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軍方在班公湖部署了新式巡邏艇,難道說這一次他們打算在邊境地區搞一場長期對抗嗎?或者,即使到了現在印度的高級官員們依舊沒有死心,他們下令讓印度軍隊連夜將新裝備運往班公湖,揚言必將一雪之前被敵軍壓制的恥辱。
或者,從印度軍方為他們部署在班公湖邊境的軍隊訂購專用快艇,以及使用運輸機將這些快艇緊急運送到辦公湖邊上的方式來看,印度的高級官員們仍然希望通過進行軍事施壓的方式,迫使他們的對手如同巴基斯坦一般做出讓步,只不過,印度似乎高看了自己的後勤能力,倘若印度不是本國士兵出現凍死凍傷的狀況,強行將本來就不充分的運力將巡邏艇,以及其必需的燃料和後勤備件運送到班公湖上執行巡邏或作戰任務,那麼,印度自身相對脆弱的基礎建設,以及薄弱的運力反而會讓印度在這一次的對峙中再次吃虧。
很顯然印度已經忘記了,這一次,由於班公湖的存在,人力已經不再成為讓印度獲得戰術優勢的決定性因素,即使印度這次為他們在邊境的部隊購置了12艘巡邏艇,但是這些小艇也不可能讓部署在班公湖邊境上的五萬印度大軍完全展開,所以,即使印度在班公湖邊境派遣的軍隊數量遠超對手,不過在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因為地形根本沒法投入戰鬥的前提下,在邊境部署的五萬印度士兵當中的絕大部分根本不會在戰爭中發揮出任何的正面作用。
尤其在印度自身基礎設施修建能力非常糟糕的前提下,為邊境地區的這5萬大軍提供補給,將需要印度自己付出數倍的代價,所以,即使印度能夠為這5萬大軍持續提供補給,不過,倘若持續的時間太長,這些士兵的消耗,以及運送補給到這些士兵手中的消耗,絕對不是印度軍方能夠承受的。
即使印度送到邊境地區的巡邏艇,能夠有效提高印度邊軍的威懾能力,這些突擊艇也會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因為備件和補給嚴重缺乏而徹底失去作用,更何況,印度說要面對的,不僅僅需要面對的是一個國力,比他自己要強大的國家,而且,這個國家還是一個研發大國,先不說印度此前採購的突擊艇能否給對方造成足夠的威脅,只要印度方面敢將突擊艇推上前線,那用不了多久,他們的對手就會研發出並且裝備上一款專門針對這一突擊艇的武器裝備,很顯然,印度是絕無這種根據敵方軍備性能,對本國武器裝備進行升級改造的能力的。
所以,倘若印度還打算在邊境地區長期駐紮軍力,並且大量部署各種各樣的武器裝備,反而會將自己的後勤體系徹底拖垮,最終迫使印度必須提前選擇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