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推動化石能源清潔化和非化石能源規模化發展,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目前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呈現「風」頭已過、陽「光」升起、「生」機勃勃、「熱」氣騰騰的局面
●不僅要將區塊內的煤層氣採出來,而且要兼顧開發區塊範圍內的緻密氣和頁巖氣,實現「三氣合採、統籌開發」
10月22日~24日,由外交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9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成功舉辦。來自國內外能源領域的80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論壇主題「能源革命、國際合作」,共商能源國際合作,共謀能源低碳發展。
能源低碳發展關乎人類未來。當前,新一輪能源變革蓬勃興起,加快能源轉型、推動能源革命、助力高質量發展,正成為世界各國的自覺行動。本版今日專題報導此次論壇中外專家的主要觀點,敬請關注。
優化能源結構、化解需求與發展之間的矛盾,多元發力是重點
當前,化解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矛盾,是世界各國的共同目標。
中國能源需求壓力巨大,保障中國能源安全、實現能源高質量發展,必須統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把國內能源供應作為保障能源安全的主渠道,同時深化「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加快構建多元能源供應體系。
近幾年,我國能源供給質量大幅提高,非化石能源發展迅猛,在智能電網、電動汽車、大規模儲能、智慧用能與增值服務等能源科技領域創新成果豐碩。但受能源供給制約、技術水平落後等因素影響,我國能源對外依存度仍然很高。
中國煤炭儲量佔世界的1/3。在多重因素作用下,近年來煤炭消費增速明顯放緩,但煤炭仍是中國主體能源之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認為,我國的能源結構與供需關係決定了未來20年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仍將佔據主導地位;同時,如何把煤炭這一「黑色」資源變成「綠色」資源,是我國能源低碳發展繞不過去的課題。
能源低碳發展,中國不只是在煤上做文章。近5年來,中國能源行業以綠色低碳為方向,推動化石能源清潔化和非化石能源規模化發展,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我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穩居世界第一。在油氣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將風能、太陽能、核能、氫能轉換為電能使用,對推進電氣化意義重大。
合力推動能源革命,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位於非洲東南部的馬拉威是世界上電氣化程度最低的國家之一,只有11%的人口可以使用電網。馬拉威自然資源、能源與礦業部部長賓託尼·庫塞拉說,全球能源改革日益升級,馬拉威擁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不應錯過這趟列車。
國際能源署中國合作部主任習愛龍呼籲,降低碳排放量的增長速度沒有單一的解決方案,各國需要前所未有的創新和全球合作。
在氫能源領域,日本豐田、JXTG能源等企業已開始與中國沿海地區合作。日本能源環保國際促進會會長竹川東明說,山西擁有豐富的煤制氫資源,進一步提升二氧化碳循環利用技術水平,有效耦合可再生能源,將成為中國推進低碳氫能社會的示範區。
美國國家氣體技術研究院總裁兼CEO大衛·凱羅爾展示了與山西陽煤集團的合作成果——全球首臺R-GAS煤氣化爐。這種氣化爐可以解決山西乃至全國高灰熔點煤炭的直接氣化難題,是應對「更多能源,更少碳排放」挑戰的範例。他表示,科技進步會實現煤炭更高效、更清潔的利用。
新能源產業將朝分布式方向發展,多能互補是關鍵
近年來,中國不斷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向縱深發展,加快能源清潔低碳轉型,能源發展取得顯著成就。然而,新能源發展面臨的困境也日益凸顯。
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專業副會長兼秘書長曾少軍認為,未來新能源一定是朝分布式方向發展,單一能源很難挑起能源革命的大梁。新能源和傳統能源要實現包容式發展,應不斷創新關鍵技術,做好煤炭減法、綠色加法、能效乘法,實現多能互補。
曾少軍說,中國能源革命有減量革命、增量革命和效率革命三條路徑。其中能源減量革命包括主體、手段、客體三個方面,但減量革命不是「一刀切」簡單絕對量的減少,而是「結構性減肥」,對能源總量的控制應慎用行政約束指標。傳統能源發展應以「調結構、重環保」為主,在綠色開採、清潔使用、提高效率上下功夫。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區域項目主管普拉森·阿加瓦爾表示,加快可再生能源發展應具備全面性技術,確認可再生能源位置,開發可融資項目,不再新建燃煤電廠,減少工業耗能,新增新能源交通工具,部署數字通信技術。
在風電領域,經過10多年發展,中國風能已達到世界第一的規模。如今,海上風電及分散式風電發展成為市場新的選擇。在光伏市場,中國用10年時間實現成本下降90%。在光熱利用方面,中國的光熱利用面積佔全球的78%。
未來,光伏、風電、生物質能、地熱能等能源系統分布式應用與創新發展,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內容。
太原理工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博導韓肖清說,2018年,中國新能源裝機佔比18%,預計2050年將突破50%。但新能源棄電超1000億千瓦時,超過三峽一年的發電量。
韓肖清認為,作為解決新能源併網問題的有效措施,儲能是能源網際網路中能源供需互動的核心環節,儲能技術可作為電網與天然氣網絡、供熱系統、電氣化交通網等其他網絡的橋梁。
儲能特性將由高成本、低性能、短壽命、低密度,向低成本、高性能、長壽命、高密度轉變。將來,儲能將以輕量、小型、低價、高效、即插即用的形式存在,這是與傳統電網完全不同的形式。
未來,我國新能源發展將呈現分布式發展、清潔化利用、包容式發展、多能互補、關鍵技術創新、市場化改革的新局面。
曾少軍說,目前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呈現「風」頭已過、陽「光」升起、「生」機勃勃、「熱」氣騰騰的局面。當前的新能源市場,依然醞釀著很多的生機和技術選擇。
對於新能源產業未來發展,曾少軍希望有一個系統利用的發展計劃。光熱利用方面,能找到進一步發展的方向,實現工程化發展。生物利用方面,要將發電、供熱、供氣、供肥及二氧化碳減排結合起來,走「五位一體」綜合利用的路子。地熱能方面,要更多關注淺層地熱能的發展,前景廣闊。
非常規天然氣開發應用前景廣闊,勘採用變革是趨勢
非常規天然氣,現階段主要指以煤層氣、頁巖氣、水溶氣、天然氣水合物、無機氣、淺層生物氣及緻密砂巖氣等形式儲存的天然氣。
由於其成因、成藏機理與常規天然氣不同,非常規天然氣開發難度較大,但資源儲量更大,勘探開發潛力巨大。
天然氣是未來能源的增長主力。非常規天然氣是未來中國天然氣產量增長的主要來源之一。
中國的非常規油氣主要分布在鄂爾多斯、四川、松遼、渤海灣、準噶爾、沁水等含油氣盆地。緻密油的勘探開發在鄂爾多斯、松遼、準噶爾三個盆地取得重大突破。
2018年,中國非常規天然氣產量達到507億立方米,佔天然氣總產量的1/3。其中,緻密氣產量345億立方米,頁巖氣產量108億立方米,煤層氣產量54億立方米。
目前,非常規油氣面臨歷史性發展機遇。中國自然資源部油氣儲量評審辦公室主任韓徵說,2018年我國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分別達到71%、43%。預計到2030年,我國石油需求或將達到峰值,約7億噸;天然氣需求預計達到6300億立方米。我國非常規天然氣產業進入加速發展階段。
山西擁有豐富的非常規天然氣資源,其中煤層氣資源量8.3萬億立方米,佔全國的30%以上,已探明儲量6675億立方米,煤層氣產量已突破50億立方米,地面抽採量佔全國的90%以上。
在能源發展提質增效的新階段,天然氣產業是能源革命的重點領域。那麼,如何實現包括煤層氣在內的各類天然氣資源清潔、安全、高效共採呢?
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俞進表示,不僅要將區塊內的煤層氣採出來,而且要兼顧開發區塊範圍內的緻密氣和頁巖氣,實現「三氣合採、統籌開發」,將今日的非常規天然氣變成明日的常規能源,把寶貴的資源變成照亮世界的清潔能源。
目前,山西正深入推進非常規天然氣勘採用變革,推動煤層氣、頁巖氣、緻密氣「三氣」綜合開發,打造國家非常規天然氣基地,力爭2020年產量達到200億立方米。同時,加快推進煤層氣外輸通道建設,並與周邊區域的數據管網連通,為包括雄安新區在內的京津冀地區提供清潔能源,發展前景廣闊。
俞進說,目前煤層氣產業發展呈現四大趨勢:一是新資源、新區塊、新領域取得勘探突破;二是以價值勘探、立體開發理念推進的適配性開發技術進步,為資源接替和低效資產盤活帶來曙光;三是對外合作逐步規範強化;四是煤系地層「三氣」合採政策不斷落實完善,資源潛力得到逐步釋放。
複雜的地質條件、較低的資源勘查程度、仍待完善的支持保障政策,使煤層氣產業發展仍面臨技術瓶頸亟待突破、產業鏈條延伸不足、協同合作仍待深入等挑戰。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煤層氣研究中心教授張遂安認為,非常規天然氣產業發展要向體制機制改革要動力,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理順礦產資源監管體制,逐步建立市場主體、政府和社會共治的機制,實現探採一體化。
張遂安說,資源就是資產,從資本化的角度來講,採礦權、探礦權收益都應該進行資本化運作,甚至可以做抵押貸款,通過抵押貸款盤活資本,從而盤活企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認為,我國要實現天然氣產業高質量發展,應全面深化天然氣領域上、中、下遊改革。
上遊領域,從全面放開天然氣礦業權市場準入等8個方面入手,著力推動天然氣勘探開發領域市場化改革。
中遊領域,儘快設立國家天然氣管道公司,通過產權獨立、法律獨立或財務獨立,實現長輸管道、分支管道、省內管道、城市燃氣管道的運輸服務和銷售業務分離,有序推進管網第三方準入和公平準入改革,做到「四個分離」,強化對管網等自然壟斷環節的準入和收費及成本監管。
下遊領域,著力推進市場體系建設、鼓勵有效競爭、建立負面清單、完善市場準入,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端」的原則,儘快全面放開天然氣競爭性環節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並在全國建立10個左右區域性天然氣現貨交易市場,儘快建立全國天然氣期貨交易市場,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天然氣市場體系。
原標題:推動能源革命 助力高質量發展
郵箱:chenchen#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