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的科技周,滿載創新再出發

2021-01-10 央廣網

20歲的科技周,滿載創新再出發

——寫在全國科技活動周舉辦20周年之際

「雲遊」青藏高原所,看看冰芯和丹尼索瓦人的化石長啥樣;在昆明植物研究所,掀開世界第二大種質資源庫的神秘面紗;15位院士領銜講解近200堂科學公開課,上線170多部優秀科普微視頻……

這是2020年中科院公眾科學日的一個縮影。

「作為歷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的一道科普大餐,根據疫情防控需要,今年公眾科學日如約在5月舉辦,不過從線下搬到了『雲』上。」中科院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近日接受採訪時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主題為「雲遊中科院,暢想新生活」的公眾科學日活動,在全國121個院屬單位舉辦,活動線上內容觀看和閱讀人次超過1億。

不僅如此,因疫情推遲了3個月的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將於8月23日正式開啟。不管等多久、以什麼形式呈現,人們對一年一度的科普嘉年華依舊充滿期待。

用周德進的話來說,「科技周期間,投身科普活動早已成為科研人員浸入骨髓的責任,公眾的積極參與也成了自覺習慣」。

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迎來20歲生日。20年間,科技周的主題與時俱進,不變的是傳播科學精神、提高科學素養的初心。

「走過20個年頭的全國科技活動周,發展成為公眾參與度最高、範圍覆蓋面最廣、社會影響力最大的群眾性科技活動,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科技館原館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卡林加獎獲得者李象益說,政府的全力參與和支持,增加了科學傳播的力度和影響力。

在李象益看來,20年前舉辦的全國科技活動周,標誌著我國在政府推動下,開創了公眾理解科學的新紀元,從單純的科學普及進入公眾與科學家互動的新階段。

這項由科技部會同中宣部、中國科協等部門聯合主辦的科普盛宴,20年來保持生命力的秘訣何在?

「20年來,全國科技活動周充滿生命力、影響力、親和力的根本因素,是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形成了大聯合大協作、跨行業跨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這也是科技周多年積澱的經驗。」李象益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科學普及和科學傳播。

比如,我們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每年5月的科技周、9月的科普日,在提高公眾科技意識和科學素養方面成效斐然,正是貫徹這一方針政策結下的碩果。

「美國科學與工程節、英國愛丁堡科學節等大多為民間舉辦,是偏重於專題性的科學活動。」李象益強調,在我國政府大力推動下舉辦的科技周,每年都有一大批貫穿全年的重大科普示範活動在全國開展,如科技列車行活動,把科技送到老少邊窮地區,體現了國家對全民科學普及的重視。

作為全國科技周的主場活動,北京科技周秉持「政府牽頭、各界行動、全民參與」的大科普理念,北京市政府組織40多個委辦局投身其中。這場全民總動員的科普盛宴爆款頻出,不僅有草根發明走上星光大道,也有將高深的物理學知識塗鴉在井蓋上,更有一票難求的科學之夜活動。

在李象益看來,科技周能夠歷久彌新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緊跟中央部署,抓住了時代主題、社會熱點,年年都有新亮點,每年與時俱進的主題就是例證。

「科技周發展得越來越好,越來越有趣味性和互動性。」讓周德進沒想到的是,今年中科院公眾科學日活動開設的視頻社交媒體相關科學話題,引發了社會公眾參與創作科學視頻的熱潮,科學話題匯聚相關視頻達32萬部,播放總量逾18億人次。

「這種撬動作用讓人欣喜,科學傳播、科學普及漸漸從政府組織主導,走上了市場化、社會化的道路。」周德進希望未來政府部門增加政策供給,如在國家科技計劃中設立做好科學傳播的指標任務和項目,真正讓高端的科普資源走到老百姓身邊。

李象益表示,下一個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要再上新臺階,內容上應緊扣科技強國戰略,重視新一輪科技革命內容的傳播;形式上,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採用微視頻、VR、AR等方式,讓科技周在線上線下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傳播力。

「科技周不僅是在普及科學知識和科技成就,也要注重培育公眾對科學的運用能力。」李象益建議,還要加強向公眾宣傳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提高公眾的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和價值觀方面下功夫,使科技周活動更好地為建設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作出新貢獻。本報記者 劉 垠

相關焦點

  • 20歲的科技周,用回憶和創新「拍了拍」你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用周德進的話來說,「科技周期間,投身科普活動早已成為科研人員浸入骨髓的責任,公眾的積極參與也成了自覺習慣。」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迎來20歲生日。20年間,科技周的主題與時俱進,不變的是,傳播科學精神、提高科學素養的初心。
  • 這些重量級祝福,送給20歲的科技周
    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將於8月23-29日召開,由於疫情的影響,本屆全國科技活動周將以線上活動為主。日前,多位兩院院士、知名科普專家紛紛錄製視頻,為科技周宣傳助陣。院士專家寄語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來源:中國科普網今年是第二十屆全國科技活動周,回顧二十年來的歷程,許多資深的科技工作者不禁感慨萬千。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說,全國科技活動周為傳承科學精神作出大量具有特色、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 中國(青島)國際時裝周20歲了!
    青島最老牌時尚活動——中國(青島)國際時裝周,20歲了。人們總是習慣於給這樣的時間節點賦予特殊的意義。回顧過去,發現變化,展望未來,是一個雖然老套,但卻永遠被津津樂道的「套路」。更遑論青島時裝周,這個在青島人心中與眾不同的存在。當這個活動被提及和談論,大家總是不可避免地將關注點指向青島紡織服裝產業的鳳凰涅槃。
  • 科技之光耀濠江——回歸20年澳門科技創新記事
    新華社澳門12月4日電 題:科技之光耀濠江——回歸20年澳門科技創新記事新華社記者劉暢、章利新、郭鑫400多年前,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抵達澳門,對使用毛筆書寫漢字和科舉制度感到心悅誠服。100多年前,近代思想家鄭觀應在澳門自家的祖屋撰寫《盛世危言》,提出引入「西學」以強盛國家。
  • [北京科技周]科技運動嘉年華開啟順義科技周之旅
    千龍網北京5月21日訊 由北京市順義區科學技術委員會主辦,北京生產力促進中心承辦的2018年順義區科技周暨順義科技運動嘉年華活動於5月21日上午在順義區科學技術委員會數字科普展示館開幕,北京市科委、區科委、區教委、區科協、石園小學師生代表等百餘人參加了科技周的啟動儀式。
  • 青島科技周來了,100多項「科技大餐」等您來pick!
    科技活動周開幕式暨「科技引領 築夢未來」開放式科普活動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舉行,來自社會各界近5000名科技愛好者近距離了解我市海洋科技成果,並現場體驗各種互動性強的科技創新產品。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聖珍,市政協副主席劉光燁出席開幕式。
  • 科技周刊薦讀 | 從0到1,奔向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
    精彩試讀>>>  奔向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  推出更多「從0到1」的原創成果  人類現在所取得的成就,時時處處彰顯著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創新的力量。  在1月7日舉行的江蘇省科協第十次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省委書記婁勤儉在講話中強調,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廣大科技工作者既要立足經濟社會發展的緊迫需要,還要從長遠需求出發,緊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積極開展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研究,推出更多「從0到1」的原創性成果,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供源源不斷的驅動力。  科研工作是「從0到1」,再「從1到N」的持續接力過程。
  • 機器人足球大賽、3D列印頭像 重慶市科技活動周今日啟動
    科技活動周中的機器人比賽,吸引不少小朋友參加。19、20日,市科委在重慶園博園舉辦 「未來生活體驗展」,展覽分為未來科技、未來環境、未來教育、未來醫療等6大主題板塊,集中展出100餘項將對未來生活帶來顯著變化或深刻影響的前沿科技產品及科普展品。活動現場,你可以觀看機器人足球大賽、機器人跳舞,還能3D列印自己的頭像。
  • 廣西「三百二千」科技創新工程提前超額完成任務
    2019年12月15日,自治區科技廳與廣東省科技廳籤署了《加快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協同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0年1月20日,廣西科技創新工作會議暨「三百二千」科技創新工程推進會在南寧召開,會議總結2019年廣西科技創新工作及「三百二千」科技創新工程推進完成情況,研究部署2020年重點任務。
  • 砥礪奮進又一程 創新治理再出發!徐匯區第四屆社會治理創新項目...
    砥礪奮進又一程 創新治理再出發!他指出,近年來,根據市委關於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工作的部署要求,徐匯區堅持黨建引領,緊扣人民需求,在社會治理領域積極探索、勇於創新、持續深耕,彰顯徐匯卓越品質的社會治理品牌效應日益凸顯。
  • 深圳:不惑之年再出發
    原標題:不惑之年再出發1980年代「姓資姓社」之爭,1990年代「特區不特」的政策之憂,2000年代「被誰拋棄」的瓶頸之惑,2010年代「難以為繼」的資源之慮等,一次次把深圳捲入輿論漩渦。
  • 2020年北京科技周活動時間主題及展示內容活動安排
    ,全面展示科學普及在引導人民群眾科學識疫、科學防疫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創新強國為核心,全面展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六年以來科技創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的顯著成效;以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同等重要為主線,深入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和《北京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展示科學技術普及工作和科技周25年成效。
  • 2012年安徽省科技活動周精彩紛呈
    2012年,安徽省科技活動周緊緊圍繞「攜手建設創新型安徽」這一主題,突出「科技與文化融合、科技與生活同行」這一主線,針對當前社會熱點和群眾的實際需求,重點開展了科技促進文化創新發展、普及科學技術知識、豐富群眾科學文化生活、送科技到基層農村等活動
  • 辛識平:築夢40年,深圳再出發
    新華社深圳10月13日電 題:築夢40年,深圳再出發  辛識平  一座城市,濃縮中國夢的時代精華。40年間,從默默無聞的邊陲小鎮到1300多萬常住人口的「創新之都」,在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中,深圳始終挺立潮頭、走在前列,激蕩起逐夢前行的力量。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40年前,深圳經濟特區橫空出世。萬事開頭難,千千萬萬拓荒者、奮鬥者,憑著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智慧與闖勁,硬是「殺出一條血路」,開闢一片新天地。
  • 上海科技創新之潮在奔湧
    他們在不曾停歇的開拓創新中,詮釋和發揚這座城市的精神品質。    時光流轉,當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的重要指示響徹十九大會場之時,千裡之外上海灘的潮聲與之共振。上海對標全球,追求卓越,踏浪迎風,再次出發。
  • 2020年度華東師範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周啟動
    1月4日,2020年度華東師範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周開幕式在閔行校區學生之家C區多功能廳舉行。他希望全校師生在雙創教育周,通過研討會、交流會、學術論壇等活動,回顧過往,共同探討和構思新時代創新創業教育的藍圖。他提出了三點努力的方向:一是聚焦國家、民族、社會的發展,為創新創業教育開闢新局;二是著眼大學「文明、育人、發展」使命,為創新創業實踐孕育先機;抓住「改變思維、創新思維」的關鍵點,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賦能增效。
  • 樂樂民集&鄭大物聯「滿載夢想,從心出發」
    9月13日在河南省鄭州市高新區崑崙樂居5樓會議廳召開的「滿載夢想,從心出發」為主題的樂樂民集&鄭大物聯事業說明會暨招商大會圓滿落幕。此次會議有兩大主題,一是表示對市場一線領導的辛勤付出的肯定,二是在鋪設服務網絡的建設中吸引民營資本——河南中騰越商業運營管理中心的加入,為公司下一階段的發展加油助力。
  • 2019年廣州科技活動周攻略(時間+地點+門票)
    地點:廣東科學中心一樓公共區域  票價:免費  2019年廣州科技活動周主會場——廣東科學中心將推科普大餐  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動周即將於本周日啟動。與往年一樣,廣東科學中心作為2019年廣州科技活動周的主會場,為廣大市民準備了豐盛的科普大餐。除了5月19日上午舉辦的盛大開幕式,還將舉辦SELF+guangzhou暨兩岸及港澳地區科技創新論壇、科普創新聯展、「亞洲美食與智慧生活」展演,科學表演秀、恐龍科學之夜、珠江科學大講堂等活動,既有「高大上」的科技展示,又有「接地氣」的互動體驗。
  • ...第九屆中意創新合作周並會見義大利教育大學科研部長馬可·布塞蒂
    王志剛部長在致辭中指出,中意兩國友好交往歷史源遠流長,雙方發展戰略高度契合,對推動中意科技創新合作有廣泛共識。中意創新合作周是兩國政府間科技交流的重要平臺和品牌活動,由中意兩國政府搭建,獲得兩國科技人員、企業家等各界人士的廣泛認同、積極參與。
  •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所亮相科技合作周
    8日,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以下簡稱蘇州納米所)作為中科院展商代表團一員攜多項科技成果亮相「2017中國(東莞)國際科技合作周、科研機構創新成果交易會」中科院展館。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戴雙城)8日,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以下簡稱蘇州納米所)作為中科院展商代表團一員攜多項科技成果亮相「2017中國(東莞)國際科技合作周、科研機構創新成果交易會」中科院展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