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成名
都說成名要趁早,但是李白的成名,其實並不算早。只不過李白的名氣太大,仙氣逼人,讓我們忽略了李白的成名時間。
天寶元年,在長安的李白,與文壇領袖賀知章共飲,一首《蜀道難》,讓賀知章把他稱為謫仙人,又說他是太白星精。這次八十多歲的賀知章與李白喝了一個酩酊大醉,結帳的時候發現沒有帶錢。於是,有了解金龜換酒的千古佳話。
同年,李白奉旨入宮,寫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名句。也是從這年開始,李白詩名猶如坐了火箭一般,直衝雲霄,成為整個大唐最有名氣的詩人。
天寶三載,李白被賜金放還,也就讓李白拿了錢趕緊滾蛋。可是,這並不影響李白的詩名已然照耀了整個大唐。所有為人熟知的故事,比如天子呼來不上船,比如醉草答番書,再比如貴妃研磨,力士脫靴,還有龍巾拭吐,御手調羹,都發生在這短短的一年多裡。
天寶三載李白出宮之後,到洛陽組上了當時聲明不顯的鐵粉杜甫,開始了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的旅程。自此以後,李白大多數時候,都處於身騎白鹿,五嶽尋仙的旅途之中。
而李白當年成名之時,也就是天寶元年,他已經是不惑之年,四十二歲了。
李杜並稱
杜甫在唐朝的詩名,並不顯赫。而李杜並稱,也是後來的事情了。
唐人選唐詩,現在所知的共有十三種,其中杜甫的詩只有小小的一本。其中最多的是王維和李白,李白比王維的詩,略少一些。杜甫在唐朝的詩名一般,所受推崇程度一般,也由此可見一斑。
中唐時期的韓愈將李杜並稱,寫道「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李杜並稱,其實是為了推崇杜甫。因為,李白已經是站在唐詩巔峰的男人,而杜甫還在山腰。
除韓愈外,元稹也是推崇杜甫的主力之一。韓、元的眼光是超越了當代的,之所以推崇杜甫,所選原因是杜詩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廣度。從個人角度來講,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願望:再現唐朝輝煌!同時,他們也是一批有著極強社會責任感的人。
所以,李杜並稱,是杜甫的身後之事了。
千家注杜
杜甫的生前名雖然不及李太白,但是死後越久,卻詩名越大。及至後來,竟出現了「千家注杜」的現象。為什麼杜甫之名,當代不顯,越到後代越受人推崇呢?
因為隨著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以及理學的出現發展,杜甫的詩名不斷高漲!尤其是南宋以後,靖康之恥,家國之痛。杜甫的三吏三別有了極強的當代性,杜甫的地位也就達到了空前高漲的時期。
到了元代,理學成為官學,杜甫忠君忠孝的觀念就凸顯出來。明代的時候,有了詩聖的說法,在唐朝之時,是沒有詩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