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高智商的人,越不喜歡與人交往的原因在於,周圍根本沒有同類

2020-12-03 騰訊網

各種影視劇中,若主角是高智商精英,其性格設定絕對是冷傲孤僻,不善交際。

而我們現實生活中接觸的高智商的人,他們也的確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話不多卻精準,理智到冷血,熱情在他們身上是看不見的。

Parmenides of Elea說:更高級的哲人獨處,並非他喜歡獨處,而是周圍沒有同類人。

社會學家認為,群居動物的智力水平往往更高,因為處理群體關係本身就需要智力,而群體關係處理得如何,更是一個人智力水平的體現。

人雖是群居動物,但是生活中更多時間其實是獨處的。

這就可以解釋,一些事業有成的人普遍喜歡獨處。

尤其是思想異於常人、高智商人群,他們好似不需要朋友、不需要社交,他們試圖脫離集體,正好與社會學家的觀點相悖。

這類情況該如何理解呢?

群體帶來壓抑

《烏合之眾》裡說,人處於群體關係中,會不受控制的尋求群體精神統一。

也就是說追求統一的群體精神,是不允許出現意外情況,而個人意志和個人創造意識都會破壞群體統一的標準。所以,當你和大家不一樣時就會被群體打壓和排擠。

也就是說,群體生活對那些高智商人群特有的獨立思想和個人創造力具有壓抑效果,這會讓精英們感到痛苦,想要脫離集體生活。

那些離不開群體生活的人,反而是精神世界匱乏,自我價值感不明確,生活目標不清晰的人,他們需要在群體獲得我們都一樣的自我安慰。

而高智商人群思想獨立,精神世界豐富,自我價值實現方式多樣,他們喜歡獨處,喜歡思考。安靜的環境能刺激他們創造,群體環境卻會干擾他們的思維和行為。

因此,群體環境對高智商人群的創造力有反向作用,我們也可以把他們反社交行為,看成他們自我滿足和自我陶醉的表現方式。

觀察這群精英會發現,他們大多偏內向。也就是榮格在《心理類型學》中提出的內向和外向概念。

內向和外向的區分並不是看一個人話多還是話少,而是看人們自我精神滿足的導向如何。

內向的人喜歡從內在世界找能量,他們善於思考問題,喜歡看書找答案,有自我反省的習慣,對一切能滿足精神世界的工作和技能感興趣。

而外向的人是從外部獲取能量,不喜歡獨處,熱鬧的生活即是他們生活的追求。

所以,內向的人給人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常人無法理解他們自娛自樂的精神世界,會覺得跟他們聊天無趣,與他們相處無聊。

高智商的人缺乏情感需求

習慣獨處的高智商人群,會下意識避開吵鬧的環境,和人交流時會猶豫半天,容易忽視別人在做什麼,只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場所和聊天話題。這樣的人在群體生活中格格不入,周圍的人也會覺得他疏離高冷。

雖然高智商內向的人有這些相處上的弱點,但在情緒管控方面強於那些善於群體生活的人。

低智商的人普遍情商不高,不能很好的管控情緒,容易衝動容易點爆。表達情緒的方式也多以自我為主,目的是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不能兼顧他人的感受。

高智商的人則恰恰相反,他們有一定的情緒控制能力,表達情緒的方式以解決問題為導向,會兼顧他人的情緒,表達內容是為了解決問題,不會出現發洩負面情緒等給人帶來壓力的表達方式。

果然世界是公平的,高智商的人社交能力弱,卻擁有天然的情緒管控能力。低智商的人群體生活能力強,卻缺乏情緒管控能力。

情緒管控能力,其實是指我們是理性思維還是感性思維。

由此可見高智商人群大多為理性思維,沒有明顯的情緒爆點,所以會讓人覺得他們「冷血」沒有感情。比起沒有意義的happy hour,高智商人群更願意做那些有意義的事,所以他們的朋友普遍偏少。

理性的人喜歡自我反省,能準確意識到自己的天賦,情緒需求,價值觀等,懂得把握工作中的機會,認定目標不受情緒拖累,配上強大的獨立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更容易達成目標,在社會中取得成就。

換言之,高智商人群雖然看著「孤獨」,可他們的眼裡有光,是一種極為稀缺的生命之光。

相關焦點

  • 越是高智商的人,越會裝傻
    記得上學時,班裡有個天才,但他行為舉止有點木訥,與人交際也不太擅長,他總喜歡一個人玩,見到女生會害羞的臉紅,說話還有點磕巴。因此,就有一些同學不懷好意,嘲諷他傻。
  • 心理學家:真正高智商的人,根本就不需要朋友
    例如,一些成績斐然的人總是喜歡自稱高處不勝寒。 所以,他們往往沒有朋友,總是一個人獨處,也從側面證明了他們不需要朋友,也不需要普通的社交。今天,我們將從心理學的層面對此進行分析。 心理的自我的滿足 對於智商高的人來說,人際交往這件事本身就是在浪費他們的時間。
  • 心理學家:智商越高的人,越不喜歡與人交往?
    首先你們覺得高智商的人是有什麼樣的行為和表現呢?是不屑一顧,還是高冷縝密,又或是曲高和寡,為什麼智商越高的人,越不喜歡與人交往呢?在專業領域內,智商測驗中獲得分數≥130(SD=15)者稱為高智商。那為什麼智商越高的人,越不喜歡與人交往?達文西,是義大利學者、藝術家,相比大家都不陌生。達文西的智商在230以上。他最擅長和最大的成就就是繪畫,了解過繪畫的應該知道,繪畫時候的創作者內心是豐富多彩,表面是指揮若定的。
  • 研究表明:高智商的人往往不願與人交往
    不僅如此,智商高的人往往喜歡沉浸在與自我對話的過程中,他人的話語反而會干擾到他們的思考,所以他們更傾向於選擇獨處。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甚至因為在走路的時候腦海中思考問題,不慎撞在了電線桿上,他卻頭也沒抬地道歉,隨後擦身而去,根本沒有注意到自己撞到的不是路人而是電線桿。
  • 高智商的人喜歡孤獨
    更高級的哲人獨處著,並非他喜歡孤獨,而是在他的周圍沒有同類。 研究 美國布魯克斯學會專家Carol Graham認為,那些高智商的人之所以逃避社交,原因在於社交會降低他們的幸福感,使他們精力分散,無法追逐更長遠的目標。 對此,群體心理學家則持有不同的觀點。
  • 越是心地善良的人,命越不好的原因在於,不明白一個道理!
    情叔導語:都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是佛家的思想,講究善惡輪迴,因果報應。其實這並不太具備科學支撐,並且從現今社會的發展來看,心地越是善良的人,他的命不一定會非常好,反而可能命中會遇到很多不好的事情。越是心地善良的人,命越不好的原因在於,不明白一個道理!
  • 為什麼智商越高的人,越不喜歡人際交往呢
    智商高的人,往往喜歡獨處,不善於人際交往,這裡指的是大概率。智商即智力商數,系個人智力測驗成績與同齡人相比的指數。衡量一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從某種程度上講,他很聰明,特別是在中國,學習成績好(學霸)可以歸納為智商高的一類人中去,可以從兩個層面來分析。
  • 「越是厲害的人,越沒有朋友」
    無用的社交,會拖垮一個人,不僅會浪費一個人的時間,而且會磨滅一個人的鬥志,讓他變得懶散,沒有進取之心。所以,越是厲害的人,越是沒有朋友。因為他們主動切掉了不必要的社交,而一心撲在自己的事業之上。而那些身邊總是圍繞著一群朋友,每天和他們花天酒地,每天和他們不醉不歸的人,一輩子也不會有出息,註定碌碌無為一輩子。
  • 其實,越是大度的人,越沒有什麼朋友
    一個很大度的人,會有很多人喜歡,但不一定會有很多朋友,其實,越是大度的人,越沒有什麼朋友。 現實生活中,有時候,對別人太大度是一種錯誤,很多大度的人,反而被人利用,不會被感激,因此失去了人脈,福氣也會慢慢消失;待人太熱情大方,太包容不計較的人,反而沒有親密的朋友,甚至會被人孤立。
  • 越是窮的人,在這3件事越大方,越沒有機會翻身
    人窮了,不但沒有物質,也沒有精神,所以很容易看出他和富人的行為有何不同。看看我們身邊的人,不難發現,越是富裕的人,越是貧窮的人,越是「慷慨」的人。為何發生這種逆轉?縱然慷慨大方其實是一個人最好的品質,回首人世間的事,「愛哭的孩子有奶喝」、「愛哭的人」不都是壞習慣嗎?為什麼要吃牛奶?同理,慷慨大方有時也是不好的。那是人們所說的,必須要扭轉的局面。
  • 越是厲害的人,越會發脾氣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發脾氣,常常被人們看做是不成熟,不理智的表現。以為成年人就應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將自己的情緒,隱藏在面具下面。其實人之所以鮮活於世,就在於其百般情緒。恰到好處的發脾氣是為人處世的最佳境界。
  • 心理學家:智商越高的人,越喜歡獨來獨往
    而且,這類人不僅智商會高於平均水平,而且能力也屬於較高的等級。在大多數情況下,智商高的人相對於普通人更喜歡獨處,這也是所謂的「猛獸總是獨行,只有牛羊才會成群」。為什麼高智商的人,更喜歡獨來獨往?在高智商的人眼裡,與人交往會浪費掉大部分的時間,這些時間不如用來看書,或者思考,所以,智商高的人,不喜歡社交。在現在的社會上,高智商的人並不多,而是以普通人為主,這類人與普通人交往時並不能從他們那裡得到什麼東西,反而耽誤時間,所以他們會選擇避免無意義社交。
  • 越孤獨的人越接近天才?所以天才都有獨特的「癖好」?
    說起天才似乎總有一個共性,性格古怪不善於交際。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在某一個方面過分突出,很容易因此迷失自我。另一方面是出於對未知事物的恐懼感,讓人們本能的排斥天才。雖然不是每個智商高的人都是低情商,但人們難以和天才相處是一個客觀的事實,這究竟是為什麼?
  • 越是喜歡你,越想跟你成為朋友的星座,是什麼原因呢?
    今天我們來盤點的這六大星座也是這個樣子,越是喜歡,他們就越要和你當朋友。天蠍座天蠍座在猶豫思索再三之後,還是決定要以朋友的身份陪伴在你身邊,他們並不缺少告白的勇氣,只是害怕當了情侶以後,要是突然發現兩個人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合適,然後再分開,那他們不是就徹底失去你了嗎?他們才不肯冒這麼大的風險。他們打心眼裡在乎你,所以才把你們兩個人之間的關係看得如此重要。
  • 心理學表明:越是喜歡獨來獨往的人,越容易擁有開掛般的人生
    人生短短數十年,人人都在追求幸福的人生,可是從一開始就走錯了方向,越走越遠,也越錯越遠。學會和世界相處是人生修行當中的一種能力,可往往很多人害怕掉隊,他們機械地附和著大眾,卻忽視了人生沿途的風景,更加忽略了自我的真實內心。
  • 人際交往中,那些人緣比你好的人,都贏在了這3點
    把時間留給你最重要的人。01亞里斯多德說過,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人需要與同類交往,需要愛和被愛,否則就無法生存。而人際關係的建構、治癒、維持,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溝通,如果溝通遇到阻礙,就很容易產生彆扭和不愉快。
  • 美句分享:越是愛一個人,越不敢靠近,越是深愛,越是害怕
    真正的朋友,並不一定是每天都在一起的人,但一定是那個久處不厭,再久沒見面一開口也知道彼此從沒變的那個人。不必刻意的去聯繫,因為不曾忘記。無需巴結,也不用客氣,他一個眼神我知道他在想什麼,我一個電話他懂我的欲言又止。一段關係中總免不了互相虧欠,適當的虧欠是愛,過度的虧欠就是危險,沒有誰非誰不可,更沒有誰會一直消耗自我。
  • 微信頭像暴露了你的層次:越是層次高的人,越不喜歡用這3種頭像
    微信頭像暴露了你的層次:越是層次高的人,越不喜歡用這3種頭像 微信作為一種社交的工具,在我們的生活中和工作中,都非常普及。而且微信溝通的便利性,也讓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省了很多麻煩的事情。
  • 人的差別不在於智商,而在於怎樣使用自己的智商
    人的最大差別不在於聰明不聰明,而在於怎樣使用自己的聰明。——張亞勤在法國巴黎的一個國際學術會議上,羅傑斯大學的古魯伯博士說,很多研究都在顯示,天才兒童身上那種神奇的自信心,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來培養出來的。這個結論的潛在邏輯是,所謂「神童」,並不是遺傳變異的結果,而是環境刺激的產物。
  • 為什麼越是無知的人越自信?粉粉毛毛的產生原因
    簡言之,越是愚蠢的人,越自以為聰明——不是在撒謊或逞強,是真的打心底裡這麼覺得!這一研究結果還獲得了當年的「搞笑諾貝爾獎」。別誤會,這個獎是很正經的!這一現象其實細思極恐,因為我們也許都在高估自己還不自知。這不只是在說無知的人,能力中等的人往往更容易產生強烈的高估,因為他們或多或少存在一兩個維度的優勢,便更容易「得寸進尺」。冒充者症候群「吉米雞毛秀」曾經在德州一個音樂節現場做過一個惡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