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形成於距今約5.4至5.1億年前的寒武系下、中統剖面及所產的豐富的古生物化石為特色。於2001年被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
八公山地質博物館是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她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景區內,博物館主體建築依山臨谷,周邊環境優美。總用地面積7000平方米,整個建築為兩層仿漢建築,面積1610平方米。
根據展出內容不同,博物館由礦物巖石廳、古生物廳、礦產廳、奇石廳、地質災害及其防治廳等展廳組成。另有影像播放廳、八公山地形地貌沙盤區,以及相關科普教育等活動室,同時集特色旅遊商品、遊客服務、貴賓接待和文化活動於一體多功能室。
館內收藏並展出的各類稀有和常見礦物、古生物化石、安徽省和淮南市主要礦產標本400餘件,以及與各類展品配套的文字說明。展出的地質災害,以及各類地質圖片50餘幅,模型5件。
淮南動物群化石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淮南八公山被國際地質學界譽為「藍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淮南蟲」化石蜚聲國際,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古生物化石。這也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淮南鴻烈」四個紅色行書大字的大型石塊前方矗立著九尊栩栩如生的人物石雕像,有的懷抱樂器,有的手持書本,一派文人墨客談經論古情景清然而現。從雕塑群旁邊樹立著一塊石碑上雕刻的介紹內容文字, 了解到《淮南鴻烈》又稱《淮南子》,是漢武帝時候淮南王劉安與他的八位門客才人編著的。梁啓超說:「《淮南鴻烈》為西漢道家言之淵府,其書博大而又條貫,漢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有關八公山的命名也與此八公有關。相傳劉安王喜愛黃白之術,領著八位門客在八公山中煉丹完成服用後得道升天,餘藥器械雞犬舔舐都成仙人,驚現人馬痕跡。因此命名此處為「八公山」。成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也來此。
全館以地球知識介紹為主線,突出了礦產的形成、生物演化、地質作用與地質災害,參觀本館後不僅對我們人類生活的家園—地球有了基本的了解,增強我們對大自然探索興趣同時可以加深對淮南乃至全省的礦產資源的認識,更進一步領略八公山的獨特魅力。
來源:綜合至文化和旅遊、坐看雲起時拒絕閒聊新銳散文
END
【來源:淮南文化和旅遊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