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吐槽大會》裡王建國總喜歡用諧音梗麼?很多人都說他是文案鬼才,這種冷冷的諧音梗,給大家帶來無數的歡樂。
在我們還在吐槽諧音梗滑稽的時候,有一些聰明的人卻從中看到了商機。尤其是今年的雙十一,很多企業借用當下正火熱的諧音梗製作了一隻搞笑創意廣告。
「一對男女正在沙發上拆快遞,女生看了自己的快遞和男生的一對比,生氣地說:你今天必須給我一個交代。
男生不慌不忙的將手邊的快遞都拆了,便向女生展示說:哪有交代,沒膠帶啊。」
這是菜鳥驛站為環保減塑特別定製的拉鏈箱,沒有用到膠帶,既展現了環保,有巧妙的運用了「諧音梗」。
雖然很多人覺得諧音梗很冷,但不等不承認,它給人的印象很深刻。不得不說用諧音梗的文案寫手,一定要好好感謝下建國同志,在他不餘遺力的普及之下,讓這個饑渴的世界正在被諧音梗淹沒。
「諧音梗」廣告之所以火爆其實背後也有自身的套路可言,我們今天不妨來了解一下。
1.諧音梗內容更多是借勢
很少有人知曉諧音梗的出現,養活了多少的文案編輯。對於一個在深夜裡熬靈魂苦思冥想的廣告人來說,諧音梗是一個很好的借勢文案。如果碰到端午節這樣的節日,就會出現像萬水千山「粽」是情,這樣的諧音梗文案。這種喜聞樂見的造梗方式,創作起來也十分容易上手。用李誕吐槽的話來說「諧音梗是最容易創作的」,卻能夠充分展現出產品的優勢,還借勢上位凸顯出不同。最最主要腦力投入少,如果內容撰寫上有問題,那麼諧音梗一定能夠解救你。
2.諧音梗更容易被受眾喜愛
雖說諧音梗廣告每次看到後,都會在心裡默默吐槽一番。但不得不說它更容易被受眾喜愛。由於諧音梗往往出自早已耳熟能詳,深入人心的成語,因此容易直擊記憶,拉近消費者與商品的距離。你甭管它low不low,能抓住用戶注意的文案就是好的文案,無論你刻畫怎樣的粉絲畫像,去找尋怎樣的人群定位,諧音梗似乎都可以適用。如今,當大師們還在為如何定製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內容爭論不休的時候,消費者的心智高地已經被諧音梗文案佔領。
3.諧音梗適用產品範圍也較多
有人問有沒有什麼產品諧音梗無法涉及到,目前似乎沒有看到,只要你的產品名稱是漢字組合而成,都能夠給你做到諧音效果。就像騰訊推出了一款「長鵝」公仔,並推出了一個小遊戲叫做《長鵝奔月》,你越吹氣,鵝就越長,長到可以和月亮肩並肩。如此諧音,讓很多人都表示喜愛。朱廣權+李佳琦,這應該是上半年最火的組合了。而「小朱配琦」這個諧音梗,更是把熱度推向一個高度。所以說諧音梗無關任何產品,而是看你玩的巧妙不巧妙。
當然如今優秀的諧音梗內容文案還有很多,如果你還是不懂得如何去撰寫諧音梗,那就別太為難自己了。可以交給熱點傳遞平臺來負責,他們有專門的團隊,可以根據你的需求來編寫文案,諧音梗也不在話下。同時還會重新分析你的粉絲畫像,優化內容標籤,從而達到精準曝光與投放,讓專業人做專業事會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