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構建志願服務社會化動員體系 青年友好城市營造拓寬共建共治...

2021-01-09 瀟湘晨報

人民網成都6月13日電 (王軍) 「餃子餡這樣和味道就巴適了」「咖啡豆要這樣磨才均勻」「小朋友們,翻開手中的繪本一起朗讀」…… 6月13日,500餘名各行各業的「熱心腸」化身志願者,走進成都市62個居民小區,為市民帶去多場貼心溫馨的志願服務,同時也拉開了大運會城市志願者參與辦賽營城的序幕。

據共青團成都市委活動現場負責人介紹:「我們把大運會城市志願服務作為青年友好城市營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以『三個著力』補齊傳統志願服務組織化動員方式短板,創新構建志願服務社會化動員體系,聚合更廣泛青春力量投身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助力成都辦賽營城。」建設青年友好城市是成都市委堅持「黨管青年」原則和「青年優先發展」理念,全面落實《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的成都實踐。

著力完善「多元參與」的隊伍架構

共青團成都市委深度聚焦成都城鄉社區發展治理,著眼四川省青年志願服務改革試點,構建起以市青年志願服務行動中心為運行主體,市青年志願者協會、市青年發展基金會為功能平臺的「一體兩翼」事業化運轉體系,充分激發團的組織資源、廣泛撬動社會資源,在建強在校大學生賽會志願服務「主力軍」的基礎上,深入行業系統及社會各領域啟動大運會城市志願者招募工作,逐步涵養「人人都是志願者、人人參與社區發展治理」的協同精神。

共青團成都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團市委著重『網羅』各行各業的熱心人註冊成為志願者,分行業組建了一批大運會城市志願服務隊伍。」目前,已完成對全市65個行業志願服務潛能的梳理,組建起了14支行業專業城市志願服務隊伍,他們中有律師、攝影師、教師,也有廚師、網約車司機、極限運動者,他們將立足社區、深入小區,為市民提供高品位、專業化的城市志願服務。

著力搭建「觸手可及」的動員平臺

「來成都已經一年多了,這邊也沒有什麼朋友,沒事的時候我也想為城市發展做點什麼,但是總感覺自己是那麼的無能為力,現在我可在青聚錦官城志願服務平臺上查找喜歡的志願服務項目,也可以在服務中結識更多的朋友。」一位來自北京,從事戶外體育的耿女士說到。

團市委依託擁有近200萬粉絲的「青聚錦官城」微信公眾號,建立起涵蓋項目發布、報名參與、在線反饋的線上動員平臺,實現需求實時發布、青年「隨手」參與。目前青聚錦官城線上動員平臺已經有超過25萬名蓉城青年註冊成為志願者。來自成都一家人力資源公司的何女士是一名職業規劃師,「受到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的影響,中央、省市都出臺了穩就業舉措,前兩天在青聚錦官城平臺看到有為待業人群開展職業規劃指導課程的志願服務,這和我的職業也很匹配,我就報名參加了。」平臺數據顯示:截至6月上旬,平臺已發布志願服務項目1.9萬餘個,累計服務時長達9.8萬餘小時。同時,團市委還建立了成都市青年志願服務大數據系統,實時化採集、全天候展示青年志願服務的關鍵指標,實現了志願服務精準調度、供需及時匹配和青年對城鄉社區發展治理貢獻度的可視化呈現。

除了線上平臺,團市委正傾力打造大運會城市志願服務小站,按照每1.5公裡直徑內布局1個的密度,在主城區範圍內規劃布局了1100家城市志願服務小站,將志願者招募、志願服務需求採集、志願項目發布等城市志願服務功能與青年社交場景融合營造,通過流量導入動員市場主體參與青年之家·城市志願服務小站建設。截至目前,已有216家城市志願服務小站啟動運營。

著力優化「度身而衣」的項目體系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團市委響應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現代化、精細化要求,嘗試推進志願服務從「聚集式」向「分散式、輕量化」轉變,推動城市志願服務「小分隊」走進社區、深入小區。據悉,6月13日—14日,14支大運會城市志願服務隊將集中在全市113個小區開展240餘場志願服務。

事實上,在集中開展此次活動前,團市委早在今年5月就組織了350名大運會骨幹志願者深入市內84個社區,就「居民志願服務需求」「青年參與志願服務習慣」等問題進行了大調查,根據城市志願者職業能力、專業特長,開發了100個社區需要、群眾喜歡、青年熱衷的志願服務項目。

通過這種方式,志願者自主採集需求、策劃項目、組建隊伍和開展活動的熱情被點燃。「我以前也參加過一些志願服務,但像這種把自己收集的居民需求轉化為項目、並能以我的專業能力提供服務的形式,讓我有種『被人需要』的滿足感、自豪感。」一名金融業從業人員表示。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治理者說:社會治理如何社會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這「四化」為實現社會治理的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社會治理「四化」,第一位的就是社會化。社會治理既要依靠黨委和政府,又要堅持社會化的發展方向,有效整合社會各方面資源,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
  • 德州市德城區創新「三服務」體系 全面服務退役軍人和優撫對象中國雙擁雜誌,今天
    創新「物業+退役軍人服務」體系在此基礎上精準服務,對60歲以上退役軍人及家屬,動員參加社區文體活動、志願服務,跟進走訪,幫助日常生活所需;對40—60歲退役軍人,關注其家庭特殊困難及就業問題;對40歲以下的,將就業創業作為關注點,提供培訓服務。
  • 以人民為中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城東區韻家口鎮育才路社區黨建「微綜合體」就坐落在這裡,包括「群眾文藝之家」「紅色物業之家」「黨群服務之家」「黨群議事之家」4部分。在社區黨委領導下,「微綜合體」實現了小區黨支部、小區業委會和物業公司三方聯動,搭建起小區內部矛盾化解、困難互幫、利益協調、共促共建的平臺。
  • 市中區召開文明養犬社會化管理工作現場會
    市中區將「跳出政府看社區,跳出傳統抓社區」,依法有序組織群眾參與文明養犬社區自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為進一步強化文明養犬社會化創建整體布局,市中區明確「時間表」「路線圖」,深入實施「文明養犬社區自治」創建三年行動計劃,力爭通過三年努力,讓文明養犬社會化創建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 營造多元場景 成都少城社區煥發新活力
    年全國創新社會治理最佳案例。近年來,針對提升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青羊區在少城片區積極創新場景營造,凝聚社區發展治理新優勢,形成具有不同感知體驗的場景供給,推進社區場景與美好生活需求精準匹配,探索現代城市治理新路徑,推動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營造宜業場景,優化空間業態。
  • 中央文件給出青年定義:年齡是14-35周歲
    豐富學生創新實踐平臺,深入開展「挑戰杯」競賽和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評選,支持培育學生科技創新社團,營造校園科技創新氛圍,為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探索提供必要條件。將中小學共青團、少先隊工作納入教育督導。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辦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
  • 以賽為「媒」,獅子山街道「結緣」川師、發布共建清單
    四川在線記者 吳平為落實「愛成都·迎大運」城市共建共治共享專項行動,成都市總工會於9月26日攜手錦江區總工會、獅子山街道辦事處等舉辦了5公裡能量跑,同時,獅子山街道辦事處發布了42個項目的共建清單。大學生志願者、街道職工、企業職工、社區居民四個不同方陣,共計300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 共建共治共享美麗家園 開陽縣紫興社區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
    新世紀黨支部以創新「四心黨建先鋒行動」活動為載體,建立了《新世紀黨支部黨員雙向微心願積分管理制度》,實行「雙向微心願積分制」,即:黨員個人服務群眾的承諾和黨員實現了自己的承諾後用積分兌換個人微心願,以月為單位在黨員中參加組織生活、收集意見、解決問題、小區建設等方面進行量化打分,每年進行累計積分,按照積分的高低進行精神和物質獎勵。
  • 第六屆「共促性別平等,共建美好世界」國際志願者北京行動(中)
    第六屆(2019)「共促性別平等,共建美好世界」國際志願者北京行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距離行動開始已經過去了一周時間志願者們有了哪些新的體驗和收穫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二、志願服務奉獻愛心,共建美好世界1.拜訪北京晨光腦癱兒童康復中心北京市朝陽區晨光腦癱兒童康復中心是一所主要服務於0-18歲腦癱孩子的非營利福利性機構,為腦癱孩子提供康復訓練、文化課教育、藝術治療、醫療服務等。
  • 聚力推進「三轉兩提兩創」 共建甬南大門戶山海和美城
    寧海新聞網訊(記者周韻健) 6月12日上午,縣委書記林堅在大抓「城市革新」暨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動員會議上強調,要聚焦聚力,加快推進「三轉、兩提、兩創」,構建形成「322」工作體系,堅定信心、奮發作為,共建甬南大門戶、山海和美城。縣委副書記、縣長滕安達主持會議,縣領導徐真民、尤玲娟、王軍海、葉秀高、張偉標、沈紓丹、應國邦、勵成傑、童青燕出席會議。
  • 全國人大代表徐玖平:構建成渝雙城經濟圈科技創新體系 政府要當好...
    本報記者 莊靈輝 盧志坤 北京報導「在全球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科技創新才是制勝法寶,只有以更大的力度創新,才能搶佔發展的制高點。」日前,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大學校長助理、商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徐玖平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成渝地區有了更高的定位,在區域內構建科技創新體系成為當務之急。
  • 煙臺開展「守護海岸線·清潔沙灘」志願服務活動
    200多名青年志願者,是此次活動的主力軍。他們不畏炎熱、不畏辛苦,有的拿著鐵夾子,有的拿著垃圾袋,有的拿著鏟子,互相配合,爭先恐後地清理海岸線上的漂流廢棄物和遊客隨手丟棄的垃圾。團市委副書記張俊在現場表示:「今年,團市委以打造『愛在煙臺』公益服務品牌作為重點工作,通過組建『美麗煙臺』『仙境海岸』『賽會服務』『網絡文明』四支青年志願服務隊伍,開展相關志願服務工作。」
  • 創新工作機制 做好「六穩六保」
    記者了解到,西安市多年來廣泛深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雙擁活動,通過一次次富有新意、具有內涵的活動,持續營造全市上下尊崇優待廣大現役軍人和退役軍人的濃厚氛圍,切實樹起了西安市「全國雙擁模範城」的形象口碑。「西安是陝西省會城市,駐軍數量多、體量大、兵種廣,是全省雙擁工作陣地的重中之重和形象窗口。
  • 農業農村部發布第二批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
    新華社太原10月11日電(記者王飛航)農業農村部11日在山西省晉中市召開全國農業生產託管工作推進會,會上發布了第二批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案例包括服務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各類服務主體共24個。近年來,隨著現代農業深入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快發展,多元化服務組織蓬勃興起,服務領域覆蓋農林牧漁等多個產業,湧現出各具特色、形式多樣的服務模式。為總結推廣各類服務主體在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中的典型經驗,進一步發揮典型模式的引領示範作用,農業農村部在2019年推介首批20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的基礎上,面向全國徵集遴選了第二批24個典型案例。
  • 內蒙古阿拉善:黨建引領點燃城市社會治理「紅色引擎」
    搭建黨群服務「紅色平臺」阿拉善盟制定印發《加強和推進全盟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實施方案》,構建三級黨群服務中心體系,搭建服務群眾的「紅色平臺」,促進黨群活動、為民服務、矛盾調解等功能在黨群服務中心集成,充分學習借鑑新時代「楓橋經驗」,發揮黨建引領的組織優勢,積極推行以黨群服務中心為核心,以社會治理聯動指揮中心、政務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社會組織孵化中心、法律服務與矛盾調解中心為支撐的多元聯動黨建工作模式
  • 浙江省杭州市豐北村:網格治村社 服務大民生
    認真請教、虛心學習全國各地優秀經驗,在社會治理、城市管理、村社轉型管理中當好小學生。同時不斷引導居民群眾、社會組織和群團組織等各類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以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層社會治理大格局,服務大民生。在社區內安裝人臉識別比對系統、智能水錶監測系統、智能巡更系統等,建立起集管理、防範、管控、服務於一體的社區安防保障體系。  網格黨建結聯盟 創新管理新模式
  • 創新黨建機制 共建共治共享!化州市建設邊界黨建聯盟助力區域協同...
    今年以來,化州市以深入探索基層黨建創新體制機制為契機,以開展「同飲一江水,黨建一家親」活動為載體,創新開展「黨建聯盟」活動,牽頭引導廣西陸川縣、廣東廉江市6個鎮22個村、廣東吳川市8個鎮31個村打破行政隸屬壁壘,加強打造「1+6+6+3」邊界黨建聯盟模式(即一個聯盟體系、六聯六共平臺
  • 達州供電「紅杜鵑」志願服務隊獲評「四川省十佳志願服務組織」
    達州供電「紅杜鵑」志願服務隊獲評「四川省十佳志願服務組織」 來源: 2020-12-04
  • 彭陽縣培育經營載體,創新治理機制 打造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
    近年來,彭陽縣堅持「為農、務農、姓農」的改革方向,強化基層社建設和創新聯合社治理機制為重點,探索建立「223」工作模式,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打造現代、開放、市場、數字、活力「五個供銷」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