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中,那些人緣比你好的人,都贏在了這3點

2021-01-16 精讀君

把時間留給你最重要的人。

01

亞里斯多德說過,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

人需要與同類交往,需要愛和被愛,否則就無法生存。

而人際關係的建構、治癒、維持,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溝通,如果溝通遇到阻礙,就很容易產生彆扭和不愉快。

邁克·貝克特爾認為,成年人之間的關係陷入困境的根源在於:身體長大了,心智依然還是個孩子。

例如,生氣時會不自覺大聲吼叫;與人對話時總喜歡打斷對方,把話題引到自己身上;不能為自己負責,總是指望別人來滿足他們的需求……

無效的溝通,往往容易帶來很多難題:越是親密的人,我們越發挑剔;越是重要的關係,我們越容易忽略;越是重要的對話,我們越努力迴避。

對於如何保持人際關係的和諧,應對人際關係的難題,邁克·貝克特爾在《高難度對話》中提出了幾個實用性溝通技巧。

02

保持人際關係的界限感。

前一段時間,武漢某論壇上,有個帖子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

發帖女子與老公雙方家庭共同出資在武漢買了一套房。

老公老家在武漢周邊某鎮,一些在北上廣深工作的親戚經常到他們家小住,把他們家當成中轉站。

女子不勝其煩,再有親戚提出借住的要求,就委婉拒絕。然而某親戚表示睡沙發也要睡,老公也頗有微詞。

女子認為,這些親戚都是關係比較疏遠的,沒有必要為他們一再打亂生活。

蹭住的問題,其實是一個分寸感和界限感的問題。

中國傳統一向重視家族血緣關係,另一方面,親戚關係就像出生一樣,是我們不能夠自己選擇的。

親戚關係處理不好,容易帶來種種麻煩。分得太清沒有人情味兒,分得不清又身心俱疲;你幫我是理所當然,不幫是忘恩負義。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說:

互相設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難也常常是親戚們造成的;生活同樣會告訴你,親戚往往不如朋友對你真誠。

這種問題就在於界限模糊,分寸不明,濫用血緣關係。

每個人都應該明確界限感,懂得換位思考,理解他人的處境,給雙方留有餘地,不以越界為親密關係的表現。

有句話說:這個世界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和老天的事。這三件事已經清晰劃分了我們自己的界限。

自己的事,只能自己做,不輕易依附他人;別人的事,你尊重和接受就好,無需幹涉和操心。

另一方面,每個人也要清楚自己的人際界限,適時拒絕他人,而不是盲目付出;保留自己獨立的空間,即使是對最親近的人,也要有所保留,親密但不是無間,信任但不是無所顧忌。

正如古話說的,人之用情,需如行雲流水,行於當行,止於當止。

03

對於重要關係,多花時間面對面溝通。

《奇葩說》有一期的話題是:分手要不要當面說。

馬薇薇講了個故事:一對男女朋友分手時,女朋友把男朋友的頭靠在自己膝蓋上,輕輕拍著他的腦袋說,「以後沒有我,你可怎麼辦啊」,倆人都哭了。他們禮禮貌貌地告別,體體面面地分手,從此再也沒有相見。

想起大學同學曉川,在平安夜前夕,異地戀的女朋友發微信跟他說分手。

曉川決定坐飛機去找女朋友,我們都勸他不必去了,把機票錢留著請我們吃飯多好。

曉川搖頭:我喜歡有什麼事當面說清楚,給這段感情有個交代,把話說開了兩不相欠,各自安好。

看不到你眼裡過往的溫情,其實也就死心了,那一刻就已放下。

馬薇薇說:你要有勇氣,如果我被甩,我要面對自己的狼狽;如果我甩人,我要面對自己的殘忍。

2017年微信數據報告顯示:每天,有380億條消息從微信上發出。

社交網絡深刻地影響人們的交際,讓溝通變得隨時隨地。但是有些重要的事情,還是離不開面對面的溝通,因為工具能傳遞的信息是有限的。

邁克·貝克特爾說:

人們溝通中的信息只有7%是通過語言傳遞的,38%是通過我們的語氣語調傳遞的,55%是通過我們的身體語言。

隔著屏幕溝通,不僅無法完整地傳遞信息,也容易造成誤解。

比如,在微信聊天中,簡單地回一個「哦」、「嗯」字,會被認為是一種沒有修養的聊天方式。

但事實上,屏幕另一邊的對方,可能有事纏身,只是怕你著急,先隨手回覆你。

李宗盛也有句歌詞:言語從來都沒能將我的情意表達千萬分之一。

不要隔著屏幕產生感情,也不要隔著屏幕含糊地表達你的內心。

重要的事,一定要面對面溝通,這是最起碼的尊重。

對於生命中你所在乎和重視的人,就要增加和他們見面的時間。

與追求效率背道而馳,真正美好的感情急不得,需要用耐心和時間慢慢累積。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04

不要打斷別人,學會傾聽。

朋友的爺爺和奶奶是少年夫妻,結婚六十年,感情甚篤,他們的秘訣就在於傾聽。

朋友的爺爺喜歡聽花鼓戲,奶奶沒有興趣也聽不懂,但她卻能幾十年如一日默默陪著老伴欣賞。

有時老頭子興致好,哼上兩句,雖然跑調跑到十萬八千裡,奶奶也會樂呵呵地聽著,不時地誇上幾句。

傾聽是人際關係建立的基礎,善於溝通的人,首先是一個聽眾。

比如有些女生傾訴的時候,並不是尋求幫助,希望你分析原因,給出方案建議,而是只需要你傾聽。

當別人說話時,先讓對方把意見完整地表達出來,而不是急於打斷和評價。

有一個心理實驗表明:與別人聊天時,在幾分鐘之內「我」字出現不超過5次,對方對你的好感會增加50%,反之,就會遭到不同程度的反感。

然而很多人的真實狀況可能是,只專注於「我」,而從來不問「你」。

一個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與他相處,會讓周圍的人覺得在被消耗,最終漸行漸遠。

想要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傾聽時還要善於觀察對方的反應,用心溝通。

看著對方的眼睛,專注地傾聽而不隨意打斷,誠心誠意去了解對方的內心,儘量從對方的視角去看他的世界。

正如蔡康永所說的,溝通的要訣在於把對方看在眼裡,放在心上。

05

一個擁有好人緣的人,首先是一個獨立的人,他的基本需求已經得到了滿足,與他相處,令人感覺舒服。

他也是一個善良的人,無論別人如何回應,總是真心待人,尊重別人。即便是拒絕,也是溫和的,讓人如沐春風。

他還懂得保持自己的個性魅力,如此才能獲得高質量的交際關係。

大道至簡,人際關係的維持,最重要的一點是真誠,這才是最好的技巧。

作者:葫蘆僧,精讀主創,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相關焦點

  • 人際交往中,懂得在這3件事上裝傻的人,更容易成功,值得一看
    職場中,一個人混得好不好,不僅僅要求業務能力過關,更加考驗的是人際交往能力。同事中我們最容易羨慕那些能說會道、性格外向、頭腦靈活、人緣好的同事,既能得到領導的重用,又能獲得同事的認可,這就是大家公認的情商高的人。
  • 心理學:人際交往過程中,四步驟提升自身魅力和吸引力,樂於交往
    在一段與人相處的感情中,很多問題的出現都有一種存在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並不能讓我們及時去發現。人際關係的處理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門必修課,很多人際關係處理不好,關鍵點在於自我的警覺性不夠,自我的反思性不夠。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有些是純粹的交往,有些是帶有功利之心的交往。
  • 心理測試:3棵樹,你會在哪棵樹下乘涼?測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如何
    本測試僅供娛樂,不做專業指導測試開始:3棵大樹,你會在哪棵樹下乘涼:A:B:C:測試結果:A、你的性格非常直爽,說話比較直接,心裡有什麼便會說什麼。這樣性格的你雖然比較隨意,不會對別人太過挑剔,但因為說話口無遮攔,容易得罪人,因此人緣不是太好。建議你在人際交往中,注意控制一下自己的言行,哪怕不喜歡的事情也要用婉轉的語氣說出自己的意見,這樣才不至於招來別人的反感。B、你的性格比較自我,對於自己的意見非常堅持,很難被別人左右,不容易妥協,這樣很容易與別人產生分歧,又因為自己的固執己見,因此在人際交往中容易與別人發生爭論或是摩擦。
  • 真正層次低的人,人際交往中,才會有這兩個習慣
    真正層次低的人,人際交往中,才會有這兩個習慣。在生活當中我們都希望和朋友相處的時候能夠感到舒服,但是現實往往不是那麼容易。有的時候好心情總會被一些層次比較低的人給破壞掉,那麼層次低的人在人際交往中都有哪些習慣呢?那麼第1個習慣就是喜歡暴露別人的隱私。
  • 心理學:人際交往中常見的3種語言陷阱,坑你沒商量
    下面,我們來介紹幾個人際交往中,常見的3種語言陷阱,你可千萬不要上當了。通常來說,交流中,誰提出觀點,就有證明這種觀點的義務,但對於擅長舉證倒置的人來說,他能輕易地把這種義務摔到你的頭上,從而使得命題根本無法反駁,或者使你喪失主動權。這背後利用的心理弱點是:人際交往中,人們利用的大多是短期記憶模式,也就是說,幾句話後,你可能根本就記不得原來前面說了啥,不知不覺就被舉證倒置了。
  • 心理學:人際交往中的詼諧效應
    林語堂在《論幽默》中解釋:凡善於幽默的人,其諧趣必愈幽隱;而善於鑑賞幽默的人,其欣賞尤在於內心靜默的理會,大有不可與外人道之滋味。與粗鄙的笑話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在人際交往中,適當的幽默,能帶動歡悅的氣氛,更能使你很快成為眾人的焦點。陳毅元帥,有一次出訪亞洲某國,在公眾集會上,一位宗教界的長老代表僧眾向陳毅贈獻佛像。
  • 學會受益一生,人際交往最常用5大心理學定律,個個很實用
    日常生活中,人際交往處處隱藏著心理學原理,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心理現象發現行為規律,從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以下是人際交往中的常用5大理論。1、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主要應用在對人的讚美上,人的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可分為五種,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交際之中適當給予對方讚美是十分必要的,通過讚美可以讓人幻想覺得,自己的追求已經得到實現滿足,鬼谷子《飛鉗》高度讚揚在人際交往重要性「空往而實來。」
  • 真正有城府的人,與人交往時,通常不會說這幾種話,別不懂!
    真正有城府的人,在與人交往時,不會說這三種話。1、不會說自不量力的大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人際交往中口無遮攔的人,往往會敗光自己的人緣。所以,做人別口出狂言說大話,別處處許諾欺騙人,你實力說明一切,而不是靠自己吹噓。做人要腳踏實地,不要說大話,做不到的不去說。愛說大話的人,行動沒有一個能到位,在人際交往中根本得不到別人的信任。
  • 如何在人際交往中提升自信 這五點能讓你迅速蛻變 成為人際高手
    中國社會最主要的內核是樸素的人際社會,在當今生活中,想要更好的生存,自尊、自信和自愛是前提。在社會中,很多人對自己不那麼自信,一方面認為自己的專業能力,表達能力,以及財富和社會地位不如對方,產生了一種自卑的感覺,自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在社會的交際中,我們如何能夠更加自信呢?1學會揚長避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短板,我們不要去用自己的短板,跟別人的長處作比較,要放大自己的優點。
  • 人際交往中,當別人有這3種表現時,說明對方根本看不起你
    在生活中,我們不免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把別人別人當朋友,他卻拿你當敵人。你對他沒有惡意,但卻有的人對你有敵意。你對別人很尊重,他卻在內心瞧不起你。是不是讓你感到很不爽!人際交往中,當別人有這3種表現時,說明對方根本看不起你①對你愛理不理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這樣一種人,他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有說有笑,但對你卻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你說話的時候,他也不正眼看你。
  • 在人際交往中有哪些十分有用的小技巧
    人際交往很複雜,又不可避免。在我們的生活中,人際關係十分重要。那麼有哪些人際關係的小技巧,可以保護自己呢?1、不要目的性很強的去社交。不要讓人脈論迷失掉自己的雙眼,只要有幾個真正的朋友就夠了,只有正真的朋友才會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 人際交往大有學問,馬未都:別瞎喊「哥」「姐」,情商低還惹人厭
    生而為人,結交朋友成為社交狀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在人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有很多技巧和原則,有的人深諳為人處世之道理,在人際交往中都吃得開,深受大家的歡迎。有點人卻不懂得親疏遠近,不懂得如何交談和語言措辭,以至於在交際這條道路上連連受挫,甚至產生了自閉、宅等心理。人際交往大師馬未都在一期節目中講到:「在人際交往中,別」哥「」姐「地瞎喊,顯情商低還招人厭」。
  •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知禮:人際交往的七大基本禮節,你掌握了嗎
    人際交往,禮分兩種,一種是禮儀的「禮」,一種送禮的「禮」,這兩種「禮」都要講基本的禮節,下文將這兩者綜合到一處,分享一下人際交往中七大基本禮節。一、禮多人不怪,待人多用禮人際交往中,待人多用禮,注意禮儀、禮貌,往往能讓人認可你的修養,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進而迅速對你產生好感,對你其他方面也容易產生認可。需要注意的是,禮多人不怪的前提是誠懇,多禮而不能誠懇,只會讓人覺得虛偽。
  • 孩子就像「小花貓」,遇到陌生人就閃,如何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
    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需要在他小時候,有意識地去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不僅對孩子學習有幫助,還是未來生存的基本素能。然而在家庭中,或是學校裡,有很多孩子不善於人際交往,以至於遇到陌生人就像「小花貓」,害羞的不敢打招呼,「左閃右閃」地想要逃離。
  • 高層次人群的5條人際交往潛規則,越早明白越好
    有統計資料表明:一個人獲得成功的因素中,85%是由人際關係決定的,而知識、技術、經驗等因素只佔15%。善於人際溝通、人脈廣的人,往往可以遊刃有餘地周旋在交際圈,受到歡迎、常伴好運。雖說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很多人在人際交往上,還是存在很多誤區和困難。其中,以以下2點最為顯著。
  • 交際學·為什麼有些人,人緣特別好?
    根據這些學者的闡述,有些人總是人緣很好、討人喜歡,是因為ta們具有積極的情感存在。相反,那些莫名其妙人緣總是不太好的人們,可能是因為情感存在較為消極(Beck, 2019)。 一個有積極情感存在的人,我們往往會在相處中這樣描述ta給自己帶來的感受: 舉手投足間有魅力,或讓人感到親切、容易親近; 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自然而然地營造令人愉悅的氛圍; 無論和誰交往,都會留下好相處的印象; 體貼周到,宜人性較高
  • 測你人際交往能力如何
    如此性格的你,雖然比較隨意,不會對別人過於挑剔,但由於說話時口無遮攔,容易冒犯他人,所以人緣也不好。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注意言行舉止的控制,即使不喜歡的事也要用婉轉的語調說出來,以免招致他人的反感。b你的性格比較自我,對自己的觀點非常堅持,很難被別人左右,不容易妥協,這樣很容易和別人產生分歧,又因為自己的固執己見,所以很容易和別人發生爭吵或摩擦。
  • 這些星座格局小,容易在人際交往中顯得沒教養
    教養,很多時候是人與人交往中對這個人品性各方面的審視標準,一個有教養,格局大的人與人相處會更加輕鬆,更加值得信任。反而,一個沒有教養,格局小的人,他們會在人際關係中被別人忽視,甚至是輕視。人與人之間要建立起信任,是成功交際的第一步,想要在社會立足,就要提高個人修養,做一個嚴謹、專業、親切、從容大方的人。
  • 為什麼智商越高的人,越不喜歡人際交往呢
    智商高的人,往往喜歡獨處,不善於人際交往,這裡指的是大概率。智商即智力商數,系個人智力測驗成績與同齡人相比的指數。衡量一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從某種程度上講,他很聰明,特別是在中國,學習成績好(學霸)可以歸納為智商高的一類人中去,可以從兩個層面來分析。
  • 人際交往潛規則:職場上,和同事成為好朋友,真的好嗎?
    人際交往潛規則:職場上,和同事成為好朋友,真的好嗎?大家都很樂意去交朋友,畢竟多個朋友多條路。但並不是什麼時候都能交朋友的。在職場中,和同事每天都有交流,很多人都會想要和同事做朋友。但其實進入職場就是進入了真正的社會了。在職場中很多事情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