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由於受到了邊境上的刺激,不斷花錢進口裝備,以此來擴充自己的軍事實力。而這次採購的總金額大約在50億美元,佔了印度軍費開支的十三分之一。而印度政府之所以能這麼爽快批准這麼多錢,就是為了「救急」,針對和中方在邊境上面的衝突而來的。仔細看印度的裝備,幾乎都是進口的,這也難怪被大家成為「萬國牌」的裝備。而印度在購買裝備上也有幾大特點值得注意。
首先,了解印度裝備的朋友都知道,印度所進口的裝備中,有60%以上都是來自俄羅斯,包括這次的30多架米格和蘇30MKI戰鬥機,還包括了550枚飛彈,都是從俄羅斯下的訂單。這也說明了印度和俄羅斯的關係還不錯,兩國軍火交易接近70年了。由於一直都和前蘇聯有著密切的軍購關係。所以,印度在軍事上面一直都依賴於前蘇聯,並且,購買了大量的蘇制武器。直到前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獨立之後,印度依然是俄羅斯的最大的,和最重要的武器購買國家。對於俄羅斯的武器的需求是非常嚴重的。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印度是擺脫不了和俄羅斯的軍購關係的。印度有大量的武器裝備是從俄羅斯和前蘇聯購買的,所以,有大量的零配件,需要從俄羅斯進行購買,而這些是其他任何國家不可代替的。這也就導致了一個問題,有時候俄羅斯趁機抬價,而印度因為別無選擇只好認宰。這次也不例外,由於印度這次急購多架米格戰機,而俄羅斯也看出了印度的心事,趁機在這個關鍵節點上向印度漲價,並且高出以往三倍的價錢賣給印度,而且還是被閒置了幾十年的空殼戰機。
而印度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只好乖乖出錢,回去了還得自己動手配備雷達等系統。
印度買裝備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貴不貴無所謂,能不能用好無所謂,只要夠先進,我就買。說白了還是好面子,而這些裝備以買美國的居多。像美國的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美國就加價賣給了印度,而且賣的還是低配版。由於印度的製造業水平較低,武器的生產能力更弱。除航空外,其軍事技術低得可憐,連造個步槍都要依靠外國。雖然也與其他國家合作製造過武器,但基本是購買零件組裝。即便如此也難以保證質量,工期一推再推。
所以,購買武器是被迫而為之,而且大國雄心使然。自獨立以來,印度一直追求成為地區大國、強國,進而成為世界大國。因而它對周邊國家採取了一種控制、打壓的政策;再者,印度也一直把印度洋視為自己的地盤。這些都需要強大的軍力來維持。在沒有生產能力的情況下,從外購置就成了最佳捷徑。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想買先進武器,卻不一定的買到。
但印度卻是比較受歡迎的顧客。最大的原因還是巨額利潤,近年印度一直是世界上武器第一買家,巨大的利潤有吸引力。而且印度的國力也一般,並不會對大國造成威脅,還是大國拉攏的對象,一些國家藉助印度實施自己的遏制戰略。(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