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狼圖騰看草原的救贖

2021-01-11 娛樂圈大掌貴

透過狼圖騰看草原的救贖

狼圖騰講述的是茫茫的草原上,蒙古人們以騰格里為圖騰。而由於生存的需求,人與狼之間展開的生死之爭以及一系列故事。電影界的大多數導演們對於拍動物的電影總是有所迴避的,主要原因就是動物總不是人,很多時候是不會按照人的意志去行動。但是狼圖騰這部電影確實是一篇佳作,導演為了拍好電影,只是養狼就養了三年。我們可以想像導演為了這部電影付出了多少心血,這部電影不僅立意不凡,畫面也很精美,因此這也是一部走心的,具有深刻含義的力作。

電影裡的主人公叫陳陣,他是一名被下放的知識分子,我們的故事也就發生在他身上。那是改革開放的時期,各地都在求發展,這片未由外人踏足的土地也要得到開發。本來在這片草原上的人們畏懼並痛恨著狼,可他們同時也跟狼一起守護著大自然的平衡。其實在我看來與其說人們畏懼狼,不如說人們畏懼的是大自然。在外面的人未到來蒙古的時候,這裡的人們與狼是和諧相處,我想這是這裡的人們最聰明的地方。

漢人們來了之後,希望在這裡開墾土地,人們在逐漸的擠佔動物們的生存空間。這時候的人們還未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自然造成的影響。陳陣來到大草原後,他對這裡的風土人情以及地貌都深深地迷戀著。他喜歡這裡性格直爽的人民,也許是因為這裡的人不會欺軟怕硬,勾心鬥角。同時隨著對草原與狼的深入了解,他愛上了狼。在我看來,陳陣是個性格有些軟弱的男子,狼是強悍的,忠誠的,陳陣希望擁有狼的性格。陳陣看到過狼王如何指揮著自己的狼群去捕殺獵物,看到過人們與狼的搏鬥,他深深地迷戀上了狼。所以才有了後來陳陣瞞著大家養狼的事情。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草原的冬季就要到來。準備生存物資之事迫在眉睫。草原上的人們打獵來的東西不夠度過這個冬季,於是人們打起了狼的主意。人們搶奪了狼的過冬食物。狼憤怒了,它們的報復也隨之而來。人們那邊收了從中央調過來一批軍馬,狼的報復由此開始。狼與人鬥智鬥勇,狼在那個風雪的天氣把軍馬趕到了冰河裡凍死。那個場面非常壯觀,從這裡我完全臣服於狼的精神。

狼是團結的動物,在它們的群體中等級制度極為明顯。狼王指揮著狼群,展開報復性的行動。它們可以忍耐幾個月的時間只為狠狠咬住敵人喉嚨的那一刻,狼的精神也在深深地震撼著我。羊群吃的太飽,活的安逸。在敵人到來之時也越沒有反抗之力。狼不同它們是天生的戰士,時刻為戰鬥而生。然而它們更是聰明的,懂得利用地勢與敵人周旋。它們是團結的,忠誠的,有毅力的。有時它們比人類聰明,最起碼它們懂得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不同,從想要把草原開墾成草地,想要把狼群屠殺殆盡就可以看出人們的愚蠢。

故事中陳陣養的狼還是沒有被馴化,狼就該是這樣一種動物,不會僅憑一點點恩惠就忘記了自己的本質。在狼的身上我們也該學習它們太多的品質。當然影片也有一些不足,比如狼不僅是團結強悍的,狼還是狡猾的孤傲的有野性的。這些未被展現出來。最終小狼還是被放生回了大自然。

在這個影片中,大自然是大命,一切的稱為生物的都是小命,小命以大命而活,而小命又是串成大命的一條鏈。人類與大自然確實有著不可避免的衝突,然而人與自然也有著必然的互相依賴的關係,草原上的人們更加懂的生存之道,也因此做事留一線而活。希望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對大自然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有更深刻的感悟。

相關焦點

  • 我看電影《狼圖騰》
    而阿諾之所以能把狼變成為影片的主角演員,在於他以精準的眼光,聘請了世界頂級馴獸專家安德魯。阿諾在影片中真正確立狼的主角地位,並不是靠「狼海戰術」、狼的數量和出場密度取得的。而是通過大量的狼鏡頭、狼故事,表達了狼圖騰的觀念和精神:草和草原是大命,一切動物都是小命,小命要靠大命才能活命。
  • 天邊草原烏拉蓋,走進電影《狼圖騰》拍攝地,品味布林泉
    ,是通往烏拉蓋草原途徑的一個景點。在這裡,你還可以和「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騎馬雕像合影,走一走泉邊的訪古木棧道,感受當年金戈鐵馬的歲月。歷史流傳布林聖泉泉水有強體健身之功效,會給人帶來健康和運氣,天南海北的遊客無一不想嘗嘗這天然甘甜的布林泉水。《狼圖騰》歷時7年拍攝完成,電影講述了在內蒙古大草原上,牧民與狼為了生存而彼此展開搏殺的故事。
  • 關於狼圖騰,不看也罷?
    文/郭平   春節期間,看了狼圖騰。   小說看過,去看電影更多是受了出品方宣傳的誘惑:看看讓·雅克·阿諾演繹的故事怎樣波瀾起伏,看看安德魯·辛普森養的狼怎樣如臂使指?   一場3D看下來,心中毫無波瀾。不僅故事結構得蒼白,就連被反覆曝光的所謂純種草原狼也運用一般,動作強,關係弱,遠遠達不到前期宣傳的那種驚奇和意外。   狼圖騰,關鍵要展示後面兩個字。
  • 看完《狼圖騰》,原來你們是這樣一群狼,難怪一直是草原上的王者
    「狼圖騰,草原魂,草原民族剛毅之魂。」最近讀了讀了在幾年前暢銷的熱賣書《狼圖騰》。這幾天囫圇吞棗地把它給看了一遍,它我們展示了狼群,草原,人類之前發生的種種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展現了騰格里草原的雄渾壯闊的美,其中也刷新了我們對狼的認識。讀完這本書相信你會和我一樣,也會有一個對它新的認識。
  • 電影《狼圖騰》再引爭論:蒙古族是否以狼為圖騰?
    郭雪波發表在微博的聲明稱,「狼從來不是蒙古人圖騰,蒙古所有文史中從未記載過狼為圖騰!這是一漢族知青在草原只待三年,生生嫁禍蒙古人的偽文化!蒙古人最早信薩滿後佛教。狼是蒙古人生存天敵,狼並無團隊精神兩窩狼死磕,狼貪婪自私冷酷殘忍,宣揚狼精神是反人類法西斯思想。我們保留訴諸法律捍衛祖先和民族文化的權利。」
  • 《狼圖騰》作者姜戎:天鵝是比狼更早走入我內心的圖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宛霏「蒙古草原的愛與美,是每年早春北歸故鄉的天鵝帶來的。」姜戎全新長篇小說《天鵝圖騰》以此開篇。從52歲正式動筆寫作《狼圖騰》,到今天的《天鵝圖騰》,「表明我完成了再現草原遊牧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最有精神價值的兩個圖騰的重任,讓人們更全面地了解了蒙古大草原、蒙古族人民、蒙古狼、蒙古天鵝的自由剛勇和愛與美的風貌與性格。
  • 《狼圖騰》第一次看陳陣養狼很歡快,這次再看很心塞
    第一次看《狼圖騰》,剛上高中吧,看到陳陣養了一條小狼,興奮的不得了,看到他對小狼象孩子一樣寵愛著,非常高興,恨不得自己也能養條小狼,那時是抱著非常歡快的心態來看這本書的。再次看《狼圖騰》,再次看陳陣養一條狼,卻沒有那種歡快的感覺,而是非常難受,心裡象被什麼堵著似的,很心塞。
  • 電影《狼圖騰》引眾說紛紜
    蒙古族有沒有「狼圖騰」、《狼圖騰》電影是否違背草原生活原理……姜戎的《狼圖騰》小說已經出版暢銷了11年,讓·雅克·阿諾的《狼圖騰》電影已經上映了近1個月,獲得6.7億元的票房,但關於《狼圖騰》的爭議卻未曾間斷。
  • 草原狼
    11年前有一位朋友寄給我了一本書:《狼圖騰》。當時看得是如痴如醉,後來就信筆寫了一首詩,就是下面的《草原狼》。這次很巧,來的地方正是電影《狼圖騰》拍攝的地方。 草原狼我以對狼的敬慕情歸草原魂入狼群一夜寂滅無聲草原所有的生靈都不敢陷入寧靜二我們的眼睛沒有黑色成群的野黃羊毛色不一的牧羊犬三月亮升起我們對月一起嗥像圍截獵物時行動如一
  • 經典電影《狼圖騰》
    2015年,中法合拍的3D劇情電影《狼圖騰》問世,它不僅在賀歲檔的眾多商業大片中脫穎而出,還取得了7億票房,收穫了國內外眾多獎項,可謂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佳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原著紮實。這部電影改編自姜戎同名長篇小說《狼圖騰》。
  • 《天鵝圖騰》能否再續《狼圖騰》輝煌?
    我和所有期待他的讀者以及出版社的同仁,都以為是《狼圖騰》之二,但直到兩年前他寫完初稿之後,我才看到一個另一個名字《天鵝圖騰》。《天鵝圖騰》是《狼圖騰》的姊妹篇,從策劃人的角度看,姊妹篇對於前作有哪些延續,又有哪些突破?安波舜:《天鵝圖騰》與《狼圖騰》是兩部從風格到內容完全不同的小說:一個剛硬,一個柔軟;一個催人奮進,一個給人溫暖。
  • 經典推薦之《狼圖騰》:沒有完成不了的事情,就看你有沒有野心
    作品《狼圖騰》。2015年2月,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執導拍攝的電影版《狼圖騰》上映,引發熱議。作品介紹故事的背景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末,中國大陸內蒙古最後一塊靠近邊境的原始草原。這裡的蒙古牧民自由而浪漫地在草原上放養著牛、羊,與成群的強悍的草原狼共同維護著草原的生態平衡。
  • 好書推薦|狼圖騰
    《狼圖騰》是作家姜戎創作的一部以狼為敘述主體的小說,講述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內蒙古草原插隊時與草原狼、遊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故事的背景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末,中國大陸內蒙古最後一塊靠近邊境的原始草原。這裡的蒙古牧民還保留著遊牧民族的生態特點,他們自由而浪漫地在草原上放養著牛、羊,與成群的強悍的草原狼共同維護著草原的生態平衡。
  • 《狼圖騰》樸實無華的人狼傳奇!
    作為素有最難改編小說之稱的《狼圖騰》,電影交出了一份能去其糟粕且對仗工整的答卷,人類對自然的敬畏與破壞環境守恆法則的反思是那樸實無華的旋律,在有以驚豔絕美的廣袤草原,狼的渲染極富魅力,但另一面電影之失在於劇情架構的庸散,人物情感在狼的反襯下倍覺蒼白。
  • 《狼圖騰》:從一匹狼中,看懂人性的複雜和多變
    2004年4月,面世僅5天的《狼圖騰》,銷量便迅速攀升至各大書店榜首,年內50多萬冊的銷量更是颳起了一陣強勢的「狼旋風」。一、《狼圖騰》的故事姜戎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這本書,我相信凡識字的中國人都會願意看的。我打開了一扇窗戶,讓你看到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東西,那麼生機勃勃的草原,那麼一種強悍的精神,我想任何人都不會無動於衷。」
  • 草原能不能沒有狼?狼沒了,草原也就沒了魂
    「打狼?該打!」這早已成了內蒙古人的一種集體意識。前言:很難想像到一部關於人與動物的電影竟然收貨了近7億元的票房,在《狼圖騰》這部電影中,觀眾知道了關於狼的奸詐和陰險並不像我們想像中那樣。我們對狼有著很大的誤解。《狼圖騰》中的主角陳陣,是上世紀60年代從城市搬到草原的知青。
  • 一部《狼圖騰》,看破華夏族性格
    數千年來滄桑變化,無數史學家探尋中華的興衰動因都難有定論,卻被一部流行小說《狼圖騰》道破。作者姜戎是上個世紀在內蒙古放羊的知青,他以自己在草原的生活感悟創作了《狼圖騰》。這部小說通過講述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內蒙古草原插隊時與遊牧民族共同生活,與草原狼共爭共存的故事揭示了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本質上就是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的文化交流(包括和平和暴力交流)並深刻指出中華文明的強盛是由於華夏系統的血液裡充滿積極進取的狼性,而衰落則是由於小農經濟馴化和封建社會奴化導致狼性逐步地淪為羊性。
  • 《狼圖騰》給我的啟示(讀後感)
    在讀《狼圖騰》這本書之前,我還是一個只想不做的人,所以我常常缺少破釜沉舟的決心與堅持不懈的毅力,到頭來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雖然父母不斷勸導我,可我還是左耳進右耳出,我行我素。後來,在一個巧合的機會,我看了《狼圖騰》,領略了草原狼的精神與智慧,重新認識了自己。
  • 好書分享——《狼圖騰》
    今天我分享一本好書,名叫《狼圖騰》。這是姜戎創作的長篇小說,主要講述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內蒙古草原插隊時與草原狼、遊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知青陳陣,楊克,張繼原等人在內蒙古插隊時,與草原兒狼,遊牧民族之間的關係。
  • 《狼圖騰》 75 ▏演播:徐濤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末,中國大陸內蒙古最後一塊靠近邊境的原始草原。這裡的蒙古牧民還保留著遊牧民族的生態特點,他們自由而浪漫地在草原上放養著牛、羊,與成群的強悍的草原狼共同維護著草原的生態平衡。他們憎恨著狼――狼是侵犯他們家園的敵人;他們同時也敬畏著狼――草原狼幫助蒙古牧民獵殺著草原上不能夠過多承載的食草動物:黃羊、兔子和大大小小的草原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