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先生的妹妹給記者挑選「好貨」
讓記者嘗嘗假狗肉
未上凍的白條肉散發腥臭
秦先生妹妹家養了大量皮毛動物
新聞提示
如果告訴你,你吃的香噴噴的狗肉,可能是用來源不明,甚至是用病死、電死扒皮淘汰下來的狐狸肉、貉子肉造假冒充的,你會作何感受?
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本報記者歷時20餘天,根據線索對狐狸肉、貉子肉造假冒充狗肉的現象進行了深入調查,揭開了肉販子倒賣死狐狸、死貉子到扒皮賣肉、製作假狗肉熟食,再到假狗肉熟食混進市場整個產銷鏈條的黑幕。倒賣狐狸肉、貉子肉的肉販子稱,每年經他過手的狐、貉肉至少有百八十噸,有一半賣到了食品廠做腸,有一半直接被買走加工熟食或進入飯店冒充狗肉,最後上了餐桌。此說法得到了一些屠宰生狗的業內人士、經營白條狗肉的攤主及狗肉飯店的老闆證實,他們稱確實有不法商販將狐、貉肉當成狗肉賣。記者暗訪時,長春市宏達商貿城內的熟食攤主更坦言賣的就是摻假狗肉,因為批發價10元一斤的手撕狗肉熟食在業內行家看來就是摻假的,這一點並不是什麼秘密。
到底上了我們餐桌的狗肉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黑幕?本報記者將用鏡頭和文字還原給您一個觸目驚心的現場。
特別聲明:
1.本報導採訪過程有詳實的錄音、錄像及文字、簡訊、聊天記錄等證據;2.本報所披露的內容只針對行業內個別人的違規違法行為,不代表整個行業現狀,請消費者注意甄辨
秦先生,自稱東北專業做狐、貉肉的販子,目前在吉林省遼源市一帶活動,每年經手的狐、貉肉至少有百八十噸,省內、省外的多家食品廠、狗肉飯店都從他這裡拿貨,最遠的賣到河南的廠家。他說狐、貉肉冒充狗肉在他看來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因為他一直就做這個行當,最知裡面的門道。
11月中旬,記者以飯店老闆的身份開始和他接觸,但直到12月初,他才答應派人和記者見面,並同意給記者供貨,因為在他看來,要百八十斤的「貨」根本不是「大活兒」,他也不會親自上門送貨,只能通過長途客車代發。
到底造假狗肉有多少內幕?這位秦先生所經手的這麼大數量的狐、貉肉又會流向哪裡?帶著種種疑問,記者開始了與秦先生長達20多天的接觸。
業務廣
肉販稱吉黑兩省業務量最大
11月中旬,記者和秦先生第一次接觸,是以飯店老闆身份在網上給他留言,詢問是不是可以提供狐狸肉和貉子肉。他很快回復稱,手裡有貨,不過不多,大概11月底才會有大批的貨到位,那時要多少都有。
此間,他告訴記者他就是吉林省人,現在在遼源市做業務,當地有養殖場,自己還收售狐、貉肉。他說吉黑兩省的業務量很大,每年這個季節都有不少飯店、食品廠聯繫他,現在業務量最好,比夏天的時候「走貨」快。
他給記者留下兩部手機號碼,一個是13×××125647,一個是15×××709158,兩個號碼都是廣西的號段,一個歸屬地為廣西柳州,一個歸屬地為廣西玉林。對此,他沒有做過多解釋,稱這些年就這麼用了。
採訪進展
為什麼在遼源市做業務卻用著廣西的手機號碼?記者越發覺得秦先生的生意可能隱藏著不少行業內幕,於是決定試著深入接觸他。
出貨大
每年至少經手百八十噸「貨」
之後記者一直通過網絡和手機簡訊與秦先生聯繫,但他一直沒有同意見面供貨,表示只能用遼源通長春的長途客車發貨,直到12月初記者才跟他通上電話:
記者:飯店用,一天百十斤吧,給送不?
秦先生:不行,太少沒法送貨。
記者:你手裡的肉都是新貨吧?怎麼給我?
秦先生:你得上客運站接貨,黃河路的,遼源的客車。我人手少,也不能天天給你發貨。
就這樣,不知道是秦先生真人少業務大做不來生意,還是對記者不信任,起初的十幾天時間,記者一直這樣與其溝通,但他一直沒答應見面。不過在交談中,他透露一個信息,就是每年經他手的狐、貉肉至少有百八十噸。直到11月30日的一次簡訊聯繫,秦先生終於鬆口,表示可以考慮讓記者去遼源拿貨,不過是不是能見面還得到時再聯繫。
「我家裡不讓人去,你到遼源再打電話聯繫吧,不行把白條肉給你送到市裡。」
採訪進展
秦先生的這個簡訊讓記者看到了一絲希望,也許遼源之行能有更大的進展。
流向多
一半賣廠家做腸一半當狗肉賣
在與肉販子秦先生接觸時,他自稱之所以經手這麼大數量的狐、貉肉,是因為市場需求很大。「我有一半賣給火腿廠了,××品牌都用。」
秦先生的話雖然讓記者一時不能判斷真假,但從記者假稱每天需要百八十斤肉他都不肯送貨判斷,他的狐、貉肉應該不愁賣。「狐狸肉做腸,貉子肉跟狐狸肉也沒兩樣,做腸和摻狗肉賣都行。」
秦先生說,他的狐、貉肉除了一半賣給食品廠家外,剩下的就賣到個人和飯店手裡了,他說狐狸肉和貉子肉做好了比狗肉都香。當記者問倒賣狐、貉肉防疫部門管不管時,他反問:「他怎麼管?」並稱這些年都沒事兒。
秦先生說,他除了做狐、貉肉外,還做雞肉生意,反正畜禽的得啥做啥,客戶有省內的也有省外的,省內一些小的食品廠,比如榆樹的畜禽加工廠和農安的食品廠都是他的客戶,最大的客戶是河南的廠家。
記者試探問他長春是不是有狗肉館從他這裡進貨時,他肯定地說確實有,不過不能告訴記者,因為這涉及到人家的招牌。
交談中,秦先生還透露一個市場信息,他說今年狗肉的市場成本高,可能會讓狐、貉肉吃香,所以今年不僅要賣白條的狐、貉肉,還要賣熟的。「你要整個的或者淨肉、熟肉都行,熟的13元一斤,多要的話還能便宜點。」
採訪進展
最後,在取得秦先生信任的情況下,12月1日下午,他在電話裡答應記者可以在第二天一早到遼源見面拿貨,並且現場給記者演示怎麼將狐貉肉造成狗肉。
造假法
必須泡好再把「白油」去乾淨
12月2日6時30分,記者一行四人從長春驅車出發趕往遼源。
8時許,記者到達遼源市區後聯繫秦先生,他起初沒有接電話,在記者撥打第三遍時終於接了。電話裡他稱有事不能見面,在記者再三要求下,他讓記者放下電話,等他消息。大約5分鐘後,他與記者聯繫,讓記者11時打車直接到遼源市區附近一個叫「一馬」的地方,但記者以有事為由,希望趕快拿貨好返回長春,讓他儘快安排。隨後他讓記者馬上到安恕鎮車道村,他派人接待記者。
9時30分許,記者找到了秦先生所說的東遼縣安恕鎮車道村一組,在那裡一位自稱是秦先生妹妹的人接待了記者。她家位於該村邊緣的最後一家,院子裡養殖了大量的皮毛動物,都關在籠子裡,發出「吱吱」的叫聲,秦先生的妹妹說,養殖的都是貉子。秦先生的妹妹隨後讓記者進屋,她說有剛出鍋的貉肉,正好給記者嘗嘗。
「這是我哥告訴我給你們烀的,剛出鍋,你看看是不是跟狗肉一樣,甚至比狗肉都香?」秦先生的妹妹沒有多言語關於他哥哥業務上的事,只是教授記者狐、貉肉的做法。她說做狐、貉肉主要是把「白油」去乾淨,否則肉會有「腥臊」味,那樣充狗肉就容易「露餡兒」。再有,一定要在烀之前把白條肉泡好,最好提前泡一天,這樣烀出來的肉質量好。
要搭配好比例和狗肉一起烀
在與秦先生妹妹的交談中,她說她家肉賣的挺好,飯店都用,所以今年開始烀熟肉直接賣到飯店。「我今天烀的什麼都沒加,你嘗嘗味道能不能吃出來?」在秦先生妹妹的要求下,記者等人也嘗了她烀熟的肉,口感上確實不好分辨,和狗肉真的相差無幾,只有色澤上看起來暗紅。
「市場上有料包和狗肉精粉、狗肉香膏,你們烀時再用上這些,肯定比我們烀的味道好。」秦先生的妹妹說,這狐狸肉和貉子肉最好和狗肉一起烀,搭配好比例,一般一條狗兌上四五隻貉子或狐狸都行,這樣烀出來的肉就全是狗肉味,誰也吃不出來。「但是有一點,一定要把頭和蹄子扔了,不然可露了。」秦先生的妹妹指著大盆裡烀好的帶有貉子頭和蹄子的熟食叮囑記者。為了打消記者的顧慮,她還強調說,飯店很多都這麼烀,她家是老行家了,絕不忽悠人。
採訪進展
秦先生妹妹的講解,讓記者十分震驚,真沒想到用狐、貉肉做假狗肉有這麼多貓膩,當日記者為免對方生疑,從秦先生妹妹手裡買走了白條肉和熟食若干,並承諾日後還要繼續合作。
小院存數百死狐、貉
腐臭狐、貉露天堆砌
為了進一步摸清秦先生所說販狐、貉肉的真實性,記者要求秦先生的妹妹帶記者看看肉庫,以對買熟肉還是白條肉做個選擇。起初,她對記者的這個要求表示拒絕,稱不知道肉庫,並讓記者可以直接跟秦先生聯繫。隨後記者電話聯繫了秦先生,他對此也表示猶豫,在記者再三要求下,他才同意。這時,在一旁的秦先生的妹妹也心領神會,沒讓記者多說,就直接帶記者到屋裡的另外一個房間。當她打開房門的一剎那,一股腥臊難聞的氣味撲鼻而來,眼前這間屋子裡堆砌了大量死貉子,數量足有100餘只。記者問這些死動物的來源時,秦先生的妹妹吞吞吐吐地說:「淘汰下來的。」但對於如何淘汰下來的沒有解釋。
記者注意到,這些死貉子身上並沒有開刀放血的痕跡,有的眼睛猙獰甚至「眼屎」都糊住了眼睛。秦先生的妹妹說,這些還沒有扒皮,不能給記者,隨後她領記者來到房子西側後院,只見靠房角處,依託牆體嫁接出一個空間,一張張塑膠袋掩蓋下露天堆放了數百隻扒了皮的白條狐狸和貉子。而旁邊還放著十幾隻血肉模糊,還未上凍的白條,散發著腐臭味兒。「這個先別拿了,不好,拿那邊凍的吧。」秦先生的妹妹好心建議記者拿凍肉,但是她嘴裡的「不好」肉卻讓記者生疑。她說這些肉都是收來的,都是養殖場淘汰的,記者問是否有檢驗檢疫手續,對方稱:「哪有那東西啊。」
與此同時,本報另一組在屋外守候的記者發現,除了秦先生妹妹帶記者看的這兩處肉庫外,院子北側一個柵欄裡還有大量的白條狐、貉,保守估計也有數百條,但這處肉庫秦先生的妹妹並未透露,事後兩組記者並聯分析暗訪「成果」時才將這一情況掌握。
小資料
狐狸:哺乳綱,食肉目,犬科,狐屬。狐、狸是兩種動物,狐是肉食性動物,主要以鼠類、魚、蛙、蚌、蝦、蟹、蚯蚓、鳥類及其卵、昆蟲以及健康動物的屍體為食。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以飼料為主,在重要飼養階段,補飼一些動物肉雜碎,如,腸、胃、頭、骨等作為飼料,可基本滿足狐的需要。狐狸分布很廣,我國幾乎各省區都產。它尖嘴大耳,長身短腿,身後拖著一條長長的大尾巴,尾巴基部有個小孔,能放出一種刺鼻的臭氣。
貉子:又名狸、土狗、土獾、毛狗,是哺乳綱、食肉目,犬科。貉屬半冬眠動物,貉子皮的外形像狐,但比狐小,體肥短粗,四肢短而細,尾毛蓬鬆。
(摘自百度百科)
本組稿件 除署名外 記者 亞東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