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PD-L1 抗體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研究進展

2020-11-24 健康界

白文粱,劉磊,王桂閣,張家齊,李單青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胸外科(北京  100730)

通信作者:李單青

關鍵詞: 非小細胞肺癌;抗腫瘤免疫;程序性死亡受體-1/程序性死亡配體-1(PD-1/PD-L1);綜述

引用本文:白文粱, 劉磊, 王桂閣, 張家齊, 李單青. PD-1/PD-L1 抗體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研究進展.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 2020, 27(8): 953-959. doi: 10.7507/1007-4848.201908027

摘要

近年在多種惡性腫瘤中發現程序性死亡受體-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配體-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信號通路影響機體抗腫瘤免疫,其中抑制 PD-1/PD-L1 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療中有良好療效。本文針對 PD-1/PD-L1 抗體治療晚期 NSCLC 臨床進展進行綜述。

正文

肺癌為患病率、致死率最高的腫瘤之一。2018 年肺癌新發患者預估佔所有腫瘤的 11.6%,死亡患者佔所有腫瘤的 18.4%[1],均以非小細胞肺癌(NSCLC)為主。目前,晚期 NSCLC 標準化療緩解率、生存期延長有限,能接受基因靶向治療的患者範圍小且後期耐藥不可避免[2]。隨著腫瘤免疫研究的深入,免疫檢查點程序性死亡受體-1/程序性死亡配體-1(PD-1/PD-L1)的發現給晚期 NSCLC 治療帶來新思路。

1   抗腫瘤免疫

抗腫瘤免疫是機體抵抗腫瘤最重要的防護,抗原呈遞細胞(APC)捕捉腫瘤釋放的抗原呈遞給 T 細胞,激活的效應 T 細胞特異性浸潤「腫瘤床」並殺死腫瘤細胞,釋放更多腫瘤抗原,形成腫瘤-免疫循環。該過程中既有正性共刺激分子增強免疫應答,也有負性共刺激分子作為免疫檢查點調節免疫,避免機體正常細胞受攻擊。惡性腫瘤機體免疫中,共刺激分子異常,影響免疫循環,減弱抗腫瘤免疫,形成免疫逃逸。目前抗腫瘤免疫治療的主要方向有:腫瘤疫苗加強循環、定製 T 細胞增強免疫、抗體激活 T 細胞等[3]。其中,多項研究發現,阻斷負性共刺激分子 PD-1/PD-L1 後,晚期腫瘤尤其是 NSCLC 有明顯臨床獲益。

PD-1 與配體 PD-L1、PD-L2 均屬於 B7 免疫球蛋白家族。PD-1 主要表達於 T 細胞、B 細胞、NKT 細胞、DC 細胞、單核細胞等活化的免疫細胞細胞膜[4]。PD-L1 為 PD-1 主要配體[4],在 T 細胞、B 細胞、DC 細胞、巨噬細胞、間充質幹細胞、骨髓源性肥大細胞和非造血細胞中表達[5],在心臟、肺、肝臟、胎盤等非淋巴器官也表達[4],同時在乳腺、肺、消化道、卵巢、肝臟、膀胱、皮膚等多個部位的惡性腫瘤中也發現 PD-L1 有不同程度表達[5]。PD-L2 僅在 DC 細胞、巨噬細胞、骨髓源性肥大細胞、50%~70% 的腹膜 B1 細胞中表達[5]。兩個配體表達範圍的不同提示各自作用的差異,目前認為 PD-L1 在腫瘤免疫逃逸中起主要作用。PD-1 結合 PD-L1 後,通過阻斷磷脂醯肌醇激酶 3 的活化並抑制蛋白激酶 B 的激活、抑制抗凋亡基因 Bcl-xl 的表達[6]、影響能量代謝並加速 T 細胞能量耗盡[7]、募集 SHP-2 磷酸酶形成負性共刺激分子團[8]等方式抑制免疫反應,減少周圍組織損傷,避免發生自身免疫性疾病。而腫瘤微環境中 PD-1/PD-L1 通路異常活躍,負性調控過強,導致自身抗腫瘤免疫減弱,腫瘤細胞因此獲得免疫逃逸[9]。腫瘤細胞表達的 PD-L1 在沒有 PD-1 時也能向胞內傳遞信號調節葡萄糖代謝,調控腫瘤細胞免疫耐受[10]。抑制該免疫檢查點,提升機體抗腫瘤免疫,成為一個有效策略。

2   PD-1/PD-L1 抗體

2.1   PD-1 抗體

2.1.1   納武單抗(Nivolumab)

完成Ⅰ期安全評估後,一項Ⅱ期試驗[11]招募 117 例二線及以後治療狀態的晚期肺鱗癌患者接受納武單抗單藥治療,客觀緩解率(ORR)達 14.5%,中位生存期(mOS)為 8.2 個月,一年生存率(OSR)為 40.8%,顯示了納武單抗治療晚期耐藥肺鱗癌的重要臨床意義。2015 年 3 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該藥成為首個針對一線化療期間或之後疾病進展晚期肺鱗癌的 PD-1 抗體。Ⅲ期試驗 Checkmate 017[12]和 Checkmate 057[13]分別研究納武單抗對多西他賽治療一線化療失敗的晚期鱗癌(272 例)和非鱗癌(582 例)的療效,其中鱗癌患者抗體組和對照組 mOS 分別為 9.2 個月和 6.0 個月,緩解率(RR)為 20% 和 9%,中位緩解持續時間(mDOR)分別為未達到(NR)和 8.4 個月,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為 3.5 個月和 2.8 個月;非鱗癌患者抗體組和對照組 mOS 分別為 12.2 個月和 9.4 個月,RR 為 19% 和 12%,mDOR 為 17.2 個月和 5.6 個月,mPFS 無明顯優勢。將 PD-L1>1% 分為陽性,發現鱗癌患者 PD-L1 表達與抗體療效無明顯相關;PD-L1 陽性表達的非鱗癌患者較陰性表達患者抗體治療的 ORR 更高(31% vs. 9%)。2015 年 10 月,美國 FDA 通過納武單抗二線治療不限組織類型晚期 NSCLC。兩年隨訪數據發現,接受抗體治療的鱗癌、非鱗癌 OSR 為 23%、29%,均優於多西他賽治療,抗體組死亡風險較對照組下降 28%[14]。

一項Ⅲ期試驗 Checkmate 026[15]對比納武單抗和化療一線治療晚期或復發 NSCLC 療效,結果顯示抗體組(211 例)和化療組(212 例)mPFS 分別為 4.2 個月和 5.9 個月,抗體組 mOS、RR 較化療組無優勢。亞組分析不論病理類型、PD-L1 表達高低,均未發現納武單抗一線治療 NSCLC 優勢。但腫瘤突變負荷(TMB)亞組中,高 TMB 組(≥243 mut/mb)抗體治療患者 mPFS 長於低-中 TMB 組(≤242 mut/mb)(9.7 個月 vs. 4.1 個月),提示 TMB 或許與抗體治療療效相關。隨後Ⅰ期試驗 Checkmate 012[16]聯用納武單抗、CTLA-4 抗體伊匹單抗(Ipilimumab)治療初治晚期 NSCLC 發現臨床緩解,Ⅲ期試驗 Checkmate 227[17]招募初治的晚期或復發 NSCLC 患者,腫瘤 PD-L1≥1% 患者接受納武單抗與伊匹單抗聯合、納武單抗單藥或化療;PD-L1<1% 患者接受兩抗體聯合、納武單抗聯合化療或化療,主要研究終點為抗體聯合組和化療組裡高 TMB(>10 mut/mb)患者 PFS 和兩組所有患者的 OS。2018 年 4 月該試驗最新數據顯示:TMB 高表達患者抗體聯合治療與化療相比 mPFS 分別為 7.2 個月、5.5 個月,ORR 分別為 45.3%、26.9%,mDOR 為 NR、5.4 個月;不受 PD-L1 表達、病理類型影響,抗體聯合治療均較化療顯著延長患者 PFS;統計分析未發現 TMB 表達與 PD-L1 表達相關。該試驗證實了免疫抗體聯合治療療效,期待後續 OS 數據。

2.1.2   派姆單抗(Pembrolizumab)

Ⅰ期試驗 Keynote 001[18]招募初治或經治晚期 NSCLC 患者接受派姆單抗治療,ORR 達 19.4%,mDOR 為 12.5 個月。PD-L1≥50% 患者 ORR 為 45.2%,PD-L1 1%~49% 患者 ORR 為 16.5%,PD-L1<1% 患者 ORR 為 10.7%,提示派姆單抗治療晚期 NSCLC 有效且與 PD-L1 表達相關。隨後Ⅱ/Ⅲ期試驗 Keynote 010[19]對比派姆單抗與化療二線治療 PD-L1 表達≥1% 的晚期 NSCLC,1 034 例患者分為抗體低劑量組(2 mg/kg)、抗體高劑量組(10 mg/kg)和多西他賽組,3 組患者 mOS 分別為 10.4 個月、12.7 個月和 8.5 個月,ORR 為 18%、18% 和 9%,PFS 無明顯差異。PD-L1 高表達(≥50%)患者 3 組 mOS 分別為 14.9 個月、17.3 個月和 8.2 個月,ORR 分別為 30%、29% 和 8%;PD-L1 低表達(1%~49%)患者抗體治療 OS 獲益明顯減小,但仍優於化療。2015 年 10 月美國 FDA 批准派姆單抗二線治療 PD-L1≥1% 的晚期或轉移 NSCLC 患者。2018 年 10 月該研究後續數據顯示:總體人群抗體治療與多西他賽治療 mOS 分別為 11.8 個月和 8.4 個月,PD-L1≥50% 的患者抗體治療 mOS 為 16.9 個月。

Ⅲ期試驗 Keynote 024[20]納入 305 例 PD-L1≥50% 且無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和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突變的晚期 NSCLC 患者接受抗體或化療一線治療,兩組 PFS 分別為 10.3 個月和 6 個月,ORR 為 44.8% 和 27.8%。2016 年 10 月美國 FDA 批准派姆單抗一線治療無 EGFR、ALK 突變,PD-L1≥50% 晚期或轉移 NSCLC。2017 年該試驗更新數據顯示,抗體組與化療組 mOS 分別為 NR 和 14.5 個月,兩組 OSR 分別為 61.2% 和 43.0%。隨後Ⅲ期試驗 Keynote 042[21]招募無 EGFR、ALK 突變晚期 NSCLC 患者 1 274 例,接受抗體或化療一線治療。2018 年最新結果顯示,抗體組和化療組 PD-L1 表達≥1% 患者 mOS 分別為 16.7 個月和 12.1 個月,ORR 分別為 27.3% 和 26.5%;PD-L1≥50% 患者 mOS 分別為 20.0 個月和 12.2 個月,ORR 分別為 39.5% 和 32.0%。提示 PD-L1 高表達患者更容易從派姆單抗一線治療中獲益。

Ⅱ期試驗 Keynote 021[22]招募 123 例無 EGFR、ALK 突變非鱗癌轉移性 NSCLC(mNSCLC)患者接受抗體聯合培美曲塞+卡鉑或培美曲塞+卡鉑一線治療,聯合組和化療組 ORR 分別為 55%、29%,兩組 mDOR 分別為 8.0 個月、4.9 個月,OS 無明顯差異;未發現 PD-L1 表達高低與聯合治療效果相關。24 個月隨訪顯示聯合治療持續獲益,兩組 mPFS 分別為 24.0 個月和 9.3 個月,mOS 分別為 NR 和 21.1 個月[23]。2017 年 5 月美國 FDA 批准派姆單抗聯用培美曲塞+卡鉑一線治療非鱗癌 mNSCLC。Ⅲ期試驗 Keynote 189[24]招募 616 例無 EGFR、ALK 突變非鱗癌 mNSCLC 接受派姆單抗或安慰劑聯用培美曲塞+鉑類一線治療,兩組 mOS 分別為 NR、11.3 個月,mPFS 分別為 8.8 個月、4.9 個月,ORR 分別為 47.6%、18.9%,mDOR 分別為 11.2 個月、7.8 個月。PD-L1 各亞組均優於對照組,臨床治療效果與 PD-L1 表達有相關性。2018 年 8 月美國 FDA 批准派姆單抗與培美曲塞、鉑類聯用一線治療無 EGFR、ALK 突變非鱗癌 mNSCLC。

Ⅲ期試驗 Keynote 407[25]招募 559 例晚期轉移鱗癌患者,接受派姆單抗或安慰劑聯合卡鉑+紫杉醇一線治療,mOS 分別為為 15.9 個月、11.3 個月,mPFS 為 6.4 個月、4.8 個月,ORR 分別為 57.9%、38.4%,mDOR 為 7.7 個月、4.8 個月。亞組未發現 OS 與 PD-L1 表達有聯繫,但高表達組 mPFS 較低表達組長,分別為 8.0 個月、6.3 個月。2018 年 10 月美國 FDA 通過派姆單抗聯合卡鉑、紫杉醇一線治療晚期轉移鱗癌。

2.2   PD-L1 抗體

2.2.1   阿特珠單抗(Atezolizumab)

Ⅰ期試驗[26]發現阿特珠單抗能有效治療晚期 NSCLC 患者後,Ⅱ期 POPLAR 試驗[27]招募 287 例晚期 NSCLC 患者接受抗體或多西他賽二線治療,結果顯示抗體組 OS 為 12.6 個月,化療組為 9.7 個月;兩組 mDOR 分別為 14.3 個月和 7.2 個月。將腫瘤細胞(TC)及腫瘤浸潤免疫細胞(IC)PD-L1 表達分層(TC3≥50%,5%≤TC2<50%,1%≤TC1<5%,TC0<1%;IC3≥10%,5%≤IC2<10%,1%≤IC1<5%,IC0<1%):兩組 TC0 或 IC0 患者 mOS 均為 9.7 個月,兩組 TC 或 IC1/2/3 患者 mOS 分別為 15.5 個月和 9.2 個月,其中 TC 或 IC3 組療效差異最大(15.5 個月 vs. 11.1 個月)。Ⅲ期臨床試驗 OAK[28]繼續研究阿特珠單抗二線治療晚期 NSCLC,結果顯示抗體組 OS 為 13.8 個月,化療組為 9.6 個月;無論 PD-L1 表達高低,抗體組 OS 均獲益,但高表達組獲益更多。抗體組 mDOR 為 16.3 個月,化療組為 6.2 個月,未發現 PD-L1 表達對 DOR 的影響。兩組僅 TC 表達 PD-L1 患者 mOS 分別為 13.2 個月和 12.0 個月,僅 IC 表達 PD-L1 患者 mOS 分別為 14.3 個月和 9.8 個月。2016 年 10 月美國 FDA 批准阿特珠單抗二線治療晚期 NSCLC。

Ⅱ期試驗 BIRCH[29]招募無中樞神經系統轉移、TC 或 IC PD-L1>5% 的晚期 NSCLC 患者 659 例接受阿特珠單抗治療,其中初治患者 ORR 為 22%,mPFS 達 5.4 個月,TC3 或 IC3 患者 ORR 最高為 31%。截至 2016 年 8 月初治患者 mOS 為 23.5 個月、高表達組 mOS 最高為 26.9 個月,由於該試驗未與化療對比,需要進一步研究。隨後Ⅲ期試驗 IMpower 131[30]聯合阿特珠單抗、卡鉑、紫杉醇或蛋白結合性紫杉醇一線治療晚期鱗癌,2018 年 1 月公布抗體+卡鉑+蛋白結合性紫杉醇組(343 例)與卡鉑+紫杉醇組(340 例)最新數據:兩組 mPFS 為 6.3 個月、5.6 個月,mDOR 為 7.2 個月、5.2 個月,OS 無明顯差異。亞組分析僅高表達組(TC3 或 IC3)抗體聯用效果優於化療:mPFS 分別為 10.1 個月和 5.5 個月,mDOR 分別為 18.7 個月和 5.3 個月,mOS 分別為 23.6 個月和 14.1 個月。Ⅲ期研究 IMpower 150[31]招募晚期非鱗癌患者接受阿特珠單抗+卡鉑+紫杉醇+貝伐單抗(ABCP)、貝伐單抗+卡鉑+紫杉醇(BCP)、阿特珠單抗+卡鉑+紫杉醇(ACP)一線治療,主要研究終點為無 EGFR、ALK 突變患者(ITT-WT)和 T 效應基因高表達患者(Teff-high WT)的 PFS 以及 OS。截至 2017 年 9 月,接受 ABCP 和 BCP 治療的 ITT-WT 患者 mPFS 分別為 8.3 個月和 6.8 個月,Teff-high WT 患者 mPFS 為 11.3 個月和 6.8 個月。無論 PD-L1 表達高低,ABCP 組均較 BCP 組 PFS 獲益好,PD-L1 高表達 mPFS 獲益最高。2018 年 1 月公布 OS 數據:ITT-WT 接受 ABCP 和 BCP 治療的 mOS 分別為 19.2 個月、14.7 個月,不論 PD-L1 表達與否,ABCP 組均優於 BCP 組,其中 PD-L1 表達患者 mOS 分別為 22.5 個月和 16.4 個月,Teff-high WT 患者 mOS 分別為 25.0 個月和 16.7 個月。證實多抗體聯合化療治療晚期非鱗癌患者有效,與 PD-L1 表達及 Teff 高低相關,2018 年 12 月美國 FDA 批准阿特珠單抗+卡鉑+紫杉醇+貝伐單抗一線治療無 EGFR、ALK 突變晚期 mNSCLC。

2.2.2   德瓦魯單抗(Durvalumab)

Ⅲ期試驗 PACIFIC[32]評估該藥對 2 程及以上放化療後未進展的Ⅲ期不可切除 NSCLC 患者的鞏固治療效果,患者接受抗體(473 例)或安慰劑(236 例)治療 12 個月。抗體組 mPFS 達 16.8 個月,安慰劑組 5.6 個月,不論 PD-L1 表達高低,抗體治療均有獲益。2018 年 2 月美國 FDA 批准德瓦魯單抗治療放化療後未進展的Ⅲ期不可切除 NSCLC。2018 年 3 月更新數據[33]顯示,兩組 mOS 分別為 NR 和 28.7 個月,中位死亡和遠處轉移時間分別為 28.3 個月和 16.2 個月,ORR 分別為 30.0% 和 17.8%,mDOR 分別為 NR 和 18.4 個月。Ⅲ期試驗 ARCTIC[34]招募 2 程化療後(至少 1 程含鉑化療)晚期 NSCLC 患者,評估該藥單藥治療 PD-L1 表達≥25% 的患者、聯合 Tremelimumab(CTLA-4 單抗)治療 PD-L1 表達<25% 的患者與一線化療(SoC)療效。2018 年 10 月初步數據顯示,PD-L1 表達≥25% 的患者抗體單藥治療及 SoC 組 mOS 分別為 11.7 個月和 6.8 個月,mPFS 分別為 3.8 個月和 2.2 個月,ORR 分別為 35.5% 和 12.5%。PD-L1 表達<25% 患者接受抗體聯合治療與 SoC 治療相比,mOS 分別為 11.5 個月和 8.7 個月,mPFS 均為 3.5 個月,ORR 分別為 14.9% 和 6.8%,體現出德瓦魯單抗三線治療優勢。

德瓦魯單抗一線治療晚期 NSCLC 是否有效目前還存在爭議:Ⅰ期試驗 NCT02000947[35]發現德瓦魯單抗聯合 Tremelimumab 治療晚期 NSCLC,ORR 可達 17%。但Ⅲ期試驗 MYSTIC 並未發現該聯合方案對比化療治療 mNSCLC 有 PFS 獲益優勢。目前進行的 NEPTUNE 試驗繼續沿用該聯合方案一線治療無 EGFR、ALK 突變晚期 NSCLC 患者,期待該試驗結果。

3   抗體治療效果預測指標

接受 PD-1/PD-L1 抗體治療的患者並非都能獲益,前期有效後期也可能出現繼發性耐藥。如何預測抗體治療有效、如何篩選獲益患者成為研究共識。

3.1   腫瘤細胞

3.1.1   PD-L1

理論上 PD-L1 表達越高腫瘤細胞免疫抑制越強,因此 PD-L1 也被多數試驗首選為治療效果預測指標。多個針對 NSCLC 的 PD-1/PD-L1 抗體Ⅱ/Ⅲ期研究都發現腫瘤細胞 PD-L1 高表達患者在 PFS、OS 或 ORR 等方面較低表達患者有優勢[18-19, 21, 24, 27-28, 30-31]。但不同試驗 PD-L1 表達截斷值設定不同,沒有 PD-L1 表達陽性或高表達的公認指標,療效並不與表達嚴格相關,某些試驗中低表達或陰性表達的患者也能有很好的臨床獲益[36]。考慮到腫瘤細胞 PD-L1 表達是由不同促炎症細胞因子和腫瘤突變基因激活不同通路形成[10],基因突變、膜蛋白結構都影響 PD-L1 分子的功能和穩定,抗體及藥物方案差異、患者是否初治、病理獲取方式及時間等是否影響腫瘤細胞 PD-L1 表達還需繼續研究。抗腫瘤免疫由多環節共同參與,僅靠 PD-L1 預測療效是不準確的。

3.1.2   TMB

TMB 即腫瘤基因外顯子編碼區每兆鹼基突變數目。Rizvi 等[37]分析了 30 例派姆單抗治療晚期 NSCLC 患者的 TMB 情況,高 TMB 患者 ORR 比低 TMB 患者高,與 PD-L1 表達無明顯關係。Checkmate 012 後續數據也發現高 TMB 與 ORR、DOR 增加相關[38]。Checkmate 026[15]和 Checkmate 227[17]研究了 TMB 與納武單抗臨床療效相關性,高 TMB 較低 TMB 患者接受抗體治療生存獲益延長,未發現 TMB 與 PD-L1 表達相關。但是腫瘤微環境中 APC 活動受到抑制,影響機體免疫對 TMB 的識別,也間接影響 TMB 預測效力[39]。

3.1.3   上皮-間質轉換(EMT)

上皮細胞獲得間葉細胞組織特性。一項肺腺癌的研究[40]發現,EMT 獨立於 TMB,具有 EMT 特性的腫瘤細胞 PD-1、PD-L1、PD-L2、CTLA-4、IFNγ、IDO 等免疫檢查點及免疫分子表達量更多,是一個潛在的預測指標。

3.1.4   腫瘤驅動基因突變

腫瘤驅動基因包括 EGFR、鼠類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及 ALK 等的突變是 NSCLC 常見發病機制之一。多個研究[41-42]發現,與 KRAS 突變相比,EGFR 突變經 p-ERK1/2/p-c-Jun 通路提升 PD-L1 表達,阻斷 EGFR 能減少 PD-L1 表達,間接增強機體免疫。納入驅動基因突變患者的幾項Ⅲ期試驗還未發現突變基因與臨床效果明顯相關,病情驅動基因突變腫瘤多缺乏腫瘤浸潤淋巴細胞[43],影響免疫能力。腫瘤驅動基因在 PD-1、PD-L1 調控機制裡是否發揮作用以及兩類靶向藥能否聯用,目前還有很大爭議。

3.2   腫瘤微環境

3.2.1   腫瘤浸潤免疫細胞(IC)

考慮到 PD-L1 在免疫微環境裡的細胞表面也表達,POPLAR 試驗[27]檢測了入組患者 IC 的 PD-L1 表達水平,PD-L1 高表達的患者接受抗體治療的 mOS 比低表達患者長。OAK[28]、IMpower 131 試驗[30]都顯示 IC 高表達 PD-L1 患者接受抗體治療臨床獲益更好。針對腫瘤微環境中 PD-L1 表達促進腫瘤免疫抑制的相關研究還在進行中,需要更多數據來驗證。

3.2.2   調節 T 細胞(Tregs)和效應 T 細胞(Teff)

Tregs 能分泌白介素-10(IL-10)、IL-3 等因子抑制 Teff,抑制機體抗腫瘤免疫,高 Tregs/Teffs 比值預示腫瘤預後更差。研究[44]發現去除腫瘤微環境中的 Tregs 後機體抗腫瘤免疫能力增強。IMpower 150[31]分析了 Teff 高表達患者預後,發現該類患者接受抗體聯合治療 mPFS、mOS 更長。Teff 亞群之一細胞毒性 T 細胞(CTL)是 CD8 主要表達細胞之一。分析患者 CD8 濃度,發現緩解患者較不緩解患者 CD8 濃度高(17.1% vs. 5.6%)[45]。因此有觀點[46]認為 CD8 T 細胞數量可以作為免疫抗體治療的間接預測指標。

3.3   吸菸史

吸菸作為肺癌的致癌因素之一,與 TMB 升高有關[47]。吸菸誘導免疫抑制因子產生,促進炎症環境形成,誘導 PD-L1 表達[48]。多項臨床試驗[13, 16-18, 20, 30, 32]都發現有吸菸史的患者較不吸菸者 PD-1/PD-L1 抗體治療預後更好。

3.4   病理類型

NSCLC 病理類型細分為鱗癌、腺癌等。與非鱗癌相比,鱗癌細胞表達更多 MAGE-A3、MAGE-A4、NY-ESO 等腫瘤抗原[49],持續表達 p63、CK5/6、34bE12 等分子,可能與 PD-1/PD-L1 通路的免疫抗體藥療效有潛在聯繫。目前Ⅲ期臨床數據中,鱗癌患者主要在派姆單抗治療中有獲益趨勢,非鱗癌患者多在納武單抗、阿特珠單抗、德瓦魯單抗治療中有獲益趨勢。考慮到試驗方案和藥物不同,病理類型多被作為間接指標。

4   總結與展望

在發現 PD-1/PD-L1 抗體治療晚期 NSCLC 有效後,如何進一步提高患者獲益成為下一個研究焦點。多項試驗證實聯合治療調動多個免疫環節可以提高抗腫瘤免疫效果。進一步提高預測效率、拓寬獲益患者人群、提高總生存率、延長術後無病生存期等需要我們繼續探索。

利益衝突:無。

作者貢獻:白文粱負責分析、撰寫論文,劉磊、王桂閣、張家齊負責收集資料;李單青負責論文審校。

相關焦點

  • 國產PD-L1單抗公布一線肺癌數據
    基石藥業在2020年歐州腫瘤內科學會亞洲年會上公布舒格利單抗聯合化療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研究數據,結果顯示舒格利單抗聯合化療較安慰劑聯合化療,作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一線治療,舒格利單抗聯合化療對安慰劑聯合華聯顯著延長PFS(中位PFS:7.8個月vs 4.9個月),
  • 從1970至2021,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如何升級換代?
    作者:肺癌康復圈2020年中國肺癌新發病例數82萬[1],是中國癌症發病數最高的頭號殺手。面對這樣的對手,患者是否就只能束手就擒呢?在50年前,或許大部分人都會這麼想。那是一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幾乎都活不過半年的年代。
  • 藥監局批准甲磺酸阿美替尼片上市,用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國家藥監局網站3月31日消息,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附條件批准1類創新藥甲磺酸阿美替尼片(商品名:阿美樂)上市,用於既往經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治療時或治療後出現疾病進展,並且經檢測確認存在EGFR T790M
  • 非小細胞肺癌治療藥物甲磺酸阿美替尼片獲批上市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科技部官網5月15日消息,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附條件批准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1類創新藥甲磺酸阿美替尼片上市。該藥受「重大新藥創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持,用於既往經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治療時或治療後出現疾病進展,並且經檢測確認存在EGFR T790M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甲磺酸阿美替尼片屬於第三代EGFR-TKI,是我國自主研發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藥。
  • 【衡道丨RET】精準聚焦——非小細胞肺癌融合基因的診斷|非小細胞...
    >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最常見的肺癌亞型,約佔肺癌的85%,目前NSCLC的驅動基因較為明確,其驅動基因的變異形式主要包括基因突變、拷貝數變異、基因融合等[1]。ALK基因融合在我國非小細胞肺癌中的發生 率 約 5.6%,其 中 腺 癌 的 發 生 率 為 6.6%~9.6%,並與KRAS和EGFR突變相排斥。
  • PD-1到底能治什麼病?
    信迪利單抗已獲批適應症與可能獲批適應肺癌在針對無EGFR敏感突變與ALK基因重排的晚期或復發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試驗ORIENT-11中,信迪利單抗聯合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和鉑類治療方案顯著延長了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
  • 百濟神州與諾華達成PD-1海外授權合作
    強強聯合,全球品質國產PD-1單抗「出海」提速 作為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一款1類新藥,替雷利珠單抗曾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藥品審評中心(CDE)優先審評資格,於2019年12月在國內獲批上市,用於治療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2020年4月,替雷利珠單抗用於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的第二項適應症獲得批准。
  • 免疫治療「中國力量」代表PD-1抑制劑卡瑞利珠單抗正式獲得國家...
    腫瘤免疫治療的「中國力量」,又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2020年6月19日,PD-1抑制劑卡瑞利珠單抗(camrelizumab)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同時獲批兩項適應症:晚期非鱗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一線治療、晚期食管鱗癌的二線治療。
  • PD-1/CTLA-4雙抗聯合抗腫瘤!|受試者|類固醇|腫瘤|-健康界
    而PD-1抗體的核心作用,就是激活這些抗癌的免疫細胞,讓他們「打了雞血」、「戰鬥力十足」。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生物治療科主任張曉實教授有一個著名的比喻:在抗癌這場戰爭中,CTLA-4就是政委,動員更多能抗癌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戰鬥前線;而PD-1是司令,可以指揮和激勵戰鬥前線的戰士奮勇殺敵——一個政委+一個司令,抗癌戰爭取得勝利的概率大增。
  • 替雷利珠單抗治療NSCLC III期研究中期分析到達OS主要終點
    11月17日,百濟神州宣布經獨立數據監查委員會(DMC)判斷,在其用於評估替雷利珠單抗對比多西他賽針對接受鉑類化療後出現疾病進展的二線或三線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RATIONALE 303臨床試驗的事先計劃的中期分析中,在意向治療患者人群中達到了總生存期(OS)這一主要終點。
  • JMT-諾貝爾獲獎抗癌「神藥」PD-1: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黑色素瘤|...
    這款藥能夠激活體內原有的細胞殺傷腫瘤細胞,副作用小,目前的臨床數據顯示,肺癌,黑色素瘤,腎癌等7種惡性腫瘤中部分患者可以到達完全緩解,效果非常明顯。自2014年9月以來,PD-1抑制劑已經被美國FDA正式批准用於:惡性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肝癌、胃癌、腎癌、膀胱癌、頭頸部腫瘤、霍奇金淋巴瘤、Merkel細胞癌以及所有微衛星高度不穩定(MSI-H)的實體瘤。
  • 肺癌治療,選對治療方式很重要!
    1 病理類型 根據肺部腫瘤組織細胞在顯微鏡下的形態特點,可以將肺癌大致分為兩種類型:小細胞肺癌(SCLC)和非小細胞肺癌(NSCLC)。
  • 治療多種疾病的抗體療法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科學家們近期在抗體療法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這些特殊的稱為「納米抗體(nanobody)」的美洲駝抗體比人類抗體小得多,在中和SARS-CoV-2病毒方面的效果要好很多倍。它們也更穩定。研究者表示,大自然是我們最好的發明家。我們開發的技術以前所未有的規模調查中和SARS-CoV-2的納米抗體,這使得我們能夠迅速發現數千種具有無與倫比的親和力和特異性的納米抗體。
  • 速遞|默沙東PD-1抑制劑Keytruda一線單藥治療獲FDA批准
    WM是一種罕見的、不可治癒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此次sNDA旨在通過對III期iNNOVATE臨床試驗超過5年的數據分析,更新Imbruvica的美國處方信息。這也是一種BTK治療WM方面目前獲得的最長隨訪數據。
  • 張力教授:BRAF V600E突變在肺癌治療中的研究進展
    > 肺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及死亡率均居惡性腫瘤首位,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佔肺癌總數的80%-85%[1]
  • 信達生物LAG-3/PD-L1雙抗申報臨床
    值得一提的是,信達生物在研產品中已有一款抗LAG-3單克隆抗體正在進行臨床研究,包括一項在中國開展的評估IBI110單藥或聯合PD-1抗體信迪利單抗注射液治療晚期惡性腫瘤的臨床研究。這是一項在中國開展的評估IBI322治療晚期惡性腫瘤受試者的1a/1b期臨床研究,該研究主要目的為評估IBI322在標準治療失敗的晚期惡性腫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的抗腫瘤活性。
  • 腫瘤細胞固有PD-1是一種腫瘤抑制因子--免疫治療方法的潛在生物...
    發現PD-1信號傳導途徑的分子功能和機制,揭示了腫瘤細胞固有的PD-1可作為患者選擇免疫治療方法的潛在生物標記物。  此外,流式細胞術顯示PD-1在所有檢查的癌細胞的亞群中表達(PD-1的正範圍2.48%至68.14%)。另外在七個肺癌患者的腫瘤組織中,有兩例患者同樣檢測到了PD-1的表達(%≧2)。總的來說,這些數據表明PD-1在癌細胞的亞群中表達。
  • 治療性的PD-1癌症疫苗PD1-Vaxx或有望安全有效地應用於動物模型試驗!
    文章中,研究者描述了名為PD1-Vaxx的肽類或能作為首個檢查點抑制劑疫苗,安全且有效地用於治療結腸癌同系動物模型。這種疫苗能夠產生多克隆抗體並抑制癌細胞上的程序性細胞死亡受體PD-1,這種疫苗能夠模擬PD-1抑制劑納武單抗(nivolumab)的作用,但同時還能避免誘發與該藥物和相關製劑相關的機體先天性和獲得性耐受性。
  • 百濟神州拿下諾華22億美元授權費:國產PD-1叫板跨國巨頭,合作出海...
    自研受挫,諾華亟需成熟PD-1/L1產品諾華為什麼要給百濟神州的PD-1產品砸下重金?首先需要注意的是,PD-1抗體作為免疫療法的「基石」是當下泛腫瘤治療的基礎,也因此成為各家MNC(跨國巨頭)的兵家必爭之地。
  • 百濟神州拿下諾華22億美元授權費:國產PD-1叫板默沙東K藥,合作出海...
    自研受挫,諾華亟需成熟PD-1/L1產品諾華為什麼要給百濟神州的PD-1產品砸下重金?首先需要注意的是,PD-1抗體作為免疫療法的「基石」是當下泛腫瘤治療的基礎,也因此成為各家MNC(跨國巨頭)的兵家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