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深度、格調 | 湯先生
社會學家指出,人具有社會屬性,群居是人類基本的需求,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明確,人們有更多的選擇,度過自己的一生,並且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相互影響,群居生活並不適合所有人,也有一些人,更偏向於獨處。
許多人認為獨處的人通常有著較高的智商,面對同一件事情他們會有與周圍人不同的看法,他們看事情的角度往往比普通人更出奇,因而觀點更加獨特,平常人和他們聊不到一塊去。那麼,我們能否認為智商和獨處程度有著很大關係嗎?
與自己對話
從心理學角度看,和他人交流能夠增強人們內心的滿足感,這促使著我們積極和他人共同相處,舉辦和參加一些社交活動,而當長時間缺少和他人溝通,會使我們產生失落感覺,心中會感到空虛和乏悶,但這一規律並不適用於所有人。
在《象徵性互動論》一書中,作者布魯默指出自我互動的重要性,他認為自我互動能夠提升自我認同感,而一些人就是通過這樣的方法提高自我價值認知,與那些一個人久了,便會覺得寂寞的人不同,這些人獨處時會感到愉悅。
歷史上有許多位智者也都強調獨處的重要性,當一個人獨處時,他會反省,思考,與自己對話,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碰撞。
不僅如此,智商高的人往往喜歡沉浸在與自我對話的過程中,他人的話語反而會干擾到他們的思考,所以他們更傾向於選擇獨處。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甚至因為在走路的時候腦海中思考問題,不慎撞在了電線桿上,他卻頭也沒抬地道歉,隨後擦身而去,根本沒有注意到自己撞到的不是路人而是電線桿。
某種程度上說,人的行為是他心理的映射,智商較高的人通過與自我對話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因此,平常人眼中能夠帶來快樂的社交活動在他們眼中是喧鬧又沒必要的行為,從這一點來看,高智商的人的確不喜歡多餘的社交。
從內尋找力量
網上有句話叫做「強者都是向內尋找力量的」,這句話並不是沒有道理,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曾經將人格分為外傾性和內傾性,二者最關鍵的區別就是他們獲取心裡能量的途徑,內傾型人格通過自身內部獲取能量,比起外界的嘈雜,這些人選擇享受內心世界,這一點與智商較高的人頗為類似。
除此之外,我們會發現從古至今,很多聰明有智慧的人更偏向於內傾型人格,他們中有許多表現為不擅長與人交往,不喜歡應付社交場合,比起與他人談笑一晚上,他們更願意用一晚上的時間靜靜地思考心中的問題,很多科學家和哲學家都是在夜晚突然有了靈感和方向,進而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某些程度上講,內傾性人格易使人思考並解答出深層次的問題。
情商的高低
即使是一個優秀的人,也做不到在人格上的十全十美,如果一個人的智商高於常人,那麼他們往往不會注重自己情商的發展。情商包括與他人和睦相處、控制自己情緒、與他人共情等能力,高情商的人通常表現為能夠體察他人細微的情緒變化並包容理解,以及高效的溝通和表達。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情商較高的人更容易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獲得成功,他們往往能夠做到維持好朋友關係,讓人如沐春風,進而獲得較好的人脈,而情商較高的孤獨者,由於不喜歡人際交往活動,同時更喜歡用分析的方式處理人際問題,使得他們在一些人眼中看起來冷漠無情。
高智商的人往往會被周圍人貼上「不近人情」「不懂世故」等標籤,他們在與他人討論問題時,很少會考慮對方的情感因素,也很少會帶著感情看問題,因此,在很多人眼中他們是所謂的怪胎,這導致他們身邊的朋友很少,或許在他人眼中看來這是一種缺陷,但是對於他們自己來說,獨處既是他們的生活方式,也是它們的個性,他們對周圍人並不是惡性攻擊,而是理智地分析問題,不偏袒任何一方。
高智商的人不屑於低質量的交談,孤獨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是一種痛苦,而是一種享受,如同置身於屬於自己的世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真正的智者會推動時代的進步,這個世界上真正高智商的人會引領著人類前進。
作者 | 湯先生編輯 | 湯先生參考資料: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各位看官好,我是湯先生,假如看我文章讓您覺得臉上有光,說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點讚和建議,我都會看,求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