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8 19:51圖文來源: 中國新聞網
「80後」大一「新生」養蟲15年 年出口「麵包蟲」約20億條
中新網濟南5月18日電 觀察黃粉蟲狀況,調節溫度、溼度條件,餵食麥麩、胡蘿蔔……「80後」解紅濤18日正在位於山東濟南的黃粉蟲養殖加工基地忙碌。38歲的他已從事黃粉蟲養殖行業15年,其公司每年出口約20億條黃粉蟲幹品。
黃粉蟲俗名麵包蟲,是完全變態的昆蟲,經歷成蟲、卵、幼蟲、蛹4種變態,主要以麥麩、蔬菜為食,富含高蛋白。乾燥的昆蟲可用來餵鳥,保鮮的昆蟲餵觀賞魚,成蟲及蟲糞能作為農作物的肥料。
2005年,解紅濤偶然在花鳥魚蟲市場了解到黃粉蟲有一定的市場和投資價值,從此進入黃粉蟲養殖行業,並開始悉心研究。
「養殖黃粉蟲的工作量很大。每天早上起來先觀察黃粉蟲的情況,還要看溫度、溼度情況,並給蟲子餵食。」解紅濤說,所餵的胡蘿蔔維生素含量高,且沒有農業殘留,可保證蟲子品質。前期處理胡蘿蔔都是用刀切,一切就要切幾百斤,也經常切到手。後來購入粉碎機器,節省了人工成本。
剛開始,由於技術不成熟,對溫度、溼度、密度等缺乏控制,蟲子出現大批死亡的情況。解紅濤專門留出用於繁殖的種蟲,長成成蟲的成功率最初只有30%左右。幾經摸索、實驗,現在成功率可達八九成以上。
養殖到第三年,黃粉蟲的市場還沒打開,蟲子價格低,解紅濤一直賠錢,他也想過放棄。「家人的鼓勵,加之對這個行業的熱愛,讓我堅持下來,一直走到現在。」從1000盒、10000盒、再到15000盒……黃粉蟲從在家中開展養殖,到有了自己的工廠,再到建立標準化的養殖、加工車間,解紅濤不斷擴大生產規模。
截至目前,養殖場年出口80至100噸,約20億條黃粉蟲幹品。產品既供銷國內,還遠銷歐美、東南亞、日韓等國家和地區。除了黃粉蟲,解紅濤的工廠還與其他廠家合作,加工大麥蟲、蟋蟀、螞蚱等魚類、鳥類的食品。
隨著工廠不斷發展,解紅濤深覺知識匱乏,逐漸對公司管理等感到吃力。恰逢2019年高職院校擴招,他毅然報名參加考試。現在的他,也是一名大一「新生」,工作之餘按時上網課。
他說,學到的許多知識,對管理公司有用。由於日常工作比較忙,他主要在晚上抽時間寫論文、做計算機等科目的作業。「雖然忙碌,但每天過得很充實。」
解紅濤工廠聘用的工人都來自當地,且大多為貧困戶。「下一步,我們準備建高標準的養殖基地。項目落成後,會吸納更多村民,讓他們在家門口就業。」
濟南市章丘區文祖街道辦事處扶貧辦主任、東田廣村第一書記張濤介紹說,解紅濤是該街道引進的人才之一,為東田廣村增收近20萬元(人民幣,下同),並幫助當地貧困人口實現就業,為脫貧攻堅注入活力。
張濤說,該街道處在山區,在脫貧攻堅中面臨如何發展產業等難題。街道通過引進人才破局,為回鄉創業的年輕人提供政策支持、配套服務,讓他們安心紮根山區、農村。今年該街道產業扶貧項目的收益達3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