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打造200個鄉村振興示範村

2020-11-28 荊楚網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雷闖 翟興波

10月12日至13日,連綿細雨,恩施州召開鄉村振興現場交流會,包括縣委書記、鄉鎮黨委書記在內的100餘人實地參觀,交流學習,拉開全州八縣市脫貧摘帽後鄉村振興大幕。據悉,這是近5年來恩施州參與「書記」最多的一次現場會。

「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大戰略,也是剛起筆的大文章。要以捨我其誰的硬擔當,以思想解放和理念創新引領鄉村振興爭先進位。」恩施州委書記柯俊說,全州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統籌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發動村民,科學規劃 深山小村兩年巨變

穿梭在盤山公路上,洞下槽村風景別樣。山上,雲霧繚繞,茶園遍布,3座現代化的茶葉加工廠矗立「雲端」;山下,青瓦白牆的特色民宿錯落有致,古色古香的街道,水上樂園、步道、自行車道、燈戲樓等一應俱全。

洞下槽,恩施市白楊鎮一個貧困村,如今是全市重點打造的鄉村振興示範村。「兩年不見,變化真大!」不少曾經來過這裡的鄉鎮黨委書記感嘆,當時掛在牆上的規劃圖全部變成了現實。談起巨變原因,白楊坪鎮黨委書記張金元說: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科學規劃,一張藍圖幹到底。

2017年,張金元剛上任時,洞下槽村幹群關係緊張。一番走訪後,他在村裡召開「道歉大會」,帶領鎮、村幹部向全體村民表硬態。在州委辦公室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整合各類資金,硬化全村60公裡公路,改造水、電、氣等基礎設施,村民的信心逐漸恢復。

2018年,脫貧摘帽的洞下槽村開始謀劃鄉村振興。村裡請回鄉賢能人陽家壽建田園綜合體,找來重慶、四川等地專業機構制定發展規劃。但看完規劃圖,村民們普遍反映有點不接地氣。幾輪商討,村裡決定和陽家壽一起,自己搞規劃。一年間,村裡召開50餘次討論會,邊摸索邊完善,明確了以茶葉為主導產業,以田園綜合體為示範的融合發展新思路。

根據規劃,洞下槽村整合東西部扶貧協作、鄉村振興試點等各類資金數千萬元,陽家壽等牽頭成立合作社,投入資金9000萬元,田園綜合體一天一個樣。村民的積極性空前高漲,130戶農民自發流轉土地1200畝,入股合作社。今年8月,田園綜合體開園,周末日均遊客超過3000人,成為恩施休閒網紅打卡地。

目前,恩施州200個重點示範村正在完善鄉村振興規劃。現場會提出,要科學制定規劃,聽取群眾意見,群策群力,一張藍圖幹到底。同時,切忌遍地開花,不搞齊頭並進。部分產業雷同的臨近村,要形成聯動發展。

能人回村,帶火產業 黃金梨變「黃金」

來到宣恩縣椒園鎮黃坪村,9米寬的通村公路旁,是一眼望不到頭的梨園。該村曾是貧困村,2004年開始發展黃金梨,經過10多年努力,已成為帶動村民脫貧的主導產業。目前,該村發展標準化梨園2450畝,2名能人回鄉成立黃坪村黃金梨專業合作社和鴻勝黃金梨專業合作社,創建了「沃地娃」黃金梨品牌。

「8月份,前來採購的小汽車、貨車排成長隊。」村民黃金紅說,不到20天,家中5畝黃金梨賣了近6萬元。村支書姚元翔介紹,今年全村梨產量約1300噸,其中60%賣給了過路的乘客和採摘的遊客,40%批發給了合作社。預計綜合銷售收入比去年增長10%。

梨園旁,有一家以石頭、古家具為主題的民宿——石頭院子。這家成立於2018年的民宿,由恩施阿尼阿茲旅遊公司投資2000多萬元建造。公司相關負責人解釋,落戶此處,主要是看中了村裡的黃金梨。

2018年,宣恩縣脫貧摘帽,黃坪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萬元,被納入全縣鄉村振興試點。村裡提出,要進一步做大做強黃金梨產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宣恩縣椒園鎮黨委書記袁永燦表示,政府採取「兩步走」措施:升級改造5.4公裡長的黃(坪)傅(家坡)線,建好旅遊棧道、觀景平臺、文化廣場、停車場等設施,吸引更多市場主體來投資。

石頭院子開業後,當年接待遊客10多萬人,帶動周邊20家農戶辦起民宿,興起28家農家樂,2019年接待遊客超過27萬人。在此基礎上,黃坪村推出「梨·阿尼阿茲」文旅活動,吸引了40萬遊客前來賞花、摘梨。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眼下,恩施州不少示範村開始探索農旅、文旅等融合模式,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例如,恩施市洞下槽村的萬畝茶園+旅遊、來鳳縣農園的「職業培訓+訂單農業」等。

恩施州圍繞茶、果、煙、蔬、藥、畜等優勢產業做文章,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原則,引進市場主體,解決產業加工能力不足、資源利用不充分等問題,做大做強特色產業。

看見山水,記住鄉愁 「美麗鄉村」在行動

汽車進入恩施市盛家壩鎮大集場村,沿著蜿蜒的公路,映入眼帘的是翠綠清香的茶園,風景如畫的河道,房前屋後種上了各種花草樹木。

盛家壩鎮黨委書記李華軍介紹,2018年以來,該鎮以鄉村振興為契機,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突破口,按照「新房統一戶型建設、舊房統一樣式改造」的原則,對大集場、麻茶溝、車蓼壩等傳統村落,修舊如舊,維護山、水、林、田等自然生態。

村莊美容方面,以幹部包路段、黨員帶群眾的方式,引導村民對山邊、路邊、田邊、溝邊、河邊等「五邊」白色垃圾進行清理,出臺排水溝、臥室、庭院、廁所、廚房建設標準,動員全鎮3691名學生參與垃圾清掃,帶動近6000戶家庭一起行動,變「要我幹」為「我要幹」。

今年5月,該鎮採取「政府育苗、群眾移植」的模式,移栽花苗50萬株。建設美麗鄉村,恩施州湧現出了一批先進鄉村,探索了一批寶貴經驗。

利川市柏楊鎮欄堰村啟動「村花」評選,只要帶動貧困戶搞好人居環境,就會被評為「滿天星」「月季花」「牡丹花」等,獲得精神和物質獎勵。很快,一支「村花」志願服務隊出現了,村裡雜草垃圾不見了,道路兩側的空地、小河畔種上了花草樹木。

鹹豐縣杉園村等58個示範村率先啟動房前屋後「美麗行動」,拆除破舊房和廢棄豬欄牛圈,清理汙水垃圾,建花果庭院。不到一年,建起了一個個文化廣場,湧現出一批農家樂,環境好了,遊客多了,村民的荷包鼓起來了。

利川市毛壩鎮,建成村文化廣場30餘個、百姓舞臺20餘個。春節期間,各村搶著開展系列活動,通過文化振興助力茶產業發展。

恩施州委副書記、州長劉芳震表示,要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繼續發揮脫貧攻堅「尖刀班」精神,立足群眾需求務求實效,讓百姓從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走出一條符合恩施實際的新時代鄉村振興之路。

相關焦點

  • 同安規劃建設歸僑文化特色樣本 打造鄉村振興示範村
    在同安鄉村振興頂村古坑片區內,這種美得純淨、紅得深沉、豔得動人的「同安紅」三角梅,成為同安鄉村「產業興旺」的引擎,為鄉村振興增添亮彩。  記者從同安區獲悉,該區圍繞全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立足同安實際,堅持規劃引領、項目帶動、試點示範,激發鄉村振興活力。據介紹,2018年同安區在建及新建鄉村振興項目132個,項目總投資約70.25億元。
  • 從髒亂差到示範村——廣東「三清三拆」打造美麗鄉村推動鄉村振興
    新華社廣州8月24日電 題:從髒亂差到示範村——廣東「三清三拆」打造美麗鄉村推動鄉村振興新華社記者吳濤曾經髒亂差到村裡年輕人都不敢帶女朋友回村的廣東省清遠市九龍鎮活石水村,通過「三清三拆」等整治
  • 浦東第三批鄉村振興示範村如何創建?看這個大會怎麼說→
    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浦東第二批鄉村振興示範村今年9月順利通過市級驗收。昨天下午,浦東舉行鄉村振興示範村創建專題會議,以更好地總結第二批示範村創建工作,及時推動第三批示範村的各項創建。
  • 南莊鄉村振興力創精品
    去年,該村獲評「首屆中國鄉村振興先鋒十大榜樣」。  此外,龍津村通過黨建引領,推動基層善治,也在今年入選佛山市鄉村振興示範村。羅格村借勢古村活化,成為獲中央財政支持的中國傳統村落……近5年來,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下,越來越多的示範村正在南莊湧現。  村村示範的背後是南莊鎮政府對鄉村的重視。據統計,2018年至今,南莊鎮財政投入鄉村累計近18億元。
  • 東豐縣鄉村振興:各村有各村的「高招」
    打造建成1.8公頃產業發展園、1.5公頃田園採摘區、0.18公頃荷塘採風區、3公頃休閒垂釣區的「一園三區」,成為遊客前來騎行、納涼、徒步的熱門景點。  現如今,生態旅遊已逐步成為良純村產業發展的龍頭支撐。目前良純村完成集體經濟收入10.02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萬元。榮獲「市級文明村」「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平安村(屯)建設示範村」「遼源市最美鄉村」等榮譽稱號。
  • 「三村共建」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又是如何扛起鄉村振興大旗,讓承載無限鄉愁的家鄉變得更美麗、更宜居?  今年以來,臨朐按照市委創新提升「三個模式」要求,聚焦「三生三美」,圍繞「三清一改」和「七改」工作,以農民增收為核心,著力推進富裕鄉村、美麗鄉村、幸福鄉村「三村共建」,有力推動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進步。
  • 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天津這10個村上榜!
    近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關於公布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名單的通知出爐,在各地創建並推薦上報基礎上,經覆核和公示,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共同研究認定99個鄉(鎮)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鄉鎮,998個村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其中,天津10個村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名單。
  • 鄉村振興 丨千祥:振興箱包基地 打造中藥材之鄉
    「未來三年,千祥鎮要以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為目標,振興箱包基地,打造中藥材之鄉,壯大傳統產業,打造文旅新業,建設魅力千祥。」日前,提到鄉村振興目標,千祥鎮黨委書記王鶴群如是說。眾所周知,千祥鎮的產業特色非常明顯。箱包、藥材、席草、羊肉,千祥鎮將圍繞這幾大傳統特色產業,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韻」的鄉村特色,謀劃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 梁湖鄉村競風流:從鄂州市梁子湖區持續拉練感受鄉村振興加速度
    一季度籌備,二季度啟動,三季度增設回訪環節……去年以來,鄂州市梁子湖區在5個鄉鎮的601個自然村壪納入實績拉練,在全省率先開展鄉村振興「大比武」。「之所以要開啟實績拉練,就是要在先前全面退出一般工業、全面退養、全面治理基礎上創新體制機制,形成倒逼,重在引導,共同探索高質量鄉村振興路徑。」區委副書記尹俊武說。
  • 潼南村容村貌煥新顏鄉村振興繪新卷
    據了解,為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每年潼南都會組織千餘名志願者深入22個鎮街,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志願服務行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硬任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
  • 潼南:村容村貌煥新顏 鄉村振興繪新卷
    據了解,為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每年潼南都會組織千餘名志願者深入22個鎮街,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志願服務行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硬任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
  • 樂東:山海水激蕩鄉村振興新動能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靠山臨海的樂東黎族自治縣,因地制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在內陸山地,樂東著力念好「山水經」;在臨海地區,則打造「百裡濱海城市帶」。 如何既突出特色,又有一定規模? 為此,樂東加快構建萬衝、抱由、志仲、大安、千家、尖峰等「鄉村旅遊六大板塊」。 而產業建設是根本支撐。
  • 奮力打好鄉村振興的 開局之戰
    長沙晚報評論員  昨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推進會議會議傳達了全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推進會議精神、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精神和6月初省黨政代表團赴浙江考察學習的有關精神,回顧總結了全市前段時間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情況,安排部署了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會議要求,全市上下必須繼續積極進取,真抓實幹,奮力打好鄉村振興的開局之戰。  打好開局之戰,必須聚焦重點,善抓落實。俗話說,舉網以綱,千目皆張。當前,鄉村振興戰略已進入到全面施工階段。
  • 太行山上有人家:特色民宿成鄉村振興「新名片」(圖)
    從貧困戶到民宿店老闆,郭長富見證了這個太行山深處的小村莊由貧困村到美麗鄉村的轉變。  今年23歲的王浩東在看到家鄉澤城村的變化後,決定返鄉創業。2019年,澤城村被山西省政府確定為百村三星旅遊示範村之一。 楊傑英 攝  中午時分,王浩東和父親王光明在廚房忙著和面炒菜,母親王福蓮則在招呼著前來吃飯的客人。
  • 農發行上海分行行長曾紹姿與奉賢區委書記莊木弟會談鄉村振興工作
    農發行上海分行行長曾紹姿20日拜訪奉賢區委、區政府,與區委書記莊木弟、區長郭芳會談合作推動奉賢區鄉村振興工作。曾紹姿行長表示,農發行作為國家農業政策性銀行,服務鄉村振興是本職和主業,近年來在奉賢區鄉村振興實踐中開展了積極有效的工作,下一步希望與奉賢區進一步深化合作關係,助力鄉村振興工作高水平推進。
  • 泗陽八堡村打造「世外桃源」 成鄉村振興小樣板
    鄉村振興,需要黨員幹部帶頭幹,需要所有人擼起袖子,撲下身子加油幹。」泗陽縣李口鎮八堡村91歲的老黨員陳相民聊起這住了一輩子的村子,口齒清晰、滔滔不絕。11月15日下午,「改革開放四十年 書寫江蘇新篇章」全國網絡媒體江蘇行採訪團走進八堡村,走訪感受村容村貌所發生的巨大改變。
  • 兩會聲音丨寫好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濟南篇章」
    記者從「兩會」上獲悉,《報告》在總結2020年工作成績時指出,過去一年,濟南市鄉村振興紮實推進,建成6個市級田園綜合體,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圓滿收官,農村飲水安全兩年攻堅行動全面完成,39個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105個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和123個示範村全面建成。
  • 【記者走一線】從「黑」到「綠」 灣田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
    眼前美麗的鄉村,很難將其與「煤炭」兩個字聯繫起來。 曲江鎮和坪壩營鎮相鄰,曾經兩鎮有近10家煤礦開採企業,灣田村是典型的「以煤養村、靠礦吃飯」。 2012年以來,煤炭市場持續疲軟,2016年,村裡煤礦停產,灣田村徹底告別了「煤時代」。
  • 台州全域協作式團建模式 為鄉村振興積聚青春力量
    台州共青團創新基層組織全域協作新模式,打破鄉村振興參與過程中組織、人才和業態上的瓶頸,引導更多的資源向鄉村傾斜、引導更多的社會大眾參與鄉村振興,實現全域協作。自2017年12月啟動實施新青年鄉村振興行動以來,深化青農協會和新農人組織建設,加強鄉、村兩級團組織建設,試點推出青創農場,開展二十四節氣青年新農人養成計劃,舉辦了各類活動46場,覆蓋農村13萬餘人次。
  • 晉安區壽山鄉前洋村:因地制宜,振興鄉村
    前洋村,位於晉安區壽山鄉,全村總面積6.2平方公裡,下設3個村民小組,共有219戶,人口839人,距離市區僅9公裡,是北峰片區融入城區「半小時經濟圈」的重要節點。前洋村氣候、區位條件優越,山林地資源和旅遊資源豐富,農業發展條件良好,先後引進了龍晶(佰利)葡萄觀光園、省農科院轉基因水稻中試與產業化基地等現代都市農業項目,以打造特色田園鄉村為導向,融合「數字鄉村」建設,重點打造集產、銷、研、學於一體的「農夫集市」,服務全省農業、農村發展,構建出一個政府引導、農企供給、農技農金支撐、民眾消費的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