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昆蟲科學研究所的婁永根教授,前不久在世界植物科學領域的權威學術期刊《新植物學家》(New Phytologist)上,發表了一篇名為《噴霧除草劑2,4-D,能使水稻變成害蟲及其寄生蜂的誘集器》的論文。這項國內外首次報導的研究,給以大米為主食的中國老百姓,帶來一個好消息:通過一種無毒的小分子化合物,可以刺激水稻,自己散發出吸引害蟲天敵的氣味,叫蟲兒因此斃命。
婁永根的這項研究,是從植物的秉性產生的靈感。婁教授說,任何植物都有自己的「體香」。像水稻,天生有股小清新味,很招蟲子喜愛。水稻的這股味兒,能吸引一兩百種蟲子,其中最兇猛的兩種叫做稻飛蝨和二化螟。
稻飛蝨長得灰黃,它像蚊子吸人血一樣,專門吸水稻的韌皮部汁液;二化螟,則很像毛毛蟲,這蟲子還要壞,直接啃水稻的莖杆。
這兩種蟲子,別看壽命就個把月,婁教授說,它們會一邊吃水稻,一邊在上面繁殖「小禍害」。目前,農民對付水稻害蟲的方法主要是噴農藥,這在毒死蟲子的同時,也留下不少弊端。
「其實,在對付害蟲這件事情上,植物也不完全是坐以待斃。」婁教授發現,在被不同蟲子叮咬、吸食之後,水稻的內部信號系統會被驅動,散發出另外幾種「重口味」。這些味道,有的能招引害蟲的天敵,有的能趨避害蟲。只是水稻的這股抵抗力相對孱弱,有時候它們變出來的味兒,反而會招致更多害蟲聯盟的圍攻,就這麼活活被自己整死的,也不在少數。
所以婁教授的課題組,目標是要弄明白,什麼氣味是保護水稻的,什麼物質能儘可能多地刺激植物散發出這種味道。
去年,婁教授和浙大化學系教授合作,篩選到了一種無毒的小分子化合物2,4-D。只要將這種化合物在水稻上一噴,水稻身體裡的自我保護系統,就會熱情飽滿地啟動,大量分泌氣味,不僅能使稻飛蝨屁顛屁顛地來,它的天敵——稻蝨纓小蜂和黑肩綠盲蝽,也會接踵而來。
接下來就是甕中捉鱉的好戲了:這兩號天敵,都是吃稻飛蝨卵的。
在論文發表前,婁教授已經做了小面積的稻田試驗,結果顯示,兩周時間裡,稻田只噴了一次噴霧,圍過來的纓小蜂和綠盲蝽就比平時多一倍,稻飛蝨的有效消滅率高了一倍。目前,這項研究的田間試驗將在浙江、安徽等省的農田展開。婁教授說,在國外,這種用氣味防害的技術,也還應用得很少,目前只在葡萄、玉米等作物上有過相關報導。(來源:錢江晚報 章咪佳)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