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壹刀:德黑蘭響起槍聲?伊朗局勢出現逆轉?真相是……

2021-01-10 環球網

執筆/無影刀&叨叨姐

上周末的伊朗更不平靜。

在政府承認誤射擊落烏克蘭客機後,伊朗不僅面臨國際的批評,還有來自國內的憤怒。伊朗多個城市周末爆發反政府示威活動。

西方媒體看熱鬧不嫌事大,大篇幅報導了示威。據稱,抗議者高喊反政府的口號,矛頭對準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和伊斯蘭革命衛隊,並和軍警發生衝突,警方為此開槍驅逐示威者。

如果伊朗警方真的動用實彈,事態無疑會進一步惡化。

要知道,川普兩次專門發推警告伊朗政府「不要殺死你的抗議者」。

對於開槍的指控,德黑蘭警察局長海珊拉希米予以否認。他說得斬釘截鐵:「德黑蘭警察絕對沒有向示威者開槍。」

伊朗政府也否認了企圖隱瞞墜機真相的指控。

到底有沒有開槍,一方給出的是未經證實的網絡視頻,另一方是官方的說辭,誰真誰偽,尚難定論。

伊朗政府到底是不是有意隱瞞,目前也難以辨清。

1

大家看,蘇萊曼尼被炸死才不過短短10天,伊朗局勢已經幾經起伏。

一開始,人們以為伊朗對美會很「剛」。輿論普遍認為,華盛頓點燃了德黑蘭反美的火藥桶。

伊朗爆發大規模反美遊行示威,人們口裡喊的是「美國去死」「打倒美國」。「第三次世界大戰」一度成為美國社交媒體的熱搜。

5天後,伊朗對伊拉克的美軍基地發射了數十枚火箭彈,世界屏息等待美國的反應。

「我們沒有人員傷亡。」川普的講話給這一輪衝突降了溫。

伊朗方面也表示,並不追求局勢升級或者戰爭。

美伊的緊張對峙看起來正趨於緩和。

誰也沒想到,就在伊朗發射火箭彈的同一天,烏克蘭客機在德黑蘭機場起飛不久後墜毀,機上176條生命就此隕落。

到底是誰幹的?

現在大家都知道了,是伊朗軍方的誤操作。

但那會誰會知道,伊朗國內民眾會為此指控政府「刻意隱瞞真相」,怒而上街,甚至要求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承擔誤擊烏克蘭客機和隱瞞真相的責任,為此下臺。

伊朗國內因蘇萊曼尼被暗殺事件凝聚的反美情緒似乎正在被新一輪反政府抗議取代。

2

西方媒體在猜測,伊朗政府會不會為了國內穩定,動用強力鎮壓手段。按西方媒體的報導,伊朗當局之前就是這樣對付反政府示威的。

伊朗這兩年國內出現過兩次大的反政府示威。

「雞蛋太貴了!」據說,這是2017年底2018年初,伊朗宗教聖城馬什哈德爆發示威時人們喊出的第一個口號。

那會的伊朗失業率高達13%,通貨膨脹率保持在9%的高位,一些食品的價格高漲30%。還有年輕人的問題。伊朗8000萬人口中35歲以下的年輕人佔70%,這個人群中又有40%左右失業,年輕人的日子不太好過。

被失業、通貨膨脹和生活物資匱乏等問題困擾的伊朗,很難讓社會保持平靜。再加上外部勢力的誘導,「雞蛋騷亂」演變成全國性遊行活動。

由民生引發的社會動蕩,在2019年11月的伊朗又再次上演。

在政府宣布汽油漲價並實施定量配給後,伊朗多個城市爆發大規模示威遊行。一些情緒激動的年輕人喊出了「反政府」「復闢巴列維王朝」的口號,還在街頭焚燒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畫像。

伊朗媒體的報導稱,在抗議活動中已有1000 多名抗議者被逮捕,2人死亡,大約100家銀行和57家商店遭到抗議者縱火。

路透社等西方媒體卻給出了「1500人死亡」這一令人震驚的數字,描繪出一幅伊朗「暴力鎮壓」示威者的場景。

3

然而,在多輪示威活動中,有兩個事實是確定的。

第一,伊朗社會確實有很多沒有解決的問題。

比如,這些年來,除了與美國之間對抗的民族矛盾那點事,伊朗的階層矛盾也非常突出。

首先,貧富差距較大。富人和窮人的居住區域、環境和生活條件分野明顯,德黑蘭的北部是富人聚居區,而窮人只能擁有南部狹窄的生活空間。

其次,核問題一波三折,讓伊朗社會身心俱疲。

籤署伊核協議原本可被視作魯哈尼政府的一項功績。它曾經讓全世界都放下心來,覺得一個火藥桶的引信被拆除了,就連伊朗國內大部分民眾,也會覺得平和的日子重新回歸了。

美國的退出讓一切又回到了冰點,如今,這份協議就好像從沒存在過。

之後,美國重啟的制裁扼住了伊朗的石油出口以及金融、航空等領域,等於握緊了伊朗的經濟命脈,導致伊朗原油出口下降超過80%;裡亞爾貶值200%左右;失業率高達11%;通脹水平上漲40%等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伊朗經濟今年將萎縮9.5%。萎縮率那麼高,對任何國家來說都是不小的打擊。

面對這些,伊朗民眾內心的不滿和煎熬,會與日俱增。

雖然魯哈尼上臺後,曾經想要針對性地治理嚴重的通貨膨脹,但效果並不理想。

再有,在這樣的背景下,伊朗的高層選擇的道路似乎不是更傾向於發展經濟,而是把大筆錢投向了海外擴張和「革命」,類似的投資顯然遠遠超出了正常的「對外援助」的範疇。

這激發了相當一部分人的不滿。

所以,伊朗的那麼多顆火星,似乎只要外部輕輕扔一根火柴,伊朗就會像很多中東國家一樣,爆發顏色革命。

但實際情況沒那麼簡單。

第二,伊朗政權抗住了過去的示威衝擊。

就像刀哥上面提到的那樣,伊朗人上街搞街頭政治,進行示威遊行,可以說是有百年歷史的「光榮傳統」,政府也將其當成了家常便飯。

所以政府一來不怕,二來也有足夠的經驗和手段擺平。

「阿拉伯之春」中出現過的顛覆一國政權的場景,目前沒有在伊朗重演。

伊朗的情況和那幾個發生「阿拉伯之春」的國家有所不同。突尼西亞的本阿里、埃及的穆巴拉克和利比亞的卡扎菲等,基本都是昔日靠政變上臺的軍人,他們都不同程度地將國家變成自己的私產,早就失去了民眾的支持。隨著軍隊在最後一刻的倒戈,便出現了牆倒眾人推的局面。

伊朗的現政權不一樣。它是在當年反巴列維的群眾運動中出現的。領軍人物即宗教領袖的特殊地位,還有什葉派意識形態的思想紐帶,迄今都牢牢保持著在伊朗草根民眾中的影響力。

霍梅尼當初創造政教合一的政權模式,試圖走出一條獨特的非西方發展之路。支持這一發展模式的群眾基礎至今仍在。

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雖然導致幾十萬伊朗青年戰死沙場,但同時也使伊斯蘭政權擁有強大的組織和動員能力,鞏固了國家機器。

美國40年的打壓和制裁,又使這個政權學會了在國際高壓下求得生存的各種手段。

當然,民生和經濟問題,確實是伊朗伊斯蘭政權遭遇的一道坎,但這個政權畢竟不是一堵一推就倒的牆。

4

不過,西方,主要是美國,從來沒有放棄通過「顏色革命」改變伊朗政權的企圖。

在最新一輪反政府示威中,伊朗當局逮捕了英國駐伊朗大使馬凱爾,被指控煽動反伊朗政府的抗議活動。馬凱爾在短暫拘留後被釋放,並否認他參加了任何的抗議活動。

雖然沒有證據證明伊朗的多次反政府示威遊行是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策劃的「顏色革命」。但美國人為此幸災樂禍,是確鑿無疑的。

博爾頓都辭職了,這次都忍不住跳出來直陳「政權更迭在即」,「伊朗人民看得見」。

國防部長埃斯珀說得隱晦些,但意思差不多。他說:「你可以看到伊朗人民站起來維護他們的權利,維護他們對一個更好的政府的渴望,一個不同的政權。」

而川普這次在推文中表態說「和伊朗人民站在一起」,這話和蓬佩奧去年底說過的一模一樣。

事實上,這兩年的伊朗反政府騷亂後,川普等美國政要總是第一時間跳出來譴責伊朗政府「殘忍」「腐敗」,煽動伊朗人民反對政府。

美國為主的西方媒體總是拿著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伊朗國內示威遊行,又拿著哈哈鏡無限誇大示威遊行的規模和推翻現政權的政治口號。

為什麼這麼說呢?

伊朗的示威遊行有兩大類情況,一類是反美的遊行,一類則是對如今的生活不爽、不快,借著示威發洩對政府的不滿情緒,希望政府解決問題。

了解伊朗情況的人告訴刀哥,反美遊行的頻率是最高的,而且人數規模都比較大,但一般是政府組織的。

西方媒體對這類遊行幾乎不會報導。

第二類上街遊行,參與的人一般都是自發的,規模大小要視乎情況,有時候多達數千上萬,但有時候也就幾百、上千人,這次就是這樣。

但對於這類示威,西方媒體無一例外,都會大報特報。

比如,對於這次的示威,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都花了大篇幅報導。

福克斯新聞在報導時還引述了美國外交關係協會伊斯蘭問題專家艾哈邁德的話說,最新的反政府抗議是伊朗現政權有史以來第一次面臨如此嚴重的威脅,德黑蘭政權正處於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最脆弱和危險的時刻。

即使結合當下世界和伊朗社會的背景看這次示威,似乎也難以得出這麼嚴重的結論。

此外,在第二類示威中,西方,特別是美國政客都會發出諸多言論力挺示威者。刀哥在上面已經提到,川普、蓬佩奧和奧布萊恩都發了聲。

這些因素似乎都還不足以成為伊朗發生顏色革命的第一張骨牌,它們都還沒有超出伊朗政府能夠應付的狀況。

事實上,由於有關伊朗的信息,我們多從西方媒體上得來,導致我們對伊朗的印象也有些刻板而不準確。

比如,伊朗社會雖然沒有明面上的反對派,但在其體制內部,還是有不同的派別,大類上可以劃分為激進派和溫和派,這對應了西方媒體所說的保守派和改革派。

溫和的一派會更加傾向於與西方搞好關係,西方利用這些人來撬動伊朗局勢會更容易嗎?

並沒有。

伊朗社會很反感於這種外部的幹涉,而且伊朗政府也很善於將內部的問題轉化成是有外部力量插手。這種情況下,沒有人願意與西方發生太大的關聯,充當它們在伊朗的馬前卒。

所以直到現在,西方對伊朗的實際滲透是很有限的。這或許是伊朗與其他發生了顏色革命國家的一大不同。

即使暫時沒有顏色革命之憂,但當下的伊朗確實需要面對一個根本矛盾,那就是伊斯蘭革命40年了,是繼續革命還是要大力搞經濟建設?

這在伊朗國內有相當大的分歧,對政府不滿的人中,有相當多的一部分認為伊朗應該改變內外政策,還有一些人甚至無法接受現有的伊斯蘭政權。

真正處理好內外諸多的現實問題,或許才能讓伊朗徹底消除顏色革命的隱患。

特别致謝:華黎明大使、田文林研究員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美國關注伊朗「人權」?德黑蘭不要「鱷魚的眼淚」
    然而,就在遊行示威活動明顯減弱之際,美國突然聲援伊朗反政府遊行示威者並宣布制裁伊朗,還強勢推動了事關伊朗局勢的安理會緊急會議,妄圖藉此造勢對伊朗政府形成壓力。面對美國關注伊朗「人權」,想讓伊朗國內動蕩、遏制伊朗地區影響力的種種行為,德黑蘭會收下「鱷魚的眼淚」嗎?在伊朗向聯合國提交的抗議信中,就明確控訴美國政府干涉該國內政。本來,伊朗國內的示威者有權抗議,但美國就無權幹涉。
  • ...波斯灣緊張局勢急劇升級。伊朗表示,以色列和美國很可能是周五...
    伊朗譴責以色列、美國是導致核科學家被殺的幕後黑手;① 在距離川普離任只有最後幾周之際,波斯灣緊張局勢急劇升級。伊朗表示,以色列和美國很可能是周五殺害其一名頂級核科學家的幕後黑手,並誓言將為此實施報復。② 根據政府的一份聲明,被殺的Mohsen Fakhrizadeh是伊朗國防部研究和創新部門負責人。
  • 伊朗核科學家遇刺衝擊中東局勢
    11月27日,伊朗資深核科學家穆赫森·法赫裡扎德在德黑蘭附近小城遇刺身亡,引起各國廣泛關注。伊朗方面稱,這是一次恐怖襲擊。迄今為止,尚無國家、組織或個人宣布對此負責,伊朗方面初步認為此次暗殺行動由以色列策劃實施。外界則「屏住呼吸」,觀察伊朗可能作出的回應。
  • ...最新進展:伊朗公布4名嫌犯照片!美國急調航母防不測,中國外交部...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27日,伊朗核物理學家穆赫辛·法克裡扎德在首都德黑蘭附近遭遇暗殺身亡。生於1958年的法克裡扎德是德黑蘭伊瑪目海珊大學物理學教授,生前兼任伊朗國防部副部長。作為伊朗頂級核物理學家,法克裡扎德一直被西方認為是伊朗核計劃中的關鍵人物。
  • 大批伊朗飛彈準備就緒!以色列核設施警報響起!F35緊急戒備
    大批伊朗飛彈準備就緒!以色列核設施警報響起!F35緊急戒備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以色列有著非常大的野心,想要成為中東地區的霸主。由於伊朗一直對以色列進行阻撓,所以以色列總是在打壓著伊朗在海外的實力。這段時間以來,以色列不斷地進行一些挑釁的活動,以此來加強對於伊朗的打擊。
  • 美核潛艇高調現身伊朗,背上小圓筒異常危險,德黑蘭:來者不善
    舉報   據美國媒體報導稱,日前美國海軍大方公布將「喬治亞」號核潛艇部署到波斯灣海域,該航母橫穿荷姆茲海峽進入波斯灣近距離威脅伊朗
  • 伊朗罕見喊話川普:小心以色列的圈套
    去年今日,伊朗前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軍指揮官蘇萊曼尼被美軍無人機「點殺」。在蘇萊曼尼被暗殺的一周年之際,原本就關係緊張的美國和伊朗又進入了一觸即發的緊張局勢。據今日俄羅斯(RT)1月2日報導,伊朗外長賈瓦德·扎裡夫向美國總統川普發出警告,稱以色列正準備在伊拉克向美方發動襲擊,以便引發美國針對德黑蘭的戰爭,提醒川普不要落入「圈套」。伊朗稱以色列部署「圈套」 以媒:不可信去年年初,蘇萊曼尼將軍被暗殺後,伊朗就向美軍駐伊拉克的幾個軍事駐點發動襲擊作為報復。伊朗方面反覆表示,還將對美國發起進一步的復仇行動。
  • 伊朗:川普殺人,還流下「鱷魚的眼淚」
    伊朗承認擊落烏克蘭客機後,歐盟評估過在伊朗飛行的安全情況,13號呼籲所有商業航班,應該避開伊朗空域,直至另行通知為止。伊朗德黑蘭12號晚上持續有大批民眾示威,抗議革命衛隊用飛彈擊落烏克蘭客機。他們扯下了在美軍空襲中被殺的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來曼尼的海報。
  • ...伊朗核科學家遭暗殺細節曝光!伊朗核科學家遭遠程自動機槍射擊
    隨後法克裡扎德被送至德黑蘭的一所醫院,但因搶救無效死亡。根據法爾斯通訊社報導,整個暗殺行動持續3分鐘,並且暗殺現場沒有人為因素,槍擊全部由遠程控制的自動武器完成。 除保鏢外,無其他人員傷亡。目前伊朗政府已經查明該尼桑車車主身份,但此人早在10月29日就已經離開伊朗。
  • 人民日報評《逃離德黑蘭》獲獎:電影與政治聯姻
    橫掃金球獎等多項大獎後,《逃離德黑蘭》問鼎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導演兼主演本·阿弗萊克和他的這部作品賺足了人們的眼球。  影片的情節並不複雜,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再現了中情局如何依靠一部假冒電影將美國人質帶離德黑蘭的故事」。觀影過程中,儘管觀眾普遍預測到6名美國外交人員一定會安全離開德黑蘭,但還是會隨著劇情的發展為6人的命運捏把汗。
  • 伊朗民眾泣不成聲:「為英雄復仇!」
    當地時間4日至5日,從「美方已經鎖定52處伊朗目標」到「將讓伊朗遭受從未經歷的痛擊」,美國總統川普在推特中發出一系列警告。「川普似乎認為,給危機降溫的最好方式是提前升級威脅。」英國廣播公司(BBC)防務記者喬納森·馬克斯這樣解讀說。伊朗的回擊毫不示弱,但更讓國際社會擔心的是,在將軍蘇萊曼尼遇襲後,伊朗將以什麼樣的具體方式作出反應。有伊朗媒體形容說,復仇的種子已經種下,現在只等發芽、開花和結果。
  • 川普否決國會限制其對伊朗動武權力:決議非常侮辱人
    今年年初,美國發動無人機暗殺伊朗將領蘇萊馬尼。隨後伊朗採取報復行動,向駐伊拉克美軍基地發射飛彈,川普政府繼而宣布對伊朗實施更嚴格制裁。美伊緊張局勢也因此一度升級。為此,國會發起了針對限制川普對伊朗發動戰爭的決議。該決議在2月以55票比45票的結果在參議院通過,當時有8位共和黨參議員投了贊成票。
  • 中國人挑大拇指 伊朗球迷竟然豎中指 誰贏誰輸一目了然!
    20年了,我們在德黑蘭依然沒有贏球,但是,並不是沒有贏球的能力!還記得1997十強賽,中國隊主場2:4被伊朗逆轉,做客德黑蘭的時候,國足踢得渾渾噩噩,1:4慘敗收場!——但是這一次,國足主場0:0,客場1球小負,所失一球僅僅是姜至鵬失誤,而黃博文、于大寶、梅方都有絕佳機會,可惜沒把握住。
  • 伊朗首席核科學家被暗殺後,川普做出一個舉動
    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27日報導,59歲的伊朗國防部研究和創新機構負責人、首席核科學家穆赫森·法赫裡扎德當天下午在首都德黑蘭附近的一個城鎮被暗殺。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援引伊朗國防部的聲明稱,法赫裡扎德的汽車遭到不明恐怖分子的自殺式爆炸襲擊,並遭到開槍射擊,法赫裡扎德在被送到醫院後不治身亡。目前沒有組織或個人宣布對襲擊負責。
  • 美媒宣稱「伊朗處決一名記者」:德黑蘭與歐洲關係兩周內再度緊張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建東】「伊朗處決異見記者,歐洲與伊朗外交關係受到威脅」《華爾街日報》13日報導稱,伊朗12日處決異見記者魯霍拉扎姆(Rouhollah Zam),讓德黑蘭與歐洲的關係變得緊張。報導截圖據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報導稱,扎姆經營著反對派在線新聞網站Amad news,而德黑蘭指控該網站在2017年和2018年的抗議活動中「煽動暴力」。歐盟12日譴責了伊朗處決記者的行為,呼籲伊朗「今後不要再執行任何死刑」。歐盟對外行動部門在聲明中說:「伊朗政府必須維護被指控個人的正當法律權利,停止使用電視錄播證詞來確定和宣揚他們的罪行。」
  • 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同情伊朗示威者 被比作「鱷魚的眼淚」
    【環球時報駐美國、伊朗、德國特約記者 蕭達 晉燕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張倍鑫 崔傑通】如何才能不讓一場大火熄滅?很簡單,添加乾柴。美國4日突然發力,宣布制裁伊朗5個經濟實體,美國國務院還發表聲明稱伊朗的反政府示威的犧牲者「將不會被遺忘」,美國有權追究伊朗政府中對示威者施暴人員的責任。華盛頓舉起大棒的背景是,伊朗過去10年來最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已經持續一周,但聲勢明顯減弱。
  • 德黑蘭巴扎裡的伊朗諾魯孜新年年味正濃
    伊朗新年諾魯孜即將來臨,位於德黑蘭北部的塔吉利什巴扎格外熱鬧,儘管近期老下雨,但市民們逛巴扎購置年貨的熱情不減。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雷湘平):和中國春節一樣,諾魯孜節是伊朗最為重要的節日,伊朗慶祝這個傳統節日的時間已經超過2500年。
  • 伊朗田間出現「奇怪的娃娃」
    每天關注壹行伊朗 了解中東實事與動態 在伊朗中部城市亞茲德省的田間,近期出現了一些長相怪異、姿態不同的大娃娃。經過調查後得知,這是附近一名58歲的伊朗婦女的「傑作」。她平日閒暇時用舊衣服、廢金屬及各種配件等材料製作人型娃娃,並把她的農田當做展示區域。
  • 伊朗突然展開強勢報復,韓國油輪或為美國擋刀?
    據環球網1月8日報導,日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扣押了韓國油輪,直接導致伊韓兩國的緊張關係不斷升級。伊朗突然出手扣押韓國遊輪雖然伊朗表示是由於韓國油輪多次違反環保條例、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汙染,才進行合理扣押。但是各國軍事專家都分析指出,伊朗此舉就是為了警告韓國。
  • 蘇萊曼尼死後的伊朗:人們遊行、高喊、痛哭,背後隱藏著什麼
    而伊朗高原上冉冉升起的將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美國的關注,美國國防部於2009年將蘇萊曼尼貼進黑名單,列為了頭號清除目標,從此蘇萊曼尼開始隱居幕後,不再出現於人前。 這一情況直到歐巴馬上臺才得到改善,蘇萊曼尼被移除出了美軍暗殺名單,之後他開始頻繁出現在了抗擊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戰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