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全域協作式團建模式 為鄉村振興積聚青春力量

2021-01-12 浙江日報

2018-05-26 07:35 | 台州共青團

新時代有新使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的國家戰略,需要青年一代為之不懈努力,台州共青團推出全域協作式團建模式,為鄉村振興積聚青春力量!

台州共青團創新基層組織全域協作新模式,打破鄉村振興參與過程中組織、人才和業態上的瓶頸,引導更多的資源向鄉村傾斜、引導更多的社會大眾參與鄉村振興,實現全域協作。

自2017年12月啟動實施新青年鄉村振興行動以來,深化青農協會和新農人組織建設,加強鄉、村兩級團組織建設,試點推出青創農場,開展二十四節氣青年新農人養成計劃,舉辦了各類活動46場,覆蓋農村13萬餘人次。

建立三大組團機制

建立跨區域組團機制,打破行政轄區概念,以地域相近為團建組團前提,重點打造環樂清灣、環沿海-大陳島、環括蒼山、環靈江(永安溪、始豐溪、椒江)和環綠心五大組團,激活塊狀內團組織活力,共同開展鄉村創業創新、生態保護等活動。

建立跨層級組團機制,打通市、縣、鄉項目合作渠道,將衛生、電力、郵政、海事等系統團組織資源與縣、鄉兩級有效互補起來,將資源向縣、鄉兩級傾斜,重點配對至五大組團,聘請輪值團長,建立起項目和活動的分布式的發起、響應和實施機制,實現鄉村振興資源體系供給和需求的及時高效對接。如將海事、海關、港航、海洋漁業等部門團組織集聚起來,對接到環沿海大陳島組團內,開展0.5km淨灘大行動等活動。

建立跨群團組團機制,聯合工會、婦聯等群團組織,發揮各自的群體優勢,建立工作聯繫和互動制度,實現活動互通、資源共享。在鄉、村兩級建立群團服務工作站,打造了75家青春V站共青團門店,探索創新推出溫嶺城東街道群團服務站、路橋方林群團服務門店等群團服務門店,實現基層群團業務協作,進一步將群團資源向鄉村、村兩級傾斜。

實施鄉青「1+1工程」

引導在外青年回歸,促進與本地青年融合,建立「鄉小賢」新青年鄉村議事會,由返鄉青年和鄉內青年組成,通過定期召開議事會議、走訪調研、交流分享、志願服務等方式,分界別組開展活動,致力於協商議政、回歸發展、公益服務、文化傳承等事業,為當地的發展建言獻策、發聲出力。

建設鄉村振興青年學院實體化陣地,開設鄉村青年研習社,舉辦各類鄉創研修班,引入浙江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大、浙江農林大學等國內外高校資源,分類設計理論和實踐課程,因地制宜開展教學,引入鄉村振興的先進理念和做法,打造成鄉創青年交流、學習、活動的陣地,為鄉村振興事業提供智力支持。

實施鄉村青年人才青藤計劃,重點打造農旅青年、文創青年、網格青年、生態青年四大平臺組織,深化農促會建設,探索文創聯盟、網格聯盟、美麗聯盟等組織培育,引導青年人才往農業、旅遊、休閒、健康、文化、電商、社會治理、生態保護等領域發展,實現青年人才最優配置。

打造青年鄉村青創綜合體

探索打造青春小鎮樣板模式,創新青少年鄉村振興業態,全面盤活鄉村固有資源,連結傳統文化與消費升級,實現鄉村一二三產業經濟的高附加值融合發展。

打造青年示範村產業集聚點,依託當地村莊產業特色,開發民宿村、電商村、文創村等極具青年標籤的特色村莊,重點打造了路橋金大田村、三門蓋門塘村、溫嶺石塘五岙村等地,以「一村一產業X項目」帶動,全市孵化累計孵化出125個農村青年創業典型項目。

打造青年鄉村產業空間,深化青創農場建設,分產業、分類型培育農業和文創業態的青創農場,重點打造路橋田埂空間、天台「創享+」農場等15個市級青創農場。

啟動二十四節氣青年新農人養成計劃,探索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青年新農人工作隊伍,更好地助力新青年鄉村振興行動。

鄉村振興,我們期待與你們一起行動!

(原標題:《重磅!台州全域協作式團建模式首次發布!》,編輯楊群。)

相關焦點

  • 「小草莓」貢獻鄉村振興「大力量」 首屆新莊全域旅遊季暨草莓採摘...
    1月16日上午,宿遷市宿豫區首屆新莊全域旅遊季暨草莓採摘節啟動儀式通過網絡直播進行線上發布。
  • 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平原:桃園鄉村振興示範區被評為省級鄉村...
    1月14日,我市召開「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一場,發布會上,平原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魏凱章介紹了平原縣實施全域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十三五」期間,平原縣大力實施全域鄉村振興戰略,暢通體制機制,推動改革創新,五大振興全面起勢、互促共進,為德州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率先突破貢獻了平原力量。在2019年山東省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中,平原縣獲「一等」縣(市區)。成功入選全省第二批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示範創建縣,桃園鄉村振興示範區被評為省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
  • 汕尾市海豐縣委書記鄭俊雄:釋放鄉村振興動能,推動鄉村全域美麗
    「新山片區打造紅色文化旅遊,蓮花山片區打造生態康養旅遊,兩條美麗鄉村景觀示範帶深入挖掘紅色、綠色的資源,讓沿線村莊成為一道道風景。近日,汕尾市海豐縣委書記鄭俊雄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說,海豐縣正圍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紅色文化傳承體驗區和旅遊休閒康養「後花園」的目標,聚焦「八大美麗」,釋放鄉村振興動能,推動鄉村全域美麗。
  • 鄉村振興她力量①|「姐姐妹妹」主力軍,「婆婆媽媽」有一手!
    編者按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日前在京舉行,習近平在會議上強調,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福建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走一條符合福建特點的鄉村振興之路。
  • 司令農品訂單式認養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司令農品訂單式認養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2020-11-02 10:28:32 ,不但各級各部門在積極貫徹落實,各類企業也在積極謀劃,圍繞鄉村振興工作主動布局。
  • 做民宿管家 開微博帳號 大學生在慶元農村貢獻青春力量
    承諾籤字 「通過參加此次活動,我覺得讓我們得到了錘鍊,也收穫了很多,很高興在暑期生活中積累了這樣特別的經歷……」8月11日,在慶元縣鄉村振興築夢實踐暑期大學生實習活動第一期收官會上,來自台州學院的大學生魏慧敏這樣說
  • 「龍遊飛雞」 打造東西部扶貧協作新模式
    團市委書記徐元瑋為胡秀秀頒發   浙江省2020年青春助力鄉村振興帶頭人   「青牛獎」榮譽證書   「龍遊飛雞」品牌創始人胡秀秀紮根農村,是帶領群眾增收致富、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優秀農村青年典型
  • 「鄉村振興」的馬連莊突破
    「脫貧攻堅」之後,「鄉村振興」如何繼續?對於平臺較小、資源稟賦較差的鄉鎮,「鄉村振興」如何突破?近來,山東省青島市馬連莊鎮用平臺思維整體推進鄉村工作,激發了鄉村活力。  位於青島萊西市的馬連莊鎮在黨建統領下,「以鎮帶村、整鎮推進、全域提升」,構建了「鎮農業公司—新村鄉村振興公司—經濟合作社—基層農戶」四級平臺,推進農業生產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發展。近年來,馬連莊鎮規模化流轉土地3.2萬畝,建設青島甜瓜產業園等規模化園區20多個,鎮村兩級增收1600多萬元,先後被評為「山東省幹事創業好班子」和「山東省文明村鎮」。
  • 橘鄉她關注 | 巾幗創業與巾幗服務 共助鄉村振興
    2020年,新冠病毒這場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蔓延的疫情,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改變,區婦聯積極響應街道政府與上級部門號召,以「服務婦女、關愛婦女、發展婦女」為工作理念,在積極做好疫情防控中持續推進各項婦女建設工作,助力鄉村振興,為實現全面小康貢獻巾幗力量。
  • 博興縣鄉村振興的「呂藝模式」
    濱州市博興縣的呂藝鎮曾經是一個傳統的農業鄉鎮、扶貧重點鎮,一躍成為農創小鎮、活力小鎮、幸福小鎮,摸索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呂藝模式」。    細數起來,呂藝鎮依託毗鄰大企業、呂劇之鄉、革命老區等天然優勢,堅持規劃引領、尊重民意,以鎮企共建為主要實現路徑,探索出「農業創優、農民創富、農村創美」的鄉村振興模式。以人為本、以業興農、以文鑄魂,成為呂藝鎮推動鎮企共建、融合發展過程中的三大「兵器」。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吳紹博
  • 樂山職業技術學院:博士上山 助力鄉村振興
    凝聚不同專業背景的博士力量,組建團隊協同攻關,完成了佛手柑藥性成分檢測,建起了加工廠,引導精深加工、現代物流、便捷營銷逐步向佛手柑產區集聚;四是院地攜手建「學院」,圍繞「五個振興」開展基層人才能力培訓。依託「鄉村振興學院」,從2019年起,先後為沙灣區開展旅遊管理人員和「農家樂」從業人員、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鄉村健康指導員等培訓3272人次。
  • 組織15650名大學生「三下鄉」 團市委組織動員青年投身鄉村振興
    蘇報訊(記者 薛卿)為組織動員廣大青年投身鄉村振興戰略,蘇州團市委根據團省委「青春四進 建功鄉村」行動要求,積極推動青商企業、金融資本、青年人才和青年風尚進鄉村,為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力量。同時,蘇州團市委實施「新興青年助力鄉村振興服務計劃」,發動萬名自由美術工作者、文化創意產業工作者、青年手工匠人等青年群體,參與手繪鄉村活動,維修破舊立面1152面,牆繪作品達1094幅,牆繪面積達3.4萬平方米;推進垃圾分類「蜂巢計劃」,承擔全市「垃圾分類」志願者工作,已累計招募培訓500名「小蜜蜂」志願者,在鄉鎮(街道)開展活動,上下聯動,全域貫通,覆蓋106個鄉鎮(街道),累計開展
  • 鄉村振興 丨千祥:振興箱包基地 打造中藥材之鄉
    「未來三年,千祥鎮要以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為目標,振興箱包基地,打造中藥材之鄉,壯大傳統產業,打造文旅新業,建設魅力千祥。」日前,提到鄉村振興目標,千祥鎮黨委書記王鶴群如是說。眾所周知,千祥鎮的產業特色非常明顯。箱包、藥材、席草、羊肉,千祥鎮將圍繞這幾大傳統特色產業,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韻」的鄉村特色,謀劃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 她力量 | 巴中新型女農民,撐起鄉村振興半邊天
    一大批傳統農民轉型成長為新型職業農民,一大批中高等院校畢業生、退役士兵等返鄉創業人員加入到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一大批高素質的新型職業農民成長為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領辦人,新型職業農民已成為帶動全市農民增收致富、推動鄉村振興的主力軍,這其中不乏巾幗的風採與身影。她們不僅僅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獲益者、享有者,更是不可或缺的參與者、建設者,以自己的力量推動鄉村振興步伐。
  • 謙尋控股董海鋒:基於直播電商 促進鄉村振興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基於直播電商 促進鄉村振興謙尋(杭州)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董海鋒今年以來,直播電商為推動復工復產、助力脫貧攻堅貢獻了力量,並將持續在促進消費、增加就業、產業升級和鄉村振興等方面創造經濟社會效益。
  • 【新鄉賢工作進行時】溫州瑞安「賢治」模式助推鄉村振興
    瑞安「賢治」模式助推鄉村振興近年來,溫州瑞安將新鄉賢作為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力量,形成全市統籌、鄉鎮主體、村居配合的三級協同聯動工作體系,出臺鄉賢禮遇「瑞安八條」等機制,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 小河蟹「橫行」 長興打造鄉村振興「洪橋模式」
    一路走來,統一管理、統一規格、統一品牌,讓洪橋鎮的河蟹品質過硬,名聲大噪,在讓洪橋鎮「中國河蟹之鄉」的金名片更加閃亮的同時,還打造了河蟹產業鄉村振興的「洪橋模式」。銷售「線上+線下」 漾蕩河蟹爬向全國各地一大早,市民聞先生就驅車從城區來到洪橋挑選河蟹。
  • 安溪縣龍涓培福:鄉賢聚力振興鄉村
    走進安溪縣龍涓鄉培福村,一座座乾淨整潔的農村院舍錯落有致,一條條筆直乾淨的水泥路縱橫交錯,村主幹道兩旁花草相伴,三三兩兩的村民在村道漫步閒話家常,整個鄉村呈現出一派寧靜舒適的景象,形成一幅村淨、景美、人和的幸福鄉村畫卷。  培福村距龍涓鄉政府7公裡,共有人口800多人,村民主要以茶葉種植、製作、粗加工為經濟收入來源。
  • 樂東:山海水激蕩鄉村振興新動能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靠山臨海的樂東黎族自治縣,因地制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在內陸山地,樂東著力念好「山水經」;在臨海地區,則打造「百裡濱海城市帶」。 如何既突出特色,又有一定規模? 為此,樂東加快構建萬衝、抱由、志仲、大安、千家、尖峰等「鄉村旅遊六大板塊」。 而產業建設是根本支撐。
  • 沃野迸發新力量——達拉特旗樹林召鎮鄉村振興一線見聞
    鄉村誰來治理、怎麼治理?農民往哪轉、怎麼轉?美麗鄉村建什麼、誰來建?農村集體經濟怎麼發展、怎麼增收?一系列關鍵問題的答案,在反覆的學習、考察、調研和討論中逐漸明晰。再加上中國鄉建院的大力協助,樹林召鎮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初見雛形。其中,「三層四級聯動」合作化模式的確立,最具標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