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武利尤單抗治療肺淋巴上皮瘤樣癌腦轉移患者的病例分享

2020-11-27 騰訊網

肺癌高居我國患者惡性腫瘤之首位,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等可在不同程度上延長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但是,對於經以上多種治療後仍出現病情進展的患者,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後續的治療方案?2018年,歐狄沃(納武利尤單抗)在中國獲批上市,中國非小細胞肺癌進入免疫治療時代。這些PD-1抑制劑的加入,為肺癌患者的後續治療打開了一扇大門。

病例部分

病例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範雲教授團隊提供

基本病史:

患者,男性,49歲,2016-12-26因「咯血1周」前來就診。既往史:否認家族腫瘤病史。個人史:吸菸史10支/日*10年。查體:ECOG 1分,淺表未捫及明顯腫大淋巴結,心肺查體無特殊。

輔助檢查:

影像學檢測(2016-12):胸部增強CT:右下肺門類結節影(長徑2.5cm),惡性腫瘤可能。肝超聲造影:左肝結節,轉移性考慮。上腹部增強MRI:左肝轉移瘤(1.6cm)、左腎囊腫。顱腦增強MRI:未見異常。ECT:左側第7後肋代謝活躍灶。PET-CT:右肺下葉近肺門結節FDG代謝增高,肺惡性腫瘤考慮;肝頂部結節FDG代謝增高,考慮轉移;左側第7後肋點狀骨質密度異常,FDG代謝略增高,轉移不除外。脂肪肝;左腎囊腫。

病理診斷:(右肺下葉)支氣管鏡病理(2016-12-28):基底段-亞段開口黏膜增厚、粗糙,咬檢;第1次報告:(右肺下葉)低分化(鱗)癌;第2次報告:(右肺下葉)低分化癌(免疫組化結果符合淋巴上皮瘤樣癌)。免疫組化:ALK(D5F3)(-)、ALK-NC(-)、CK5/6(+)、P40(+)、TTF1(-)、P63(+)、CK7(-)、Napsin A(-)、CHG-A/CgA(-)、Sy(-)、CD56(-)、Ki-67(+,60%)、EBER(+)。分子分型:EGFR、ALK、ROS1、KRAS等基因檢測均未見異常;未行PD-L1表達檢測。

補充檢查:考慮到患者病理類型的特殊性,2017-01-04予鼻咽鏡檢查:未見異常。血EB病毒DNA測定:102.13拷貝/ml;EB病毒衣殼抗原抗體-IgA:陽性。

診斷:

右肺淋巴上皮瘤樣癌 肝轉移可能大,cT1cN0M1。

治療史:

一線化療:

2017-01-06、2017-02-01、2017-03-22行3周期吉西他濱聯合順鉑(GP方案)化療,具體劑量:吉西他濱2000mg d1、8,順鉑注射液50mg d1-3。2017-02-21複查CT提示「右下肺病灶較前明顯縮小,左肝近膈頂病灶較前略微縮小」,評估療效為PR。

圖1 患者GP方案治療前的CT

圖2 患者GP方案治療後的CT

肺腫瘤手術治療:

考慮患者為中年男性,PS評分為0分,且有強烈的手術願望,遂於2017-03-06行左肝近膈頂結節穿刺,評估患者的肝病灶情況,病理示「條狀肝組織伴部分肝細胞脂肪變,局部間質內纖維組織增生,淋巴細胞浸潤,間質內膽管增生,局部伴有輕度異型。」免疫組化:P40(-)、P63(個別+)、CK5/6(-)、Hepa\Hepatocyte(-)、CD10(+)、Ki-67(+,<5%)、CK7(+)、CK19(+)、TTF1(-)、Napsin A(-),EBER(+)。

遂於2017-04-13行「腔鏡下右下肺切除術+淋巴清掃術」。術後肺部病灶病理報告(2017-5-8):右下肺癌化療後:(右下)肺段支氣管管壁浸潤型(2×1.8×1.3cm)低分化鱗狀細胞癌伴EB病毒感染,癌周纖維組織增生,大量淋巴細胞浸潤,累犯肺組織,轉移至右下肺支氣管根部及右下肺內支氣管旁淋巴結。免疫組化:ALK(D5F3)(-)、ALK-NC(-)、ROS1(-)、c-Met(-)、CK7(-)、Napsin A(-)、P40(+)、P63(+)、TTF1(-)、CK5/6(+),分子檢測結果:EBER(+)。術後分期:pT1N1Mx,pIIb期。

2017-05-16、2017-06-08行GP方案術後輔助化療2周期,具體用藥同前。

腦轉移治療:

2017年10月患者出現頭痛流涕,行走不穩,左下肢無力,2017-10-17行顱腦增強MRI提示「右側額葉轉移性腫瘤首先考慮(4.2cm×3.3cm)」,考慮腦轉移,綜合考慮後,於2017-10-26全麻下行右側額葉腫瘤切除術,術後病理示「(右側額葉)腦組織內轉移性低分化癌」。免疫組化:CK5/6(+)、CK7(-)、Napsin A(-)、P40(+)、P63(+)、TTF1(-)、Ki-67(+,60%),分子檢測結果:EBER(+)。

圖3 患者2017-10-17的顱腦增強MRI

2017-12-07至2017-12-26 行腦部腫瘤局部切除術後輔助放療:右側額葉局部手術瘤床為CTV,外擴1cm作為PTV,DT45GY/15F/3W。2018-01-16複查顱腦MR提示「腦轉移瘤術後,術區血腫已不明顯,局部術後改變,術區未見明顯強化」。後定期複查,腦部病灶穩定。

2018-10-12複查上腹MR增強提示「肝臟S4段轉移瘤(2.4cm×2.4cm),較前(1.6cm)增大」,考慮病情進展的可能。

免疫治療:

與患者及家屬商議後,2018-10-30、2018-11-13行2周期納武利尤單抗免疫治療,具體劑量:納武利尤單抗240mg IV Q2w。2018.11.14複查B超提示,肝臟佔位較前明顯增大(2.9cm×3.7cm),考慮病情進展。

肝局部介入治療:

2018-11-16超聲引導下行「肝臟腫塊粗針活檢術+肝臟腫瘤射頻消融術」。2018-11-19(左肝腫塊穿刺)病理提示小條肝組織伴纖維血管分隔及多灶淋巴細胞浸潤,局部肝細胞濁腫、變性。根據患者病理活檢結果,考慮肝病灶增大可能為免疫治療假性進展。2018年11月19日,複查肝超聲造影,診斷結果:(肝結節消融治療後)射頻結節區充盈缺損明顯,消融基本完全,請隨訪。

繼續行免疫治療:

2018-11-27起繼續行納武利尤單抗免疫治療至今,具體劑量:納武利尤單抗240mg IV Q2w。患者最近一次複查的肺、肝及腦轉移灶影像學均無明顯腫瘤徵象

圖4 患者2020-02-18複查的顱腦MRI

圖5 患者2020-02-19複查的肺部CT

病例小結:

患者2016年12月經影像學及病理檢查等診斷為「右肺淋巴上皮瘤樣癌肝轉移(cT1cN0M1)。一線治療予GP方案化療3周期後行右下肺切除術+淋巴清掃術,術後繼予GP方案化療2周期,PFS為4月。2017年10月患者出現腦轉移,行右側額葉腫瘤切除術及術後輔助放療,PFS達10月。肝轉移病灶局部進展後,改用納武利尤單抗治療2周期,出現肝局部病灶增大,予肝臟腫塊粗針活檢術+肝臟腫瘤射頻消融術,根據病理活檢結果考慮可能為假性進展,遂繼續予納武利尤單抗治療至今。現患者病情穩定,基本處於無瘤狀態,繼予納武利尤單抗治療中。

專家病例點評

點評要點:

1. 肺淋巴上皮瘤樣癌是一種罕見的、EB病毒相關的惡性腫瘤,其診斷主要依賴病理檢查,尤其是免疫組化的EB病毒(+),同時需排除鼻咽癌和其他器官淋巴上皮瘤樣癌的肺轉移。

2. 晚期肺淋巴上皮瘤樣癌化療有效但易復發,很少有EGFR、ALK、ROS1等驅動基因突變,而常有APOBEC家族的突變,NF-κB通路的失調和I型IFN基因的缺失,可能與EB病毒的持續感染相關。

3. 目前仍缺乏大樣本的免疫治療的研究數據,但有文獻報導肺淋巴上皮瘤樣癌PD-L1表達陽性率在51%~69%之間,提示患者可能從免疫治療中獲益。目前有少量案例報導顯示PD-1/PD-L1抑制劑對晚期肺淋巴上皮瘤樣癌有較好療效。

總結

歐狄沃為中國上市的首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被獲批用於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二線治療。當前,以PD-1抑制劑為代表的藥物在晚期肺癌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該患者一線治療予GP方案化療後,行右下肺切除術+淋巴清掃術,術後繼予GP方案輔助化療2周期,4月後出現腦轉移,行右側額葉腫瘤切除術及術後輔助放療,肝轉移病灶局部進展後,改用納武利尤單抗免疫治療至今,現患者病情穩定,基本處於無瘤狀態,在免疫治療過程中也未出現免疫相關副反應,耐受性很好,在此次治療中實現了生存獲益。

肺淋巴上皮瘤樣癌是一種罕見的、EB病毒相關的惡性腫瘤,其診斷主要依賴病理檢查,對於晚期肺淋巴上皮瘤樣癌的患者,化療可能有效,但也容易復發。有文獻報導,肺淋巴上皮瘤樣癌患者的PD-L1表達陽性率較高,存在高表達的患者也很多,提示此類患者可能從PD-1/PD-L1抑制劑治療中獲益。該患者使用納武利尤單抗進行治療時,未進行PD-L1檢測,但仍達到了生存獲益,提示我們,無論患者的PD-L1表達狀態如何,均可從納武尤利單抗治療中獲益。

點評專家介紹

相關焦點

  • 一呼百應|兵貴神速,早入佳境:替雷利珠單抗一線治療肺鱗癌4周期達PR
    本文分享1例不可切除ⅢA期驅動基因陰性鱗狀細胞NSCLC老年病例,經替雷利珠單抗+白蛋白紫杉醇+卡鉑方案一線治療3個周期後腫瘤病灶即明顯縮小,4個周期後達到部分緩解(PR),且總體安全性和耐受性較好,充分印證了RATIONALE 307研究中顯示的良好療效,也提示了免疫治療儘早啟用的重要性。
  • HER2陽性晚期乳腺癌腦轉移,如何優化治療?| 辯論
    在關於HER2陽性晚期乳腺癌腦轉移患者系統治療策略上,一道辯論題出現:優選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還是PH(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雙靶治療?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乳腺腫瘤科的張少華教授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科樊英教授進行了一場學術「對戰」。大咖辯論,精彩紛呈,快來跟我們一起看看吧!
  • 信迪利單抗有望衝破鐵三角 或躋身食管癌免疫第四大藥物
    目前臨床治療主要包括手術、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大約一半患者在臨床診斷時即有遠處轉移,因此放化療已成為晚期食管癌的標準治療。然而,無論是食管鱗狀細胞癌還是食管腺癌對傳統治療具有內在抗藥性,一線化療治療反應有限,靶向藥物在食管癌治療中的應用非常有限,迫切需要新的治療方法改善食管癌預後。免疫治療給其他瘤種帶來革命性的治療變化,食管癌免疫治療雖然起步較晚,但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 晚期BRAF野生型黑色素瘤:納武單抗 vs 達卡巴嗪
    ,在晚期BRAF野生型黑色素瘤患者中,與達卡巴嗪(dacarbazine)相比,納武單抗(nivolumab)具有持續益處,而且有證據支持納武單抗改善長期生存。 反應 在所有患者中,納武單抗組的客觀緩解率為42%,而達卡巴嗪組的為14%。納武單抗組的中位緩解持續時間未達到(47.2個月-未達到),而達卡巴嗪組的為6個月(3.9–30.4個月)。
  • 免疫治療「中國力量」代表PD-1抑制劑卡瑞利珠單抗正式獲得國家...
    納武利尤單抗(nivolumab)和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這兩大「前浪」PD-1抑制劑,就展開過一波激戰。納武利尤單抗雖然搶先在中國獲批肺癌適應症,但CheckMate-026試驗失利讓它錯失了一線治療的先機,目前仍停留在二線治療;而帕博利珠單抗則依靠KEYNOTE-189試驗成功,成為國內首個獲批非鱗NSCLC一線治療的PD-1抑制劑[1-3]。
  • 梁軍教授:肝癌免疫治療一線之爭:單藥 or 聯合
    據悉,今年的ESMO會議上多項肝癌領域的重磅研究公布,醫脈通有幸邀請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梁軍教授為我們現場解讀肝癌免疫治療的最新進展。  1.本次大會ESMO肝癌領域主要聚焦在免疫領域,CheckMate-459研究顯示納武利尤單抗單藥一線治療不可手術切除肝細胞癌未能到達主要終點,對此您如何解讀?
  • 根除幽門螺桿菌,就能緩解的癌症——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一、發病機理正常胃黏膜沒有淋巴組織,胃黏膜淋巴樣組織是HP感染的結果,HP可能提供胃MALT瘤生長的抗原性刺激Eck等用免疫印跡法、純化重組CagA蛋白對68例胃MALT瘤患者進行檢測,幾乎所有患者均有CagA+ HP感染,說明在胃MALT瘤發病過程中,表達CagA蛋白的菌株起重要作用,Isaacson和Spmencer
  • 精彩回顧 | 潘宏銘教授MDT病例直播會診(第2期)
    本次共討論了5個精彩病例,一起來回顧一下吧!病例一首先是由福建省腫瘤醫院的姚奇偉分享的一例晚期肺鱗癌患者。病例二吉林省腫瘤醫院胸隋殿晶醫師分享了一例肺癌患者基本情況患者:65歲,男主訴:發現右肺佔位1周既往史:無特殊家族史:否認家族腫瘤病史既往診治情況:該患1周前社區體檢X線片發現右肺陰影,隨後就診吉大一院行肺CT
  • 卵巢癌一線維持治療!阿斯利康/默沙東Lynparza(利普卓)與貝伐單抗...
    在2018,新診病例近30萬例,死亡18.5萬例。大多數女性被診斷為晚期(Ⅲ、Ⅳ期)卵巢癌,5年生存率約為30%。對於新診斷的晚期卵巢癌,治療的主要目的是儘可能地延緩病情的發展以及維持患者的生活質量,並以達到完全緩解或治癒為目的。此次sNDA基於III期PAOLA-1研究的數據。
  • 淋巴可保護轉移性黑色素瘤細胞免於肥大症
    淋巴可保護轉移性黑色素瘤細胞免於肥大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5:02:45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Sean J. Morrison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上皮性卵巢癌遠處轉移的診治進展
    1、肺、胸膜、縱隔淋巴結轉移Cheng等分析了665例患者,其中胸膜轉移的發生率為0.75%、肺轉移的發生率為1.05%、縱隔淋巴結轉移的發生率為0.45%;Cormio等報導上皮性卵巢癌胸膜轉移的發生率為6.6%、肺轉移的發生率為4.6%、縱隔淋巴結轉移的發生率為0.45%。
  • ...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患者或濾泡性淋巴瘤...
    百濟神州今日在第15屆國際惡性淋巴瘤會議(ICML)上以口頭報告的形式公布了一項正在開展的在研BTK抑制劑澤布替尼聯合GAZYVA®(奧比妥珠單抗)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R/R)或初治(TN)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或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患者以及R/R濾泡性淋巴瘤(FL)患者的一項1b期臨床研究結果。
  • 協和皮膚惡性腫瘤/黑色素瘤MDT正式啟動,進行首次多學科會診
    為了切實解決患者疾苦,在皮膚科的倡導下,在醫務處、門診部、醫療委員會以及所有的MDT成員科室的大力支持下,醫院設立皮膚惡性腫瘤/黑色素瘤MDT,希望此平臺為患者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近年來,皮膚科的皮膚外科手術團隊開展了Mohs手術等多種方法治療皮膚惡性腫瘤,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在醫院首批新技術新項目基金支持下,未來也將為MDT提供技術及設備上的綜合支持。
  • PD-1/PD-L1 抗體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研究進展
    2   PD-1/PD-L1 抗體2.1   PD-1 抗體2.1.1   納武單抗(Nivolumab)完成Ⅰ期安全評估後,一項Ⅱ期試驗[11]招募 117 例二線及以後治療狀態的晚期肺鱗癌患者接受納武單抗單藥治療,客觀緩解率(ORR)達 14.5%,中位生存期(mOS)為 8.2 個月,一年生存率(OSR)為 40.8%,顯示了納武單抗治療晚期耐藥肺鱗癌的重要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