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的生前身後名,詩仙是生前的,詩聖卻在明朝

2020-12-04 九尾歷史匯

李白成名

都說成名要趁早,但是李白的成名,其實並不算早。只不過李白的名氣太大,仙氣逼人,讓我們忽略了李白的成名時間。

天寶元年,在長安的李白,與文壇領袖賀知章共飲,一首《蜀道難》,讓賀知章把他稱為謫仙人,又說他是太白星精。這次八十多歲的賀知章與李白喝了一個酩酊大醉,結帳的時候發現沒有帶錢。於是,有了解金龜換酒的千古佳話。

同年,李白奉旨入宮,寫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名句。也是從這年開始,李白詩名猶如坐了火箭一般,直衝雲霄,成為整個大唐最有名氣的詩人。

天寶三載,李白被賜金放還,也就讓李白拿了錢趕緊滾蛋。可是,這並不影響李白的詩名已然照耀了整個大唐。所有為人熟知的故事,比如天子呼來不上船,比如醉草答番書,再比如貴妃研磨,力士脫靴,還有龍巾拭吐,御手調羹,都發生在這短短的一年多裡。

天寶三載李白出宮之後,到洛陽組上了當時聲明不顯的鐵粉杜甫,開始了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的旅程。自此以後,李白大多數時候,都處於身騎白鹿,五嶽尋仙的旅途之中。

而李白當年成名之時,也就是天寶元年,他已經是不惑之年,四十二歲了。

李杜並稱

杜甫在唐朝的詩名,並不顯赫。而李杜並稱,也是後來的事情了。

唐人選唐詩,現在所知的共有十三種,其中杜甫的詩只有小小的一本。其中最多的是王維和李白,李白比王維的詩,略少一些。杜甫在唐朝的詩名一般,所受推崇程度一般,也由此可見一斑。

中唐時期的韓愈將李杜並稱,寫道「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李杜並稱,其實是為了推崇杜甫。因為,李白已經是站在唐詩巔峰的男人,而杜甫還在山腰。

除韓愈外,元稹也是推崇杜甫的主力之一。韓、元的眼光是超越了當代的,之所以推崇杜甫,所選原因是杜詩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廣度。從個人角度來講,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願望:再現唐朝輝煌!同時,他們也是一批有著極強社會責任感的人。

所以,李杜並稱,是杜甫的身後之事了。

千家注杜

杜甫的生前名雖然不及李太白,但是死後越久,卻詩名越大。及至後來,竟出現了「千家注杜」的現象。為什麼杜甫之名,當代不顯,越到後代越受人推崇呢?

因為隨著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以及理學的出現發展,杜甫的詩名不斷高漲!尤其是南宋以後,靖康之恥,家國之痛。杜甫的三吏三別有了極強的當代性,杜甫的地位也就達到了空前高漲的時期。

到了元代,理學成為官學,杜甫忠君忠孝的觀念就凸顯出來。明代的時候,有了詩聖的說法,在唐朝之時,是沒有詩聖。

相關焦點

  • 贏得生前身後名
    經過再三思考,丁鳳鳴做出決定:「我同意遷墳,不是因為補償,而是因為志勇是軍人,生前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他挺身而出,現在他走了,我們要護他身後名。」
  • 寂寞生前事,熱搜身後名-虎嗅網
    中國人又特別在意身後之名,辛棄疾說:「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白居易給好友元稹寫墓志銘,潤筆高達六七十萬,還是友情價,這大概也算是中國特色。所以每有名人辭世,網上就會特別熱鬧,微博和朋友圈裡聲情並茂的追思和哀悼不少。與其說是向回憶致敬,不如說是祭奠自己的青春。
  • 贏得生前身後名,值得羨慕;生前無名而身後流芳的,應該致敬
    有些英雄就是超越時代的存在,他們往往生前無名,卻往往死後揚名天下。或許,不容於當時的局;或是,不為時下所理解;還有,就是總要在塵埃落定之時才能彰顯他們的神奇。01.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屈原,容不進楚國的局屈原,要能力有能力、要忠誠有忠誠、要才華有才華。
  • 哪位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李白與哪位詩人並稱李杜
    說起李白,大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他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被人們稱之為「詩仙」。還有一位詩人與他並稱為「李杜」,大家知道這個「杜」指的是誰嗎?讓我們一起去文中尋找答案吧。  哪位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李白與杜甫合稱為「李杜」,也有稱李白和杜甫為「大李杜」,李商隱和杜牧為「小李杜」。
  • 除了「詩仙」和「詩聖」,你還知道中國古代詩人的其他雅稱嗎?
    1、詩仙詩仙——李白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歌想像豐富奇特,風格雄渾奔放,語言清新自然,被後人譽為「詩仙」。詩仙李白2、詩聖詩聖——杜甫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的詩心系蒼生,胸懷國事,有「史詩」之稱,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
  • 一位村支書的生前事和身後名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向定傑攝▲張曙光的父親看兒子生前的筆記本。這是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川巖村村支書張曙光生前寫下的一句話。金秋時節,稻穀豐收。一棟棟民居黛瓦白牆,鬱鬱蔥蔥的林海隨風擺動。只不過,正在硬化的環村公路旁,多了一座新墳。  從1996年擔任村會計算起,張曙光已經連續幹了20年村幹部,其中連續三屆是村支書。9月4日,在幫一戶硬化公路邊的貧困戶危房改造拉電線時,他不慎從樓梯上摔下,再也沒有醒來。
  • 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
    已經資助了十多個貧困戶孩子上學,其中有三個己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有四個正在上大學,有七個正在高中生,四個正在初中生,"這個被楊凡書記隱藏多年的"秘密"偶然在鄉村幹部中暴露了,結合多年來耳聞目睹楊書記以清廉自守、勤政為民的實際行為,大家一方面感動、敬佩,一方面對照自身的行為,全鄉村幹部掀起以楊凡書記為榜樣,學習楊凡書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 「詩仙」、「詩聖」、「詩佛」、「詩鬼」指哪幾位詩人?
    「詩仙」指李白,「詩聖」指杜甫,「詩佛」指王維,「詩鬼」指李賀。這些稱謂都是後世人們所起。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盛唐最傑出的詩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他經歷坎坷,思想複雜,儒家、道家和遊俠三種思想,在他身上都有體現,「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導思想。
  • 劉禹錫靠什麼贏得生前身後名
    柳宗元生前曾稱,劉禹錫是一個「明信人」。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一個講誠信、很靠譜、可信任的人。同時還指出,劉在未了解一個人的實際情況之前,一般不輕易向別人開口議論或評價;一旦議論起來,往往能很正確地說出這個人的優缺點。  此外,劉禹錫還是一個孝子。杜甫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但劉禹錫之母親活到了90歲高齡,這在當時可算一個奇蹟。
  • 最近火了「短巷與酒」女生頭像:生前哪管身後事,浪得幾日是幾日
    最後我們要說的就是這第三個頭像,小編最喜歡的就是這第三個頭像的灑脫勁,就像是這句話「生前哪管身後事,浪得幾日是幾日。」好了親愛的小夥伴們,大家喜歡的是哪個頭像呢?歡迎大家給小編留言補充喲!——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 詩仙「裸體」,詩佛「幽寂」,詩聖「家居」,讀來讓人清涼一夏
    「詩仙」李白在這個夏天所奉行的。詩僅四句,描寫的場景也不大,但卻真實、貼切地把夏日的山中和山中的夏日展現在了讀者面前。灑脫逍遙如李白, 連搖扇這個動作都覺得多餘, 直接脫衣臥林中。江村「詩聖」杜甫在成都的夏天是家居的,這個夏天老杜家的娛樂不少啊,沒有棋盤
  • 胡善祥皇后生前無過為何被廢為「道姑」
    明朝之時,明宣宗朱瞻基也在胡善祥皇后逝世之後,為其追諡,並再次恢復皇后之位,追諡為"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后"。這與"七去"又有何聯繫呢?帝皇的封建思想胡善祥(1402年5月11日-1443年12月05日),夫乃明朝錦衣衛百戶胡榮。其姐胡善圍乃明太祖尚官,胡善祥是胡善圍推薦給宣德帝的祖父明成祖。
  • 生前身後名:漢武帝死前5年不立太子,朝野沒人能懂他的小心思
    溫乎曰:對漢武帝這種雄主來說,生前的偉大功業是為別人而活,身後的冷豬肉才是自己的。一、公元前91年——前87年,漢武帝沒有接班人。五、漢武帝幹了這麼多大事,得罪了這麼多人,導致他的身後事很難安排。朝廷的改革是必須延續下去的,這一點沒有任何疑問,換做任何人都沒有回到「黃老之道」的理由。
  • 生前葬禮逐步流行:讓我們更好地面對死亡
    作者 | 錢婧葬禮的主角,從棺中坐起——這可不是恐怖片的場景,而是「生前葬禮」,即為活人舉辦的葬禮。這種活動,在日本、韓國、美國、英國已經越來越普遍。日本將這種活動稱為「生前葬」,第一位嘗試者是著名藝人水之江瀧子,她「希望在自己還活著的時候,向那些珍視的人表達感謝之情」。
  • 23年前王小波病逝,生前作品無人問津,死後被「奉上神壇」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杜甫給李白寫這句詩,贈給王小波興許也是適用的。王小波有著放縱恣蕩的超凡魅力。只是這股魅力在王小波身後才逐步吸引更多人,沒能帶來任何利益性的盛名,一如曾經的卡夫卡、梵谷、海子等。王小波去世後,只有少許讀者參加了葬禮,他們如誠懇的信徒,而沒有任何一個同行,作家或者文藝工作者來為他送行。事後,許多文化類名人視他為超級偶像。
  • 澄懷說酒事丨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
    早在《左傳》中,已有「三不朽」的說法了,所謂三不朽」,即「上為立德,中為立功,下為立言」,就是說最上的不朽是成為道德楷模,比如孔夫子,當聖人,又榮膺「素王」頭銜,等閒的天子都不在他的話下;中等的不朽,就是建功立業,為國為民幹一番大事業,了卻君王心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低檔的不朽,就是寫文章,出著作,藏之名山,傳之後世,一樣永垂不朽。
  • 人生一粒種 漫山木麻黃——谷文昌的生前事身後名
    潰敗臺灣前,國民黨殘部瘋狂抓壯丁,從僅有1.2萬餘戶的東山,抓走4792名青壯年,留下了日夜思兒的白髮爹娘、倚門望夫的新婚少婦、無依無靠的鰥寡孤獨。  這些壯丁家屬人數眾多,遍及全島。  依照兩岸當時硝煙對立的情勢,這些壯丁家屬是不折不扣的「敵偽家屬」。一旦扣上「敵偽」帽子,就是階級敵人。  「壯丁們是被捆綁走的,他們的家屬是受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