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報導稱,中國向巴基斯坦派遣一支由10萬隻鴨子組成的反蝗部隊的說法,並不像過去一年裡當地農作物遭受蟲害那樣讓人膽戰心驚。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中國農業大學一位教授說,中國沒有專門利用水禽防治害蟲的項目。他認為鴨子的部署是一種「探索性」的方法,並補充說,「鴨子依賴水,但在巴基斯坦的沙漠地區,溫度非常高。」
這一傳聞始於寧波晚報的一篇報導,報導引述了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某研究員的話,他暗示這種「啃蟲鴨」可能被用作「生物武器」。中國環球電視網推特帳戶上的一段短視頻似乎支持了他的說法。這個故事很快引發了一場社交媒體風暴,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各大網絡平臺的瀏覽量就超過5億。目前還不清楚是否制定了一個計劃來檢驗這樣的理論。據美聯社報導,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報導稱「正在調查此事」,某研究員似乎向寧波晚報記者暗示,他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完成在中國西疆地區的試驗。
理論上,鴨子啃蝗蟲可能比殺蟲劑更便宜、更環保,但它們真的能拯救蝗災嗎?正如耶西尼亞·富內斯所寫,這樣的情景極不可能發生。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稱,大約4000萬至8000萬蝗蟲只佔數百平方公裡蝗蟲群的一平方公裡。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資深蝗蟲預報員基思·克雷斯曼說,一支由10萬隻鴨子組成的「滅蝗大軍」每天只能吞食2000萬隻蝗蟲。「沒有足夠多的鴨子,」克雷斯曼說,「它們也吃不下足夠多的沙漠蝗蟲來產生重大影響。」
據報導,依賴水的鴨子將很難應對巴基斯坦沙漠的乾熱環境,專家們還是建議改用化學或生物殺蟲劑。與此同時,已經在東非造成廣泛破壞的蝗蟲繼續肆虐著。據彭博新聞社的張艾爾弗雷德報導,在大風的推動下,這種昆蟲每天可以傳播90英裡,已經滲透到印度。本月早些時候,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調集資源應對疫情,這是巴基斯坦20年來最嚴重的疫情。
2000年,中國向新疆部署了數千隻鴨子和雞,而在新疆,又有一個蝗蟲群在5000多萬畝的農田和草地上肆虐。儘管這兩種禽類都盡職盡責,但當時的研究人員發現,鴨子似乎是這兩種禽類中更貪婪的食客,更容易聚集成有凝聚力、易於管理的群體。
「一隻鴨子一天能吃200多隻蝗蟲,」(另一方面,一隻雞的一天最多吃70隻左右。)
專家們認為,不管是使用鴨子還是雞去啃食蝗蟲,巴基斯坦可能需要採取極端措施來戰勝這種持續存在的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