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以黨建引領點燃「紅色引擎」,通過創新「紅色驅動」、搭建「紅色平臺」、構築「紅色脈絡」、打造「紅色品牌」,以城市基層黨建高質量發展推動社會治理水平不斷提升,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
創新社會治理「紅色驅動」
阿拉善盟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創新「紅色驅動」,先後出臺了《推進盟城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方案》《關於推進和完善社會矛盾糾紛預防與多元化解機制的實施意見》,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各界參與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
著力深化蘇木鎮(街道)機構改革。全盟36個蘇木鎮(街道)設置了基層黨建辦、綜合行政執法局、黨群服務中心等6—8個必設機構,城關鎮、重點鎮普遍增設了城市管理辦公室,調整和下劃編制515個,人員轉隸739人,賦予蘇木鎮(街道)對下沉執法力量考核權重。
阿拉善盟網格員志願打掃南湖公館附近環境衛生。
加強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印發《黨建引領基層網格化治理實施方案(試行)》,注重分類指導,積極推動網格設置、人員配備、待遇保障、責任落實、實體運行「五個到位」,著力增強街道社區黨組織的服務能力,把公共服務、社會服務、便民服務、志願服務下沉到網格,形成「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的良好局面。目前,全盟街道社區劃分網格327個,實現應建盡建,有效整合專職網格員、社會組織、社區居民等網格力量,配備網格長289人,發展專兼職網格員314人。比如,阿拉善左旗健康花園、王府、額魯特等社區黨委積極協調解決困擾居民多年的供水下水管道改造、路面修復等難點、堵點問題,順利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阿拉善右旗團結社區黨支部響應群眾訴求將平房區旱廁改建為水衝式廁所,這些都是阿拉善盟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服務的縮影。
搭建黨群服務「紅色平臺」
阿拉善盟制定印發《加強和推進全盟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實施方案》,構建三級黨群服務中心體系,搭建服務群眾的「紅色平臺」,促進黨群活動、為民服務、矛盾調解等功能在黨群服務中心集成,充分學習借鑑新時代「楓橋經驗」,發揮黨建引領的組織優勢,積極推行以黨群服務中心為核心,以社會治理聯動指揮中心、政務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社會組織孵化中心、法律服務與矛盾調解中心為支撐的多元聯動黨建工作模式。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黨群綜合服務中心大樓。
目前,在全盟旗區、蘇木鎮(街道)、嘎查村(社區)以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領域建成各級各類黨群服務中心303個,各級矛盾調解中心有以全國全區金、銀牌和優秀人民調解員個人命名的調解室11個,建立各類調解組織333個,紮實推進「一站式」政務服務,實行「一網通辦」。2019年,各級政務服務大廳為群眾辦理各類事項118萬件,基本實現群眾辦理事項「只進一扇門」的目標。
構築互聯互動「紅色脈絡」
阿拉善盟著力構建縱橫聯動、條塊結合、共建共享、優勢互補的「紅色脈絡」。
全面推行「雙報到」「雙亮清單」等長效機制。全盟499家機關企事業單位、7400餘名在職黨員到街道社區報到,形成各項資源清單13類1000餘條、各項服務清單7大類2000餘條。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全面開展了「向社區報到,到社區請戰」活動,形成強大的聯防聯控合力,有效保障了人民健康安全。
網格員服務社區獲得居民好評。
全面推進「黨建聯盟」機制建設。所有街道社區實行「大黨工委」「聯合黨委」模式,充分運用融合黨建聯席會議、聯合黨組織書記輪值等制度機制,有效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統籌協調的軸心作用,形成融合黨建聚合效應,實現城市各領域黨建工作同頻共振。如阿拉善左旗推行融合黨建述職評議及發布資源清單、服務清單、志願項目等模式,項目化推進互聯互動;阿拉善右旗實現所有結對共建單位黨組織負責人進入社區「大黨委」班子擔任兼職委員;額濟納旗實行聯合黨組織第一書記、常務書記、輪值書記「三位一體」制度,將點對點式服務轉化為群團式服務。
打造群眾滿意「紅色品牌」
阿拉善盟聚焦抓黨建、抓服務、抓治理,不斷深化街道社區「暖心黨建」,創新完善工作和服務載體,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傾力打造特色黨建「紅色品牌」。
主動適應新時代黨的建設和黨的組織路線發展要求。緊貼阿拉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實際,創新推動「智慧黨建」品牌,加強「駝鄉e站」智慧黨建平臺建設,架起黨建「高速路」,全盟1500多個基層黨組織、23000多名黨員全員入駐「駝鄉e站」,通過「雲上支部」推動線上線下組織生活同步開展,將基層黨組織建在網上、組織生活開在線上、黨員連在線上、服務管理盡在掌上,打通了黨組織和黨員互聯互通的渠道。
阿拉善盟「駝鄉e站」智慧黨建啟動儀式。
構建聯防聯控、共治共建工作格局。充分利用互聯智能信息化手段打造社會治理「智聯品牌」,建成盟旗一體社會治理聯動指揮中心及各街道(鎮)分中心,融合平安城市、智慧交通、安全生產、生態環保、應急指揮等分散的城市管理物聯網監控4700餘路,以科技手段助推社會治理。
持續開展城市基層黨建示範引領行動。著力打造「融合黨建」示範品牌,在街道(鎮)、社區、機關事業單位、高校、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邊境地區等領域,積極推行跨領域黨建聯合體、「黨建鏈+業務鏈」「黨建鏈+經營鏈」、精品社區、特色志願服務等特色品牌,掛牌創建33個富有特色、成效明顯的融合黨建示範點,培樹36個打造對象,形成了點、線、面結合的立體化融合黨建示範體系。阿拉善左旗黨群服務中心推出「黨群網服驛站」系列直播,黨員領導幹部亮相帶貨;阿拉善右旗探索推行「34560」便民工作法,推出「陽光扶貧」「圓夢微心願」「一刻鐘服務圈」等一批城市黨建特色服務,打造了「四點半課堂」「紅絲帶義工隊」「愛心敲門」等志願服務優質品牌;額濟納旗積極推行社區、邊境派出所、駐區單位黨組織「六共聯建」基層黨建模式,打造了「為老服務」「警民聯動」等社區特色服務品牌;高新區推行「五色融合」黨建模式,實現「跨城抱團」聯建共促式融合。
稿件素材由阿拉善盟委組織部提供
■記者:郭文治 馬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