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狗咬其實是苟杳,一個有趣的故事

2021-01-19 話說歷史那點事兒

大家都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給對方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對方不但沒有善待你,反而責怪你,現如今很多的人在遇見這種情況的時候會吐槽上一句:「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其中也有罵人的意味在其中,但是在以前這個狗咬呂洞賓中的狗咬二字並非是狗咬,而是苟杳。苟杳是一個人的名字,而且也是呂洞賓的至交,我們來看一下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就能明白啦。

傳說之中呂洞賓是八仙之一,在他還沒有成為神仙的時候他還是一位讀書的書生,呂洞賓也是夠倒黴的孩子,參加了兩次科舉考試都沒有成為進士,呂洞賓就很鬧心,就這樣的自暴自棄下去,還好的是他的家底殷實,倒也是過上了遊山玩水、會客訪友、逍遙自在的美日子。那個時候呂洞賓有一個同鄉好友日子過得很是清貧,就與他結拜成兄弟,並且把他接到自己的家中供他讀書,希望他以後能夠出人頭地,擺脫困境,這個人就是苟杳。

後來,有一位姓林的來找呂洞賓玩耍,看見苟杳不僅長得一表人才,而且刻苦用功,就決定把他的妹妹嫁給苟杳,呂洞賓怕耽誤苟杳的學習就推辭,但是苟杳知道了以後覺得還不錯,這是天上掉了個大餅啊,就找呂洞賓商談,呂洞賓最後沒有辦法就提出了一個特別無理的要求,那就是要成親之後呂洞賓先陪苟杳的媳婦兒三夜,那個時候的苟杳一咬牙竟然答應了這種荒唐的事情,但是畢竟是特別丟人的事情,所以苟杳沒臉見人,洞房花燭夜之時躲開了。

晚上,林家的小姐蒙著蓋頭獨坐床頭,呂洞賓坐於桌前埋頭苦讀,完全不理會新娘子,一連三天都這樣過去了,苟杳是火急火燎的去找他的新娘子,但是新娘子直接就哭訴道:「夫君為何接連三夜只知道埋頭讀書,對我竟不理睬,天黑進來,天明就走」。苟杳驚了半天之後才明白過來呂洞賓的用意,原來是呂洞賓是怕苟杳沉迷貪歡而忘記了正事,用此種方法來激勵他。幾年後,苟杳金榜題名,與呂洞賓揮淚作別赴任去啦。

時間過得很快,八年之後,呂洞賓家中突發大火,家中財產可以說燒的幾乎就沒有了,一家老小只能搭了一間茅草屋居住,日子實在過不去的時候只得去找苟杳的幫助。呂洞賓是千辛萬苦的趕到苟杳的地方說明來意,但是苟杳只是好生款待呂洞賓,絲毫沒有救助之意,呂洞賓呆了一個月依然如此,就覺得苟杳忘恩負義,特別生氣的走了。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使得呂洞賓哭笑不得,他遠遠地就看到自己家的地方是新居,很是好奇,而且大門貼有白紙,說明家裡死人啦,呂洞賓就很是震驚連忙進去。

呂洞賓的妻子見了呂洞賓回來以後差點嚇死,還問呂洞賓是人是鬼。原來,呂洞賓走了以後沒有多久就有人過來給他們蓋房子,完了前兩天又有人送來一口棺材,說呂洞賓在苟杳家突發疾病去世啦,呂洞賓聽到這就知道是苟杳的把戲,更加生氣,不幫我就算了還戲弄我,當即就拿了一把斧子把棺材給劈了。劈開以後只見得棺材裡面都是金銀珠寶。還有一封苟杳的信,信中寫道:「我苟杳不是忘恩負義之人,房子和金銀都是給你的,但是當年你讓我妻子獨守空房三日,今天我讓你妻子哭上三日」。

以上就是關於呂洞賓和苟杳的故事啦,雖然兩個人捉弄對方,但是無端無辜的卻把他們各自的妻子害慘了。從那件事情以後,兩家人的關係變的越來越好,人們也經常說苟杳呂洞賓不識好人心。隨著歷史的發展,苟杳和狗咬又是諧音,慢慢的人們就曲解了他的意思,變成了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也許是狗咬二字更加表達出用這句話的人的憤怒,小夥伴們在生活中遇到過這種事情嗎?

相關焦點

  • 「狗咬呂洞賓」被騙了?其實應該是「苟杳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都說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你知道這究竟是為什麼嗎?如今大家一般把狗咬呂洞賓,形容一個人辜負了別人的良苦用心,不但不知道感激,而且倒打一耙。但是真實的苟杳呂洞賓是發生在呂洞賓和他的好友苟杳之間的,並非是一隻狗把呂洞賓給咬傷了。
  •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真正含義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是我們常常使用的一句俗語,就是說我們對一個人給予關懷和好處,但那人卻不知道我們的用心,不知好歹,反過來責怪我們,一般有些貶義的意思。不過這句俗語背後的典故卻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故事其實一共有數個版本,一個版本是說呂洞賓當年將哮天犬收在一幅畫中
  •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中的「狗咬」原來是從「苟杳」而轉變來的
    呂洞賓,名巖,道號純陽子,是道教中的著名人物。同時在傳說中,他還和鐵拐李、鍾離權、張果老、藍採和、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並稱為八仙。大家熟悉的當屬「八仙過海」的神話故事了。當然提到呂洞賓,就會想到耳熟能詳的一句話,那就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想必這句話大家都是聽過的,但著句話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典故,一個婦孺皆知,另一個鮮為人知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有兩個典故,一個婦孺皆知,另一個鮮為人知。這是為什麼呢?當然,這些都是民間故事傳說,現跟大家分享一下。1:「狗咬呂洞賓」典故典故裡的「狗」是指什麼呢?傳說,「狗」是指二郎神的神獸「哮天犬」,相傳哮天犬偷跑下凡禍害人間。剛修道的呂洞賓便奉天庭之命拿法寶「布畫」去收降哮天犬。
  • 到底是「狗咬呂洞賓」,還是「苟杳呂洞賓」?
    呂洞賓是中國民間傳說的八仙之一,關於他的事跡,許多小說、影視劇都有提及。關於他的典故,則有「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這句話在今天的出鏡率也非常高。不過,這句話的出處,究竟來自哪裡,說法不一,目前主要有兩個。其一:苟杳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兩個典故,一個婦孺皆知,另一個鮮為人知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有兩個典故,一個婦孺皆知,另一個鮮為人知。這是為什麼呢?當然,這些都是民間故事傳說,現跟大家分享一下。 剛修道的呂洞賓便奉天庭之命拿法寶「布畫」去收降哮天犬。 哮天犬被收入「布畫」後,呂洞賓擔心它困於內化成灰,又考慮到二郞神與師父交好,就心生憐憫,擅自放哮天犬出來,結果反被不知好歹的哮天犬趁機咬了一口。 這就是廣為流傳的「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有何典故?狗為什麼會咬呂洞賓?
    八仙的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最著名的兩個成語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八仙中呂洞賓雖不是老大,但是名氣卻是最大的。關於呂洞賓的身世,許多典籍均載其為呂渭之孫、呂讓之子,「真人諱巖,字洞賓,道號純陽子,世為河中永樂人(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呂渭(734年--800年),唐肅宗元年間登進士,官至禮部侍郎。
  •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狗為什麼咬呂洞賓呢?真實故事是這樣的
    呂洞賓原名呂巖,山西芮城人,一般說法都稱呂洞賓是唐朝禮部侍郎呂衛的孫子,其父呂讓曾任海州刺史,武則天天壽二年也就是公元691年,年已四十六歲的呂洞賓,又去長安應考,在酒肆當中,遇上天仙鍾離泉,鍾離權讓他做了一個建功樹名,出將入相,封妻蔭子的美夢,醒後方知功名利祿,均為夢幻,所以大徹大悟,拜鍾離泉為師
  •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狗」是什麼樣的「狗」?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傳說是怎麼來的?呂洞賓得道成仙之前,原本是個讀書人。他出身宦門,家庭殷實,原也醉心功名利祿,但一直不第,對功名二字也就漸漸淡薄了。呂洞賓思索良久同意了,他對苟杳說:「賢弟既然主意已定,我不阻攔,但有一條件,成親後我要先陪新娘子睡三宿。」苟杳聽了大吃一驚,他心想:「朋友妻不可欺,呂兄怎能做出這種有悖道德之事,原來你是個禽獸不如的偽君子!」但寄人籬下,怎能不低頭。再說,自己與林家小姐婚禮的一切花銷,都要仰仗呂家。他思前想後,還是咬咬牙答應了。
  • 古語: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其實我們錯怪狗了,這事和狗無關
    在現代經常聽人口中會有一句口頭禪就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這句話是出自哪兒?又是為何會讓人熟知到成為口頭禪?今日就來說說這其中的緣由。這句話的來源有很多個小故事,具體真假也沒有人清楚,畢竟呂洞賓這個人物涉及神話,這些故事是否屬實就有些讓人無法琢磨透,記得曾經看過一個小故事,就是這句口頭禪的由來。說的是呂洞賓閒來沒事下凡遊玩,看到路邊趴著一條狗,那狗瘦得皮包骨頭,他看它可憐就在路邊買了一個肉包子給它,結果餵它的時候反而被它咬了一口,這時他口中脫穎而出一句:真是狗咬呂洞賓!
  • 「狗咬呂洞賓」,究竟是誰不識好人心?狗耷拉著腦袋錶示很無辜
    其實,金不換是個人名,這個浪子指的就是金不換。今天再和大家分享一句,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話,是一句歇後語,就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我們現在大多數人會理解成這樣:呂洞賓是個好人,他對這條狗很好,結果狗卻反過來咬他,所以得出結論說這條狗不識呂洞賓的好心。那這句話原本是什麼樣子呢?其實,這裡「狗咬」已經用錯字,它原本應該是「苟杳」,是一個人名。
  • 狗咬呂洞賓,真的有狗咬過呂洞賓嗎?哪只狗這麼大膽?
    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聽到「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這句俗語,用來形容那些「不識好歹」的人。俗語用多了,就會逐漸忘記了俗語的來源與發展,也許很多人會不經意間思考,狗真的咬過呂洞賓嗎?哪只狗這麼大膽敢咬呂洞賓?
  • 常說「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那你知道背後的故事嗎?
    生活中大家去常用,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這句話,去斥責那些不分好歹的人,那麼大家知道這句話背後有什麼故事嗎?小編在這裡為大家總結了一下。傳說一:真的是狗咬了呂洞賓一口,這個故事要從二郎神的哮天犬下凡說起。話說哮天犬,一天狗心大起,私自下凡,在人間遊蕩。
  • 「狗咬呂洞賓」是一句俗語,殊不知是把「苟杳」當「狗咬」的誤傳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是一句俗語,指把好心當成惡意,和「把好心當成驢肝肺」語義相近。 看到這句話,大家都知道來自「八仙」的傳說故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01.出自清無垢道人的小說中的描寫故事中的呂洞賓是神話傳說中八仙之一,狗是指二郎神楊戩的哮天犬。
  • 「狗咬呂洞賓」,原來是「苟杳」不是「狗咬」|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人們都知道「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這句話,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的來歷。事實上,傳說中的呂洞賓,是唐朝末年失意的儒生。是河東蒲州河中府人,也就是如今山西運城的芮城地區。
  • 「苟杳」是人,而非「狗咬」,諧音演變,竟然成了「狗咬呂洞賓」
    01.導語:這句話是罵人不知好歹俗語「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是一句中國人老少皆知的口頭語,用來罵人不知好歹。這句俗語出自於一個有趣的民間傳說故事。呂洞賓原為儒生,40歲遇鄭火龍真人傳劍術,64歲遇鍾離權傳丹法,道成之後,普度眾生,被尊為劍祖劍仙,是傳說中的八仙之一。03.呂洞賓與苟杳的關係呂洞賓得道成仙之前,原本是個讀書人,家境殷實。他的好友中有個同鄉叫苟杳(ɡǒuyǎo)。苟杳自幼父母雙亡,家境貧寒,但為人忠厚,是一個老誠君子,讀書又很勤奮,呂洞賓很賞識他,經常接濟他,還與他結拜為金蘭兄弟。
  • 世人皆知「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可誰又知其中緣由?
    在書中,吳元泰排定的八仙分別是:鐵拐李、鍾離權、藍採和、張果老、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這幾位仙人個個超凡脫俗、手握神通,在中國神話傳說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因為「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這一句歇後語,使得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更為人們所熟知。雖然大家都聽過這句歇後語,但是否知道這句話有什麼典故?關於這其中的故事,眾說紛紜,並沒有一個確切的定奪。得到大多數認同的,只有三個故事。
  • 原來狗咬呂洞賓不是真的被狗咬,而是他有個好友叫苟杳!
    我們在做了好事之後,不僅沒有得到對方的表揚,反而被責怪時,總是喜歡說一句,真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怪對方像狗一樣,不懂得自己是好心的意思,但是其實狗咬呂洞賓,原來是兩個人,分別是苟杳和呂洞賓,這兩個人以前還是一對好朋友,和動物,狗真是一點關係都沒有。
  • 「狗咬呂洞賓」中的「狗咬」其實是個人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我們通常用這句話來形容人不識好歹,恩將仇報。但是,其實這句話是以訛傳訛傳下來的,那麼真實的故事又是怎樣的呢?相傳,呂洞賓是是一個落第秀才,連續兩次考試都未中舉,從此便心灰意冷,依靠祖上留下來的家產,遊山玩水,遍訪名士。
  • 狗咬呂洞賓的來歷,狗咬原是「苟杳」,我們原來誤會了那麼多年
    如果有一天自己做了好事,可是不僅沒有得到感謝,反而被對方指責了一通,這個時候估計很多人會冒出來一句「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可是你知道嗎,這句幾乎流傳了千年的俗語,其實一直是被人誤解的,它的本來面目並不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