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0至2021,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如何升級換代?

2021-01-15 肺凡力量

作者:肺癌康復圈

2020年中國肺癌新發病例數82萬[1],是中國癌症發病數最高的頭號殺手。面對這樣的對手,患者是否就只能束手就擒呢?在50年前,或許大部分人都會這麼想。那是一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幾乎都活不過半年的年代。50年後的今天,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不少患者靠著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將肺癌慢性病化,甚至有了長期生存和臨床治癒的可能性,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大大提高。尤其近期又有PD-1單抗被納入新版醫保目錄,更是打開了免疫治療能夠普惠更多肺癌患者的新局面。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細數下人類與非小細胞肺癌的抗爭小歷史,看看醫學的智慧是怎樣與病魔做鬥爭的。希望以此能夠鼓勵患者,勇敢抗癌。

從化療到免疫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大致經歷了三個時代:化療時代、靶向時代、免疫時代。

1970年及之前,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沒有特別的治療藥物和方案,對患者而言,只有傳統的支持治療,或者說臨終關懷。患者的生存期大都不超過6個月,一般為4-6個月左右。

化療時代

1995

以鉑類為基礎的化療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地位確立

1995年發表的一項薈萃分析[2-3]顯示: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以鉑類為基礎的化療方案對比傳統支持治療,能夠延長患者生存,一舉確立了以鉑類為基礎的化療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中的基石地位。

2000

ECOG1594研究顯示三代化療藥物提高患者生存期突破6個月

吉西他濱、多西他賽、紫杉醇、長春瑞濱等為代表的第三代化療藥物相繼出現。2000年初的ECOG1594研究[2-4]顯示這4種三代化療藥聯合鉑類的含鉑雙藥方案(紫杉醇+順鉑、吉西他濱+順鉑、多西他賽+順鉑、紫杉醇+卡鉑)不分伯仲,中位總生存期為7.9個月。

考慮化療產生的毒性蓄積,一般以21天為一個化療周期,患者總共接受4-6周期的化療,之後觀察隨訪。

2008

鱗癌、非鱗癌「分而治之」

2008年,JMDB研究[2-4]發現,在肺腺癌(非鱗癌)患者中,培美曲塞/鉑類方案的中位總生存期可達到12.6個月而在鱗癌患者中結果則僅為9.4個月。

這是首次發現不同的組織學類型治療方案療效不同的研究。從此,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一改以往「簡單粗暴」的全患者群「掃射」模式,針對不同的患者類型,應該「分而治之」。

2013

「維持治療」的概念誕生

維持治療的概念是隨著培美曲塞這種較低毒性的化療藥的出現而發展出來的治療模式。2013年,PARAMOUNT研究[4]顯示,非鱗癌的患者在一線使用培美曲塞/鉑類藥物治療後繼續採用培美曲塞單藥維持治療,可將中位總生存期延長至13.9個月。

截止到這裡,新的化療藥物鮮有出現,化療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療效未能再有進一步的突破。

靶向時代

肺癌驅動基因的發現開啟了肺癌個體精準化治療的大門,通過基因檢測,針對不同分子分型的患者人群,如EGFR陽性、ALK陽性等患者,可以採用靶向藥物治療,顯著改善了這部分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和生存期,並且藥物不良反應也遠比化療要小。

2009

靶向治療開啟精準化治療時代

2009年~2013年,多項隨機對照研究證實,第一代EGFR-TKI靶向藥物一線治療EGFR突變患者,PFS(無進展生存期),即患者疾病無進展的控制時間可以達到11個月左右,是化療方案的兩倍多[2]。

2015

第三代靶向藥克服耐藥難題

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接受靶向藥治療後約9~10個月大多數都會出現耐藥,主要分子機制是T790M耐藥突變。2015年,針對T790M突變的第三代靶向藥二線治療T790M耐藥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有效率達到66%,PFS達11個月[2]。

然而,靶向治療的瓶頸在於,治療人群僅限於有突變靶點的患者。其次,儘管現在已經出現了第三代的靶向藥,耐藥難題依然是患者最終需要面對的。

免疫時代

對於驅動基因陰性無緣靶向治療的患者,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呢?免疫治療的出現重燃了患者的希望。

2018

免疫治療先驅獲諾貝爾獎,開啟免疫治療時代

科學家發現腫瘤細胞在與免疫系統的抗爭過程中,有多種方法躲過「護衛隊」的偵查,最終導致腫瘤的發生和發展,這個過程被稱為「免疫逃逸」[5]。針對這種機制,發明了腫瘤的免疫療法,其發明者在2018年榮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讓我們看到了人類擊敗癌症的新曙光。後續問世的以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代表的免疫治療,其機制就是幫助恢復人體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殺傷作用。

2020

免疫治療聯合化療患者總生存期突破2年

2020年民族創新PD-1藥物卡瑞利珠單抗的CameL研究[6]顯示驅動基因陰性的晚期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單抗聯合培美曲塞/卡鉑一線治療4-6個周期,隨後採用卡瑞利珠單抗/培美曲塞維持治療直至疾病進展,中位總生存期突破2年大關,達到27.9個月,是截止目前為止,全球所有同類型臨床研究中最長的總生存期數據。

並且,ORR(客觀緩解率)達到60.5%,意味著10個患者中,超過6個患者對這種治療方案有效,更多患者能夠從治療中獲益。

2021

PD-1納入國家醫保目錄,3月1日起正式執行,開啟免疫治療的普惠時代

2020年12月,國家醫保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0年)》,至此,共有4個PD-1藥品進入醫保。其中卡瑞利珠單抗是肺癌治療領域中,唯一可獲得醫保報銷的PD-1藥物。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晚期肺癌患者可以承擔得了免疫治療的費用,獲得更長生存。免疫治療將在臨床中更為普及。新版醫保目錄將於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執行,中國的肺癌治療也將進入新的元年。

參考文獻:

[1].https://www.iarc.who.int/faq/latest-global-cancer-data-2020-qa/

[2].夏冰,江洪,等.肺癌30年臨床研究進展[J].實用腫瘤雜誌,2016,31(04):296-300.

[3].吳一龍.近10年改變肺癌臨床實踐的重要臨床研究[J].內科理論與實踐,2009,4(01):11-14.

[4].章必成,朱波.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學治療的現狀與未來[J].醫藥導報,2018,37(05):531-535.

[5].周彩存,王潔,等.中國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專家共識(2019年版)[J].中國肺癌雜誌,2020,23(02):65-76.

[6]. Zhou C,et al. Lancet Respir Med. 2020 Dec18:S2213-2600(20)30365-9.

責任編輯:覓健科普君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相關焦點

  • 非小細胞肺癌治療藥物甲磺酸阿美替尼片獲批上市
    該藥受「重大新藥創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持,用於既往經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治療時或治療後出現疾病進展,並且經檢測確認存在EGFR T790M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甲磺酸阿美替尼片屬於第三代EGFR-TKI,是我國自主研發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藥。
  • 【衡道丨RET】精準聚焦——非小細胞肺癌融合基因的診斷|非小細胞...
    >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最常見的肺癌亞型,約佔肺癌的85%,目前NSCLC的驅動基因較為明確,其驅動基因的變異形式主要包括基因突變、拷貝數變異、基因融合等[1]。ALK基因融合在我國非小細胞肺癌中的發生 率 約 5.6%,其 中 腺 癌 的 發 生 率 為 6.6%~9.6%,並與KRAS和EGFR突變相排斥。
  • PD-1/PD-L1 抗體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研究進展
    白文粱,劉磊,王桂閣,張家齊,李單青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胸外科(北京  100730)通信作者:李單青關鍵詞: 非小細胞肺癌;抗腫瘤免疫;程序性死亡受體-1/程序性死亡配體-1(PD-1/PD-L1);綜述引用本文:白文粱, 劉磊, 王桂閣, 張家齊, 李單青.
  • 臨床Ia期非小細胞肺癌肺段切除與楔形切除的療效比較
    方法在2010年至2015年期間,在三個機構中確定了457名接受楔形切除術或肺段切除術的臨床分期IA(第8版)的非小細胞肺癌63。引言可切除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標準治療方法是肺葉切除術,並根據肺癌研究協會進行的比較肺葉切除術和亞肺葉切除術的隨機試驗的結果進行系統性淋巴結清掃。亞肺葉切除通常在標準肺葉切除風險高的周圍小尺寸肺癌患者中進行。
  • 非小細胞肺癌術後隨訪中國胸外科專家共識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胸外科(廣州  510515)通信作者:蔡開燦,Email:doc_cai@163.com關鍵詞:非小細胞肺癌;術後隨訪;胸外科;專家共識引用本文:劉倫旭,高樹庚,何建行,胡堅,葛棣,李鶴成,康明強,譚鋒維,蔡開燦,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胸外科專業委員會. 非小細胞肺癌術後隨訪中國胸外科專家共識.
  • 機器人輔助與胸腔鏡輔助右肺上葉切除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回顧性
    田禹,黃佳,陸佩吉,李劍濤,林皓,姜龍,陳天翔,羅清泉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 腫瘤外科 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上海  200030)關鍵詞: 達文西機器人;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右肺上葉切除術;非小細胞肺癌;外科手術引用本文:田禹,黃佳,陸佩吉,李劍濤,林皓,姜龍,陳天翔,羅清泉.
  • 肺癌治療,選對治療方式很重要!
    針對驅動基因的靶向治療藥物大大改善和延長了攜帶相應驅動基因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預後和生存。然而靶向治療藥物只對攜帶特殊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有效,因此,在確診非小細胞肺癌後,應該儘快進行基因檢測。
  • 藥監局批准甲磺酸阿美替尼片上市,用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國家藥監局網站3月31日消息,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附條件批准1類創新藥甲磺酸阿美替尼片(商品名:阿美樂)上市,用於既往經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治療時或治療後出現疾病進展,並且經檢測確認存在EGFR T790M
  • 什麼是肺癌 治療肺癌的方法有哪些
    多鏈芳香烴類化合物和亞硝胺可通過多種機制導致支氣管上皮細胞DNA損傷,使得癌基因(如Ras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如p53,FHIT基因等)失活,進而引起細胞的轉化,最終癌變。2.職業和環境接觸肺癌是職業癌中最重要的一種。估約10%的肺癌患者有環境和職業接觸史。
  • 哪些人更易得肺癌?如何早發現肺癌?
    早期非小細胞肺癌可以通過手術的方式達到臨床治癒,I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達到80%,10年生存率可達70%,II期患者手術後5年生存率大約為40%-50%,III期患者如果能夠手術,5年生存率也可達到30%,不能手術治療的話,採用傳統放化療治療5年生存率15%左右,根據最新研究,放化療聯合PD-L1免疫治療,3年生存率高達57%,預計5年生存率也可超過50%。
  • 肺癌可以治癒嗎?醫生說,要看類型和治療方案
    肺癌的大致分類我們先說肺癌的分類,肺癌分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分四期,小細胞肺癌分兩期。大家可能對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的區別感興趣,想了解他們被確診時,醫生是如何區分的,我們來簡單說一下。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的區別醫生一般會通過病理學檢查,提取肺部的組織物進行化驗。
  • 呼吸內科專家:肺癌爭取早發現早治療 定期篩查很重要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肺癌是所有癌症中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雙料冠軍,且我國發病率逐年升高。據了解,2015 年我國新增肺癌患者78 萬,其中85%的肺癌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肺癌是如何引起的呢?日前,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孫耕耘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吸菸及二手菸是引發肺癌的主要因素,除此以外,外界環境如粉塵、汽車尾氣、空氣汙染也會引發肺癌,家族遺傳因素也是肺癌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對於肺癌的高危人群而言,定期篩查也格外重要,每年一次低劑量的螺旋CT 檢查可以做到肺癌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將肺癌扼殺在搖籃裡。」
  • 利用大數據制定肺癌最佳治療方案
    來源:新加坡國立大學圖片來源:Getty Images研究者們發明了一種個性化的風險評估工具,它可以預測出早期肺癌患者的存活率和治療效果。這種風險評估工具採用了一塊含有29種特殊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基因板,這些基因在肺癌組織中的表達與在健康肺組織中不同,研究者們通過ECM基因的異常表達來鑑定肺癌。ECM是圍繞在細胞周圍空間的結構架,為細胞提供結構支撐和生化供給。最近的研究表明,組織硬塊和患癌風險有著某種關聯,尤其是乳腺癌。
  • 肺癌的治療方法有哪些?靶向治療雖好,但不是人人都能用
    結果表明,肺癌的發病率,吸菸乾為不吸菸者的10.8倍;肺癌的年死亡率,不吸菸者為12.8/10萬;每日吸菸10支以下者為95.2/10萬;每日吸菸20支以上者為235.4/10萬,比不吸菸者高18.4倍。由此可見,肺癌的發生確實與吸菸有一定的關係。在肺癌的治療當中,除了傳統的手術、放化療治療外,靶向治療逐漸受人關注。這種治療和化療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它也是藥物治療。
  • 咳嗽、咳痰、咳血,究竟是肺癌還是支氣管擴張,如何正確治療
    肺癌是起源於支氣管黏膜的惡性腫瘤,肺癌的臨床表現最常見的有咳嗽、痰中帶血、胸痛及發熱等。症狀與體徵取決於原發病灶的部位和大小、轉移灶的部位以及副瘤症候群的出現等。病理類型可分為腺癌、鱗癌、大細胞癌、小細胞癌等。有明顯的淋巴道和血道遠處轉移傾向。肺癌的預後取決於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 王孟昭:患者抽搐、昏迷,病毒性腦炎or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再...
    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小細胞肺癌是肺神經內分泌癌的一種,而且是惡性程度最高的肺癌。因為治療效果不好,預後差,所以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的混合癌也歸到了小細胞肺癌中,就是說這種混合癌的小細胞癌部分決定了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存時間。
  • 肺癌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如何針對肺癌患者的不同病症,來選擇肺癌的治療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關係到療效的好壞,更有可能影響到患者生命延長的時間。   肺癌的成因  肺癌已成為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對人類生命威脅大的惡性腫瘤之一。
  • 第十七屆世界肺癌大會:單細胞「PET-CT」助力快速鑑定腫瘤細胞
    作為肺癌領域最高水平的學術盛會,今年的世界肺癌大會提出的口號是「Active Prevention(積極預防), Accurate Diagnosis(準確診斷), Advanced Care(先進治療)」。
  • 以生命之鑰,解病痛之困 -- 肺癌一線免疫治療援助計劃正式啟動
    2019年4月9日,生命之鑰腫瘤免疫治療患者援項目辦公室啟動「生命之鑰-腫瘤免疫患者援助項目」並在北京舉行了一場簡單卻意義深刻的新聞發布會,對外發布拓展項目援助覆蓋範圍,將符合相應醫學條件的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納為項目援助對象。
  • 小細胞肺癌 最愛「躲貓貓」
    核心提示:肺癌又可以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中華胸心血管外科學會肺癌學組組長支修益表示,雖然小細胞肺癌患者比例不是最高的,但是它的發展卻比較快,而且愛「躲貓貓」,不易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