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5日,"郎酒股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在中國證監會網站正式披露。如今,150天過去了,站在資本市場門口的郎酒,離"醬酒第二股"還有多遠?
事實上,郎酒的資本逐夢,已有13年。在2007年、2009年兩次上市計劃終止後,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2010年左右曾言,郎酒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再考慮上市。
那麼,曾經說郎酒不上市的汪俊林,如今為何站在了IPO的門口?
"不差錢"的郎酒 三提上市計劃
儘管董事長汪俊林曾在公開場合表態,郎酒不差錢,不上市企業也可以做大做強。但,郎酒的上市計劃13年間卻從未停歇。
公開信息顯示,早在2007年,郎酒就計劃IPO上市,同時成立郎酒股份有限公司。但受自身企業規模、業績及經營狀況等因素影響,以暫停告終。
2009年8月,郎酒集團再踏徵程,並被四川省金融辦列入2009年省重點上市培育首批企業名單,次年上市計劃再度終止。
兩次上市計劃終止後。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2010年左右曾言,郎酒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再考慮上市。
現在看來,這或許只是汪先生的煙霧彈。
自2015年開始,市場開始傳言郎酒欲借殼實現"曲線上市", 借殼對象包括同為瀘州老鄉的化肥企業瀘天化,及遠在天津的"國產葡萄酒三巨頭"之一王朝酒業。不過,這些傳言最終都未能成真。
2017年2月,汪俊林表示,郎酒已完成股改,預計上市時間是2019年。
2019年8月,四川證監局發布實錘消息,意味著郎酒上市已箭在弦上。
2020年6月5日,中國證監會披露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文件顯示,郎酒股份本次擬赴深交所發行不超過7000萬股人民幣普通股。發行前實控人汪俊林合計持股76.7%,發行後郎酒股份總股本由5.5億股增至6.2億股,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擴大白酒產能等項目(募資總額將根據實際發行數量和價格確定)。
至此,這家自2007年就已徘徊在A股門外的酒企,只差"臨門一腳"。如若順利,郎酒股份將成為四川第5家上市酒企,並有望成為第20家白酒上市企業。當然,或許還有"醬酒第二股"的美譽。
為何站在了IPO的門口?
郎酒三提上市計劃,是執著還是另有隱情?
1. 來自赤水河左岸的進擊
赤水河兩岸,四川在左,貴州在右。
長期以來,兩岸的白酒產業發展多少有些失衡。赤水河左岸,醬酒企業鮮有資本青睞,也缺乏足夠的聲量。
四川省和瀘州市先後發布了《優質白酒產業2020年重點任務》和《推進白酒產業高質量突破發展若干政策》各類政策文件後,川酒"六朵金花"之一郎酒的上市計劃也呼之欲出。
值得一提的是,瀘州市政府在郎酒上市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手作用。正如瀘州市市長劉強在調研中所言,要求瀘州市各部門全力支持郎酒上市,上市是促進郎酒進一步發展的重要舉措,而支持郎酒發展,是瀘州大發展的重要一環。
在2018年6月25日通過的《瀘州市千億白酒產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瀘州市政府提出,"全力打造瀘州老窖、郎酒、川酒三大龍頭",並明確提出"郎酒股份公司成功上市,主營業務突破200億元"的行動目標。
曾經的"川酒六朵金花"響徹全國,如今只有郎酒和劍南春無緣資本市場,郎酒的壓力可想而知。不僅如此,郎酒肩負著,完成瀘州"力爭到2020年,全市境內外上市公司達到8家"的目標。
2. "中國醬香第二股"之爭
近年來,隨著茅臺終端價持續提升,品牌力一騎絕塵,帶動白酒行業掀起醬酒熱潮,郎酒、習酒、國臺、釣魚臺等醬香型白酒企業乘勢快速發展。郎酒和國臺主要產品均定位300元至1000元的高端和次高端價位段,也充分享受高端和次高端價位快速擴容的紅利。
不約而同,郎酒、習酒、國臺原計劃都是在2020年上市的企業,且這三家均屬於醬酒領域的知名品牌。明爭暗鬥之間,大家都心知肚明——搶一個"醬酒第二股"銀字號招牌。
這場爭鋒中,習酒率先敗下陣來,於2019年10月宣布終止IPO計劃。"醬酒老二"候選人還剩下郎酒和國臺兩家。
在白酒市場上,國臺是"茅臺鎮第二大醬酒企業",郎酒是"兩大醬香型白酒之一",都是借勢茅臺做營銷的箇中好手。
從規模上看,郎酒130億元的年營收遠高於國臺30億元的規模,看起來更有醬酒老二的風範。但,不到最後一刻,很難對誰是"醬酒第二股"蓋棺定論。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郎酒、國臺外,金沙酒業黨委書記、董事長張道紅在《百億金沙戰略規劃》中表示,有意在2024年實現IPO主板上市,並在2028年實現營收百億的目標。數據顯示,2019年金沙酒業全年實現銷售額15.26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65%。
可見,隨著時間的推進,越來越多的醬酒企業將進入資本市場。這或許也是郎酒加快上市腳步的原因之一。
3. 上市是提高品牌價值的捷徑
茅臺為醬香酒贏得口碑和消費市場的同時,也成為橫亙在所有醬香酒企前的一座大山。2018年,茅臺以772億元的體量佔據了整個醬香白酒市場75%以上的份額。
當前,茅臺集團大力扶持系列酒的發展,推行"1+2+3"品牌發展戰略,即:著力培育一個50億元級超級大單品—茅臺王子;培育兩個20億元級大單品—漢醬、賴茅;培育三個10億元級單品—茅臺迎賓、貴州大曲、仁酒。
除此之外,郎酒還面臨國臺、習酒等多家醬酒酒企的競爭。據悉,2018年醬香型白酒企業數量已激增至1000家。
另一方面,與茅臺一河之隔的郎酒,品牌效應一直很薄弱。2017年,汪俊林確定了緊貼茅臺的戰略,對青花郎的定位進行了重塑,並拋棄了之前隱晦的"醬香典範",啟用了更加張揚的"中國兩大醬香白酒之一"。
這一定位的變更,也被外界視為是郎酒叫板茅臺的信號。緊貼茅臺的戰略確實獲得了立竿見影的回報。2018年,在青花郎銷售價格環比上漲九成的推動下,郎酒的總營收超100億元,重回百億陣營,恢復到了2012年的水平。
但,郎酒仍然沒有被外界所看好。有業內人士稱,無論郎酒的總營收有多大,從整個產業端結合這個渠道端、消費端去看,關鍵的一個問題還是產品競爭力在哪裡?
面對困局,郎酒想要突圍,品牌價值的提升和佔位,尤為迫切。
與傳統營銷手段相比,通過資本市場來實現品牌價值的提高,對任何企業而言都是一條捷徑。上市公司,相當於一張令人信任的名片。如若郎酒成功上市,且不論是不是"醬酒第二股",與其他未上市的差不多規模企業相比較,顯然郎酒的品牌會更深入人心,而"中國兩大醬香白酒之一"的定位也定會備受消費者追捧。
4. "不差錢"的郎酒 差錢了?
雖然對於此次IPO,郎酒董事長汪俊林頗有信心,稱郎酒不存在資金問題,上市主要是為了接受社會監督。但經梳理發現,郎酒背後的資金壓力一點也不小。
一方面,近年來郎酒為提高名優基酒生產、儲存能力等而持續進行產能建設和生產技術改造。其中,天寶洞酒店、青雲閣、紅運閣等郎酒莊園項目相繼投入建設,形成了較大的資金需求。
另一方面,郎酒在品牌營銷上向來"大手筆"。2015年,汪俊林 "回歸"後,郎酒先後邀請了郎平、孟非以及知名"老戲骨"陳寶國作為紅花郎、郎平特曲、順品郎的代言人。在2017年11月的一場郎酒客戶溝通會上,汪俊林曾宣稱,未來五年將每年投入20億元,合計100億元做廣告。
據招股書顯示,郎酒2017年至2019年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8.21億元、29.32億元、19.37億元,佔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35.58%、39.20%、23.20%。其中,廣告費分別為9.23億元、17.41億元、8.27億元,約佔每年銷售費用的近一半。
從銷售區域看,郎酒的主要市場依然集中在華東和西南,分別佔銷售額的28.75%和29.02%,華北、華南和華中銷售佔比較小,均在10%左右。想要打破區域的限制,實現品牌和市場的全國化,對郎酒而言,大量的市場投入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但現階段,郎酒資金已經開始收緊。
近年來,郎酒在獲得不錯業績的同時,公司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較低,資產負債率也居高不下。招股書顯示,2017至2019年,郎酒的資產負債總額分別為90.6億元、105.0億元和138.3億元,負債率也從64%上升至71%。同期貴州茅臺、五糧液、汾酒的負債率分別為22.5%、28.5%和52.6%,郎酒的負債率遠高於前述三家公司。
對於資產負債率遠高於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水平,郎酒方面解釋稱,主要系公司近幾年通過負債方式大力拓展基酒產能與儲能、增加營銷投入等。
據招股書顯示,此次發行不超過7000萬股,擬募集資金約82.42億元。募資將主要用於白酒產能建設等項目。其中,醬香型白酒產能建設計劃投資總額近49.92億元,包括二郎基地技改、盤龍灣基地技改(二期)、天寶峰包裝倉儲中心等;濃香及兼香型白酒產能建設計劃投資總額超21.22億元,包括石洞郎酒濃香型白酒生產基地項目、郎酒瀘州包裝中心建設項目(二期)等。
同時,郎酒在招股書中提到,本次募集資金就有10億元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防範經營風險。
離"醬酒第二股"還有多遠?
10月25日,郎酒正式啟用了吳家溝生態釀酒區,其醬酒產能擴至5萬噸。近日,茅臺集團宣布2020年茅臺酒基酒產量約5.02萬噸,2021年產能目標為5.53萬噸。
同樣是5萬噸,伴隨著"郎酒對標茅臺,明明白白"聲音,這將進一步坐實其"中國兩大醬香白酒之一"的稱號。
關於對標這件事兒,郎酒從不迴避。在一場關於郎酒定位戰略的學習會上,汪俊林就曾直言,對標茅臺,我們是認真的。事實上,汪俊林二次回歸以來,就曾多次"喊話"茅臺,稱要與茅臺齊頭並進,一起把醬香市場做大。
"醬酒第二股"花落誰家?我們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醬酒第二股"這個桂冠,郎酒志在必得。這或許是,2020年疫情之下,郎酒異常活躍的原因。
可以預見的是,郎酒終將上市。
據郎酒目標規劃:到 2025年,將實現500億銷售額,並在白酒行業佔有重要地位(與茅臺、五糧液媲美)。郎酒莊園成為世界級一流莊園,白酒愛好者的聖地。
我們,拭目以待。
郎酒離"醬酒第二股"還有多遠?歡迎文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