐地,中國電力報記者 「挖一挖」解答的「乾貨」。
主線明確———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高質量」的字眼充溢閃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工作的主線,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高頻次出現了8次。
從「加快製造強國建設,推動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到「繼續破除無效供給,今年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左右,淘汰關停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充分詮釋了能源發展是量的變化,更是質的提升。不管是「大幅降低企業非稅負擔,降低電網環節收費和輸配電價格,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市場化改革紅利持續釋放,還是「改善供水、供電、信息等基礎設施」,能源發展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無不是能源電力領域解碼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
3月6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迎來在梅地亞中心的首場記者會。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和副主任張勇、寧吉喆圍繞 「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答記者問。
「高質量發展,我理解就是要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何立峰說,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按照新發展理念,謀劃推動高質量發展。
「現在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矛盾主要在供給側,我們要通過加大創新驅動發展力度,推動傳統產業、傳統企業向更高質量方向發展,形成新的發展動能。」何立峰表示,將通過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推動高質量發展。
不破不立,沒有去產能,就難有新動能,破是立的基礎和前提。
如何做好去產能工作?寧吉喆表示,今年將重點做好「破、調、改、安」4件事,繼續破除無效供給,調整優化行業結構,推進企業兼併重組,並做好企業職工安置工作。
「規範化去產能,這是一個基本要求。」寧吉喆指出,「法治化去產能就是要嚴格執行質量、環保、能耗、安全等法律法規和標準,持續地開展淘汰落後、治理違法違規和聯合執法的專項行動,倒逼落後產能退出,使過去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得到扭轉。」
來自能源電力領域的代表委員們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應該注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互動,強化創新引領、夯實實體經濟,激發新業態、新模式,涵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建設新時代能源高質量體系,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路徑清晰———三大變革破解能源發展瓶頸
2018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提出,做好今年能源工作要將加快推動能源發展質量變革、能源發展效率變革、能源發展動力變革作為工作的著力點,全力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安全、優質、經濟、綠色、高效……能源電力領域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 「高質量」發展,從寬度廣度上為其增添了新的註解。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給我們提出的新問題。實現電網高質量發展,必須把電網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持續加大電網投入,努力提高電網整體效能,消除電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更好地發揮電網在能源資源配置和轉換利用中的基礎平臺作用。同時,要加強運營和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石玉東在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全國人大代表、明陽新能源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傳衛認為,以高質量發展為要求,更加注重「品質」。他說:「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製造強國建設,創建『中國製造2025』示範區,來一場中國製造的品質革命。我建議把海上風電開發列為國家重大戰略,在珠江西岸打造世界級最大的海上風電產業集群,滿足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大量清潔能源需求。」
以高質量發展為要求,更加突出「新」字。全國人大代表,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董明珠表示,網際網路是助推製造業轉型的新工具。她同時建議,在開發新技術手段的同時,也要兼顧綠色、環保,不能自己享受,而讓後代買單。
高樓曉見一花開,便覺春光四面來。在新時代的春天裡,「高質量發展」必將推動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加快建設,共同書寫新時代的能源發展新答卷。
責任編輯:李梁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