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打開人類的認知真相

2021-01-12 環球精英YOLO

文 | 於伊人

主播 | 於伊人

編輯 | 美齡

佛學中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諸法無我」,那麼,「我」到底存不存在?「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一切為「空」,還是我們賦予一切的「內涵」為「空」?

2500多年前,釋迦摩尼對人性根本狀況做了深刻洞察,體察到自然選擇對於人類思想的限制。2500年後,現代科學對人腦的認識、對進化心理學的理解,印證了佛學的道德主張和精神追求,都是基於和現代科學一直的對人性的洞見。

《洞見:從科學到哲學,打開人類的認知真相》一書將釋迦摩尼的領悟和智慧,轉化為現代心理學視角下的「煩惱」和「苦」,是科學與哲學碰撞後的經典論著,把佛學和進化心理學結合在了一起,用現代進化心理學的理論驗證了古老佛學的正確性。

作者羅伯特·賴特被譽為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思想家之一。他是普林斯頓大學的進化心理學教授,也是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智囊,他的關於科學、技術和哲學的文章,曾多次獲國家期刊獎。

這本書的創作契機要回溯到2003年,羅伯特·賴特第一次參加了靜默冥修之旅,這次旅行開啟了他隨後十幾年對佛學的系統性研究和對正念自控的不斷實踐,並在此過程中將佛學與現代心理學、進化心理學、現代腦科學之間相互印證。

在羅伯特·賴特看來,佛學的意義是「從一個更高的水平觀察和體驗這個世界」。這也正是為什麼原版的書名是《Why Buddhism Is True》(為什麼佛學是真的),因為它把我們從自然選擇給的局限視角中解放了出來。

當然,賴特在書中所探討的,其實並不以宗教信仰為依附,而是以佛學這種哲學來進行分析,完全剝離了宗教裡輪迴、轉世、功德這些超自然現象的部分,只討論釋迦摩尼最早對於人類狀況最基礎的洞見和理解。

這本書從進化心理學及現代科學角度來闡釋經典佛學理論,比如「四聖諦、無我、無相、空」等的概念以及豐富內涵。書中結合了作者正念冥想的具體實踐,有著豐富翔實的科學證據支撐、觀點論述邏輯嚴密、層層推進又淺顯易懂,讀來非常有趣、令人獲益匪淺。

這本書出版之後,位列《紐約時報》暢銷榜榜首,並迅速風靡全球,連續兩年霸榜各大暢銷榜,開啟了跨圈層、跨語種閱讀奇蹟!

書中,羅伯特·賴特將佛學中的哲學思想和現代心理學、進化心理學、現代腦科學等研究領域的前沿成果相互印證、碰撞與交融,打開人類的認知真相,真正體驗到世界的本源之美。是偉大的沉思與實踐之旅,也是世俗時代精神生活的基礎。

當我們儘可能地擺脫自然選擇初始程序設計的影響,擺脫人類視野的先天局限和狹隘處境,改用宏闊無比的宇宙視野來體驗生活、看待世界,你也許就會發現,世界的本質真相往往出乎你意料。

從某種程度來說,《洞見》就像《黑客帝國》那樣告訴我們,你的世界不是你的世界。但是通過正念自控,你能夠見山是山,然後又見山不是山,最後真實地見山是山!

相關焦點

  • 解讀《洞見》1、你我皆被困於幻境之中,卻以為自己擁有自由
    中文版一直到去年的8月份才正式出版,名為《洞見》副標題:從科學到哲學,打開人類的認知真相。關於佛教,在頻道的節目中我們聊過很多次了。王東嶽給予佛教極高的評價,佛教之華貴,在於哲學之深厚,邏輯之嚴密。如果你讀完尤瓦爾·赫拉利的著作,你也可以感受到佛教思想對於他的影響之深,《人類簡史》中最重要的關於人類幸福與快樂的討論,最終落腳點就與佛教「了生死,滅苦悲」的人生觀相重合。
  • 豆瓣9.3《海豚灣》:這個世界沒有真相,只有認知
    02這個世界沒有真相,只有認知當悲憫之心能夠不只針對人類,而能擴大涵蓋一切萬物生命時,才能到達最恢宏深邃的人性光輝。——非洲之父史懷哲同樣的一部電影。有的人看到海豚被大量宰殺非常憤怒,會想著為每時每刻都有的大量物種瀕臨滅絕,做點什麼?
  • 《比得兔》上線網易洞見 AR效果萌出新高度
    此次上映,索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聯合網易人工智慧旗下AR產品網易洞見,推出《比得兔》AR形象。 除此之外,索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還聯合網易洞見採用AR技術,讓逼真的兔子走出漫畫,走出電影屏幕,活脫脫的出現在觀眾的眼前,十分可愛。
  • 洞見人物|「預告」01期:熊吞大碗丼創始人馮俊輝
    作者:洞見君來源:新餐見(ID:xincanjian)洞見人物:一檔專注新餐飲新思維新品牌的企業家專訪欄目源於創始人對市場戰略布局的深刻通盤思考● 如何戰略取捨與品類創新● 如何資源布局與五感設計● 如何內夯基礎與外圈市場步步驚心 環環相扣數洞見人物,還看今朝《洞見人物
  • A股市場已經進入成熟期,2021年有五大洞見!
    李螢2020年過去了,感謝這悲催而偉大的一年。至少讓我們看到事物的兩面性——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也激起了科學家的集體反擊:在醫學領域的研究成果至少加快了二十年,美國、德國科學家研製出對抗病毒的RNA疫苗時,人類意外地看到定向攻克癌症的曙光。事物呈現出一體兩面的特性給我重大啟發:金融是有周期的,情緒也是周期波動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擁有經歷遍歷性的心態——長期投資,逆向投資,堅定信心,穿越周期。
  • 鳥類大腦與人腦的相似度,比學者過去所認知的還要高
    由於鳥類大腦沒有新皮質,因此科學界長期認為鳥類不聰明;然而近日發布在《Science》期刊的兩篇論文,顛覆了學界過去的認知。研究顯示,鳥類大腦有與新皮層相似的結構新皮層是哺乳動物大腦海中進化程度最高的組織,讓動物有高等的認知能力。
  • 讓洞見被看見|百家雲獨家視頻直播洞見2020中國企業服務年會
    11月14日,由中國軟體網主辦,海比研究、光明網聯合主辦的「洞見2020中國企業服務年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百家雲作為獨家視頻直播平臺對會議進行了全天候的專業直播。讓對未來的「洞見」能夠最大化地被人們「看見」。
  • 人類首次視頻捕捉到DNA複製過程,不少細節將改變已有認知
    與之前的認知不同,這個過程遠比我們認為的混亂,因此也再一次將細胞是如何預防突變這個問題推到我們面前。該研究發表在近期的《Cell》雜誌上。雙鏈打開,其中一條叫做先導鏈,一條叫做後隨鏈,打開後的兩條鏈都各自成為模板,隨即複製開始。隨後,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兩條新DNA雙鏈形成,這個過程叫做半保留複製。由於DNA是具有方向性的,DNA聚合酶在合成前導鏈時是持續合成的,而在後隨鏈時卻是不連續的。由於方向限制,後隨鏈上,聚合酶結合、移動、脫落,形成一段段叫做岡崎片段的DNA短片段。
  • 看人類秘密太空計劃,人類離靈性的覺醒還有多遠?
    在有限的可考察的範圍裡,專家們經過大量核實與考證,人類現在的文明承載,只能算是表層淺顯的表相,只是局限某種覺知方框裡,以地球為根基的初級認知範疇,如果擴大到整個太陽系,乃至銀河系,那麼,與地球相關的各種現象和事實,就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了。
  • 洞見的讀者朋友們:2020,感恩生命中的所有遇見
    作者:洞見的讀者朋友們2020年快要結束了,掐指一算,洞見竟已陪朋友們走過了整整六個年頭。今年也是洞見君來百度的第三個年頭。每晚推送結束後,跟大家在留言區聊聊天,早已成了我鐵打不動的習慣。這些年來,有人堅持每天閱讀打卡,有人認真寫下大段閱讀感悟。有人在這講述自己的心事,有人在這記錄自己的成長。
  • 巔峰對話:洞見門窗大未來 | 米蘭之窗執行總裁陳濤受邀出席家居...
    > 11月28日,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執行總裁朱家桂攜手11大家居頭部門窗品牌代表、兩大權威媒體齊聚南京,共同舉辦「家居圓桌派·洞見門窗大未來▲ 「家居圓桌派」活動現場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執行總裁兼大營運中心總經理朱家桂首先發表致辭:他說:給全世界,全人類產生深刻影響的
  • 洞見
    原標題:洞見   技術  我們今天講的5G、物聯網、AI等本質上都是技術。但是,技術本身不產生商業價值。
  • 繪本閱讀不是翻翻而已,提升閱讀力,從「看見」到「洞見」
    在自己的繪本館,我觀察了大量小朋友看繪本的方式:在書架前遊蕩,隨便找到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打開翻兩下,看完自己喜歡的圖片就放下,尋找下一本。很多爸爸媽媽認為,這樣的狀態是很好的,說明孩子已經能從閱讀獲得樂趣了。但讀繪本如果只是停留在翻翻而已的狀態,不引導孩子更深入的閱讀。那麼很有可能出現上面那位爸爸擔心的事情:明明很喜歡讀繪本的孩子,卻不怎麼愛讀書。
  • 楊曉路:黃燜雞霸主如何擁抱新餐飲時代|洞見人物
    作者:洞見君來源:新餐見(ID:xincanjian)新餐見[洞見人物]企業家專訪欄目隔周五在新餐見公眾號平臺和山東廣播電視臺102.1頻道同步更新。以新餐飲領域的洞見人物為線索,是對當今新舊餐飲創新升級格局的一次梳理和暸望,深挖洞見人物背後的人生哲學和創始精神,剖析創業之路的核心要素,挖掘每一位洞見人物的內生哲學和外顯張力,為千萬餐飲人新餐飲轉型之路提供可借鑑的標杆,為中國新餐飲產業發展壯大尋找他山之石。
  • 電視劇《真相捕捉》收官 「後真相」時代人類需解決什麼
    BBC高分電視劇《真相捕捉》近日收官「後真相」時代,人類需要解決什麼?本報記者 王筱麗由英國BBC推出的高分電視劇《真相捕捉》於近日收官,同樣是短短六集、快速推進的劇情節奏,以及退伍歸來飽受創傷後應激障礙之苦的男主角等設定都讓人不禁回想起上一部驚悚劇《貼身保鏢》。不同的是,《真相捕捉》的目光不再局限於反恐戰線的鬥爭,而投向了更為新興的主題:當高科技和智能設備越來越強大,在偵破案件求索真相的過程中,人類需要解決的是什麼。
  • 認知心理學:人類靠這個終極力量完敗動物,並創造出人類一切文明
    那麼,人類究竟靠的是什麼力量,創造出自然界原本沒有的,一個屬於人類自己的新世界呢?這一切,靠的是認知的力量!而人類正是通過不斷地實踐,不斷地通過大腦的認知能力,來認識客觀物質世界的客觀規律。然後,在一個漫長的歲月中不斷地進行創造活動,最終,才有了今天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人類新世界!因此,人類正是靠認知的力量,創造了我們周圍的一切!並且,因為有了認知的能力,人類也就有了碾壓所有動物的終極力量!
  • 【科普】「洞若觀火」—— 核醫學顯像洞見心肌的「黑洞」
    壹萬名核醫學工作者關注的微信公共平臺「洞若觀火」—— 核醫學顯像洞見心肌的「黑洞」同濟醫院 朱元凱 成釗汀朋友圈被這張照片刷屏了。人類首張黑洞照片於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晚9點07分在全球六地同步發布。對於天文物理學家來說,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在引力極強的極端環境中得到了驗證。
  • 「洞見·未來」巴德富20周年雲慶典:連接上下遊 把握髮展脈絡
    為了給活動確定一個既能體現紀念意義,又能夠針砭時弊、展望未來的活動主題,巴德富可謂煞費了一番苦心,最終敲定為「洞見·未來」——「洞見」即明察,很清楚地看見,簡單的兩個詞就把我們的洞察力和美好願景很好地表達出來。
  • 隱喻認知:獲取更精準的系統解決能力
    事實的真相是:就算人魚跟王子最終一起,他們也不會過得幸福——彼此的價值觀差異太大。比如:人類世界中,「上」通常代表尊貴、權威,「下」代表卑賤、低階。王子是國家未來的統治者,自然住在城堡高層。但這對人魚公主可真是要命,在魚類世界中,「底部」才代表王者,人魚公主想必會迷戀地下室,而且越深越好。
  • 狗並不是由人類馴化而來,真相或許與你的認知相反
    大家都知道,狗在我們生活中這麼普及,是因為狗是人類成功馴化的第一種動物,人類從狼群中馴化出狗已經有40000年的歷史。正因為馴化歷史悠久,所以人和狗相處起來非常容易,狗能非常快速和準確的對人類的各種語音和動作做出回應,已經有研究表明,狗在基因裡都攜帶了對人類的親近信息。