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應悅)「北漂」多年的小劉是兩隻貓的主人,每年長假,誰來照顧「主子」都是個難題。今年「十一」,小劉將兩隻貓交給了提供上門服務的「鏟屎官」。
近年來,中國城鎮寵物貓數量正在逐年上漲。《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調查顯示,2019年全國城鎮寵物貓數量達4412萬隻,比2018年增長8.6%。寵物數量的上漲催生出豐富的寵物服務行業,上門餵養就是其中之一。
像小劉一樣「漂」在大城市的「貓奴」們,在「十一」、春節期間可以通過上門餵貓解決沒人照看「主子」的困擾。同時,上門餵貓服務也和其他上門服務一樣,暴露出服務質量、安全等問題。
上門「鏟屎官」在給貓滴眼藥水。Lisa供圖
需求
寄養問題多 貓奴傾向上門餵貓
目前,像小劉這樣「漂」在大城市的「貓奴」,一旦有外出需求,可選擇的餵養方式主要有寄養、託朋友定時照料、購買寵物自動餵食器以及上門餵養這幾種方式。在選擇上門餵養這一方式之前,其他三種方式小劉都曾進行過嘗試,但結果並不讓小劉滿意。
「現在好多的寵物店都宣傳什麼『獨門獨棟』,但其實並不能完全做到。」小劉所說的「獨門獨棟」,是指寄養的寵物商店將貓咪單獨放在不同的籠子中。這種方式可以避免貓咪之間互相打鬧,導致受傷;同時也可以隔離傳染病等其他影響貓咪健康的因素。
2017年,小劉曾經把家裡的兩隻貓送到北京某寵物店寄養。由於行程有變,小劉提前了幾天回京。到達寵物店時發現自己的兩隻貓並沒有單獨放在不同的籠子中,回家不久後,其中的一隻母貓還懷了孕。「寵物店在寄養時把它們關在同一個籠子裡,才會發生這種事,平時我在家的時候都會非常注意的。」小劉說。
除了寄養外,託朋友照顧、自動餵食器這兩種方式也多有不便之處。「不好意思經常麻煩朋友,自動餵食器就只有餵食的功能,貓砂等問題還是需要有人來解決。一旦要長時間離開寵物,上門餵養可能是一個比較理想的解決方式。」小劉說。
市場
假期上門餵貓服務「供不應求」
許多選擇上門餵貓的「貓奴」也和小劉有著同樣的理由。同樣是「北漂」的成小姐(化名)告訴記者,自己也不會考慮寄養的方式來照看自己的貓咪。「因為貓是有應激反應的。很多貓一旦更換了環境,生理和心理上都會產生問題。如果離開寵物超過4天,我都傾向於上門餵貓這個方式。」成小姐說。
基於上述種種原因,「十一」假期期間的餵貓服務需求相當熱烈。小劉今年選擇的這家平臺去年在上海成立,平臺聯合創始人Lisa告訴記者,今年「十一」共接到1000多單。「這個數字是我們在能保證投餵質量的前提下確定的,接滿後仍然有很多客戶詢問,可以說供不應求。」Lisa說。
同樣在今年「十一」期間接到大量訂單的還有在北京提供上門餵貓服務的於小姐。於小姐今年才開始做寵物上門投餵服務。「大概接到六七百單吧,整個假期沒怎麼休息,一直都在忙。」
「不止北漂,本地人也需要上門餵貓的服務,有的人加班或者出差,還有出去旅遊,需求量很大。」於小姐說。
首都愛護動物協會會長秦肖娜認為,這種服務彌補了寄養機構的不足。北京寄養機構良莠不齊,有的非常負責,有的純粹為了商業利益,有的寄養硬體不足,也有的對動物冷漠,出現過動物受虐的情況。上門服務可以和寄養形成互補。
上門「鏟屎官」在鏟屎。Lisa供圖
人員
上門「鏟屎官」多為兼職服務
小劉的「鏟屎官」是在上述平臺自行選擇的。在小程序頁面,小劉可以看到這位「鏟屎官」的過往評價和養貓經歷。小劉的兩隻貓,品種分別是中華田園貓和美短,因此小劉特意選擇了一位同樣有養美短經驗的「鏟屎官」。
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大多數上門餵貓的人並非全職。Lisa向記者介紹,目前,平臺上的「鏟屎官」都不是全職員工,都另有全職工作。「我們對『鏟屎官』的要求比較高,比如一定要有自己養的貓,年齡要在22-40歲之間,要有全職工作等。『鏟屎官』分布在很多行業,網際網路、新媒體等都有。」Lisa 說。
與Lisa不同,於小姐是在淘寶開的網店,不僅招收兼職,還有部分全職員工。「現在全職員工還不到5人,平時主要是客服工作。其他兼職的一般都是企業白領,也都是養貓的人。」於小姐說。
除Lisa和於小姐這樣具備一定規模的上門餵貓服務提供者,市場上還存在一些本身有全職工作,僅在空閒時間自由接單的個人。辛小姐(化名)就是其中一員。
辛小姐有一份全職工作,今年年初因沒買到回家機票,就利用留在北京的時間接單餵貓。「我是在閒魚上發布信息,還有一些人會在豆瓣、微博等平臺發布餵貓信息。」辛小姐說。
服務
曾現過量接單 尚無行業標準
近年來,中國城鎮寵物貓數量正在逐年上漲。《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調查顯示,2019年全國城鎮寵物犬貓數量達9915萬隻。其中,寵物貓數量4412萬隻,比2018年增長8.6%,寵物貓增幅超過寵物犬。
面對寵物數量的上漲,新興的上門餵養服務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過量接單導致服務質量得不到保證即是其中之一。
今年2月5日,網友SwayKei在微博上表示,自己在一家名為pidan的寵物用品公司的天貓旗艦店購買了春節期間連續7天上門餵貓服務。但2月4日到2月5日11點一直沒人上門,貓斷水斷糧超過24個小時,餓得啃塑膠袋。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作為一項新興服務行業,寵物貓狗上門餵養尚缺乏相關行業標準,餵養服務的質量好壞主要由服務提供者自行控制和把握。
於小姐告訴記者,業內確實有一些商家,為了盈利不顧人手是否充足過量接單。「餵貓本身時間不是很長,但路上的時間是實實在在的。為了趕單量就要壓縮餵貓時間,餵養質量可想而知。」
Lisa則表示,他們會控制整個平臺整體單量,每天每位「鏟屎官」最多4單,「十一」的接單量是提前計劃好的。
安全
寵物財產受損可求償或追刑責
作為上門服務的一種,上門餵貓還面臨一些安全問題,客戶家中的財產安全、寵物安全以及餵養者本人的人身安全等。目前,家庭攝像頭,視頻通話,以及錄像等方式是上門餵養服務常用的幾種確認安全的形式。
「不少養寵物的家庭會裝攝像頭,我們也會建議客戶最好安裝一個攝像頭。既可以實時監控餵養過程,確認貓咪是否安全,也可以確認財產安全。」Lisa說。
「接受上門服務的,都沒有特別擔心財產安全。」小劉說,他身邊養貓的朋友也不會特別擔心財產安全。
雖然不少受訪者也表示不會過於擔心財產安全,但在尚無相關規範的情況下,用戶財產及寵物一旦受到侵害,能通過哪些手段維權呢?
北京廣衡律師事務所律師郭敏表示,目前,餵貓平臺的形式多是用戶出錢讓別人去自己家裡餵貓、處理貓砂。這種關係屬於合法的勞務合同關係,也是僱傭關係。這個過程中如果產生因上門餵貓人員導致的寵物的傷害,則屬於侵權行為,可以要求損害賠償。
另一方面,如果用戶遭受財產損失,同樣構成犯罪,可以追究上門餵貓人員的盜竊罪刑事責任。不過,因為上門餵貓人員本身是經過用戶允許才能進入家中,所以有別於刑法規定的入戶盜竊。
新京報記者 應悅
編輯 陳思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