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作為員工,職場上最幸運的事無疑就是遇到一個能力強、為人大氣、善待員工的老闆。
馬雲曾說過:一個員工願意死心塌地地為公司幹,最重要的兩點就是跟你可以賺到錢賺到未來,還有就是跟你一起幹,幹得舒服。
如果一家企業既能讓員工賺到錢、賺到未來,又能給員工帶來安全感,那麼我相信員工一定不願意離開。
但是如果員工選擇了辭職,那麼很大的原因便是要麼在企業看不到未來,要麼受到了委屈。
最近老張公司就出現了一次巨大的人事變動,幾乎整個銷售部的成員一夜之間竟然都陸續辭職了。到底發生了什麼?
據老張說,他所在公司是一家貿易公司,公司有如今的發展,銷售部的負責人王斌有很大的功勞。
王斌來公司已經有4年時間了,銷售部是他一手帶起來的,這幾年也為公司賺了不少錢,公司的幾個大客戶就是衝著王斌才跟公司有多年合作關係的。
眼看著快過年了,王斌便向老闆申請,希望老闆將今年項目的利潤抽一部分給銷售部的員工作為年終獎,一來可以激發員工的動力,來年更有幹勁,二來也能展示公司光明的前景。
老闆聽後臉沉了下來,認為王斌太把自己當回事,雖然銷售部是有功勞,但也是借著公司的平臺和資源。再說了,怎麼發年終獎,還輪不到你王斌來教。
老闆聽完當即拍桌子衝著王斌大吼:「還輪不到你來教我怎麼做事!不要以為公司缺了你就不能運轉,離開了公司你什麼都不是!」
很快,這件事就傳遍了整個銷售部,全體銷售都覺得心裡一陣發涼。
第二天,當老闆再到公司的時候,發現偌大的銷售部辦公室,竟然空無一人,桌上擺放著幾封辭職信。
雖然王斌在這件事的處理上可能太過冒進,讓老闆感到觸犯了他的威嚴,但是出發點卻是為了公司能夠更好地發展,團隊能夠更盡心工作。
作為老闆,如果不重視員工的付出,認為一切的結果都是理所當然的,那麼這樣的公司,也不值得員工熱愛和付出。
只有老闆和員工彼此多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公司才能走得更遠。
思考:
1、老闆要什麼?
銷售
利潤
員工主動多幹活
點評:企業是老闆的,老闆要對企業經營負責,所以自己 才會拼命幹。
2、員工要什麼?
高薪
尊重
輕鬆少幹活
點評:員工多抱有打工者心態,沒有利益驅動,員工不會主動多幹活,相反,他們想輕鬆少幹活。
很多企業在考慮設計業務員薪酬的時候,一般都是走著(總收入=底薪+提成)線路,這方式還是特別單一、激勵性不夠豐富,對於業務而言,激勵性自然動力也是不夠級全面的。另外,這種底薪加提成,激勵性還是比較強,但是卻存在以下缺陷:
1、底薪高、提成低;
會滋生員工偷懶心裡,拿到底薪就行,根本就不去努力幹業績。底薪越高,員工越容易偷懶,正所謂高薪養懶。
2、底薪低、提成高;
偷懶是人的天性,每個人都會偷懶。在初始階段,業務員很勤奮,拼命幹業績,當收入達到他心裡價位的時候,他就會選擇偷懶,畢竟企業不是自己的,不會像老闆那樣拼命幹。因此員工和老闆沒有達成利益趨同思維統一。
業務員加薪的兩大模式:
1、KSF增值加薪:
在銷售業績之外,根據業務開發存在的問題及公司的工作需求,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例如:
1)回款率指標
2)高毛利產品銷售指標
3)新客戶開發銷售(數量或金額)指標
4)新市場開發銷售指標
5)客戶服務滿意度指標
6)客戶投訴率或數量指標
7)客戶開發或服務成本指標
8)客戶有效服務數量指標
9)協助開發產品指標
操作:以過去的實現值作為基點,超過這個基點(也可以建共識標準)就可以給予獎勵加薪!
銷售崗位ksf案例設計:
2、PPV量化加薪:
讓業務員做到一專多能、成為複合型人才,同時做更多的事情,獲得更多的收入,例如:
1)跟單員,跟蹤生產流程,完成交貨。跟單產值工資;
2)調查員,調研市場,提供完整的市場信息。市場調查產值工資;
3)統計員,除了自己的業績,協助統計和分析。統計產值工資;
4)客服員,打回訪電話,收集客戶反饋。客服產值工資;
5)分析員,收集外部與內部產品信息,並提供數據分析資料。分析產值工資;
6)根據企業崗位配置及個人能力,還可以擔任行政、後勤、網絡、美工等工作,並獲得各種產值收入。
小結:
銷售員是每家企業裡面衝鋒上陣的關鍵崗位。所以一套有效的激勵管理辦法可以使銷售員更加充滿鬥志激情,讓公司業績翻番。
但是很多企業在設計銷售崗位薪酬激勵的時候,通常都是按照底薪+提成的方式來進行工資發放。從激勵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模式顯得比較的單一,激勵不夠豐富多樣。激勵單一的結果,最終也會體現在銷售的業績上面來。
所以說,一個企業的薪酬績效模式是否具備豐富的激勵性。多樣性,對於企業的發展、員工的積極性都具有至關重要的因素在裡面。
薪酬設計的主要導向是什麼?
1、激勵多化:
按周期、按三線目標(保健線、激勵線、挑戰線)、按個人與團隊、按職責內外等組合設計。
2、層次差異化:
按不同層次、年齡員工的需求差異進行設計。
3、雙向擴展化:
由單向激勵發展到雙向驅動,增加驅動力。
4、未來價值化:
除當下價值激勵外,開始注重潛力與未來價值,如股權、願景等。
另外,薪酬設計還要綜合考慮五大要素:
1、挖掘員工深層次的需求;
2、必須懂得激勵理論;
3、選擇最佳的薪酬模式;
4、設計合理的薪酬流程;
5、設置薪酬體系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