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治技術方案

2021-01-11 中國青年網

  我國水稻病蟲暴發頻繁,危害嚴重,防控壓力大,及時有效控制病蟲危害,對確保水稻生產和糧食生產安全意義重大。根據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專家會商預測,2011年水稻病蟲害繼續呈嚴重發生態勢,程度重於2010年,預計發生面積13.9億畝次。為做好2011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最大限度減少病蟲危害損失,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標

  重大病蟲防治處置率達到90%以上,綠色防控技術應用面積達到30%以上,專業化防治面積達到15%以上,總體防治效果達到85%以上,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稻田農藥使用量減少10%以上,杜絕使用高毒農藥和含擬除蟲菊酯類成分的農藥品種。

  二、防控策略

  以稻田生態系統為中心,以重大病蟲為主攻對象,抓住重點區域和關鍵時期,做好害蟲主害代和病害流行關鍵期的防控,主推綠色防控技術,注重合理用藥,推進專業化防治,將病蟲危害損失控制在經濟允許水平以下,減少使用化學農藥,保護稻田生態環境,努力實現水稻病蟲害的可持續治理。

  三、防控技術措施

  (一)防治重點區域和對象

  華南稻區:包括廣東、福建、廣西、海南雙季稻種植區,以稻飛蝨、稻縱卷葉螟、三化螟、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為主攻對象。

  長江中下遊和江淮稻區:包括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蘇、浙江、上海、河南中南部單雙季稻混栽區和單季稻種植區,以稻飛蝨、稻縱卷葉螟、二化螟、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江淮和黃淮稻區主攻條紋葉枯病、黑條矮縮病)、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為主攻對象。

  西南稻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重慶、廣西北部單季稻種植區,以稻飛蝨、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稻瘟病、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為主攻對象。

  北方稻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北部單季稻種植區,以稻瘟病、二化螟和條紋葉枯病為主攻對象。

  (二)主要技術措施

  稻飛蝨:重點做好水稻生長中後期白背飛蝨和褐飛蝨的防治,西南稻區要注重防治水稻前期的遷入代。水稻孕穗前要發揮天敵自然控害和植株補償作用,減少用藥。孕穗抽穗期百叢蟲量1000頭以上,雜交稻穗期防治指標可放寬到百叢蟲量1500頭以上,於低齡若蟲高峰期施藥防治,優先選擇昆蟲生長調節劑等對天敵相對安全的藥劑品種,提倡使用高含量單劑,避免使用低含量復配劑。江南、江淮、環渤海灣稻區做好秧田期、移栽分櫱期的灰飛蝨防治,控制灰飛蝨傳播條紋葉枯病和黑條矮縮病。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發生區,抓好中晚稻藥劑浸種或拌種和秧苗期稻飛蝨防治,打好秧田送嫁藥,分櫱初期及早防治,預防白背飛蝨傳播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

  稻縱卷葉螟:重點做好水稻中後期稻縱卷葉螟主害代的防治,卵期人工釋放稻螟赤眼蜂壓低種群數量,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齡幼蟲高峰期優先選用Bt.等生物農藥防治,防治指標百叢50個束尖。

  螟蟲:水稻分櫱期防枯心,破口抽穗期防白穗。春季越冬代螟蟲化蛹期翻耕漚田,壓低蟲源基數。各代蛾期應用昆蟲性信息素誘殺成蟲,卵期釋放稻螟赤眼蜂,幼蟲期應用Bt防治。堅持按防治指標開展化學防治,二化螟分櫱期枯鞘株率達到3%、孕穗後期至抽穗期每畝卵塊數達到50塊的稻田,於卵孵化高峰期施藥防治。三化螟每畝卵塊數達到40塊的稻田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施藥防治。

  稻瘟病:重點在水稻分櫱期至破口抽穗期做好葉瘟和穗瘟的預防。種植抗病品種,實行品種多樣化種植,避免過量和過遲施用氮肥。早稻和單季稻秧田打好送嫁藥,分櫱期田間出現急性病斑或發病中心時實施藥劑防治,破口抽穗期施藥預防穗瘟。提倡使用高含量單劑農藥,避免使用低含量復配劑。

  紋枯病:重點在水稻分櫱末期至孕穗抽穗期防治。加強肥水管理,搞好健身栽培,分櫱末期曬好田,當田間病叢率達到20%時進行藥劑防治。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採取「抓秧田保大田,抓前期保後期」的「治蟲防病」策略,做好單季稻和雙季晚稻秧田和本田初期稻飛蝨的防治。重點抓好藥劑拌種或浸種及帶藥移栽,秧田和本田初期帶毒白背飛蝨遷入時,選用速效和持效藥劑並配合抗病毒劑防治。華南和長江中遊單季稻區,可適當調整栽插期,使水稻感病敏感期避開白背飛蝨遷入期。秧田應遠離感病早稻田和玉米田,採用防蟲網或無紡布覆蓋保護或集中保護育秧,棄用感病秧苗。常發區增加移栽密度,預留備用秧苗。田間發現感病植株及時拔除或踩入泥中,減少本地毒源,並從健叢(株)上掰櫱補苗,重病田應及時翻耕改種。

  稻曲病:選用抗性品種,避免過量和遲施氮肥,提高水稻抗病性。重點在水稻孕穗末期開展預防,即在水稻破口抽穗前7-10天施藥,如遇適宜發病天氣,7天後需要第2次施藥。

  四、專業化防治主推技術

  (一)深耕灌水滅蛹控螟技術

  利用螟蟲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點,在春季越冬代螟蟲化蛹期統一翻耕冬閒田、綠肥田,灌深水浸漚,浸沒稻樁7-10天,可殺死70%-80%的螟蛹,有效降低蟲源基數。冬種田在收穫後及時耕漚,也有一定滅螟效果。雙季稻連作田早稻收割後及時翻耕灌水淹沒稻樁,可殺死90%以上的螟蟲。

  (二)選用抗病品種防病技術

  選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條紋葉枯病的水稻品種,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種,及時輪換種植年限長的品種,是預防病害的根本措施。

  (三)昆蟲性信息素誘殺二化螟技術

  在二化螟越冬代和主害代始蛾期開始,田間設置二化螟性信息素,每畝放一個誘捕器,內置誘芯1個,每代更換一次誘芯,誘捕器高出水稻植株頂端30釐米。集中連片使用,可誘殺二化螟成蟲,降低田間落卵量和種群數量。

  (四)種子消毒和帶藥移栽預防病蟲技術

  早稻用咪醯胺浸種,預防惡苗病和稻瘟病。單季稻和雙季晚稻用吡蟲啉拌種或浸種,預防秧苗期稻飛蝨及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條紋葉枯病等病毒病和稻薊馬。秧苗移栽前3-5天噴施送嫁藥,預防或減輕大田病蟲的發生為害。雙季早稻施用送嫁藥,預防螟蟲和稻瘟病。單季稻和雙季晚稻施用送嫁藥,預防稻薊馬、螟蟲、稻飛蝨及傳播的病毒病。

  (五)生物農藥防治病蟲技術

  1.蘇雲金桿菌(Bt)防治二化螟和稻縱卷葉螟技術。於二化螟、稻縱卷葉螟卵孵化盛期採用Bt防治,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水稻生長前期,使用Bt可有效保護稻田天敵,維持稻田生態平衡。注意Bt對蠶高毒,臨近桑園的稻田慎用。

  2.井·蠟質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防治稻瘟病技術。在葉(苗)瘟出現急性病斑或發病中心、破口抽穗期遇陰雨天氣時,採用井·蠟質芽孢桿菌或枯草芽孢桿菌均勻噴霧,齊穗後再噴1次,對稻瘟病有良好的預防和防治效果,不汙染環境,對水稻安全。

  3.井·蠟質芽孢桿菌防治稻曲病技術。於水稻孕穗期破口抽穗前7-10天,施用井·蠟質芽孢桿菌,可有效預防稻曲病,併兼治紋枯病。

  (六)保護利用天敵治蟲技術

  常用措施有:田埂種植芝麻、大豆等顯花植物,保護利用蜘蛛、寄生蜂、瓢蟲、草蛉、青蛙等天敵;釋放赤眼蜂防治二化螟和稻縱卷葉螟。

  (七)燈光誘殺害蟲技術

  每30-50畝稻田安裝一盞頻振式殺蟲燈,殺蟲燈底部距地面1.5米,於害蟲成蟲發生期天黑後開燈,天亮後關燈,可誘殺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蝨、稻黑蝽等多種害蟲。

  (八)稻鴨共育治蟲控草技術

  水稻移栽後7~10天紮根返青、開始分櫱時,將15天左右的雛鴨放入稻田飼養,每畝稻田放鴨10-20隻,破口抽穗前收鴨。通過鴨子的取食活動,可減輕紋枯病、稻飛蝨和雜草等病蟲草的發生為害。

  (九)高效低毒化學農藥防治病蟲技術

  吡蚜酮、噻嗪酮、異丙威、醚菊酯防治褐飛蝨,噻蟲嗪、烯啶蟲胺防治白背飛蝨和灰飛蝨,丙溴磷、氯蟲苯甲醯胺、甲氨基阿維菌素防治稻縱卷葉螟,三環唑、咪鮮胺、稻瘟靈防治稻瘟病,寧南黴素等抗病毒劑與殺蟲劑協調使用預防條紋葉枯病、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等病毒病,苯醚甲環唑·丙環唑、戊唑醇防治稻曲病。

相關焦點

  • 2016年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
    水稻  根據全國農技中心預測,2016年我國水稻病蟲害將呈偏重發生態勢,重於常年,發生面積15.7億畝次。其中,稻飛蝨、稻縱卷葉螟重發區域廣,二化螟集中危害現象突出,稻瘟病、稻曲病流行風險高,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呈回升態勢,水稻白葉枯病、細菌性基腐病局部地區偏重發生。為了做好2016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 2020年馬鈴薯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
    為控制馬鈴薯重大病蟲危害,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標 病蟲害發生區防控處置率95%以上,專業化統防統治佔防控總面積的40%以上,總體防治效果達80%以上,鮮薯危害損失率控制在8%以內。
  • 病蟲害科普丨水稻負泥蟲的危害與防治
    多發生於新開荒的直播稻田和丘陵山區稻田,是水稻生長前期的主要害蟲之一,對我國水稻生產有一定影響,局部地區成災。如20世紀80年代曾在大別山區的中稻上每隔2~3年發生1次,可造成5%~10%減產,嚴重時達20%。21世紀以來,隨著東北稻區稻田面積迅速增加,稻負泥蟲已成為當地常見水稻害蟲。除水稻外,還危害粟、黍、大麥、小麥、玉米、蘆葦、茭白、梯牧草、李氏禾、鹼草及白茅屬、甜茅屬植物等。
  • 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的「吉林經驗」
    幹了大半輩子的農技推廣工作,昌邑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陳俸歷數著這些年來病蟲害防治手段的進步,講述了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鬥爭經驗」。為找出最適合當地環境的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技術方案,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聯合科研技術單位,用了六七年時間,進行大規模的不同區域、不同蜂種的組配實驗,最終選擇了防效好、成本低的稻螟赤眼蜂、螟黃赤眼蜂和松毛蟲赤眼蜂三種蜂混合應用的組配方案。這種混合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技術,我省從2016年開始列入財政專項,兩年來,防控面積突破60萬畝,補貼資金750萬元。
  • 水稻有哪些常見病蟲害?如何防治?
    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為食但水稻種植過程中常常受到稻瘟病白葉枯、細菌性條斑病、紋枯病稻曲病及稻飛蝨和稻螟蟲的危害因此種地網整理了以上水稻病害的防治方法以上詳細列舉出來供農友們參考
  • 全國農技中心關於印發果菜茶等作物重大病蟲害和草地螟防控技術...
    農技植保〔2020〕4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植保(植檢、農技)站(局、中心),天津市、遼寧省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廣東省農業有害生物預警防控中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技推廣總站: 為切實做好2020年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紮實推進農藥減量增效,助力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我中心組織制定了《2020年馬鈴薯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
  • 油茶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
    油茶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 2018年06月12日 15:27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油茶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
  • 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出爐,17種病蟲害入列,為什麼是它們?
    9月15日,農業農村部對外公布了《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涉及病蟲害17種,其中,包括草地貪夜蛾、飛蝗、草地螟等10種蟲害和小麥條銹病、小麥赤黴病、稻瘟病等7種病害。農作物病蟲害分類管理為了防治農作物病蟲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2020年5月1日,《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正式實施。
  • 病蟲害科普丨稻鐵甲蟲的危害與防治
    20世紀50~60年代,稻鐵甲蟲是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水稻上的重要害蟲,曾猖獗一時;60~70年代,一度得到控制;80年代以來,逐年回升,並在局部稻區成災。如,貴州普定,華東稻鐵甲蟲1977年僅一個鄉零星發生,1980年迅速發展到7個鄉,僅隴戛鄉就發生超過220hm2;部分田塊每平方米秧苗上有幼蟲1860餘頭,受害株率達81%。
  • 紅薯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詳解
    紅薯栽培管理技術紅薯插後常因乾旱、病蟲為害或栽插不當等原因造成死苗缺蔸現象。因此,在插後3—7天要及時查苗補蔸,對補栽的薯苗要實行重點管理,趕上前苗。在薯蔓滿田前,土壤裸露,易板結也易滋生雜草,中耕是這一階段特別重要的管理措施,一般進行2—3次。
  • 推廣菸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重要意義
    菸草生產中有許多常見的病蟲害。據保守估計,世界上有近70種傳染病和200多種害蟲。要提高菸草的產量和質量,必須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傳統的控制方法不僅增強了菸草對病蟲害的抵抗力,而且大大降低了化學控制的效果,並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通過農業控制、生物、物理等防治手段,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在保證防治效果的基礎上減少農藥的數量。
  • 為防治森林病蟲害打造高效裝備
    1月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南京林業大學教授周宏平主持的「林業病蟲害防治高效施藥關鍵技術與裝備創製及產業化」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這個項目的核心是,研發擁有18種機型的多功能林木噴藥機,能夠快速高效地為大面積森林驅蟲除害。  為森防需求科研  上世紀90年代,馬尾松松毛蟲病害在江西、安徽等省蔓延。
  • 紅絨球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紅絨球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紅絨球別名紅合歡、美洲歡、美蕊花、朱纓花,為含羞草科朱纓花屬常綠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原產南美洲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我國廣東、雲南、臺灣、廈門、廣西等地有栽培。紅絨球株高可達2~3m,枝條擴展,小枝圓柱形,褐色,粗糙。羽狀複葉,小葉斜長橢圓形,葉色深綠,光亮。
  • 蘋果園病蟲害全年綜合防治技術
    主持人:今天我們主要和大家一起來聊聊蘋果園病蟲害周年綜合防治技術。為我們做介紹的專家是全國業農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李莉研究員。好,現在李老師已經來到了我們的演播室,李老師,您好,歡迎您!專家:楊林好!聽眾朋友、農民朋友們,大家好!主持人:下面我們談談蘋果園病蟲害周年綜合防治技術,蘋果園病蟲害防治時期從什麼時候開始?
  • 秋紫蠟的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秋紫蠟的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1  秋紫蠟的繁殖技術秋紫蠟種苗和大規格苗木的繁殖多採用嫁接的方法,以白蠟為砧木,優良秋紫蠟品種作接穗。1.1  秋紫蠟種苗繁育方法1.1.1  砧木選擇   以地徑0.6~0.8cm 的1~2a 生白蠟實生苗為砧木。
  • 多種病蟲害將高發,要這麼預防!
    為切實做好2020年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紮實推進農藥減量增效,助力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4月3日,全國農技中心印發《果菜茶等作物重大病蟲害和草地螟防控技術方案的通知》,對今年各地馬鈴薯、保護地蔬菜、北方果樹、茶樹等作物病蟲害發生及防治情況進行部署,並制定了相應的防控技術方案。
  • 烏桕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烏桕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烏桕為大戟科烏桕屬落葉喬木,春秋兩季葉色紅豔奪目,分布於中國黃河以南的各省區,現已被廣泛應用在美化城市、公園、庭院、小區、道路街景中。烏桕高可達 15m,樹冠整齊。葉互生,紙質。葉片菱形、菱狀卵形或稀有菱狀倒卵形。烏桕的花為總狀花序,蒴果,成熟時呈黑色,梨狀球形。
  • 認識水稻螟蟲,及防治技術分享!
    危害性最大,最難防治的就是二化螟蟲。  三化螟蟲水稻是其唯一能完成越冬的場所,越冬場所過幹,對其不利。二化螟:初孵幼蟲集中為害葉鞘,造成枯鞘;然後轉入稻株內為害造成枯心,抽穗期造成白穗,為害處無蟲糞 。
  • 油茶主要病蟲害發生特點,以及防治技術,你了解嗎?
    各位好,今天小編將給各位簡單介紹下,油茶主要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對於油茶的病蟲害的發生特點,以及相應的防治技術,小編在下文進行了比較詳細的講解,所以想要了解具體內容的朋友們,可以進來好好學習下相關知識。
  • 甘薯施肥、控旺及病蟲害防治關鍵技術!
    接下來,就把甘薯的相關管理技術向大家介紹一下,供參考。 二、病蟲害防治 (一)農業防治。針對當地主要病蟲害發生規律,選用高抗多抗的品種和脫毒種苗,實行嚴格輪作制度,與非旋花科作物輪作、間隔時間3 年以上;培育適齡壯苗,高剪苗,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清潔田園,建立無病種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