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15650名大學生「三下鄉」 團市委組織動員青年投身鄉村振興

2021-01-16 蘇州新聞網

蘇報訊(記者 薛卿)為組織動員廣大青年投身鄉村振興戰略,蘇州團市委根據團省委「青春四進 建功鄉村」行動要求,積極推動青商企業、金融資本、青年人才和青年風尚進鄉村,為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力量。

蘇州團市委落實「新農菁英」發展計劃,培養、集聚一批青年人才,在農村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聯合市農業農村局開展蘇州市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尋訪活動,尋訪100名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實施「新農菁英」就業見習計劃,提供農產品生產、銷售、物流、電商等就業見習機會,組織動員青年大學生赴農村就業見習,共提供就業崗位200餘個;聯合市農業農村局、市人社局舉辦第二屆蘇州市農村創業創新大賽,引導、鼓勵、扶持更多青年返鄉創業,共有37個項目參賽,累計扶持資金44萬元;鼓勵高校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近兩年返鄉就業創業大學生近200名;大力開展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傳播文明、推廣科技、倡樹新風,今年共組織15650名大學生參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同時,蘇州團市委實施「新興青年助力鄉村振興服務計劃」,發動萬名自由美術工作者、文化創意產業工作者、青年手工匠人等青年群體,參與手繪鄉村活動,維修破舊立面1152面,牆繪作品達1094幅,牆繪面積達3.4萬平方米;推進垃圾分類「蜂巢計劃」,承擔全市「垃圾分類」志願者工作,已累計招募培訓500名「小蜜蜂」志願者,在鄉鎮(街道)開展活動,上下聯動,全域貫通,覆蓋106個鄉鎮(街道),累計開展「垃圾分類」宣講互動557場次,線下服務市民1.5萬餘人次,線上服務超15萬人次。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地評線】飛天網評:為鄉村振興蓄積青年才俊
    隨著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對青年人才需求的加大,多地返鄉大學生數量呈增多趨勢。這些富有幹勁、擁有新知的大學生或紮根山村創業帶富,或投身村級組織擔任脫貧專幹、村「兩委」成員,正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的生力軍。
  • 組織幹部「取經」 為振興鄉村「添薪加柴」
    近日,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開遠市共組織10名村幹部及鄉村振興員參加了中央組織部、中央農業農村部聯合舉辦的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示範培訓班。參訓學員通過實地參觀、業務學習和互動交流,實現了漲知識、提能力、拓視野,為接力鄉村振興添薪加柴。開班儀式實地參觀激發「動力」。
  • 創新構建志願服務社會化動員體系 青年友好城市營造拓寬共建共治...
    據共青團成都市委活動現場負責人介紹:「我們把大運會城市志願服務作為青年友好城市營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以『三個著力』補齊傳統志願服務組織化動員方式短板,創新構建志願服務社會化動員體系,聚合更廣泛青春力量投身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助力成都辦賽營城。」建設青年友好城市是成都市委堅持「黨管青年」原則和「青年優先發展」理念,全面落實《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的成都實踐。
  • 鄉村振興長期觀察網絡開建,拼多多新農人成首批觀察員
    新農人如何助力鄉村振興?如何打造一支覆蓋生產、流通、營銷全產業鏈的農村雙創力量?新農人又如何嘗試網際網路+技術?11月21日,在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農村雙創與科技分論壇上,南京農業大學鄉村振興長期觀察網絡宣布啟動建設。
  • 巨鹿縣選拔50名大學生「燕歸巢」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組織大學生投身打贏脫貧攻堅戰、投身鄉村振興偉大實踐,建立在外高校學子與家鄉團組織聯繫的制度化渠道,加深巨鹿學子對家鄉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吸引更多的巨鹿籍大學生回鄉就業創業,
  • 江蘇:部署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
    為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充分發揮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的品牌效應和示範作用,動員各方力量積極參與新時代「三農」工作,營造全社會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江蘇省委宣傳部會同省文明辦、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民政廳、省司法廳、省生態環境廳等19個部門近日印發通知,對我省2021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
  • 團市委組織開展「暖蜂行動」快遞從業青年服務月主題活動
    2020年12月30日,由共青團青島市委、青島市郵政管理局主辦,共青團市北區委、市北區青年企業家聯盟承辦的「暖蜂行動」青島市快遞從業青年服務月主題活動在市北區安泰廣場舉行。青島京邦達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團支部,青島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團支部現場揭牌成立。
  • ...三農」故事⑥14000餘名高素質農民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內生動力
    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支撐。我市高度重視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的建設,2020年全市累計培育高素質農民達到14000餘人,有力地提升了全市農民群眾自我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內生動力。
  • 鍾國龍:甘肅渭源:「四步棋」為鄉村振興「賦能蓄力」
    為深入推進抓黨建與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甘肅省渭源縣通過下好「先手、輔助、關鍵、致勝」四步棋,突出黨建引領,助推鄉村振興,實現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互融共促。下好「先手棋」,打造黨員隊伍「生力軍」。
  • 堅持黨建帶團建 促進基層黨團組織共同發展
    三、在引領新風中創先爭優,彰顯青春力量。上海是一個更大的中國館,青年應當成為城市文明建設的排頭兵。共青團圍繞世博創先爭優,就要在家園行動中激發青年的主人翁熱情,引領文明的社會風尚。 立足家園,引領團員青年投身社區文明行動。我們圍繞「環境文明」等主題,加強社區團組織與駐區單位團組織的聯動,組織團員青年投身社區文明行動,參與和諧社區建設。
  • 「鄉村振興」的馬連莊突破
    「脫貧攻堅」之後,「鄉村振興」如何繼續?對於平臺較小、資源稟賦較差的鄉鎮,「鄉村振興」如何突破?近來,山東省青島市馬連莊鎮用平臺思維整體推進鄉村工作,激發了鄉村活力。  馬連莊鎮還開展以黨組織改革為統領、村委會配套改革為主要內容的基層組織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積極發揮鎮黨委在推進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持抓鎮帶村、鎮村聯動。
  • 2020年德州市「新農青年示範帶頭人」20人、「鄉村好青年」100人...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5日訊 1月5日,2020年德州市鄉村「好青年」評選結果公布,2020年德州市「新農青年示範帶頭人」20人, 2020年德州市「鄉村好青年」100人。德州市「村村都有好青年」選培工作經過兩年的實踐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成為共青團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凝聚農村青年人才的有力載體,成為大抓團的基層建設、提升團的組織力的牽動性舉措。
  • 雨花區轄區內高校290餘名大學生參加徵兵體檢
    雨花區人武部組織轄區內高校學生參加今年春季徵兵體檢9日,雨花區人武部組織轄區內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等7所高校共290餘名大學生,在湖南省地礦醫院體檢中心進行徵兵體檢,標誌著該區2021年春季徵兵拉開序幕。
  • 白沙:脫貧摘帽不鬆勁 鄉村振興再發力
    面對著這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白沙嚴格執行脫貧攻堅「四不摘」和「三不減、三提高、三加強」要求,聚焦鄉村振興再發力,即總結梳理好有益經驗,同時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堅持把鄉村振興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抓手,高標準推動鄉村振興,加快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夯實黨建 靶向發力促脫貧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
  • 山東沂河源:鄉村振興與國際接軌
    我們以慈善感召天下英才下鄉,以資本吸引優質產業進村,以藝術活化美麗鄉村,立志打造『中國藝術振興鄉村』的標杆,成為世界農村、農民、農業融合發展的典範。」談及鄉村振興,省政協常委、北京東方君公益基金會會長、東方匯泉金融控股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沂河源田園綜合體項目負責人董方軍信心滿懷。
  • [學子論文]動物保護組織微博動員的現實困境及策略選擇
    (三)動物保護組織微博動員效力上存在行動斷層 動物保護組織及志願者們在微博上曝光動物被虐待傷害的事件,希望引起人們的關注,獲得人群的助力,推動事情的妥善解決。這種微博維護動物權益的方式,首先是一種求助,然後也是一種鬥爭。然而,微博幹預公眾事務的方式是匯集網民的「聲音」,但在現實中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實質性地引導事件的走向。
  • 甘谷縣表彰優秀志願者和助力掛牌作戰貧困村社會組織
    1月13日,甘谷縣在縣民政局會議室組織召開助力掛牌作戰貧困村社會組織暨優秀志願者表彰大會,對2020年度10家助力掛牌作戰貧困村做出優異成績的社會組織和積極參與志願服務項目,熱心公益事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4家優秀志願者單位、11個優秀志願者個人進行了表彰。
  • 山東舉行大力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新聞發布會
    三是強化公益產品。山東省積極開展「戲曲進鄉村」活動,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文化產品免費服務群眾,「一村一年一場戲」工程走在全國前列。今年,我們制定下發了《關於組織2020年省級政府購買公益演出服務有關工作的通知》,認真組織開展文藝院團下鄉演出工作,在去年購買省直院團300場下鄉演出的基礎上,繼續增加購買場次和購買金額。2020年投入資金650萬元,計劃購買省直院團下鄉演出325場。
  • 讓年輕人接力唱好鄉村振興的主角
    要讓青年幹部接過村居發展的「接力棒」,帶領村民實現「十四五」規劃確立的各項目標而奮力拼搏,在鄉村振興中唱好主角。一人思而一村富,一人強而一村強,這正是國家需要青年人所擁有的抱負和擔當,身在基層自要身先士卒,為民謀福。基層需要勇擔當、有作為的青年力量不斷流入,讓鄉村建設成為活水湧動起來。
  • 博興縣鄉村振興的「呂藝模式」
    呂藝鎮黨委書記祁巍稱,每畝土地收益實現三倍增長。做活「資金」和「產業」文章,撐起了呂藝鎮產業振興的骨架。但要實現良性長效發展,勢必要豐盈其血肉。    「棚外寒風凜冽,棚內溫暖如春。」張桂華正和姐妹們有說有笑地栽種蝴蝶蘭小苗。她住進了博華佳苑社區後,沒有閒著,憑著好手藝到生態農業園裡培育起蝴蝶蘭、鐵皮石斛等高檔花卉品種,成了一名「職業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